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PD-1 再進化:從「PD-1 plus」到 PD-(L)1 降解劑,下一步會在哪裡誕生?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PD-1/PD-L1 路徑是免疫療法的核心靶點。以 pembrolizumab(Keytruda)nivolumab(Opdivo) 為代表的一代 PD-1 抑制劑改寫了多個癌別的治療版圖,催生出「千億美元級」市場。然而,受限於 回應率有限緩解深度與持久性不足、以及在部分適應症上難以超越頭部藥的競爭壁壘,產業開始尋找新解法——「PD-1 plus」(雙抗、三抗、與 ADC/小分子聯用)蔚為主流。同一時間,一條更激進的路線正浮出水面:降解劑(degraders)

2025 年 10 月 7 日,澳洲的 Kazia Therapeutics 宣布從 QIMR Berghof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引進一款 PD-L1 蛋白降解劑 NDL2。NDL2 屬於雙環肽(bicyclic peptide)設計,能夠清除細胞表面與細胞內的 PD-L1,前期在三陰性乳癌模型中顯示出抑瘤活性與良好耐受性。Kazia 計畫在短期內完成 IND 申請與晚期乳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早期臨床的啟動。這筆金額不算龐大的授權,因對準的是 PD-(L)1 這條「藥王級」通路,一旦臨床驗證成功,仍可能成為 IO 領域的下一個熱門焦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6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藥時事生技醫藥投資圈】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藥時事 Drugnews
178會員
202內容數
歡迎加入 100+ 醫藥菁英圈 在這邊我們分享最深度的醫藥行業 投資分析 以及我們對未來醫藥行業的看法
藥時事 Drugnews的其他內容
2025/11/17
當 LNP(lipid nanoparticles,脂質奈米顆粒) 的包裹技術突破核酸酶降解的桎梏、GalNAc(三聚體 N-acetylgalactosamine) 綴合系統實現肝細胞的精準「導航」,小核酸藥物正以第三代藥物模式的核心載體姿態,重塑生醫創新版圖。這類藥物透過調控基因表達達到治療目的
Thumbnail
2025/11/17
當 LNP(lipid nanoparticles,脂質奈米顆粒) 的包裹技術突破核酸酶降解的桎梏、GalNAc(三聚體 N-acetylgalactosamine) 綴合系統實現肝細胞的精準「導航」,小核酸藥物正以第三代藥物模式的核心載體姿態,重塑生醫創新版圖。這類藥物透過調控基因表達達到治療目的
Thumbnail
2025/11/16
自 1990 年代面世以來,CD20 標靶療法迅速成為部分 B 細胞惡性腫瘤的標準治療選項,並沿用至今。如今,CD20 正在自體免疫(autoimmune, “自免”)領域開啟新曲線。近月以來,Roche 的第三代 CD20 單株抗體 obinutuzumab (Gazyva®) 動作頻頻: 20
Thumbnail
2025/11/16
自 1990 年代面世以來,CD20 標靶療法迅速成為部分 B 細胞惡性腫瘤的標準治療選項,並沿用至今。如今,CD20 正在自體免疫(autoimmune, “自免”)領域開啟新曲線。近月以來,Roche 的第三代 CD20 單株抗體 obinutuzumab (Gazyva®) 動作頻頻: 20
Thumbnail
2025/11/15
11月5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整理了截至2025年6月的全球癌細胞療法臨床試驗數據。該研究由美國癌症研究所(CRI)團隊完成,透過試驗階段、適應症、治療模式、細胞來源及標靶等多個維度,勾勒出這一領域從「快速擴張」轉向「穩定整合」的核心趨勢。
Thumbnail
2025/11/15
11月5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整理了截至2025年6月的全球癌細胞療法臨床試驗數據。該研究由美國癌症研究所(CRI)團隊完成,透過試驗階段、適應症、治療模式、細胞來源及標靶等多個維度,勾勒出這一領域從「快速擴張」轉向「穩定整合」的核心趨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症,在台灣則名列第八大致死癌症!儘管過去透過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發生率一度顯著下降,但自2018年起,新診斷人數卻又逐步回升至每年近四千名。台灣胃癌醫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外科主治醫師沈延盛指出,這波趨勢與台灣社會快速老化高度相關,日本預測未來胃癌將
Thumbnail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症,在台灣則名列第八大致死癌症!儘管過去透過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發生率一度顯著下降,但自2018年起,新診斷人數卻又逐步回升至每年近四千名。台灣胃癌醫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外科主治醫師沈延盛指出,這波趨勢與台灣社會快速老化高度相關,日本預測未來胃癌將
Thumbnail
