語言哲學

含有「語言哲學」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五 十九世紀末及至廿世紀初中葉的語言哲學家 —— 不論是屬於邏輯學派或自然語言分析學派的 —— 都告訴我們很多的哲學問題實在都是語言問題。 自此之後,整個世界的哲學走向大概都以英語系的語言分析哲學為主導﹔在這之前,德語哲學主導了西方哲學﹔再往前推是法語﹔再之前,
Thumbnail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試看下面的一個日用德語句﹕ [Carnap 1931] 英語可譯作「There is nothing outside」,漢語可譯作「外面什麼也沒有」。與 6.0_2 比較一下即突出了一個差別﹕6.0_3 是一個合乎德語語構的句子,而「nicht」的用法是正當
Thumbnail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縱觀整個包括近代、現代、當代的西方哲學史也就是用屈折語提出的哲學思路。 雖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是語言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必須使用語言來構思和構建﹕換句話說,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是該語言的產物﹔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
Thumbnail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二 但主謂語句式是古希臘人用以思考事物的方式卻是一個事實。 主謂語結構導致古希臘哲學家思考謂述關係,從而提出了命題 (陳述句) 的概念。 謂述關係又導致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原始的集概念或歸類概念﹑量詞的概念﹑推論和證明概念等。 中世紀的邏輯學家亦可能因為見到屈折
Thumbnail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一 讓我們如此做個總結﹕主謂語結構需要一個繫詞,函子/論元結構無需繫詞﹔就是這麼簡單。 「είναι」(英﹕be﹔漢﹕是) 是古希臘語中的一個事實,然而卻是自然語言中的一個偶然。 巴門尼德或亞里士多德或古希臘哲學家們從「είναι」造出「Τί ην είν
Thumbnail
5/5語言哲學
  《波斯語課》(Persischstunden)描述1942年二戰期間,被德軍載往野外,即將槍斃的猶太人Gilles(比斯卡亞Nahuel Pérez Biscayart 飾),在德軍開槍的一瞬間,原想裝死躲過一劫(膝蓋太早軟),但卻被德軍識破,於是急中生智,拿著手上剛用麵包跟旁人交換的波
Thumbnail
其實人工語言和自然語言的分野帶有很大的誤導成份。通常﹐我們說﹐譬如﹐HTML (一個編程語言)﹑命題邏輯 (一個邏輯語言)﹑代數 (一個數學語言) 等﹐都屬於人工語言﹐意思是它們是為了比較明確的目的刻意建造的﹐語法和語意都是嚴謹 ...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前言 超精簡! 因為我還在忙期末沒空,加上我這篇本來好像就已經沒空讀很久很久了,但左想右想上想下想,這篇還是滿值得談的,我就不負責任地用我上課的印象和筆記內容大概講一下這篇好了。 文字的定義決定你們在講什麼? 網路上爭論和吵架好常看到人家在爭文字的定義哦。這是很糟糕的一種爭論,你們是在爭文字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殼蟻用歷史回溯最初的指涉是什麼來給出定義域!」希羅多德:「??!」
前言 My professor is fucking with us. 太誇張了,要讀懂這本Naming and Necessity(命名與必然性)其實需要對語言哲學和路易士的模態實在論,甚至模態邏輯和康德知識論都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學術研究能力才可以吧?真的是被教授搞唉。我覺得從羅素到克里普克這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