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之人造浪者

#人選之人造浪者含有「人選之人造浪者」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Me Too變#You Too?!從黃子佼事件談大人世界處事標準 ep.2前言 這股#Me Too運動風潮從臺灣政治圈燒到演藝圈,這個運動延燒歐美社會近五年。 長期以來臺灣社會都是受到父權影響,在社會氛圍下許多事情認定男生必須主動 ,男性作奸犯科都可以被社會認為是理所當然、默許或認為這是天性使然也不致被放大檢視,相同社會氛圍下同樣也要求女性要退讓要隱忍。 然而現在響應西方
2023-06-26
3
Me Too延燒~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在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一句「我們不能就這樣算了」,讓台灣重視起了性騷,許多受害者著敢於訴說被性騷的經驗,每個人都值得受到尊重和平等的對待,但不同環境與體制下,卻有著不同回應方式,特別是當性別觀點、權力角色不同時,那些挺身而出是很容易被河蟹掉,甚至當發言的同時,就被打入職場的冷宮。 現在的台灣對
2023-06-18
6
「性侵後的心理創傷:我們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性犯罪往往讓被害者陷入心理創傷,而社會對待這類罪行的評價卻與其他犯罪不同,充滿著傳統價值觀、性羞恥和社會禁忌。被害人常常自我懷疑並採取自衛機制,甚至發展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評論者往往無法全面看待事情,並將重心放在被害人身上,這種指責容易產生懷疑和痛苦。被害人經歷隱忍、自我對話和努力弭平傷痕的孤獨
Thumbnail
2023-06-07
3
《人選之人:造浪者》女性情誼的多元連結台劇人選之人中,探討了很多性別議題,包含厭女、女性在父權社會下的處境等等,而我也看到了女同志連續體在劇中的顯現。
Thumbnail
《人選之人—造浪者》(2023)- 微小水滴終成驚濤駭浪《人選之人—造浪者》這部影集如同它的副標,一上線便憑藉眾多好評,在社群媒體掀起一股浪潮。除了首次在台灣出現以「幕僚」為主角的新穎題材,多位金獎演員擔綱主演也是吸睛焦點。更令人好奇的是,這部劇對於政治方面的著墨,究竟會到怎樣的尺度?喜愛台劇的筆者,自然不會錯過這部口碑爆棚的話題之作。
Thumbnail
Netflix心得分享-人選之人造浪者我本來是不打算寫這一篇的,但心裡有一種需要被發洩的情緒,讓我覺得,寫下來也許是一種好選擇,一放面發洩,一方面也算是整理自己現在的心情。 我這邊只想分享裡面一個角色:張亞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集,她出來面對鏡頭,告訴社會大眾,她跟趙昌澤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那時候畫面一直切換,一下子是採訪的鏡頭
Thumbnail
Netflix台劇《人選之人 造浪者》~政治幕僚眾生相看完韓劇《造后者》,初時對台劇《造浪者》有點抗拒,選舉戲種差異不大,接連看會膩。台灣友人堅稱不一樣,至少不狗血,主要描述政治幕僚眾生相,是套職場劇,很有本土特色。
Thumbnail
2023-05-15
13
《人選之人:造浪者》民主的雞生蛋生雞《人選之人:造浪者》勇敢觸及「政治」這個台灣影劇最不敢觸碰的主題,並透過職人劇的精巧包裝,用幕僚的工作讓大家深入淺出政治操作的真實面貌。當個一日幕僚,了解假訊息是如何產生並且被渲染,看完之後自然就會有基本概念去過濾雜訊,議題之多元、含金量之高,值得一看。
Thumbnail
2023-05-07
6
《我愛林月真症候群》十三條症狀《我愛林月真症候群》十三條症狀自我檢測: ⑨ 不管啦!難道林月真不用負責嗎?
Thumbnail
2023-05-05
7
【影評】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無數次的退讓 為了成就一次改變: 「失敗就失敗了,再站起來就好。」看不慣的事情太多,想改變的念頭越來越深,如果我甚麼都不做,世界不會怎麼樣;若是我勇敢跨出去嘗試,社會可能會有點不一樣。 「雖然具體不知道要幹甚麼,但是當妳跳下去之後,妳發現,事情有了改變,妳就會想繼續做下去。」—《 人選之人-造浪者》 如果妳想要不聽話,就要有不聽話的本事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
Thumbnail
2023-05-0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