本美國FDA於2025年批准的Lumipulse血液檢測,僅需一管血即可分析磷酸化tau蛋白與β-amyloid蛋白的比例,準確率超過九成,顯著降低阿茲海默症的診斷門檻。這項技術使早期發現與治療成為可能,為患者及家庭帶來新的希望,因為越早確認病情,越能爭取時間進行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美國FDA於2025年批准的Lumipulse血液檢測,僅需一管血即可分析磷酸化tau蛋白與β-amyloid蛋白的比例,準確率超過九成,顯著降低阿茲海默症的診斷門檻。這項技術使早期發現與治療成為可能,為患者及家庭帶來新的希望,因為越早確認病情,越能爭取時間進行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嚴重氣喘若未控制良好,影響的不僅是日常生活,也會加速肺功能惡化,如今精準醫療進步,臨床治療上,除了口服類固醇,也有生物製劑提供選擇,尤其新一代生物製劑適用嚴重氣喘患者的範圍更為廣泛;中國醫藥大學內科部胸腔暨重症系陳家弘主治醫師指出,生物製劑能抑制發炎途徑,達到控制氣喘的
Thumbnail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 嚴重氣喘若未控制良好,影響的不僅是日常生活,也會加速肺功能惡化,如今精準醫療進步,臨床治療上,除了口服類固醇,也有生物製劑提供選擇,尤其新一代生物製劑適用嚴重氣喘患者的範圍更為廣泛;中國醫藥大學內科部胸腔暨重症系陳家弘主治醫師指出,生物製劑能抑制發炎途徑,達到控制氣喘的
Thumbnail
身為物理治療師,我們在處理肩部問題時,常將焦點放在肩關節本身,然而,肩關節的健康與功能,卻與肩胛骨和胸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肩胛骨不僅是肩關節活動的平台,其位置和運動模式直接影響著肩關節的力學。胸椎作為肩胛骨的基座,其姿勢和活動度也深深地影響著肩胛骨的穩定性和功能。
Thumbnail
身為物理治療師,我們在處理肩部問題時,常將焦點放在肩關節本身,然而,肩關節的健康與功能,卻與肩胛骨和胸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肩胛骨不僅是肩關節活動的平台,其位置和運動模式直接影響著肩關節的力學。胸椎作為肩胛骨的基座,其姿勢和活動度也深深地影響著肩胛骨的穩定性和功能。
Thumbnail
石孟潔醫師提醒,適當的治療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並有效避免關節變形。圖/石孟潔醫師提供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特別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
Thumbnail
石孟潔醫師提醒,適當的治療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並有效避免關節變形。圖/石孟潔醫師提供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特別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
Thumbnail
美國FDA批准了sotatercept(Winrevair,Merck)用於治療成年人的肺動脈高壓(PAH),該藥物通過改善運動能力,調節血管細胞增生,並降低臨床惡化事件的風險。該藥物的有效性經過STELLAR第三期研究的試驗結果證實。
Thumbnail
美國FDA批准了sotatercept(Winrevair,Merck)用於治療成年人的肺動脈高壓(PAH),該藥物通過改善運動能力,調節血管細胞增生,並降低臨床惡化事件的風險。該藥物的有效性經過STELLAR第三期研究的試驗結果證實。
Thumbnail
近年來,受惠於基因工程的進步,標靶治療已被廣泛使用於治療乳癌、大腸癌、肺癌、頭頸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多種癌症,標靶治療藥物能與特定細胞標記結合以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目的,屬於較精準的治療機轉,因此稱為標靶治療,是現代精準醫療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近年來,受惠於基因工程的進步,標靶治療已被廣泛使用於治療乳癌、大腸癌、肺癌、頭頸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多種癌症,標靶治療藥物能與特定細胞標記結合以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目的,屬於較精準的治療機轉,因此稱為標靶治療,是現代精準醫療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醫師、病人及家屬要有完整的三方溝通,由於大家對「生物相似性藥品」較陌生,因此更需要醫師詳細的說明與分析,讓病人有更多用藥選擇。 褚乃銘醫師提醒,乳癌容易復發、轉移,病人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治療成效、改善預後。
Thumbnail
醫師、病人及家屬要有完整的三方溝通,由於大家對「生物相似性藥品」較陌生,因此更需要醫師詳細的說明與分析,讓病人有更多用藥選擇。 褚乃銘醫師提醒,乳癌容易復發、轉移,病人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治療成效、改善預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