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AI-IDC 的淨零(NZE) 之路
2
從豬瘟到廚餘:如何用"水"讓廚餘重生,讓台灣的循環經濟真正安全!
3
南方國家的負碳工廠革命:當製造業有能力開始「吃掉」自己的排放
4
同樣是,種樹!在台灣確種出了,對PACM的永續亂相!
5
《從巴庫到貝倫:碳市場的轉捩點》
1
AI-IDC 的淨零(NZE) 之路
2
從豬瘟到廚餘:如何用"水"讓廚餘重生,讓台灣的循環經濟真正安全!
3
南方國家的負碳工廠革命:當製造業有能力開始「吃掉」自己的排放
4
同樣是,種樹!在台灣確種出了,對PACM的永續亂相!
5
《從巴庫到貝倫:碳市場的轉捩點》
PACM 王者世代
The Energy Return and Closed Loop of Computing Civilization:
Taiwan’s IDC Net-Zero Path The Power Hunger of Data Centers Data centers are rapidly becoming huge energy consumers. According to the IEA, in 2024
2025/11/03
1
台灣AI IDC淨零(NZE)之路:算力文明的能源回歸與閉環_水熱裂解
全球算力需求與能源壓力 隨著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爆發,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急劇上升。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2024年資料中心用電量約415 TWh(約占全球電力1.5%),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945 TWh(接近全球電力的3%)[1]。另一方面,麥肯錫分析更估計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到2030
2025/11/03
台灣能源展裡的幻境——當錯誤被制度化,該痛定思痛的改革"錯世代"了!
當全球碳市場已進入《巴黎協定》第六條合規體系(PACM)時代,日本與瑞士都以 IA 與 ITMO 打通主權帳本,東盟更走向 RWA 金融化,而台灣卻還在能源展上宣傳 Verra 可抵換。這不只是誤會,而是一場"錯世代"的制度迷航。 【個人觀察/PACM】 我在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
2025/11/03
2
My AI-IDC NZE Journey
Tier X — Low PUE, 24/7/365 CFE, Emission-Source Removal & CDR Generation In an age defined by computation and consumption, data centers have become s
2025/11/01
2
還無法改變的台灣碳權市場? PACM的轉型與挑戰!
當《巴黎協定》第六條PACM啟動,王者時代已經降臨,而VCC 是時侯走入歷史或轉型品質管控的標籤認證! 前言|這不是一場市場潮流,而是一場主權秩序的重置 台灣很快就要發現一件殘酷的事:你以為買到的「碳權」(碳信用),全世界其實已經不承認了。 2025 年,全球碳市場的規則徹底翻轉。《巴黎協定》
2025/11/01
1
The Testing Ground of Next-Generation PACM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How ASEAN Is Reshaping the Global Climate-Finance Landscape Introduction –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n the chessboar
2025/11/01
6
次世代 PACM 的試煉場——南與北之間:東協重塑氣候金融格局
前言:次世代 PACM 的試煉場——南與北之間 在氣候金融的棋盤上,北方早已制定規則,而南方正在重新定義遊戲。 歐洲以 CBAM、ETS 為合規象徵,美國則以 IRA 與自願市場強化科技主導; 但在赤道以南,一場靜默卻深刻的制度革命正在展開—— 那就是「東協版 PACM(Paris Agreem
2025/11/01
2
When “Green Dreams” Meet Carbon Reality
A comparison of EcoTree (Europe), World Tree (North America), and Echo Tree (Taiwan) 1|No Comparison, No Truth In the carbon market, without compari
2025/11/01
From African Swine Fever to Food Wast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aiwan can turn food waste and biosecurity risks into a safe, carbon-negative circular system through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2025/11/01
1
Carbon-Negative Manufacturing in the Global South
When Factories Start Removing More CO₂ Than They Emit In emerging industrial zon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something quietly radical is happening. So
2025/11/01
查看更多
The Energy Return and Closed Loop of Computing Civilization:
Taiwan’s IDC Net-Zero Path The Power Hunger of Data Centers Data centers are rapidly becoming huge energy consumers. According to the IEA, in 2024
2025/11/03
1
台灣AI IDC淨零(NZE)之路:算力文明的能源回歸與閉環_水熱裂解
全球算力需求與能源壓力 隨著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爆發,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急劇上升。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2024年資料中心用電量約415 TWh(約占全球電力1.5%),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945 TWh(接近全球電力的3%)[1]。另一方面,麥肯錫分析更估計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到2030
2025/11/03
台灣能源展裡的幻境——當錯誤被制度化,該痛定思痛的改革"錯世代"了!
當全球碳市場已進入《巴黎協定》第六條合規體系(PACM)時代,日本與瑞士都以 IA 與 ITMO 打通主權帳本,東盟更走向 RWA 金融化,而台灣卻還在能源展上宣傳 Verra 可抵換。這不只是誤會,而是一場"錯世代"的制度迷航。 【個人觀察/PACM】 我在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
2025/11/03
2
My AI-IDC NZE Journey
Tier X — Low PUE, 24/7/365 CFE, Emission-Source Removal & CDR Generation In an age defined by computation and consumption, data centers have become s
2025/11/01
2
還無法改變的台灣碳權市場? PACM的轉型與挑戰!
