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藝識 新北 展覽】方物 – 亞洲當代雕塑展 筆記(朱銘美術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關於 《方物 – 亞洲當代雕塑展〉

很難得,能夠看到來自亞洲這麼多藝術家,不同媒材的雕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藝術與 #物 之間的關係,甚至直搗物的本質命題。最終,每件作品都在物件(作品)之所以存在,與人類、世界,環境之間的關係。

不只有狹義的雕塑,或是裝置藝術,可以看見木作、纖維、植物、鐵工、陶瓷等不同媒材,出現於展場中。作品展現方式從老屋木構拆解,到不同混合媒材的重組,甚至是與美術館空間的互動,相當多元。

而作品與作品間,並不是用媒材區分,反而因為每個作品的多重敘事,讓作品間的連結是可以緊密相扣的。

議題則從個人、家庭、地方、國族,不同尺度間獨立及交會的議題,讓不同作品說話,甚至互相溝通,呈現出「超地方」這個主題。除了作品本身地方性突出外,無論在歷史軸向,還是指向未來,都在探討物如何超越與連結地方。


展覽筆記
raw-image


傅中望(FU Zhong Wang,中國)《大木作》

以傅中望的作品《大木作》為第一件作品,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回到本真的物,透過藝術的手法排列,不去改變它的物質性,觀者能凝視這些傳統木建築殘留的「榫卯」構件,思考自己與這些傳統建築、傳統建築構件,甚至不同木建築代表的時間之間的關係。


raw-image


李受俓(Yeesookyung,韓國)《瓷瓶轉譯》

記得,前幾天才聽到田馥甄跑去學 #金繼 ,想說這麼冷門的手法,她居然也知道。可能是我太自以為了,其實金繼早就被廣泛運用在不少藝術呈現上,之前在寶藏巖就有看到藝術家使用金繼這門功伕。

而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瓷瓶轉譯》,以金繼這種修復手法,重組瓷器碎片。她並不是讓瓷器成為它原本的樣子,而是讓這些本該被拋棄的瓷器,有了新的樣子,而有特殊的美感,重新去界定它們作為物這件事的能力。


raw-image


羅懿君(LO Yi-Chun,臺灣)《蔗渣飛彈》

羅毅君老師,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作品向來以自然媒材創作,主題則關注台灣不同經濟作物的歷史脈絡。剛好去年我唯一去高雄美術館看展的一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老師用香蕉皮創作的空間專制。

《蔗渣飛彈》是利用甘蔗渣所進行的創作,很可惜觀展時,下面的拉環壞掉,無法與他們互動。在從事我另外一個分身地方賊工作時,我曾調查過台灣糖業鐵路和原料區的路線,所以以甘蔗渣這殖民時的熱帶物資創作,讓作為觀者的我很有感。

該作品組織了一場從甘蔗生產到形成軍事武器的過程,而過去作為殖民時期的物資,在當代卻成為食惡不赦得熱量。而每一顆蔗渣飛彈象徵著不同型號的飛彈,在當時(現在也是)的國際政局中,不斷警告,飛射國際政治角力。


raw-image


陳淑燕(CHEN Shu-yen,臺灣)《輕擊著 那回聲》

沒想到會在這場展覽,看到淑燕老師的作品。在東海岸駐村的經歷,讓我有幸能拜訪淑燕老師的工作室「光織屋」。如果有上過燕子老師課的朋友,看到這件作品應該知道要捶打多久,才能將構樹皮化成如心臟瓣膜一樣的形狀。上面還有些與過去有關係的新聞報導的服貼、拼湊。


raw-image


楊偉林(YANG Wei-Lin,臺灣)書七絕

接著進到環形的展場,可以看見纖維藝術家 楊偉林 的作品。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致力於不同的纖維技法與染布技術,高低錯落吊掛的藍皮書,並不是普通的藍皮,而是利用可製取靛青(即藍靛)的植物形成的天然染料:「藍染」染成。

