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 2023 年提交給 UNFCCC 的意見書,清楚表明其購買 CDR(碳移除)並非用於抵繳或抵換,而是屬於 PACM(超越價值鏈減緩,Beyond Value Chain Mitigation,與SBTi BVCM 一樣或A6.8 非市場機制) 的自主性產業推動與氣候支持投資。
目前市場卻普遍誤解,以為微軟購買的這些信用可以直接抵繳排放。事實上,它現在買的全部 不具抵換效力。微軟的角色是以投資帶動市場,創造需求,推動技術與產業鏈發展。
真正決定性的轉折點在於:
微軟未來只會採購 具「避免重複計算」能力 的國家層級 合規碳信用(CCC)。
它正在等待* UNFCCC SB6.4 下的 CDR 方法論 於明年正式生效。屆時,合規市場的購買力將全面釋放。
反觀台灣,產官學界在這方面研究不足,導致仍有許多 VCC(自願性碳權)詐騙 機會。VCC 本來就無合規抵繳功能,企業排放抵換自CORSIA , SBTi , ISO 14068 都不能使用,只剩下 PAS 2060 舊制可用,但這以是過往漂綠指標,現被ISO 14068取代。
結論:
微軟的策略不只是「買碳信用」,而是以 PACM 投資推動全球 CDR 產業,加速過渡到 合規市場唯一合法、可追溯的 CCC 架構。台灣若再停留在 VCC 幻象,將錯失產業升級與國際接軌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