當《巴黎協定》第六條PACM啟動,王者時代已經降臨,而VCC 是時侯走入歷史或轉型品質管控的標籤認證! 前言|這不是一場市場潮流,而是一場主權秩序的重置 台灣很快就要發現一件殘酷的事:你以為買到的「碳權」(碳信用),全世界其實已經不承認了。 2025 年,全球碳市場的規則徹底翻轉。《巴黎協定》
2025/11/01
1
The Testing Ground of Next-Generation PACM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How ASEAN Is Reshaping the Global Climate-Finance Landscape Introduction –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n the chessboar
2025/11/01
6
次世代 PACM 的試煉場——南與北之間:東協重塑氣候金融格局
前言:次世代 PACM 的試煉場——南與北之間 在氣候金融的棋盤上,北方早已制定規則,而南方正在重新定義遊戲。 歐洲以 CBAM、ETS 為合規象徵,美國則以 IRA 與自願市場強化科技主導; 但在赤道以南,一場靜默卻深刻的制度革命正在展開—— 那就是「東協版 PACM(Paris Agreem
2025/11/01
2
When “Green Dreams” Meet Carbon Reality
A comparison of EcoTree (Europe), World Tree (North America), and Echo Tree (Taiwan) 1|No Comparison, No Truth In the carbon market, without compari
2025/11/01
From African Swine Fever to Food Wast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aiwan can turn food waste and biosecurity risks into a safe, carbon-negative circular system through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2025/11/01
1
Carbon-Negative Manufacturing in the Global South
When Factories Start Removing More CO₂ Than They Emit In emerging industrial zon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something quietly radical is happening. So
2025/11/01
查看更多
VCC 幻影世代
Indonesia × Gold Standard: Integrating the Voluntary Carbon
From VCC to CCC — The Birth of a New “Sovereign Carbon Era” Prologue: From a Phantom Market to the Sovereign Era In May 2025, the Government of Ind
2025/10/27
1
印尼 × Gold Standard: 自願碳市場走進合規世界的第一場試煉
2025 年,印尼與 Gold Standard(GS)簽署全球首份 MRA 相互承認協定, 讓志願性碳信用(VCC)正式納入國家帳本與主權授權體系, 開啟從自由市場走向合規秩序的時代。 成為全球 VCC → CCC 的典範,為巴黎協定第六條(Article 6)開出新世紀大道。
2025/10/27
1
IETA 2025《自願碳市場高完整性使用指南》VCM Guidelines 2.0:自願碳市場走向巴黎協定的十字路口!
碳市場是一面鏡子,照見人類如何在經濟利益與環境責任之間掙扎。 在京都議定書時代,它曾被視為創新的環保金融;到了巴黎協定時代,它卻成為信任崩塌的代名詞。 十多年來,自願碳市場(VCM)像個沒有邊界的實驗場。
2025/10/25
1
我寫到第 60 篇 Vocus 的理由?!
走到第 60 篇,不是為了湊數,而是為了釐清一件比數字更重要的事: 台灣,該從「京都幻象」中醒來了。 二十年前,《京都議定書》開啟了碳交易的概念,那時世界相信,只要有一張「碳信用憑證」,就能抵銷排放、買回良心。許多國家與企業也確實因此起步,從減碳、造林、再生能源,一步步學會把環境成本算進帳本裡。
2025/10/22
3
森林碳信用開發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REDD+ 逐一轉化為 PA 6.8
那個曾經讓世界以為「只要不砍樹就能拯救氣候」的夢,如今正慢慢褪色。REDD+——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這個在二十一世紀初被譽為「最溫柔的碳解方」——正從市場英雄退場,走向一個更冷靜、更主權化、更制度性
2025/10/21
1
〈VCC的消失邊界:IFRS S1、S2制度性排他〉 ——從國際會計準則看自願碳信用的合法性危機
近年全球企業爭相宣稱「碳中和」,但在新一代國際會計準則 IFRS的制度下,自願碳信用(VCC)正被全面排除於合法揭露與會計體系之外。 IFRS 與其姊妹框架(TCFD、IFAC、IOSCO)表面上不區分自願與合規碳市場,實際卻以「忠實表述」「可驗證性」「主權一致性」等原則,建立起一套制度性排他機制:
2025/10/15
Gold Standard ×印尼__全球首個遵守《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國際碳標準合作誕生
終結幻影碳信用及帳本的新里程 2025年10月3日,雅加達與GS同時發布了一項改寫碳市場歷史的消息。印尼環境與林業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oE/EPA)與國際碳標準機構 Gold Standard
2025/10/08
1
VCC 碳信用轉成區塊鏈或碳幣百分之百,就是騙局!
當自願性碳信用被包裝成「區塊鏈代幣」販售時,別被科技幻象迷惑。沒有主權授權與對應調整的碳,只是「假碳上鏈」,是巴黎協定新體系下最昂貴的綠色騙局。
2025/10/07
全球,正在從主權碳信用到碳幣發展:台灣還活在京都議定書的美好幻境裡?
當世界都在進入「巴黎協定第六條」的數位化主權碳交易時代,台灣卻仍沉睡在京都體系的幻覺裡。泰國已將碳視為主權資產,納入國家帳本與金融體系;而台灣仍在自願市場裡找尋安慰。這場落差,不只是速度問題,而是制度與現實的斷層。 一、從京都到巴黎:世界早已換了劇本 二十年前,《京都議定書》首次建立了國際碳市
2025/10/07
幻影市場的解藥:NDC 與完整性
碳市場原本被設計成一個「以市場力量驅動減排」的工具。理論上,透過交易機制,把資金導向最具成本效益的減排方案,能讓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花更少的錢,達到更多的效果」。 然而,二十多年來,碳市場卻在一種錯位的思維下運作: 誰有錢,誰就能買下一張「碳(權)信用」;
2025/10/04
1
查看更多
Indonesia × Gold Standard: Integrating the Voluntary Carbon
From VCC to CCC — The Birth of a New “Sovereign Carbon Era” Prologue: From a Phantom Market to the Sovereign Era In May 2025, the Government of Ind
2025/10/27
1
印尼 × Gold Standard: 自願碳市場走進合規世界的第一場試煉
2025 年,印尼與 Gold Standard(GS)簽署全球首份 MRA 相互承認協定, 讓志願性碳信用(VCC)正式納入國家帳本與主權授權體系, 開啟從自由市場走向合規秩序的時代。 成為全球 VCC → CCC 的典範,為巴黎協定第六條(Article 6)開出新世紀大道。
2025/10/27
1
IETA 2025《自願碳市場高完整性使用指南》VCM Guidelines 2.0:自願碳市場走向巴黎協定的十字路口!
