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草間彌生的世界:從雕塑到時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沉浸在草間彌生的圓點宇宙

 

前一篇文章中,我談到了草間彌生如何透過繪畫與雕塑來展現她的精神世界。她的無限的網系列充滿重複性筆觸,展現她對幻覺與焦慮的回應,而她的高跟鞋雕塑與《永劫回歸》則是從平面藝術走向立體裝置的重要轉折。

 

然而,草間彌生的藝術不僅止於畫布或雕塑,她更進一步將藝術擴展至空間,透過裝置藝術、沉浸式體驗,甚至跨足時尚與流行文化,讓她的圓點哲學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次的展覽不只是靜態作品的陳列,而是一場讓人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體驗。當我踏入展場,一連串巨型雕塑與裝置藝術映入眼簾,這些作品不只是視覺上的衝擊,更讓人感受到草間彌生如何用藝術改變空間、改變觀者的感知。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她的雕塑與裝置空間,探索她如何透過大型作品創造出充滿無限延展感的世界。同時,也會談到她與Louis Vuitton(LV)合作,將她的圓點美學帶入時尚界,讓她的藝術真正走入大眾文化。

 

這是一場無限的藝術之旅,也是一場讓人重新思考藝術與生活邊界的體驗,當圓點無所不在,我們是否已經成為草間彌生藝術的一部分?

 

大型裝置:從《春之祭典》到《驅迫意象》再到《幻影的彼方》

 

草間彌生的裝置藝術不只是視覺上的衝擊,而是一場對空間、心理與時間的探索。在這次展覽中,她透過多種大型裝置,營造出一個讓人沉浸其中的異次元世界。

 

《春之祭典》(Spring Festival)是一組由圓點軟雕塑組成的沙發裝置,布滿突起的觸手,象徵著無序生長的自然界,具有豐盛的繁衍與生命力。


「花粉」:一個圓形裝置,中央滿是黃黑相間的軟雕塑,看起來像是花粉與花蕊的交錯,隱含對於生命循環的思考。這兩件作品放在一起,彷彿是有機生命體的延伸,象徵著生命的循環與生長的慾望。


raw-image
raw-image


 

《驅迫意象》(Driving Image)是草間彌生的《積累》雕塑,是她內心深處的一股驅動力,將心中重複出現的影像轉化為可見的形式。密佈多彩圓點的桌椅及人形模特兒等詭譎型態都可窺見端倪。而她對於每日食用機械量產食品的恐懼,也在滿地的乾通心粉的強迫徵候呈現。


raw-image
raw-image

 

《驅迫意象》是草間彌生創作漫溢出畫框、由單個裝置轉向環境雕塑的重要節點。


之後她汲取「香格里拉」概念,創作《幻影的彼方》。

 

raw-image
raw-image


《幻影的彼方》(Beyond My Illusion)是透過環境雕塑的方式,營造出一個夢幻而矛盾的世界。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她內心的幻覺與心理狀態,彷彿是一個理想且不受時間侵蝕的烏托邦。


raw-image


 以大量金色的圓點覆蓋,包括人體雕塑、桌椅、家居擺設,甚至鸚鵡。這些元素共同組成了一個奇異的室內場景,宛如一場靜態的宴會,卻又帶著某種不安與異樣的美感。作品的主題圍繞著時間、死亡、生命的流動與輪迴,並透過金色的圓點與反光材質,創造出一種永恆的氛圍。



牆上的詩句進一步強調了這件作品的哲學性:「在這裡,人不會變老,花與蝶閃耀著金色的光輝,但只要踏出一步,生命便會瞬間消逝。」這種對比描繪了草間彌生對於生命與藝術的思考:創作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然而現實卻是脆弱而易逝的。


她曾自稱「香格里拉的女祭司」,象徵著她在藝術世界中的角色,一個創造無限宇宙的引導者。在這件作品中,觀者既被金色的圓點包圍,又感受到其中隱含的孤獨與死亡意象,彷彿站在夢境與現實的交界處。


草間彌生構築了一個完整的場景,邀請觀者進入她的內心世界。它不只是關於圓點,而是關於人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掙扎,如何在無盡的幻象與現實之間尋找自己的位置。

 

作品強烈展現了草間彌生「自我消融」的概念,觀者站在這個空間內,很難不被圓點的無限延展所吸收,彷彿個體的界線逐漸模糊,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也正是她藝術的核心理念。展覽的雕塑作品,將草間的藝術語言轉化為立體的體驗。

 

草間彌生與時尚:LV聯名與前衛變裝

 

然而,草間彌生的影響力不僅止於美術館與展場,她的圓點哲學更進一步滲透到時尚與流行文化。

 

• 2012 年,Louis Vuitton 推出首波聯名系列,將草間的圓點元素融入包款、服裝、配飾中,造成時尚界轟動。

 

• 2023 年,Louis Vuitton 再次攜手草間彌生,推出更多元的設計,包括圓點版的經典 Speedy 包、鞋子與皮革配件,甚至還有印有她自畫像的手提包。

 

她的藝術不僅僅是畫布上的表達,而是成為了一種可穿戴的文化象徵。

 

在這次展覽中,我還看到了她過去設計的圓點服裝,以及她的前衛變裝秀,這些服裝以誇張的色彩與圖案呈現,彷彿她將自己的身體也轉化為畫布,讓自己與藝術融為一體。

 

raw-image
raw-image

 

這次展覽中,還展出了她手繪的圓點領帶,以及一件紫色圓點的服飾,顯示她如何將自己的藝術語言延展至各種領域。

 

raw-image
raw-image

 

無限地活到人生的盡頭

 