總共28冊的書七絕,若仔細觀看,可以發現每次藍染的不同,這些自然知識要自己識做才能真正體會。而藍染與書頁的結合,更是將自然延伸到過去。



raw-image


蘇詠寶(SO Wing Po,香港)《散發》

蘇詠寶是香港年輕藝術家,因出生於傳統中醫家庭,而將他從小所經驗的轉為他創作的媒介。而他對天文學的興趣,也表現在大型裝置中。

《散發》這件作品像是衛星站,詠寶將它與耳朵聯想,兩者都是收發員的概念。而上面的針,猶如中醫般的針灸,對應著人類耳朵的穴道。



raw-image


李明學(LEE James Ming-Hsueh,臺灣)《沒有關係的關係》

一直覺得李明學這名字很熟悉,原來他是去年2024年台南新藝獎的邀展藝術家。在甘樂美術館時,對他點線圈的抽象呈現他的情緒,記憶相當深刻。

而在這次的作品,讓我看到不一樣的李明學,拆解了不同的木樓梯,並轉移其功用成柵欄,上面有著原生種昆蟲樣本,還有香料所堆積的沙堡。看起來像是玩具,卻充滿敘事。對應了香料戰爭,而原住民常用的馬告,成為唯一的活者。


raw-image


金妲芭(KIM Dabal,韓國)《凸・起-神話起源》

放在展場最中間,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光鮮亮麗的服飾作品出現在展場。藝術家Dabal Kim藉由傳統絲綢拼貼了朝鮮時代王室女性的禮服,但上面的圖像,讓這宛若紀念碑的裝置作品,有更豐富,突破性別、國族框架的想像。


raw-image


金維政(KIM Yujung,韓國)《滲流的森林》

一進主展館,沒有看見大型的裝置作品,而是一條走廊,但在白牆上,卻有如山水畫般的附生植物 #空氣鳳梨 。這便是韓國藝術家 金維政 的作品 《滲流的森林》。藉由將野外生長的空氣鳳梨,移植到他仍可繼續存活的室內白牆上,重新展開寄居生活的植物,像極了當代不斷遷徙的人類,也遙望著傳統的遊牧生活。人與自然間的移動,在這條走廊,重新相遇。


成東勳(SUNG Dong-Hun,韓國)《虛假王國的犀牛》

韓國藝術家擅長以工業廢棄鋼材創作,使用工業廢料作為媒材,除了討論工業社會的問題外,也強調創作過程與材料、環境、自我之間的互動關係。而他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唐吉軻德」系列雕塑。

而這件《虛假王國的犀牛》雕塑,也是讓我讚嘆不已。來自不同地方,且可以看出他時間感的戰鬥機殘骸及鋼鐵公司的廢料組裝成作品的結構,而犀牛的頭,上頭的人身體的核心部分是朝鮮白瓷,並環繞著青花瓷珠。

在華麗與衰敗的異樣材質中拼接,似乎要用超現實的狀態向當代追求的雕塑美學進行抗議,也解構了神話中的奇觀,誰真,誰假,文明在哪?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raw-image


劉柏村(LIU Po-Chun,臺灣)《天地一方》

劉柏村老師,是台灣雕塑界的代表人物,現為朱銘美術館館長。早期作品以具象雕塑為主,近年則以金屬創作,驚艷眾方。《天地一方》這件作品,光是上面的小人就讓我駐足良久。

對照身後的《虛假王國的犀牛》,我更像是來到了異世界。無數隕石,代表人能夠征服嗎?或者我們所佔的只是土地上的一塊石頭,人類卻如此膽大妄為。策展人在這展間創造一個虛擬的情景,讓我們知道天地一方,有多渺小。




raw-image


潘娜潘.尤蔓妮(Pannaphan YODMANEE,泰國)《禱》

我相當喜歡潘娜潘.尤蔓妮這件作品,作為泰國新銳藝術家,她的作品有著滿滿的佛教教義,將泰國傳統藝術特有的繪畫設計和主題注入了失落、痛苦、毀滅,以及死亡與重生的輪回這一普遍而持久的主題。