碳市場是一面鏡子,照見人類如何在經濟利益與環境責任之間掙扎。 在京都議定書時代,它曾被視為創新的環保金融;到了巴黎協定時代,它卻成為信任崩塌的代名詞。 十多年來,自願碳市場(VCM)像個沒有邊界的實驗場。
2025/10/25
1
我寫到第 60 篇 Vocus 的理由?!
走到第 60 篇,不是為了湊數,而是為了釐清一件比數字更重要的事: 台灣,該從「京都幻象」中醒來了。 二十年前,《京都議定書》開啟了碳交易的概念,那時世界相信,只要有一張「碳信用憑證」,就能抵銷排放、買回良心。許多國家與企業也確實因此起步,從減碳、造林、再生能源,一步步學會把環境成本算進帳本裡。
2025/10/22
3
森林碳信用開發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REDD+ 逐一轉化為 PA 6.8
那個曾經讓世界以為「只要不砍樹就能拯救氣候」的夢,如今正慢慢褪色。REDD+——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這個在二十一世紀初被譽為「最溫柔的碳解方」——正從市場英雄退場,走向一個更冷靜、更主權化、更制度性
2025/10/21
1
〈VCC的消失邊界:IFRS S1、S2制度性排他〉 ——從國際會計準則看自願碳信用的合法性危機
近年全球企業爭相宣稱「碳中和」,但在新一代國際會計準則 IFRS的制度下,自願碳信用(VCC)正被全面排除於合法揭露與會計體系之外。 IFRS 與其姊妹框架(TCFD、IFAC、IOSCO)表面上不區分自願與合規碳市場,實際卻以「忠實表述」「可驗證性」「主權一致性」等原則,建立起一套制度性排他機制:
2025/10/15
Gold Standard ×印尼__全球首個遵守《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國際碳標準合作誕生
終結幻影碳信用及帳本的新里程 2025年10月3日,雅加達與GS同時發布了一項改寫碳市場歷史的消息。印尼環境與林業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oE/EPA)與國際碳標準機構 Gold Standard
2025/10/08
1
VCC 碳信用轉成區塊鏈或碳幣百分之百,就是騙局!
當自願性碳信用被包裝成「區塊鏈代幣」販售時,別被科技幻象迷惑。沒有主權授權與對應調整的碳,只是「假碳上鏈」,是巴黎協定新體系下最昂貴的綠色騙局。
2025/10/07
全球,正在從主權碳信用到碳幣發展:台灣還活在京都議定書的美好幻境裡?
當世界都在進入「巴黎協定第六條」的數位化主權碳交易時代,台灣卻仍沉睡在京都體系的幻覺裡。泰國已將碳視為主權資產,納入國家帳本與金融體系;而台灣仍在自願市場裡找尋安慰。這場落差,不只是速度問題,而是制度與現實的斷層。 一、從京都到巴黎:世界早已換了劇本 二十年前,《京都議定書》首次建立了國際碳市
2025/10/07
幻影市場的解藥:NDC 與完整性
碳市場原本被設計成一個「以市場力量驅動減排」的工具。理論上,透過交易機制,把資金導向最具成本效益的減排方案,能讓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花更少的錢,達到更多的效果」。 然而,二十多年來,碳市場卻在一種錯位的思維下運作: 誰有錢,誰就能買下一張「碳(權)信用」;
2025/10/04
1
查看更多
漂綠....髒世代
台灣能源展裡的幻境——當錯誤被制度化,該痛定思痛的改革"錯世代"了!
當全球碳市場已進入《巴黎協定》第六條合規體系(PACM)時代,日本與瑞士都以 IA 與 ITMO 打通主權帳本,東盟更走向 RWA 金融化,而台灣卻還在能源展上宣傳 Verra 可抵換。這不只是誤會,而是一場"錯世代"的制度迷航。 【個人觀察/PACM】 我在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
2025/11/03
2
還無法改變的台灣碳權市場? PACM的轉型與挑戰!
當《巴黎協定》第六條PACM啟動,王者時代已經降臨,而VCC 是時侯走入歷史或轉型品質管控的標籤認證! 前言|這不是一場市場潮流,而是一場主權秩序的重置 台灣很快就要發現一件殘酷的事:你以為買到的「碳權」(碳信用),全世界其實已經不承認了。 2025 年,全球碳市場的規則徹底翻轉。《巴黎協定》
2025/11/01
1
When “Green Dreams” Meet Carbon Reality
A comparison of EcoTree (Europe), World Tree (North America), and Echo Tree (Taiwan) 1|No Comparison, No Truth In the carbon market, without compari
2025/11/01
同樣是,種樹!在台灣確種出了,對PACM的永續亂相!
在碳市場裡,沒有比較就沒有真相,也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拿 EcoTree(歐洲)、World Tree(北美) 與 回音樹 Echo Tree(台灣) 三者對照,就能看清楚誰在做事、誰在說夢話。 前兩者都有法律基礎。 EcoTree 是在歐盟可持有森林產權、並受金融監管的自然資產公司.......