草間彌生的藝術,來自她的幻覺、焦慮與孤獨,卻又充滿對生命的執念與熱愛。她將內心的恐懼轉化為無限延展的圓點與網,創造出一個讓人沉浸其中的藝術世界。從繪畫到雕塑,從裝置到時尚,她不斷擴展自己的藝術疆界,讓圓點成為跨越時間與文化的象徵。

 

展覽最後

《草間彌生之愛的訊息》映入眼簾:

 

「在魚貫往來的人潮中,我奮力打拼如此多年,

不知道有多少次都想拿刀自刎尋死。

然後重整思緒,重新站起,

我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

然後無限地活到人生的盡頭。」

 

當我讀著這段話,回想她的一生,感受到她對生命的掙扎與堅持。或許,她的藝術最終想傳達的,不只是圓點的無限,而是生命本身的無限可能。

 

離開展場時,回頭看著那巨大的圓點裝置,心裡想著,草間彌生的藝術,不只是她的故事,而是所有人的存在狀態。這些圓點不只是她的創作符號,更像是一種存在的象徵。當我們走出展場,回到現實世界,是否也能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

 

我們,都是圓點。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延伸閱讀:草間彌生的無限世界:從幻覺到藝術救贖


版權聲明:

本文及照片版權屬於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分享原始鏈接,但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複製、改編或用於其他任何用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8
這篇文章發表一個月了,展覽仍在,也還在我心裡發酵。搭捷運文湖線經過時還是會忍不住看一眼,彷彿那片空間成了熟悉的朋友,還在低聲說著什麼。
麋鹿林-avatar-img
2025/03/15
就記得她的南瓜,這篇文章倒是讓我對她有較深刻的認識。她作品中的流動感也讓我忍不住想起梵谷。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5
麋鹿林 梵谷和她在某些程度上來說都是受精神狀態所苦。 我常想,梵谷如果長壽一些,或許會很不一樣,他的畫作會如何發展,畫風會如何轉變呢!
avatar-img
真然的沙龍
78會員
111內容數
真然的沙龍是一個專屬於思想與心靈的對話空間,讓自然、生活、藝術與哲思在文字中流動。從日常的故事到哲學深思,這裡是探索內心與世界的橋樑,邀請你一同感受平凡中的非凡之美。
真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蜘蛛不只是布爾喬亞的象徵,更是她為情緒打造的空間結構。 我站在那張蛛網裡,看見了記憶、身體、失控與療癒的形狀。 藝術是維持神智清醒的保證(Art is a guarantee of sanity.)— Louise Bourgeois
Thumbnail
2025/04/26
蜘蛛不只是布爾喬亞的象徵,更是她為情緒打造的空間結構。 我站在那張蛛網裡,看見了記憶、身體、失控與療癒的形狀。 藝術是維持神智清醒的保證(Art is a guarantee of sanity.)— Louise Bourgeois
Thumbnail
2025/04/19
「我從你身上理解愛的模樣。」在布爾喬亞的作品裡,我重返那些關於愛、身體與母親的記憶。這不是藝術評論,而是一段深深的對話。
Thumbnail
2025/04/19
「我從你身上理解愛的模樣。」在布爾喬亞的作品裡,我重返那些關於愛、身體與母親的記憶。這不是藝術評論,而是一段深深的對話。
Thumbnail
2025/04/12
從《田園交響曲》的清晨到音樂廳裡的靜默時刻,從小提琴的呢喃到 New Age 的情緒流動,我的成長被一首首旋律悄悄塑形。那些聲音沒有教我理論,卻教我如何感受,如何靜下來,如何成為我自己。
Thumbnail
2025/04/12
從《田園交響曲》的清晨到音樂廳裡的靜默時刻,從小提琴的呢喃到 New Age 的情緒流動,我的成長被一首首旋律悄悄塑形。那些聲音沒有教我理論,卻教我如何感受,如何靜下來,如何成為我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蒂妲絲雲頓在博物館「睡午覺」都能被當成藝術品展出的話題掀起討論,原來這項驚人事件是出自於 2013 年蒂妲絲雲頓本人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親自進行一系列的「當代行為藝術」。
Thumbnail
蒂妲絲雲頓在博物館「睡午覺」都能被當成藝術品展出的話題掀起討論,原來這項驚人事件是出自於 2013 年蒂妲絲雲頓本人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親自進行一系列的「當代行為藝術」。
Thumbnail
美麗的goddess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時常會去讀不同國家的歷史,像是中國歷史、歐洲歷史,你如果要說為什麼呢?因為在不同的時代下,有太多很酷的改革,服裝也不例外。 當然我很愛美的東西,不利外會去欣賞當代的畫作,或者雕像等藝術品找靈感,但我唯獨最愛的就是看神女像,像是敦煌飛天,或者
Thumbnail
美麗的goddess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時常會去讀不同國家的歷史,像是中國歷史、歐洲歷史,你如果要說為什麼呢?因為在不同的時代下,有太多很酷的改革,服裝也不例外。 當然我很愛美的東西,不利外會去欣賞當代的畫作,或者雕像等藝術品找靈感,但我唯獨最愛的就是看神女像,像是敦煌飛天,或者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自問對藝術家張狂的性格難以理解,所以從沒想過閱讀有關藝術家生平的書籍。不過有次閒逛書店,偶然看到「有人低頭看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宣傳字句,讓當時努力追逐夢想的我深感共鳴,立馬就買下。
Thumbnail
自問對藝術家張狂的性格難以理解,所以從沒想過閱讀有關藝術家生平的書籍。不過有次閒逛書店,偶然看到「有人低頭看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宣傳字句,讓當時努力追逐夢想的我深感共鳴,立馬就買下。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