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訪|從白盒子走向黑盒子的實驗性探索──專訪北美館「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策展人簡正怡與曾炫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展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展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2023 年,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迎來四十週年,接著在今年(2024)以「美術館內的電影院」為概念,推出由策展人簡正怡、曾炫淳、林木材、黃聖閎聯合策展的「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邀請國內外藝術家與導演,以錄像藝術作品、短片、紀錄片、藝術電影、實驗電影、動畫短片等內容,規劃一系列主題片單,並於現有的地下一樓空間打造復古影廳,翻轉美術館的「白盒子」印象,承接四十年以來的展覽能量,透過本次放映計畫,探索當代錄像藝術與電影之間的模糊疆界。「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展覽以「羊皮紙」與「白噪音」為首波主題,為觀眾創造出一種嶄新的觀展/觀影方式,並為北美館的擴建轉型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預演。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展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展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美術館內的電影院」並非陌生的展覽概念,若探究「電影與美術館」或「影像與美術館」的相互發展,可追溯至晚近的六〇、七〇年代,白南準的錄像作品進入了美術館的展覽空間,使錄像藝術成為美術館能展示與典藏的作品;九〇年代興起的電影展覽也逐漸融合了影像與當代藝術之間的邊界。而北美館此次策畫的「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是臺灣首次將電影院在美術館內實體化,並於美術館中長期展映的一次嘗試。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策展人簡正怡/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策展人簡正怡/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策展人曾炫淳/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策展人曾炫淳/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構成的初始,策展人簡正怡與曾炫淳嘗試從重塑場域著手,結合當代藝術展場的概念與八〇年代美式電影院的風格,將原先空白的展間,從零開始打造出復古售票處、電影時刻表、影廳隔音用的長廊,將美術館的白盒子空間透過設計,轉變成電影院「黑盒子」的過渡動線,透過這些細節使觀眾能從頭思考長期被建構出的觀影慣性,並還原觀影時的身體動線,乃至引發觀眾在電影播映之前、期待進場的儀式感。

「開放式結局」從空間開始,將策展、影像藝術等跨領域的展演形式匯集於美術館空間,既保留下約定俗成的觀展方式,也萃取出觀影時的獨特行為模式,而觀眾可以不被限制地在空間中自由來去,讓觀眾對影像保有高度選擇權,同時在類影廳的觀影環境中,得以寧靜而專注地凝視影像作品,從而打開了觀影的更多可能性。

《電影史精選時刻》(Histoire(s) du cinéma - Moments choisis,2001)電影劇照/高蒙電影公司 提供

《電影史精選時刻》(Histoire(s) du cinéma - Moments choisis,2001)電影劇照/高蒙電影公司 提供

在「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裡,首波片單推出「羊皮紙」與「白噪音」兩個主題,共放映十七部作品,「羊皮紙」以尚盧・高達的《電影史精選時刻》(Histoire(s) du cinéma - Moments choisis,2001)為靈感,亦選映蔡明亮、陳界仁等導演作品,嘗試透過空間與影像的互動,探索作品在各式場域中被「凝視」的多重解讀;「白噪音」則以唐.德里羅(Don DeLillo)的小說《白噪音》(White Noise,2009)為靈感,選映鍾孟宏蘇匯宇等導演作品,藉由片單規劃,呈現對人類世的詩意想像。

《電影史精選時刻》(Histoire(s) du cinéma - Moments choisis,2001)電影劇照/高蒙電影公司 提供

《電影史精選時刻》(Histoire(s) du cinéma - Moments choisis,2001)電影劇照/高蒙電影公司 提供

而《電影史精選時刻》作為橫亙「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的重要作品,高達大量引用電影、攝影、藝術、哲學、詩歌、小說、音樂等載體,運用拼貼、大量獨白與非敘事性的影像剪輯,編織出一場具有哲學思考的視覺對話,在討論電影史發展的同時,也不斷挑戰觀眾對線性敘事的傳統理解,種種實驗性手法的混合,正切合「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試圖探討藝術與電影之間的界線,承載著兩位策展人對展覽的期待與想像。

