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向淨零之路:將生物炭融入道路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前言

Verde 之前已完成了生物炭用於瀝青的認證試驗,目前正努力推廣中。

他們 CEO 昨日在 Carbon Herald 的投書期望讓更多人注意到這項應用。畢竟將生物炭應用於基礎工程與建材之中的可行性一直都存在,只是長期沒有受到足夠關注。如果政府的產業政策以及相關供應鏈有要求,將更有實現這些碳匯應用的可能。

每一英里都是碳匯——用生物炭鋪路

機會在腳下——每鋪設 100 英里的生物炭道路,就能封存 6,300 公噸二氧化碳。

全球道路建設每年排放逾 4 億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航空業相當。根據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數據,美國約九成四的道路以瀝青鋪設——這種材料製造與施工過程都極為耗能,必須在高溫條件下進行。

在這樣的環境中,前線工人面臨熱傷害與中暑風險;社區居民則常被鋪路與維修工程造成的交通延誤困擾。道路老化維修的龐大成本仍由納稅人承擔,而這套舊有模式也不斷製造新的環境負擔與掩埋廢棄物。

與此同時,自願性碳市場正面臨信任危機。許多碳權憑藉的是理論模型,而非可驗證的實際減碳成果。「漂綠」與「綠色詐欺」的指控層出不窮,讓市場對一個問題愈發執著:這些碳權真的有效嗎?若無法以具體成果與透明制度支撐,市場信任將持續下滑。

而眼前的答案,就在我們的道路之下。

碳封存的新途徑——讓減碳「真正落地」

若能把工程化碳移除直接融入基礎建設中,碳權市場或許能重新贏回信任。與其仰賴植樹造林或紙上談兵的碳抵換,不如將長期穩定的碳封存嵌入社會日常消耗的大宗建材裡。

道路,其實是全球最被忽視的碳封存載體之一。生物炭——由有機廢棄物高溫碳化而成——早被證實能長期固定碳,但應用進展有限。農民買不起它,生產者則多半只能白送出去,靠出售碳權勉強維生。

那麼,如果生物炭能成為現代道路建設的核心材料,不僅替納稅人、製造商、承包商與交通主管機關創造經濟價值,同時又能產出經認證、可信賴的碳權——這樣的轉變,會如何改變整個遊戲規則?

從概念走上道路:生物炭瀝青的實證測試

2024 年底,一種混合生物炭的瀝青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奧本市的「國家瀝青技術中心」(NCAT)測試跑道上正式鋪設,成為該設施首個具碳封存能力的材料。

NCAT 測試跑道研究副主任 Nathan Moore 指出:「多年來,這裡測試過無數材料與技術,但極少有哪一種能展現如此明顯的減碳潛力。這項技術也是首度在跑道上實現碳封存的里程碑。」

NCAT 是全球瀝青產業的權威實驗基地。經過相當於 7 萬次單軸荷重、由 80 噸重卡車(美國法定限重的兩倍)所進行的加速測試後,鋪面仍能承受持續的重車壓力,表現穩定。

在 2024 年 12 月的示範中,瀝青於攝氏 7 度混合、低於 4 度的環境下過夜儲存,翌日以傳統機具、僅加水即可鋪設於攝氏 8 度的氣溫中,並於同日開放 80 噸卡車通行。

這種新型材料無需燃燒器、全年可用、施工不需加熱或溶劑,能延長鋪路季節、降低成本並大幅減排。更重要的是,它無異味、無毒性,對工人與社區皆安全無虞。

從技術驗證到淨零藍圖:碳權走向實體化的新里程

2025 年 4 月,美國 NCAT 測試跑道正式誕生全球首批經驗證的「瀝青碳移除」碳權,經由工程化碳移除領域的權威登錄機構 Puro.earth 認證,並售予全球知名大型金融機構。這些碳權不再只是文件上的數字,而是與一段真實道路相連——能被監測、計量,且全程透明紀錄。

