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NTech

含有「BioNTech」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Ivonescimab(AK112/SMT112;PD-1/VEGF 雙抗)此刻正面臨前狼後虎的局面。 向前看,第三期臨床的關鍵指標「總生存期(OS)」仍是其海外上市成敗的關鍵變數;往後看,PD-1/VEGF 雙抗的全球競逐才剛開始,Pfizer、BMS 等跨國藥廠與多家創新企業紛紛入局,產品與臨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剛結束的 ESMO 大會上,Keytruda(pembrolizumab)+Padcev(enfortumab vedotin,Nectin-4 ADC)再度刷新治療紀錄: 在一項針對不適合或拒絕 cisplatin 的肌肉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研究中,Keytruda 聯合 Padce
Thumbnail
付費限定
「Co-development & Co-commercialization(Co-Co)」走到台前的產業拐點 這不是一筆單純的授權交易,而是一場角色躍遷的嘗試。信達生物(Innovent Biologics)與武田製藥(Takeda)達成總額 114 億美元的重磅合作:核心資產涵蓋 IBI363
Thumbnail
美國政府關門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延遲關鍵數據並擾亂市場。與此同時,川普政府對進口專利藥課徵100%關稅,旨在推動製造業回流,卻可能推高藥價並引發貿易摩擦,衝擊傳統生技股。然而,危機中蘊含轉機:BioNTech等公司正透過AI大幅加速藥物開發,展現了技術創新驅動的產業韌性。
付費限定
AI首次成功設計出能殺死細菌的噬菌體,震撼醫療與投資圈。這不僅是抗藥性細菌的潛在解方,更牽動生技、DNA合成、算力與生物安全產業。本文深入解析受惠與風險,揭示產業與股市未來走向。
Thumbnail
付費限定
PD-(L)1/VEGF 雙特異性抗體的戰場,早已不只是中國 Biotech 的舞台,也成了跨國藥廠角力的新前線。在硝煙瀰漫的當下,Pfizer(輝瑞)選擇豪擲重金入局,但它的開發路徑,與先行者 Summit Therapeutics 走的單藥對照之路顯然不同:輝瑞公開表態,不打算做「雙抗 vs 標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巨頭們當年透過 BD 佈局的 B7-H3 靶點 ADC,正在把「成藥路徑」一步步踩實。 在 ADC 最火的幾個靶點裡,HER2、TROP2、c-MET、NECTIN-4 已各有藥物獲得 FDA 上市;HER3 的上市節奏仍不明朗,EGFR 方向臨床頻傳突破。而如今看來,B7-H3(CD276) 這
Thumbnail
曾經跌落谷底的腫瘤免疫“終極武器”,正以更科學的姿態捲土重來。 20多年前,癌症疫苗承載著攻克腫瘤的厚望,全球超百款計畫同時推進。然而,這樣的輝煌並未持續太久。 2010年,首款核准的癌症治療性疫苗 Provenge(學名:sipuleucel-T,Dendreon)由於未能帶來顛覆性的療效,銷
Thumbnail
付費限定
CTLA-4 是最早被系統研究的免疫檢查點之一。第一代單抗 ipilimumab(BMS)比 PD-(L)1 類更早獲批,但此後整個靶點沉寂十餘年;
Thumbnail
付費限定
mRNA 旗艦 Moderna 交出了一份難言樂觀的財報: 2025 年第二季營收僅 1.42 億美元,年減 41 % 單季淨虧損 8.25 億美元 宣佈全球裁員 10 %(員工總數降至 5,000 人以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