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har

含有「Biochar」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紐約氣候週 2025 展現出比預期更強的樂觀與結構性,近千場活動凸顯全球氣候行動的多元面向。碳移除走向商業化,但成本與規模化仍是挑戰;美國碳管理因政策不確定性步伐放緩,卻未停滯。碳市場則迎來新動能,VCM+ 聯盟啟動並推動標準化數據,合規與自願市場的連結日益清晰。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權#碳抵換#碳移除
本研究探討生物炭添加於混凝土中,以降低碳排放並提升其過濾能力。研究發現,生物炭的孔隙結構影響其在混凝土中的表現,能有效提升吸水性和氯離子吸附能力,但可能導致機械強度下降。 未來研究將聚焦於生物炭微觀結構與機械性能之間的關係,以克服機械強度下降的挑戰,實現生物炭於建材產業的廣泛應用及減碳目標。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生物炭#混凝土#水泥
自 2022 年以來,生物炭碳移除(BCR)市場的簽約量、交付量與註銷量均呈現強勁成長。到 2025 年上半年,總簽約量達 304 萬噸,其中 68.3 萬噸完成交付,22% 的履約率高於往年。交付量與註銷量逐年上升,2025 年第二季前已有 33 萬噸被註銷,相當於交付量的一半。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權#碳交易#碳抵換
PACM-avatar-img
2025/09/25
微軟在 2023 年提交給 UNFCCC 的意見書,清楚表明其購買 CDR(碳移除)並非用於抵繳或抵換,而是屬於 PACM(超越價值鏈減緩,Beyond Value Chain Mitigation,與SBTi BVCM 一樣或A6.8 非市場機制) 的自主性產業推動與氣候支持投資。 目前市場卻普遍誤解,以為微軟購買的這些信用可以直接抵繳排放。事實上,它現在買的全部 不具抵換效力。微軟的角色是以投資帶動市場,創造需求,推動技術與產業鏈發展。 真正決定性的轉折點在於: 微軟未來只會採購 具「避免重複計算」能力 的國家層級 合規碳信用(CCC)。 它正在等待* UNFCCC SB6.4 下的 CDR 方法論 於明年正式生效。屆時,合規市場的購買力將全面釋放。 反觀台灣,產官學界在這方面研究不足,導致仍有許多 VCC(自願性碳權)詐騙 機會。VCC 本來就無合規抵繳功能,企業排放抵換自CORSIA , SBTi , ISO 14068 都不能使用,只剩下 PAS 2060 舊制可用,但這以是過往漂綠指標,現被ISO 14068取代。 結論: 微軟的策略不只是「買碳信用」,而是以 PACM 投資推動全球 CDR 產業,加速過渡到 合規市場唯一合法、可追溯的 CCC 架構。台灣若再停留在 VCC 幻象,將錯失產業升級與國際接軌的契機。
自 2019 年以來,生物炭碳移除(BCR)一直是碳移除市場的交付主力。2022–2024 年間,BCR 的採購量、交付量與註銷量快速成長,累計成交超過 300 萬噸,並幾乎每年翻倍。2025 年上半年更因 Microsoft 與 Exomad Green 的 124 萬噸大單推升成交量創新高。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權#碳交易#碳抵換
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宣布,核准三項生物炭及兩項改良森林經營方法學使用高誠信 CCP 標籤,另有一項 IFM 方法學須修正洩漏計算與確保 40 年永久性承諾後,方能掛牌。新獲核准的方法學尚無發放紀錄,但已有專案登錄並預計自 2026 年起發放碳權。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權#碳抵換#Biochar
Isometric 正式認證「建築環境中的生物炭儲存模組」,規範如何在混凝土、瀝青等建材中長期保存生物炭,確保碳封存可達千年。生物炭由生質原料經熱裂解製成,具高比表面積與多孔性,可取代碳密集材料並提升結構性能。模組要求供應商提供生產文件、進行特性分析與風險評估,並遵守全生命週期的環境與社會保障。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2025 年碳移除(CDR)市場迎來空前成長,上半年碳權銷售創新高,生質能類型如 BECCS 與生物炭占交易量九成以上,成本低且具規模化優勢。Microsoft 等大型買家透過長期採購推動市場擴張,並提升透明度與品質標準。雖 DAC 仍主導收入,占比 67%,但多元技術與 dMRV 正改變市場格局。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本文介紹CDR.fyi平臺上2025年上半年全球十大碳移除領導企業。文章詳細描述了每家公司的業務模式、碳移除技術、市場表現、合作夥伴和未來發展計畫,並分析了生物炭、碳礦化和海洋碳移除等不同技術的應用及市場潛力。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南非一家 Adsorb 的工廠正在以創新的高溫技術生產生物炭與活性碳,試圖將碳捕捉與綠色就業結合,重振因煤業衰退而蕭條的地區。儘管具備創造萬人就業的潛力,該產業在南非仍面臨數據不足、資金短缺與政策真空等結構性瓶頸。專家呼籲補貼與明確規範,而工廠員工則對未來抱持希望,盼藉此開創環境與經濟雙贏新局面。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生物炭作為具規模潛力的碳移除技術,其碳封存持久性正快速邁向科學與標準的雙重突破。本文回顧過去25年生物炭持久性科學的發展歷程,從類比木炭的早期推論,到IPCC納入分解模型,再到近年反映市場需求的千年耐久性討論。文章也指出,整合傳統模型與隨機反射率等新興技術,將是未來科學與標準整合的關鍵。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