生物炭瀝青同時涵蓋三個排放範疇的減量:

  • 範疇一(Scope 1):低溫、無味、無溶劑的製程減少現場直接排放。
  • 範疇二(Scope 2):降低能源消耗,減少電力使用所帶來的間接排放。
  • 範疇三(Scope 3):生物炭在上游固定碳,下游則因路面壽命更長而減少廢棄物產生。

這正體現碳權的本質:長期穩定的碳儲存、可量化的實際成效、公開透明的追蹤機制,以及可被親眼見證的減碳成果。

擴散藍圖:讓減碳從一條路變成全球網絡

阿拉巴馬州的一條試驗跑道,當然無法讓世界脫碳。但若要真正推動轉型,「材料內嵌式碳移除」必須透過既有的產業體系與建設網絡擴大實施。

與北美最大瀝青行銷商 Ergon Asphalt & Emulsions 簽署的十年獨家授權協議,使技術能直接透過 Ergon 的既有生產與配送體系商業化,省去新建廠房的時間與成本。憑藉其遍佈美、加、墨三國的網絡,生物炭瀝青的規模化推廣可迅速展開。

若將生物炭與 100% 回收道路材料混合,城市便能把廢棄瀝青轉化為減碳資產。如今全球累積數以百萬噸的再生瀝青(RAP)閒置未用,透過這項技術,它們可重新成為「儲碳型基礎建設」。

這一策略兼顧環境與經濟效益:減少掩埋場負擔、降低維護支出,並創造與實際減碳成效相連的可驗證碳權,同時改善城市財政。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全球皆可採用的模式——每個國家都已有道路網絡與施工體系。任何致力於 2050 年達成淨零的國家,都能以此模式更快、更省、更具體地把減碳成果鋪進現實世界。

前方之路:讓減碳回歸常識

在阿拉巴馬州,卡車已經奔馳在會「封存碳」的道路上;碳權也已核發並售出,證明這項模式行得通。

每一英里的生物炭瀝青,每車道至少能固定 32 公噸二氧化碳——這些原本將滯留在大氣中的碳,如今被穩定、可量測地封存在我們腳下的基礎建設裡。

永續,不再是昂貴的理想,而是一種務實的優勢——能同時造福製造商、工人、納稅人與環境。這不是額外負擔,而是讓我們以更聰明的方式去做原本就該做的事。

對政策制定者、碳權機構與市場買家而言,方向十分明確:

  • 各地交通主管機關可採購具可驗證碳數據的低碳建材;
  • 碳權登錄機構可修訂方法學,將「材料內嵌式碳移除」納入體系,促進更多具公信力的碳權誕生;
  • 機構投資人可要求購買與真實基礎建設掛鉤的碳權,而非紙上推測的項目;
  • 各國立法機關則可透過針對性的稅賦誘因,讓生物炭成為政策主角,同時設置「日落條款」以確保透明與防弊。

在意識形態對立的年代,最能長久的環境解方,往往來自協助傳統產業自我革新。關鍵在於把碳捕捉從政治符號轉化為務實機會——一個能同時促進經濟與社會韌性的策略。當政策、市場與產業步調一致時,每一英里的道路都能為世界鋪出新的減碳時代,兼顧自然資產與經濟成果,證明脫碳既可行、也能盈利。

