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之敵》(原片名:《敵》)囊括去年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及最佳男主角殊榮,事前我超級期待欣賞這套電影;不知是否看晚場的關係,看畢,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五郎的口頭禪:「腹が、減った」(笑),雖則是黑白片,但電影拍得每項美食都讓人垂涎欲滴,顯見光影控制的厲害
電影的中文譯名明顯致敬黑澤明大師的《生きる》(台譯《生之慾》;港譯《流芳頌》) ,且我相信許多觀眾應有同感,片中前法國文學老教授的精緻獨居生活令人聯想起《新活日常/我的完美日常》,不過《新》更接近「生之慾」,描繪的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其核心是樂觀積極的,《生》則是逐漸走向衰亡
(下有劇透)大學教授精通法國文學,退休過着獨居生活,看來淡然平靜,內心慾望蠢動。有天電腦螢幕出現奇怪訊息,告知敵人正步步逼近。敵人是誰?舊生靖子來訪令他如沐春風,又在酒吧遇上崇拜自己的工讀生步美,亡妻身影卻乍現眼前,肉身漸衰,觸目所見是夢是真?
《生》講述一位知識分子在暮年之際,如同應對敵人一樣對抗生命中的各種衰敗:病痛 、生計、名譽地位、性慾、對亡妻的思念、對女學生心懷不軌並因而衍生的羞恥感等等;最初教授語言辛辣,「健康檢查帶來的不是健康」諸如此類的回應一矢中的,並堅持體面的生活,精心準備及烹調每一餐,但教授還是敵不過衰老,節節敗退:他漸漸放棄生活的儀式感,沖杯麵、食個包便算了;將現實與幻象混為一體,不斷夢中夢中夢,堂堂教授亦走火入魔
《生》刻畫老年危機,魔幻而細微,but it's just not my cup of tea──聚焦精英男性視角的無法引起我的共鳴(主角也透過夢中的亡妻自嘲知識分子對世俗的無知),只好欣賞精美絕倫的畫面構圖
話說老教授曾經「夢見」祖父在屋外流連,在電影尾聲,跟(曾)祖父長相一模一樣的姪兒繼承了大屋,窺見一角的教授鬼影嚇得要死,我不禁想像出一個鬼故事──
每個渡邊家的男人都在這間大屋內耗盡餘年,對抗生存的慾望及痛苦,以致對塵世留戀不捨、無法成佛?那麼,怎麼才能打破輪迴?還是衰老的悲哀注定變成一個家庭/民族/文化的殘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