2025/10/29
永續金融分類法制度全面分析報告
歐盟(EU):歐盟於2019年提出《綠色新政》,並於2020年制定《永續金融分類法》規範,引導資金流向符合2030年氣候能源目標的活動[1]。2021年起先發布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兩大環境目標的技術篩選標準,2023年6月再公布後續四項目標(包括水資源永續、循環
2025/10/28
是什麼? 造成台灣的碳殖民思維:從因果、演化、結果,到改變
台灣近年掀起一波「碳熱潮」 到處都是碳幣、碳權、碳交易平台、碳市場。 但說穿了,很多人講的「碳」,其實只是故事。 有人說:「我買了碳信用,代表我幫地球減碳。」 有人說:「地方政府簽了合作書,我們可以發碳了!」 但根據《巴黎協定》的規則,這些幾乎都不成立。 因為
2025/10/26
6
瑞士與泰國的 ITMO 試驗:從 EA 到碳外交的光與影
瑞士與泰國於 2022 年簽署的 Article 6 雙邊協定,被視為全球第一批具體落地的 ITMO(Internationally Transferred Mitigation Outcomes, 國際轉移減緩成果)案例。其中,由泰國企業 Energy Absolute(EA)主導的電動巴
2025/10/24
我寫到第 60 篇 Vocus 的理由?!
走到第 60 篇,不是為了湊數,而是為了釐清一件比數字更重要的事: 台灣,該從「京都幻象」中醒來了。 二十年前,《京都議定書》開啟了碳交易的概念,那時世界相信,只要有一張「碳信用憑證」,就能抵銷排放、買回良心。許多國家與企業也確實因此起步,從減碳、造林、再生能源,一步步學會把環境成本算進帳本裡。
2025/10/22
3
當碳會計學懂「時間」:GHG Protocol 範圍二改革,宣告 24/7 能源新秩序!
十年前,企業碳揭露的世界仍相對簡單。 2015 年的《範圍二指南》(Scope 2 Guidance)讓企業可以用兩種方法計算用電排放:地點法(Location-based Method, LBM)與市場法(Market-based Method, MBM)
2025/10/22
新加坡買的是 PACM! 不是 VCC!:台灣的碳市場「京都幻象」,你是「京都遺民」嗎?
新加坡宣布,將從加納、秘魯與巴拉圭三國購買 217.5 萬噸符合《巴黎協定》第六條(Article 6)規範的碳信用,金額達 7,600 萬新元。這筆交易是主權級的、雙邊協定下的合規碳信用(Compliance Carbon Credit,CCC),屬於
2025/10/22
1
查看更多
台灣能源展裡的幻境——當錯誤被制度化,該痛定思痛的改革"錯世代"了!
當全球碳市場已進入《巴黎協定》第六條合規體系(PACM)時代,日本與瑞士都以 IA 與 ITMO 打通主權帳本,東盟更走向 RWA 金融化,而台灣卻還在能源展上宣傳 Verra 可抵換。這不只是誤會,而是一場"錯世代"的制度迷航。 【個人觀察/PACM】 我在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
2025/11/03
2
還無法改變的台灣碳權市場? PACM的轉型與挑戰!
當《巴黎協定》第六條PACM啟動,王者時代已經降臨,而VCC 是時侯走入歷史或轉型品質管控的標籤認證! 前言|這不是一場市場潮流,而是一場主權秩序的重置 台灣很快就要發現一件殘酷的事:你以為買到的「碳權」(碳信用),全世界其實已經不承認了。 2025 年,全球碳市場的規則徹底翻轉。《巴黎協定》
2025/11/01
1
When “Green Dreams” Meet Carbon Reality
A comparison of EcoTree (Europe), World Tree (North America), and Echo Tree (Taiwan) 1|No Comparison, No Truth In the carbon market, without compari
2025/11/01
同樣是,種樹!在台灣確種出了,對PACM的永續亂相!
在碳市場裡,沒有比較就沒有真相,也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拿 EcoTree(歐洲)、World Tree(北美) 與 回音樹 Echo Tree(台灣) 三者對照,就能看清楚誰在做事、誰在說夢話。 前兩者都有法律基礎。 EcoTree 是在歐盟可持有森林產權、並受金融監管的自然資產公司.......
2025/10/29
永續金融分類法制度全面分析報告
歐盟(EU):歐盟於2019年提出《綠色新政》,並於2020年制定《永續金融分類法》規範,引導資金流向符合2030年氣候能源目標的活動[1]。2021年起先發布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兩大環境目標的技術篩選標準,2023年6月再公布後續四項目標(包括水資源永續、循環
2025/10/28
是什麼? 造成台灣的碳殖民思維:從因果、演化、結果,到改變
台灣近年掀起一波「碳熱潮」 到處都是碳幣、碳權、碳交易平台、碳市場。 但說穿了,很多人講的「碳」,其實只是故事。 有人說:「我買了碳信用,代表我幫地球減碳。」 有人說:「地方政府簽了合作書,我們可以發碳了!」 但根據《巴黎協定》的規則,這些幾乎都不成立。 因為
2025/10/26
6
瑞士與泰國的 ITMO 試驗:從 EA 到碳外交的光與影
瑞士與泰國於 2022 年簽署的 Article 6 雙邊協定,被視為全球第一批具體落地的 ITMO(Internationally Transferred Mitigation Outcomes, 國際轉移減緩成果)案例。其中,由泰國企業 Energy Absolute(EA)主導的電動巴
2025/10/24
我寫到第 60 篇 Vocus 的理由?!