不論政治立場為何,這樣的邏輯——既理性又有利——其實就是常識。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生物炭堆肥應用:掌握「中間值」才是最佳策略
生物炭混凝土:兼具減碳與提升建材效能的潛力與挑戰
2025 生物炭碳移除市場概況(上篇):數據、成長與買方結構
2025 生物炭碳移除市場概況(下篇):交付與註銷持續增長
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核准多項生物炭與森林經營方法學
Isometric 推出建築環境生物炭封存模組
南非賭注生物炭:綠色轉型新希望,還是另一次錯失的機會?
邁向千年碳封存:生物炭持久性科學的新進展與市場標準演變
認識 Exomad Green:玻利維亞的生物炭創新典範
生物炭價格預測模型與市場分析
Verde 首創生物炭瀝青碳權技術,進軍淨零基礎建設市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43會員
348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11
蘋果公司在邁向 2030 年淨零目標的進程中,進一步擴展其氣候行動版圖。公司透過在澳洲簽署再生能源購電協議(PPA),並在紐西蘭推動大型森林復育計畫,展現科技業結合自然型解方的新模式。這些專案由其「Restore Fund」資助,聚焦可驗證的碳效益與生態共益。
Thumbnail
2025/11/11
蘋果公司在邁向 2030 年淨零目標的進程中,進一步擴展其氣候行動版圖。公司透過在澳洲簽署再生能源購電協議(PPA),並在紐西蘭推動大型森林復育計畫,展現科技業結合自然型解方的新模式。這些專案由其「Restore Fund」資助,聚焦可驗證的碳效益與生態共益。
Thumbnail
2025/11/10
碳移除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資金困境。即使科學已證實其可行,政策不穩卻讓投資人退卻,美國氣候基礎建設資金急凍,導致眾多專案停擺。生物炭等成熟技術因規模不足與風險評價偏高而陷入融資斷層。專家呼籲應效法太陽能早期的金融架構,由銀行、企業與投資人分擔風險,建立標準化長期合約。
Thumbnail
2025/11/10
碳移除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資金困境。即使科學已證實其可行,政策不穩卻讓投資人退卻,美國氣候基礎建設資金急凍,導致眾多專案停擺。生物炭等成熟技術因規模不足與風險評價偏高而陷入融資斷層。專家呼籲應效法太陽能早期的金融架構,由銀行、企業與投資人分擔風險,建立標準化長期合約。
Thumbnail
2025/11/07
2025 年的 COP30 將於巴西亞馬遜門戶貝倫舉行,象徵全球氣候治理走向「自然、社會與經濟並進」的新階段。峰會焦點包括更新 2030 與 2035 年減排目標、建立新氣候融資框架、推動公正能源轉型與森林保育合作。貝倫的象徵在於:唯有將減碳、自然保護與人類福祉並重,才能讓 1.5°C 的希望延續。
Thumbnail
2025/11/07
2025 年的 COP30 將於巴西亞馬遜門戶貝倫舉行,象徵全球氣候治理走向「自然、社會與經濟並進」的新階段。峰會焦點包括更新 2030 與 2035 年減排目標、建立新氣候融資框架、推動公正能源轉型與森林保育合作。貝倫的象徵在於:唯有將減碳、自然保護與人類福祉並重,才能讓 1.5°C 的希望延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科學結論清晰。我們需要採取雄心勃勃的行動,減少溫室氣體 (GHG) 排放,同時迅速擴大二氧化碳去除 (CDR) 規模。有效且公平的氣候行動既可以減少氣候損失和損害,也能為社會帶來更廣泛的利益。
Thumbnail
科學結論清晰。我們需要採取雄心勃勃的行動,減少溫室氣體 (GHG) 排放,同時迅速擴大二氧化碳去除 (CDR) 規模。有效且公平的氣候行動既可以減少氣候損失和損害,也能為社會帶來更廣泛的利益。
Thumbnail
Puro.earth 推出全球首個全數位化 CDR 認證平台升級 前言|從文件到信任:碳移除市場的臨界時刻 在碳市場的演化史中,2025 年或將被記錄為一個轉折點。 當全球仍在爭論志願市場(VCC)與合規市場(CCC)的邊界時,由 Nasdaq 支援的 Puro.earth 推出全新系統 My