面對如何真正實踐「美術館內的電影院」此一概念,曾炫淳表示其策展以「羊皮紙」為意象,錨定在場域的中間地帶,去重新思考「電影是什麼?」。片單中排播的作品皆是藝術家們嘗試用電影書寫思想的實踐成果,進而使人思辨其創作在當代藝術脈絡中的定位,而其中大量選映蔡明亮的作品,除了回應高達「影像即思想」的藝術性,也是一場探索電影藝術作品如何在不同空間中互通聲息的藝術實驗。

《是夢》(It’s A Dream,2007)電影劇照/臺北市立美術館 典藏提供

《是夢》(It’s A Dream,2007)電影劇照/臺北市立美術館 典藏提供

蔡明亮的電影以其緩慢、具空間感的長鏡頭,與極致的「凝視」為人知曉,除了挑戰觀影耐性,也使觀眾在「凝視」的過程中能重新觀看自身的情感與思想,如《你的臉》(Your Face,2018)、《是夢》(It's A Dream,2006)、《化生》(Transformation,2012)、《漫不經心》(Wandering,2021)等作品,皆是蔡明亮延展其影像維度,深化時間與空間之探問,並試圖打破美術館與電影院之疆界的實驗性作品。

《化生》(Transformation,2012)電影劇照/汯呄霖電影 提供

《化生》(Transformation,2012)電影劇照/汯呄霖電影 提供

其中,蔡明亮對觀看時長的逆轉,不僅體現在觀眾對時間的主觀感受上,也顯示出作品置於不同場域時,將進一步改變場域本質的特性。在電影院中,觀眾需放慢節奏,進入深度凝視的狀態;而當影像身在美術館中,則挑戰了觀者的漫遊式觀看方式,以及能自由選擇其凝視的完整性與深度。此種影像語言的轉化,正呼應「美術館內的電影院」的核心理念,為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界線注入全新可能。

《逃亡》(Escape,1994)電影劇照/甜蜜生活製作有限公司 提供,存放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逃亡》(Escape,1994)電影劇照/甜蜜生活製作有限公司 提供,存放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噪音》則是唐.德里羅奠定其文壇地位的重要作品,小說中提出對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反思,特別是資訊過載所帶來的疲勞、科技進步引發的矛盾,以及人類對死亡的未知恐懼。承載著小說中豐富的視聽覺意象,「白噪音」片單選映同時是電影導演,也是藝術家的短片作品,同樣打破了慣性的線性敘事,觀者身處於美術館觀影之時,更像是在欣賞一部又一部的動態攝影集,透過「影廳」的放映,觀眾得以擁有更加廣闊的想像空間,去感受策展人如何詮釋現代人的蒼白心靈與無力感,以及對於回歸自身的渴盼。