raw-image


申美璟(SHIN Meekyoung,韓國)《翻譯:青瓷系列》

別以為這只是把陶藝品拿出來放置,呼隆觀者而已。韓國藝術家申美璟,以肥皂轉譯了明清陶瓷的造型,遠遠看似乎就能聞到味道。

這讓我們思考原作和複製品的差異,而肥皂的時間性,也讓仿作這件事得以質疑。此外,物質和品味皆會隨時間變化,這些肥皂不安的仿作,可能如肥皂劇一般,很快就讓人忘卻。


raw-image


大卷伸嗣(OHMAKI Shinji,日本)《漂浮 – 構築之詩》

《漂浮 – 構築之詩》 這件作品被擺放在主展館的一個小房間內,差點就要錯過這個作品了,還好我好奇往裡面走去,沒想到這是方物這次展覽中,讓我驚喜的作品。

如夢似幻,或許我碰觸他,方形鏡面就會出現我前世今生的光影。而閃爍的是流動的,那這些如水晶般的方塊是固定的嗎?延展至記憶,是否能如藝術品般永久閃爍,還是會流動期間呢?這是如詩一般的作品。


raw-image
鳥光桃代 (TORIMITSU Momoyo,日本)《總覺得有點不舒服》

看到這隻有著粉紅色及可愛風骨的兔子,你會感覺到不舒服嗎?會覺得心有戚戚焉嗎?或許我們其實不是不可愛,只是因為這個環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我們得活在資本劃給我們的空間中,所以我們才會這麼的不舒服。既然在身體上感到不悅,那我們也快樂不起來。所以,這隻兔子可能比我們還要勇敢?


赫立.多諾(Heri DONO,印尼)基因操弄

赫立.多諾是來自印尼日惹的藝術家,除了繪畫之外,極具批判性的裝置作品,以及受印尼古典皮影偶戲 wajang 影響的誇張wajang偶像創作。而在基因操弄,赫立.排列了三行舊式課室木書桌,打造成課室的情景。

當觀者踩動腳踏,這些用白色玻璃纖維製成的人頭像會一致認同的點頭,並發出詭異的唸誦聲。這除了在歷史上,溯及批判蘇哈托執政年代,以政治宣傳控制人民思想的行為外,也與未來賽博格時代等趨勢不謀而合。


raw-image


岸かおる(KISHI Kaoru,日本)《在她之中:她的世界》

岸かおる在這次展場中,有兩件作品,而我喜歡《在她之中:她的世界》,以桐樹粉拌成的黏土所形塑而成的大腦,上面貼有母親生活的照片和所書寫的文字。這些曾經讓母親鮮活的記憶,在她患了阿茲海默後,不再被記著了。岸かおる用母親過往的資料溫暖的將失去的重新包覆,也揭示觀者一個不再確定,不再被記憶的世界。



raw-image


延伎栢(YUON Kibaik,韓國)《加里峰-133》

一張張吊掛的壁紙,像是起皺的夢般,讓人不由自主,想將它捏捏。我看著紋路顏色不同的壁紙,裡頭的那個洞,試著往裡頭走去,或許等同於我也在其上複寫了不同文化。這是韓國藝術家延伎栢的作品《加里峰-133》,可能為在首爾邊緣的加里峰洞,過去是工廠工人或來自中國的朝鮮族居住的地方。

之前就曾經在水谷藝術的展覽中,看見藝術家以這裡為題材,創作舞蹈作品。而延伎栢則是用視覺藝術的手法,將他在出租屋發現的13層壁紙,重新進行分離與乾燥,將黏起疊加的時間分開,在其上可以看見屬於每一任租戶的痕跡,有明星照片,或是塗鴉。透過這種方式,讓原先本隱藏的居住記憶的複寫,重新被打開。



raw-image


FX哈索諾(FX HARSONO,印尼)《漫長旅程後遺留下的文化》

FX哈索諾,是著名的印尼藝術家,是催生印尼當代藝術的「新藝術運動」(Gerakan Seni Rupa Baru)發起者之一。作為印尼華裔藝術家,也經歷過印尼的930事件,作品能看見華人痕跡。