走到第 60 篇,不是為了湊數,而是為了釐清一件比數字更重要的事: 台灣,該從「京都幻象」中醒來了。 二十年前,《京都議定書》開啟了碳交易的概念,那時世界相信,只要有一張「碳信用憑證」,就能抵銷排放、買回良心。許多國家與企業也確實因此起步,從減碳、造林、再生能源,一步步學會把環境成本算進帳本裡。
2025/10/22
3
當碳會計學懂「時間」:GHG Protocol 範圍二改革,宣告 24/7 能源新秩序!
十年前,企業碳揭露的世界仍相對簡單。 2015 年的《範圍二指南》(Scope 2 Guidance)讓企業可以用兩種方法計算用電排放:地點法(Location-based Method, LBM)與市場法(Market-based Method, MBM)
2025/10/22
新加坡買的是 PACM! 不是 VCC!:台灣的碳市場「京都幻象」,你是「京都遺民」嗎?
新加坡宣布,將從加納、秘魯與巴拉圭三國購買 217.5 萬噸符合《巴黎協定》第六條(Article 6)規範的碳信用,金額達 7,600 萬新元。這筆交易是主權級的、雙邊協定下的合規碳信用(Compliance Carbon Credit,CCC),屬於
2025/10/22
1
查看更多
CDR 主流世代
The Energy Return and Closed Loop of Computing Civilization:
Taiwan’s IDC Net-Zero Path The Power Hunger of Data Centers Data centers are rapidly becoming huge energy consumers. According to the IEA, in 2024
2025/11/03
1
台灣AI IDC淨零(NZE)之路:算力文明的能源回歸與閉環_水熱裂解
全球算力需求與能源壓力 隨著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爆發,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急劇上升。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2024年資料中心用電量約415 TWh(約占全球電力1.5%),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945 TWh(接近全球電力的3%)[1]。另一方面,麥肯錫分析更估計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到2030
2025/11/03
BeeCell: From Burning Fields to a Circular Climate Economy
This is an old plan. Today, we’re bringing it back as a small essay. In truth, carbon removal is not a privilege. If we choose to act, anyone can do
2025/11/03
1
My AI-IDC NZE Journey
Tier X — Low PUE, 24/7/365 CFE, Emission-Source Removal & CDR Generation In an age defined by computation and consumption, data centers have become s
2025/11/01
2
AI-IDC 的淨零(NZE) 之路
Tier X :低 PUE、CFE 24/7/365、排放源移除與 CDR 產出 在這個被AI算力與能源吞噬的時代,「數據中心」幾乎成了必需的高強度排放代名詞。 但假如,它不再是耗能怪獸,而是一座能自己發電、自己製冷、自己封碳的系統呢? 這不是概念,而是我在打造的「Tier X 負碳資料中心」現
2025/11/01
4
小蜜蜂計畫:從煙霧變能源、廢棄物變黃金的氣候解方
一個創新的氣候解決方案,旨在解決東南亞農業廢棄物開放燃燒造成的空汙與碳排放問題。該計畫利用熱裂解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生物炭、木醋液、焦油及可燃氣。計畫強調行動化生產、中央地方協同、經濟生態雙重獲益,以及智慧村落的整合,最終目標是實現「碳的歸鄉」,讓氣候治理真正紮根於土地,並促進永續發展。
2025/11/01
6
From African Swine Fever to Food Wast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aiwan can turn food waste and biosecurity risks into a safe, carbon-negative circular system through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2025/11/01
1
Carbon-Negative Manufacturing in the Global South
When Factories Start Removing More CO₂ Than They Emit In emerging industrial zon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something quietly radical is happening. So
2025/11/01
從豬瘟到廚餘:如何用"水"讓廚餘重生,讓台灣的循環經濟真正安全!
政府建言:生物安全 × 碳中和 × 下腳再生的政策契機 台灣是島嶼國家,資源有限、廢棄物多、又潮濕。 我們早就懂得把剩菜剩飯「再利用」, 卻忽略了一件事:病毒與腐敗,也在這條再利用的路上一起被回收了。 非洲豬瘟就是最好的警告。 它不靠空氣傳染,而是靠我們自己的「循環系統」。 廚餘若沒經過足夠
2025/10/31
南方國家的負碳工廠革命:當製造業有能力開始「吃掉」自己的排放
在東南亞的新興工業區,有些工廠開始做一件聽起來很不合理的事: 不是排碳,而是「吃碳」。 他們正在做的是「負碳工廠」——也就是工廠本身吸走的二氧化碳,比它自己排出去的還多。 這不是口號,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而這整個模式的核心,是四個東西咬在一起跑: BCR(Biochar Carbon R
2025/10/31
查看更多
The Energy Return and Closed Loop of Computing Civilization:
Taiwan’s IDC Net-Zero Path The Power Hunger of Data Centers Data centers are rapidly becoming huge energy consumers. According to the IEA, in 2024
2025/11/03
1
台灣AI IDC淨零(NZE)之路:算力文明的能源回歸與閉環_水熱裂解
全球算力需求與能源壓力 隨著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爆發,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急劇上升。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2024年資料中心用電量約415 TWh(約占全球電力1.5%),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945 TWh(接近全球電力的3%)[1]。另一方面,麥肯錫分析更估計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到2030
2025/11/03
BeeCell: From Burning Fields to a Circular Climate Economy
This is an old plan. Today, we’re bringing it back as a small essay. In truth, carbon removal is not a privilege. If we choose to act, anyone can do
2025/11/03
1
My AI-IDC NZE Journey
Tier X — Low PUE, 24/7/365 CFE, Emission-Source Removal & CDR Generation In an age defined by computation and consumption, data centers have become s
2025/11/01
2
AI-IDC 的淨零(NZE) 之路
Tier X :低 PUE、CFE 24/7/365、排放源移除與 CDR 產出 在這個被AI算力與能源吞噬的時代,「數據中心」幾乎成了必需的高強度排放代名詞。 但假如,它不再是耗能怪獸,而是一座能自己發電、自己製冷、自己封碳的系統呢? 這不是概念,而是我在打造的「Tier X 負碳資料中心」現
2025/11/01
4
小蜜蜂計畫:從煙霧變能源、廢棄物變黃金的氣候解方
一個創新的氣候解決方案,旨在解決東南亞農業廢棄物開放燃燒造成的空汙與碳排放問題。該計畫利用熱裂解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生物炭、木醋液、焦油及可燃氣。計畫強調行動化生產、中央地方協同、經濟生態雙重獲益,以及智慧村落的整合,最終目標是實現「碳的歸鄉」,讓氣候治理真正紮根於土地,並促進永續發展。
2025/11/01
6
From African Swine Fever to Food Wast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aiwan can turn food waste and biosecurity risks into a safe, carbon-negative circular system through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2025/11/01
1
Carbon-Negative Manufacturing in the Global South
When Factories Start Removing More CO₂ Than They Emit In emerging industrial zon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something quietly radical is happening. So
2025/11/01
從豬瘟到廚餘:如何用"水"讓廚餘重生,讓台灣的循環經濟真正安全!