《炉》(Fuel,2019)電影劇照/藝術家和無人島プロダクション 提供

《炉》(Fuel,2019)電影劇照/藝術家和無人島プロダクション 提供

「白噪音」中依序播放的前四部作品,分別為鍾孟宏早期的三部短片《逃亡》(Escape,1994)、《驅魔》(Exorcism,2008)、《慶典》(Festival,1994),與荒木悠導演的《炉》(Fuel,2019),有別於前三部短片的劇烈不安,《炉》將鏡頭專注於端爐燒師傅中島靜子的日常側寫,並將場景環境音抽離,當空間安靜下來,炭火燃燒時的劈啪聲、碗筷碰撞時的輕響、顧客進食的咀嚼聲都變得清脆,致使前面的躁動瞬間無所遁形,反而打開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疆界,觀眾便得以從簡正怡對片單的安排中,以詩意的觀點探討人類慾望的極限,最後再回歸自身原始、純粹的寧靜,亦反映出對人類現世的反思與未來想像。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是一場探索電影與當代藝術交界的實驗性策展,在「美術館內的電影院」這個場域中,電影與當代藝術生成了新的意涵,觀眾也在此一交互關係中,選擇了自己與影像/空間的距離,於是電影與藝術的邊界,就在觀者不斷重新定位下得以重新建構,打開了影像與藝術之間更為寬廣的視野與詮釋。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展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展場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展場影像、策展人影像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電影劇照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高蒙電影公司、汯呄霖電影、甜蜜生活製作有限公司、藝術家和無人島プロダクション
採訪、撰文/張岱瑋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電影是國際共通的語言,《雨中的慾情》的監製厨子健介認為,不管是製作還是觀看的方式,電影都不該有國界。「即使電影已經從底片進化成數位,但我認為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觀眾想看有趣內容的渴望。因此,身為拍片人的我們,必須不斷推出能讓觀眾感到驚喜的作品。這幾年,我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本次《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之導演訪談,記於 2024 年坎城影展電影節主展場「電影宮」中,以全英語圓桌方式進行,與會記者超過七成為女性記者。訪談中,帕亞卡帕迪亞為了回應,為何拍攝片中「居住正義」社會運動橋段,及為何以小人物故事作為切入點,她提及自身校園運動經驗,與將之作為紀錄片題材的創作過程。
當音樂創作人得以掙脫電影的框架,找到恰如其分的空間舒展創意,並與電影相互完整,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現──音樂會召喚出曾經被電影給安放、解放的人類心靈,同時建構出電影裡的聲音地景,描摹出通往角色內心深處的地圖,亦是從虛構通向真實,與曾經被攝影機記錄下來的城市地景、自然地景,共同作為喚起我們的生命場景。
電影音樂除了作為輔助與推進電影內容的角色,同時亦肩負延續、擴充,甚至具象化戲劇情感張力的功能,好的電影音樂有助於幫助角色建立定位,並協助推導、操控觀眾的觀影心理,以達到創作者欲傳達的理念訴求。正因如此,一個好的電影音樂本身也會從畫面與角色間的細孔中,冒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是枝裕和的創作早期,如《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都處理了生命創傷和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無助與恐懼。後來,他與樹木希林的合作開啟了另一個階段。他似乎在樹木希林身上找到了某種母親的形象,於是逐漸將目光轉向家庭議題,拍出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這樣的家庭日常作品。
「我們像一縷魂魄,靜靜地走入他人的生活中,看他們過日子,看時間緩緩流動,而我們並不涉入其中。」《春行》的拍攝現場正是如此,品文和紫惠都希望呈現演員「本真」的樣子。「導演只給了我角色的感受,其他便任由我自己長出角色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更安靜、專注地待在一個『家』裡,成為片子裡的角色。」貴媚姐如此形容。
電影是國際共通的語言,《雨中的慾情》的監製厨子健介認為,不管是製作還是觀看的方式,電影都不該有國界。「即使電影已經從底片進化成數位,但我認為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觀眾想看有趣內容的渴望。因此,身為拍片人的我們,必須不斷推出能讓觀眾感到驚喜的作品。這幾年,我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本次《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之導演訪談,記於 2024 年坎城影展電影節主展場「電影宮」中,以全英語圓桌方式進行,與會記者超過七成為女性記者。訪談中,帕亞卡帕迪亞為了回應,為何拍攝片中「居住正義」社會運動橋段,及為何以小人物故事作為切入點,她提及自身校園運動經驗,與將之作為紀錄片題材的創作過程。