這次展覽作品《漫長旅程後遺留下的文化》,以吊著的竹編船為主體,船上和船下都有不少中華文化的織品和現成物,搭配著作品名,觀者一點就懂。在如長河般的人生中,船象徵著遷徙、甚至生死的轉渡。然而,在作為印尼主體的木船上,還是鑲嵌著自有文化,那些即使在長途旅程中,都無法卸下的。





雖然依舊隨風所欲在行旅中,也依舊嘗試不同面向的書寫與創作:旅行、地方、音樂、影劇、藝術、展覽、舞蹈,歡迎👏私訊或mail邀約 合作邀約:thethiefofplaces@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部電影以孟買為背景,描述三位女性在充滿挑戰的大都市生活中互相扶持、追尋生命靈光的故事。它深刻描繪了孟買的繁華與困境,以及女性在印度社會中所面臨的種種議題,並以詩意的鏡頭語言和魔幻的氛圍,呈現出一段溫暖人心的希望之旅
2024 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以「星球爆裂觀測站」為主題,結合藝術創作與在地文化,探討花蓮地震後的土地與生命韌性。展覽作品多元,包含裝置藝術、繪畫、攝影等,藝術家們透過不同角度詮釋地震、斷層、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引發觀者對花蓮土地的重新思考。
本篇文章探討了展覽#無相形所呈現的多元族群故事和身份認同。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在身份認同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旅程,以及互動與反思的空間。文章涉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重點圍繞社會設計、身體、性別與身份的探討,強調觀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本文分享了新竹美術館展覽「沐手爾爾」,著重於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討論了策展人陳漢聲的藝術理念與參展藝術家的作品。這些展覽不僅呈現藝術創作,也反映當地文化與自然環境,為觀眾提供深刻的藝術體驗。
這篇文章深入探索了藝術家Laura Bariter的作品以及她在臺灣的最新展覽。Laura作為一名年輕的纖維藝術家,以多樣的材料和技術表達對環境和文化的反思。從植物染色到獨特的編織技巧,她的創作展示了當代藝術的生命力與傳統工藝的融合。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這部電影以孟買為背景,描述三位女性在充滿挑戰的大都市生活中互相扶持、追尋生命靈光的故事。它深刻描繪了孟買的繁華與困境,以及女性在印度社會中所面臨的種種議題,並以詩意的鏡頭語言和魔幻的氛圍,呈現出一段溫暖人心的希望之旅
2024 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以「星球爆裂觀測站」為主題,結合藝術創作與在地文化,探討花蓮地震後的土地與生命韌性。展覽作品多元,包含裝置藝術、繪畫、攝影等,藝術家們透過不同角度詮釋地震、斷層、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引發觀者對花蓮土地的重新思考。
本篇文章探討了展覽#無相形所呈現的多元族群故事和身份認同。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在身份認同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旅程,以及互動與反思的空間。文章涉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重點圍繞社會設計、身體、性別與身份的探討,強調觀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本文分享了新竹美術館展覽「沐手爾爾」,著重於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討論了策展人陳漢聲的藝術理念與參展藝術家的作品。這些展覽不僅呈現藝術創作,也反映當地文化與自然環境,為觀眾提供深刻的藝術體驗。
這篇文章深入探索了藝術家Laura Bariter的作品以及她在臺灣的最新展覽。Laura作為一名年輕的纖維藝術家,以多樣的材料和技術表達對環境和文化的反思。從植物染色到獨特的編織技巧,她的創作展示了當代藝術的生命力與傳統工藝的融合。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屏東1936文化基地《FUN玩樂高風》樂高主題巡迴展,超過100件樂高作品,以及全臺唯一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的作品。展覽以七大主題分類,涵蓋「旅行與歷史」、「藝術、設計與音樂」、「娛樂」、「運動與遊戲」、「大自然和動物」、「交通工具」、「科學與科技」,適合親子同遊,一起體驗樂高的無限創意。