政府建言:生物安全 × 碳中和 × 下腳再生的政策契機 台灣是島嶼國家,資源有限、廢棄物多、又潮濕。 我們早就懂得把剩菜剩飯「再利用」, 卻忽略了一件事:病毒與腐敗,也在這條再利用的路上一起被回收了。 非洲豬瘟就是最好的警告。 它不靠空氣傳染,而是靠我們自己的「循環系統」。 廚餘若沒經過足夠
2025/10/31
南方國家的負碳工廠革命:當製造業有能力開始「吃掉」自己的排放
在東南亞的新興工業區,有些工廠開始做一件聽起來很不合理的事: 不是排碳,而是「吃碳」。 他們正在做的是「負碳工廠」——也就是工廠本身吸走的二氧化碳,比它自己排出去的還多。 這不是口號,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而這整個模式的核心,是四個東西咬在一起跑: BCR(Biochar Carbon R
2025/10/31
查看更多
雜記
From African Swine Fever to Food Wast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aiwan can turn food waste and biosecurity risks into a safe, carbon-negative circular system through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2025/11/01
1
同樣是,種樹!在台灣確種出了,對PACM的永續亂相!
在碳市場裡,沒有比較就沒有真相,也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拿 EcoTree(歐洲)、World Tree(北美) 與 回音樹 Echo Tree(台灣) 三者對照,就能看清楚誰在做事、誰在說夢話。 前兩者都有法律基礎。 EcoTree 是在歐盟可持有森林產權、並受金融監管的自然資產公司.......
2025/10/29
今天發這麼多篇,咱來認真來看這份報導!
【封面故事】從 SRN-PPI 到國際碳市:「13.4 億噸碳信用」背後的印尼野望與現實考驗
2025/10/29
1
從 NDC 3.0+COP29後,針對 BAU (Business‑As‑Usual) baseline的修正
對 Paris Agreement Crediting Mechanism (PACM) 與國家 NDC 實務的具體影影響_以印尼為何例! 印尼NDC 3.0 BAU基線修訂背景與差異 印尼首份NDC(2016)及2022年增強版NDC均採用「Business-as-Usual(BAU)」排放情境
2025/10/29
2
最新 : 2025 年國家自主貢獻(NDC 3.0)快速解度
全球 NDC 進展與減排缺口 UNFCCC 2025 年 NDC 綜合報告顯示,新一輪 NDC 質量和範圍都有明顯提升:約89% 的國家提交了「涵蓋全國經濟體」的減排目標(上一輪為81%)[1];88% 的國家表示其 NDC 制定受到首輪全球盤點(GST)結果的啟發[1];另有約73% 的 NDC
2025/10/29
永續金融分類法制度全面分析報告
歐盟(EU):歐盟於2019年提出《綠色新政》,並於2020年制定《永續金融分類法》規範,引導資金流向符合2030年氣候能源目標的活動[1]。2021年起先發布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兩大環境目標的技術篩選標準,2023年6月再公布後續四項目標(包括水資源永續、循環
2025/10/28
巴黎協定的第六條,A6IP 2025 報告:一場,從會談到會計帳的全球碳市場革命!
從波恩到巴庫:氣候協定的漫長旅程 在德國波恩的一間會議室裡,2025 年春天的最後一場技術談判結束時,主持人輕聲說了一句:「我們可以開始實施了。」 這句話,代表人類用了十年時間,才讓一項國際條約走出紙上世界。 那條條約叫《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2025/10/27
1
印尼 × Gold Standard: 自願碳市場走進合規世界的第一場試煉
2025 年,印尼與 Gold Standard(GS)簽署全球首份 MRA 相互承認協定, 讓志願性碳信用(VCC)正式納入國家帳本與主權授權體系, 開啟從自由市場走向合規秩序的時代。 成為全球 VCC → CCC 的典範,為巴黎協定第六條(Article 6)開出新世紀大道。
2025/10/27
1
是什麼? 造成台灣的碳殖民思維:從因果、演化、結果,到改變
台灣近年掀起一波「碳熱潮」 到處都是碳幣、碳權、碳交易平台、碳市場。 但說穿了,很多人講的「碳」,其實只是故事。 有人說:「我買了碳信用,代表我幫地球減碳。」 有人說:「地方政府簽了合作書,我們可以發碳了!」 但根據《巴黎協定》的規則,這些幾乎都不成立。 因為
2025/10/26
6
森林碳信用不是「賣碳」,而是南北共治的氣候契約!