Thumbnail
Puro.earth 推出全球首個全數位化 CDR 認證平台升級 前言|從文件到信任:碳移除市場的臨界時刻 在碳市場的演化史中,2025 年或將被記錄為一個轉折點。 當全球仍在爭論志願市場(VCC)與合規市場(CCC)的邊界時,由 Nasdaq 支援的 Puro.earth 推出全新系統 My
Thumbnail
美國環保局(下稱:EPA)於 7 月 29 日提案撤銷《清潔空氣法》下的「危害認定」,終結自 2009 年以來將溫室氣體視為危害公共健康的法律基礎。 此舉不僅波及電力、交通、油氣等多項減碳規範,也引發學界與環保團體震驚,批評依據僅來自五位非主流作者的報告,恐讓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全面解禁。
Thumbnail
美國環保局(下稱:EPA)於 7 月 29 日提案撤銷《清潔空氣法》下的「危害認定」,終結自 2009 年以來將溫室氣體視為危害公共健康的法律基礎。 此舉不僅波及電力、交通、油氣等多項減碳規範,也引發學界與環保團體震驚,批評依據僅來自五位非主流作者的報告,恐讓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全面解禁。
Thumbnail
最近在看 AlliedOffsets 出的 2025 年中碳移除(CDR)市場報告,覺得內容滿值得分享的。這半年全球的 CDR 市場變化其實蠻劇烈的,有些地方讓人樂觀,有些地方則讓人覺得現實還是挺殘酷的。這篇文章就當作我個人的小筆記,也希望對有在關注淨零、ESG、或碳市場的人有點參考價值。
Thumbnail
最近在看 AlliedOffsets 出的 2025 年中碳移除(CDR)市場報告,覺得內容滿值得分享的。這半年全球的 CDR 市場變化其實蠻劇烈的,有些地方讓人樂觀,有些地方則讓人覺得現實還是挺殘酷的。這篇文章就當作我個人的小筆記,也希望對有在關注淨零、ESG、或碳市場的人有點參考價值。
Thumbnail
樂高集團近日宣布多項環保舉措,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涵蓋再生能源擴展與碳移除技術投資。該公司自2022年以來,全球太陽能發電容量已提升61%,並計劃在2025年底前再增加72%,約37.97兆瓦峰值。為達成此目標,樂高正擴大多個生產基地的太陽能設施。
Thumbnail
樂高集團近日宣布多項環保舉措,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涵蓋再生能源擴展與碳移除技術投資。該公司自2022年以來,全球太陽能發電容量已提升61%,並計劃在2025年底前再增加72%,約37.97兆瓦峰值。為達成此目標,樂高正擴大多個生產基地的太陽能設施。
Thumbnail
在這一年「不確定性」應該是在政策評論中最常見的詞彙了。 碳捕捉市場CCS也是如此。最近聽了幾場論壇等發現在亞洲對於碳捕捉相當的樂觀,並且認為這應該是在串串任內中不受影響的領域了;然而在北美市場現實卻截然不同。為啥關心北美?因為北美市場占比整個行業將近50%的市場與發展。 所以不受川普影響,這個論
Thumbnail
在這一年「不確定性」應該是在政策評論中最常見的詞彙了。 碳捕捉市場CCS也是如此。最近聽了幾場論壇等發現在亞洲對於碳捕捉相當的樂觀,並且認為這應該是在串串任內中不受影響的領域了;然而在北美市場現實卻截然不同。為啥關心北美?因為北美市場占比整個行業將近50%的市場與發展。 所以不受川普影響,這個論
Thumbnail
英國牛津大學最近對其碳抵消原則進行了一次重要更新,目的是為實現可靠的淨零排放策略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本文介紹了更新後的牛津碳抵消原則,並分析了其對組織碳抵消策略的建議。
Thumbnail
英國牛津大學最近對其碳抵消原則進行了一次重要更新,目的是為實現可靠的淨零排放策略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本文介紹了更新後的牛津碳抵消原則,並分析了其對組織碳抵消策略的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