草間彌生、蜷川實花、田中達也,3位都是我很喜歡的日本藝術家 其中前2位用色鮮明大膽,超級抓人眼球! 開幕第一天我選了最早進場的時段,手刀衝去看展覽 一直很期待直擊草間彌生作品 距離上一次可是睽違許久
屏東1936文化基地《FUN玩樂高風》樂高主題巡迴展,超過100件樂高作品,以及全臺唯一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的作品。展覽以七大主題分類,涵蓋「旅行與歷史」、「藝術、設計與音樂」、「娛樂」、「運動與遊戲」、「大自然和動物」、「交通工具」、「科學與科技」,適合親子同遊,一起體驗樂高的無限創意。
草間彌生、蜷川實花、田中達也,3位都是我很喜歡的日本藝術家 其中前2位用色鮮明大膽,超級抓人眼球! 開幕第一天我選了最早進場的時段,手刀衝去看展覽 一直很期待直擊草間彌生作品 距離上一次可是睽違許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木雕創作,作者表達了多角度觀察與思考,並分享了創作背後的心情與意涵。創作者認為作品是他內心想呈現的,希望能留下美好的禮物給這個世界。文章中也提到了對於觀者能否接收到創作訊息的無法強求,但創作者是以最真誠的心情創作每一件作品。
Thumbnail
當你站在一幅幅作品的面前,彷彿置身於一座靜謐的美術館,你是否曾經思索過,這些藝術品背後的故事是否需要一一揭示?是否每個作品都應該有一段細緻入微的解說,讓觀者能夠徹底理解創作者的意圖與情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前些日子去看了《繪島浮生|現代油畫聯展》,由林聰明、郭艶雅、蔡岱臻三位藝術家,以油畫的方式去呈現山林的豐碩、動物的情感、花季的遞嬗,現場觀展時比預期的還要來得震撼,在作品與作品間彷彿建構起島嶼浮生。
Thumbnail
許多藝術家在創作時,會有多幅作品同時進行,並在不同時機重塑作品。我對於創作者的創作時機、和如何賦予作品新靈魂感到好奇。
Thumbnail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全國美術展」,112年攝影類作品,最終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中。
Thumbnail
路經參觀一個展覽館,有兩個不同的畫展,畫風完全迥異,一邊是正正常常的藝文氣息,另一邊卻是譎異、一望而知的暗黑、有點邪魔外道之風,即時感受到背後不同的「創作源頭」。 我曾體驗出寫作需要靈感,亦感受到無論任何創作,都需要同樣不可見、不可知的「力量」運作,本來以為某指定天使負責主治某種範疇,以寫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木雕創作,作者表達了多角度觀察與思考,並分享了創作背後的心情與意涵。創作者認為作品是他內心想呈現的,希望能留下美好的禮物給這個世界。文章中也提到了對於觀者能否接收到創作訊息的無法強求,但創作者是以最真誠的心情創作每一件作品。
Thumbnail
當你站在一幅幅作品的面前,彷彿置身於一座靜謐的美術館,你是否曾經思索過,這些藝術品背後的故事是否需要一一揭示?是否每個作品都應該有一段細緻入微的解說,讓觀者能夠徹底理解創作者的意圖與情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前些日子去看了《繪島浮生|現代油畫聯展》,由林聰明、郭艶雅、蔡岱臻三位藝術家,以油畫的方式去呈現山林的豐碩、動物的情感、花季的遞嬗,現場觀展時比預期的還要來得震撼,在作品與作品間彷彿建構起島嶼浮生。
Thumbnail
許多藝術家在創作時,會有多幅作品同時進行,並在不同時機重塑作品。我對於創作者的創作時機、和如何賦予作品新靈魂感到好奇。
Thumbnail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全國美術展」,112年攝影類作品,最終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中。
Thumbnail
路經參觀一個展覽館,有兩個不同的畫展,畫風完全迥異,一邊是正正常常的藝文氣息,另一邊卻是譎異、一望而知的暗黑、有點邪魔外道之風,即時感受到背後不同的「創作源頭」。 我曾體驗出寫作需要靈感,亦感受到無論任何創作,都需要同樣不可見、不可知的「力量」運作,本來以為某指定天使負責主治某種範疇,以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