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

含有「GRI」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GRI 對利害關係人的重要性 👥 一、以「包容」為核心的治理理念 GRI 準則強調「利害關係人導向」(Stakeholder Inclusiveness), 意指企業在揭露永續資訊與制定策略時, 必須充分考量所有對企業活動有影響、或受其影響的群體。 📖 換言之,企業不再只是對股東
Thumbnail
付費限定
GRI = 永續報告的通用語言 + SDGs 對接工具 + ESG 治理基礎。 它不僅是一份報告的標準,更是一個幫助企業「看清自己、讓世界看見」的鏡子。
Thumbnail
付費限定
GRI 準則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從初期指引到現行模組化系統的演進。其主要發展重點包括:2021 年發布新的通用準則,將 GRI 1、GRI 2、GRI 3 獨立成模組,提升準則的可用性與更新彈性,並加強了盡職調查與人權相關揭露要求。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付費限定
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準則 是國際上最被廣泛採用的永續報告標準,用來指導企業、組織報告其 ESG/永續發展表現。它與 SDGs 有高度關聯,也常被企業(如台積電)用來規劃、衡量及公開永續行動。
Thumbnail
隨著台灣強制導入IFRS永續揭露準則,企業的永續報告迎來重大轉變。本文深入分析如何將IFRS的「財務重大性」與GRI的「衝擊重大性」結合,幫助企業發布既符合國際規範,又能全面展現永續價值的報告書。
透過三大準則間的比較可以觀察到,SASB 準則與 GRI 準則係幫助組織進行永續作為的成果揭露,屬於靜態的對照準則,而 TCFD 等準則則期待組織可以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因應氣候風險對組織所帶來的影響,因此較偏向動態的管理準則。
Thumbnail
自從人類社會步入 21 世紀,永續相關議題成為了顯學。不論是市場談話、政治理念、消費習慣抑或是人才培育,有一些價值觀開始試圖顛覆大眾所適應的主流資本市場理念。
Thumbnail
本文摘要翻譯哈佛評論文章“是時候拆解ESG了”並提出自己的觀點。社論主題是近年熱門話題:ESG三種完全不同的領域合在一起評估適當嗎?文章作者主張ESG三大領域指標內涵與相關措施完全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因此儘管過去ESG非常地熱門,在法律政策層級上有所規範與進步,但未來仍有許多改善空間。
Thumbnail
永續領域並不於任何科系,然而如何入門總是最難。打破坊間從準則讀到例子的閱讀順序,改從例子延伸到準則條文的實用技巧分享,對初學者將事半功倍、容易許多!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