當音樂創作人得以掙脫電影的框架,找到恰如其分的空間舒展創意,並與電影相互完整,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現──音樂會召喚出曾經被電影給安放、解放的人類心靈,同時建構出電影裡的聲音地景,描摹出通往角色內心深處的地圖,亦是從虛構通向真實,與曾經被攝影機記錄下來的城市地景、自然地景,共同作為喚起我們的生命場景。
電影音樂除了作為輔助與推進電影內容的角色,同時亦肩負延續、擴充,甚至具象化戲劇情感張力的功能,好的電影音樂有助於幫助角色建立定位,並協助推導、操控觀眾的觀影心理,以達到創作者欲傳達的理念訴求。正因如此,一個好的電影音樂本身也會從畫面與角色間的細孔中,冒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是枝裕和的創作早期,如《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都處理了生命創傷和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無助與恐懼。後來,他與樹木希林的合作開啟了另一個階段。他似乎在樹木希林身上找到了某種母親的形象,於是逐漸將目光轉向家庭議題,拍出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這樣的家庭日常作品。
「我們像一縷魂魄,靜靜地走入他人的生活中,看他們過日子,看時間緩緩流動,而我們並不涉入其中。」《春行》的拍攝現場正是如此,品文和紫惠都希望呈現演員「本真」的樣子。「導演只給了我角色的感受,其他便任由我自己長出角色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更安靜、專注地待在一個『家』裡,成為片子裡的角色。」貴媚姐如此形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整理影視文學講座「我成為了專業填詞L」的重點內容。講者黃綺琳和朱耀偉,從影視改編作品出發,討論粵語流行曲歌、流行文化、歌詞創作等方面的話題。對談內容淺顯易懂,部分觀點納入行內人的經驗分享。本文除了複述講者意見,也加入個人詮釋,挑選幾個話題再作評論,當中包括詞大於曲的現象。
Thumbnail
🌿「除了集體記憶,『劇場史』也可以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再回溯」 來賓介紹👏👏👏 -- 亮亮 aka. 行銷部侯小姐? -- 文瀚 aka. 行銷部黃先生? 喂~亂稱呼~人家一位是經理一位是統籌捏!🤣
Thumbnail
撰文/聞天祥老師、張鈺玟;於 2024.05.08(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聞天祥老師與我們分享在金馬影展進行選片指南的經驗。 從享有各種資源的建中到當年電影風氣薄弱的輔大,聞老師決定自行向各種校外管道尋求滿足:從院線、影展到MTV,從觀影到收藏錄影帶。原本的獨善其身,意外在同學慫恿下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圖說:由文策院舉辦的星光發佈會(台灣影視作品發布會),包括「婚內失戀」、「租屋怪談」、「完全省錢戀愛手冊」三組劇組演員鳳小岳(右一)、林子閎(左一)、郭書瑤(左二)、李庭妮(左三)、李杏(右三)出席活動。(照片提供/台北影音公會) 【李婉如/ 報導】 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今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整理影視文學講座「我成為了專業填詞L」的重點內容。講者黃綺琳和朱耀偉,從影視改編作品出發,討論粵語流行曲歌、流行文化、歌詞創作等方面的話題。對談內容淺顯易懂,部分觀點納入行內人的經驗分享。本文除了複述講者意見,也加入個人詮釋,挑選幾個話題再作評論,當中包括詞大於曲的現象。
Thumbnail
🌿「除了集體記憶,『劇場史』也可以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再回溯」 來賓介紹👏👏👏 -- 亮亮 aka. 行銷部侯小姐? -- 文瀚 aka. 行銷部黃先生? 喂~亂稱呼~人家一位是經理一位是統籌捏!🤣
Thumbnail
撰文/聞天祥老師、張鈺玟;於 2024.05.08(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聞天祥老師與我們分享在金馬影展進行選片指南的經驗。 從享有各種資源的建中到當年電影風氣薄弱的輔大,聞老師決定自行向各種校外管道尋求滿足:從院線、影展到MTV,從觀影到收藏錄影帶。原本的獨善其身,意外在同學慫恿下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圖說:由文策院舉辦的星光發佈會(台灣影視作品發布會),包括「婚內失戀」、「租屋怪談」、「完全省錢戀愛手冊」三組劇組演員鳳小岳(右一)、林子閎(左一)、郭書瑤(左二)、李庭妮(左三)、李杏(右三)出席活動。(照片提供/台北影音公會) 【李婉如/ 報導】 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今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