當我們談論印尼、巴西、剛果這些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在賣碳信用」時,其實看到的並不是單純的交易,而是一場國際治理的實驗。這是巴黎協定下,這種 PACM 的北方出資、南方行動、雙方共負責任的減排合作;它不只是市場,而是一場制度轉向。 一、從「賣碳」到「
2025/10/26
1
查看更多
From African Swine Fever to Food Wast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aiwan can turn food waste and biosecurity risks into a safe, carbon-negative circular system through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2025/11/01
1
同樣是,種樹!在台灣確種出了,對PACM的永續亂相!
在碳市場裡,沒有比較就沒有真相,也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拿 EcoTree(歐洲)、World Tree(北美) 與 回音樹 Echo Tree(台灣) 三者對照,就能看清楚誰在做事、誰在說夢話。 前兩者都有法律基礎。 EcoTree 是在歐盟可持有森林產權、並受金融監管的自然資產公司.......
2025/10/29
今天發這麼多篇,咱來認真來看這份報導!
【封面故事】從 SRN-PPI 到國際碳市:「13.4 億噸碳信用」背後的印尼野望與現實考驗
2025/10/29
1
從 NDC 3.0+COP29後,針對 BAU (Business‑As‑Usual) baseline的修正
對 Paris Agreement Crediting Mechanism (PACM) 與國家 NDC 實務的具體影影響_以印尼為何例! 印尼NDC 3.0 BAU基線修訂背景與差異 印尼首份NDC(2016)及2022年增強版NDC均採用「Business-as-Usual(BAU)」排放情境
2025/10/29
2
最新 : 2025 年國家自主貢獻(NDC 3.0)快速解度
全球 NDC 進展與減排缺口 UNFCCC 2025 年 NDC 綜合報告顯示,新一輪 NDC 質量和範圍都有明顯提升:約89% 的國家提交了「涵蓋全國經濟體」的減排目標(上一輪為81%)[1];88% 的國家表示其 NDC 制定受到首輪全球盤點(GST)結果的啟發[1];另有約73% 的 NDC
2025/10/29
永續金融分類法制度全面分析報告
歐盟(EU):歐盟於2019年提出《綠色新政》,並於2020年制定《永續金融分類法》規範,引導資金流向符合2030年氣候能源目標的活動[1]。2021年起先發布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兩大環境目標的技術篩選標準,2023年6月再公布後續四項目標(包括水資源永續、循環
2025/10/28
巴黎協定的第六條,A6IP 2025 報告:一場,從會談到會計帳的全球碳市場革命!
從波恩到巴庫:氣候協定的漫長旅程 在德國波恩的一間會議室裡,2025 年春天的最後一場技術談判結束時,主持人輕聲說了一句:「我們可以開始實施了。」 這句話,代表人類用了十年時間,才讓一項國際條約走出紙上世界。 那條條約叫《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2025/10/27
1
印尼 × Gold Standard: 自願碳市場走進合規世界的第一場試煉
2025 年,印尼與 Gold Standard(GS)簽署全球首份 MRA 相互承認協定, 讓志願性碳信用(VCC)正式納入國家帳本與主權授權體系, 開啟從自由市場走向合規秩序的時代。 成為全球 VCC → CCC 的典範,為巴黎協定第六條(Article 6)開出新世紀大道。
2025/10/27
1
是什麼? 造成台灣的碳殖民思維:從因果、演化、結果,到改變
台灣近年掀起一波「碳熱潮」 到處都是碳幣、碳權、碳交易平台、碳市場。 但說穿了,很多人講的「碳」,其實只是故事。 有人說:「我買了碳信用,代表我幫地球減碳。」 有人說:「地方政府簽了合作書,我們可以發碳了!」 但根據《巴黎協定》的規則,這些幾乎都不成立。 因為
2025/10/26
6
森林碳信用不是「賣碳」,而是南北共治的氣候契約!
當我們談論印尼、巴西、剛果這些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在賣碳信用」時,其實看到的並不是單純的交易,而是一場國際治理的實驗。這是巴黎協定下,這種 PACM 的北方出資、南方行動、雙方共負責任的減排合作;它不只是市場,而是一場制度轉向。 一、從「賣碳」到「
2025/10/26
1
查看更多
碳信用開發那檔事
The Energy Return and Closed Loop of Computing Civilization:
Taiwan’s IDC Net-Zero Path The Power Hunger of Data Centers Data centers are rapidly becoming huge energy consumers. According to the IEA, in 2024
2025/11/03
1
台灣AI IDC淨零(NZE)之路:算力文明的能源回歸與閉環_水熱裂解
全球算力需求與能源壓力 隨著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爆發,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急劇上升。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2024年資料中心用電量約415 TWh(約占全球電力1.5%),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945 TWh(接近全球電力的3%)[1]。另一方面,麥肯錫分析更估計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到2030
2025/11/03
BeeCell: From Burning Fields to a Circular Climate Economy
This is an old plan. Today, we’re bringing it back as a small essay. In truth, carbon removal is not a privilege. If we choose to act, anyone can do
2025/11/03
1
AI-IDC 的淨零(NZE) 之路
Tier X :低 PUE、CFE 24/7/365、排放源移除與 CDR 產出 在這個被AI算力與能源吞噬的時代,「數據中心」幾乎成了必需的高強度排放代名詞。 但假如,它不再是耗能怪獸,而是一座能自己發電、自己製冷、自己封碳的系統呢? 這不是概念,而是我在打造的「Tier X 負碳資料中心」現
2025/11/01
4
小蜜蜂計畫:從煙霧變能源、廢棄物變黃金的氣候解方
一個創新的氣候解決方案,旨在解決東南亞農業廢棄物開放燃燒造成的空汙與碳排放問題。該計畫利用熱裂解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生物炭、木醋液、焦油及可燃氣。計畫強調行動化生產、中央地方協同、經濟生態雙重獲益,以及智慧村落的整合,最終目標是實現「碳的歸鄉」,讓氣候治理真正紮根於土地,並促進永續發展。
2025/11/01
6
From African Swine Fever to Food Wast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aiwan can turn food waste and biosecurity risks into a safe, carbon-negative circular system through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2025/11/01
1
Carbon-Negative Manufacturing in the Global South
When Factories Start Removing More CO₂ Than They Emit In emerging industrial zon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something quietly radical is happening. So
2025/11/01
從豬瘟到廚餘:如何用"水"讓廚餘重生,讓台灣的循環經濟真正安全!
政府建言:生物安全 × 碳中和 × 下腳再生的政策契機 台灣是島嶼國家,資源有限、廢棄物多、又潮濕。 我們早就懂得把剩菜剩飯「再利用」, 卻忽略了一件事:病毒與腐敗,也在這條再利用的路上一起被回收了。 非洲豬瘟就是最好的警告。 它不靠空氣傳染,而是靠我們自己的「循環系統」。 廚餘若沒經過足夠
2025/10/31
南方國家的負碳工廠革命:當製造業有能力開始「吃掉」自己的排放
在東南亞的新興工業區,有些工廠開始做一件聽起來很不合理的事: 不是排碳,而是「吃碳」。 他們正在做的是「負碳工廠」——也就是工廠本身吸走的二氧化碳,比它自己排出去的還多。 這不是口號,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而這整個模式的核心,是四個東西咬在一起跑: BCR(Biochar Carbon R
2025/10/31
UNFCCC Adopts the First Compliance Biochar Methodology
The PACM Era of “Accounting, Not Just Announcing” Begins Bonn, October 10 2025 — The Supervisory Body (SB) of the Paris Agreement’s Article 6 under
2025/10/27
1
查看更多
The Energy Return and Closed Loop of Computing Civilization:
Taiwan’s IDC Net-Zero Path The Power Hunger of Data Centers Data centers are rapidly becoming huge energy consumers. According to the IEA, in 2024
2025/11/03
1
台灣AI IDC淨零(NZE)之路:算力文明的能源回歸與閉環_水熱裂解
全球算力需求與能源壓力 隨著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爆發,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急劇上升。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2024年資料中心用電量約415 TWh(約占全球電力1.5%),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945 TWh(接近全球電力的3%)[1]。另一方面,麥肯錫分析更估計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到2030
2025/11/03
BeeCell: From Burning Fields to a Circular Climate Economy
This is an old plan. Today, we’re bringing it back as a small essay. In truth, carbon removal is not a privilege. If we choose to act, anyone can do
2025/11/03
1
AI-IDC 的淨零(NZE) 之路
Tier X :低 PUE、CFE 24/7/365、排放源移除與 CDR 產出 在這個被AI算力與能源吞噬的時代,「數據中心」幾乎成了必需的高強度排放代名詞。 但假如,它不再是耗能怪獸,而是一座能自己發電、自己製冷、自己封碳的系統呢? 這不是概念,而是我在打造的「Tier X 負碳資料中心」現
2025/11/01
4
小蜜蜂計畫:從煙霧變能源、廢棄物變黃金的氣候解方
一個創新的氣候解決方案,旨在解決東南亞農業廢棄物開放燃燒造成的空汙與碳排放問題。該計畫利用熱裂解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生物炭、木醋液、焦油及可燃氣。計畫強調行動化生產、中央地方協同、經濟生態雙重獲益,以及智慧村落的整合,最終目標是實現「碳的歸鄉」,讓氣候治理真正紮根於土地,並促進永續發展。
2025/11/01
6
From African Swine Fever to Food Wast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aiwan can turn food waste and biosecurity risks into a safe, carbon-negative circular system through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2025/11/01
1
Carbon-Negative Manufacturing in the Global South
When Factories Start Removing More CO₂ Than They Emit In emerging industrial zon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something quietly radical is happening. So
2025/11/01
從豬瘟到廚餘:如何用"水"讓廚餘重生,讓台灣的循環經濟真正安全!
政府建言:生物安全 × 碳中和 × 下腳再生的政策契機 台灣是島嶼國家,資源有限、廢棄物多、又潮濕。 我們早就懂得把剩菜剩飯「再利用」, 卻忽略了一件事:病毒與腐敗,也在這條再利用的路上一起被回收了。 非洲豬瘟就是最好的警告。 它不靠空氣傳染,而是靠我們自己的「循環系統」。 廚餘若沒經過足夠
2025/10/31
南方國家的負碳工廠革命:當製造業有能力開始「吃掉」自己的排放
在東南亞的新興工業區,有些工廠開始做一件聽起來很不合理的事: 不是排碳,而是「吃碳」。 他們正在做的是「負碳工廠」——也就是工廠本身吸走的二氧化碳,比它自己排出去的還多。 這不是口號,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而這整個模式的核心,是四個東西咬在一起跑: BCR(Biochar Carbon R
2025/10/31
UNFCCC Adopts the First Compliance Biochar Methodology
The PACM Era of “Accounting, Not Just Announcing” Begins Bonn, October 10 2025 — The Supervisory Body (SB) of the Paris Agreement’s Article 6 under
2025/10/27
1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