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oo變#You Too?!從黃子佼事件談大人世界處事標準 ep.2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這股#Me Too運動風潮從臺灣政治圈燒到演藝圈,這個運動延燒歐美社會近五年。
長期以來臺灣社會都是受到父權影響,在社會氛圍下許多事情認定男生必須主動 ,男性作奸犯科都可以被社會認為是理所當然、默許或認為這是天性使然也不致被放大檢視,相同社會氛圍下同樣也要求女性要退讓要隱忍。
然而現在響應西方潮流跟普世價值的臺灣社會逐漸要求性別平等、跟騷相關立法等,跟著一波波從西方席捲而來的風潮也不缺席, 只是來的比較慢。
先前在日韓就有燒起來過只是效果不一,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去搜尋,筆者就不再此贅述。

名人效應與社會期待 臺馬華人評價不一

事件發生後筆者在網路留言上看到 ,臺灣公眾人物出事後大馬華人網友的「疑問」反應讓筆者蠻好奇的 ,關於大馬網友不解公眾人物為何要為了私領域的事情要向社會道歉。
針對這著問題,筆者覺得同樣屬華人但生在不同國家也會呈現不同的認知跟看法, 這也許是臺灣社會善良的地方, 我們常說臺灣人的通病是「健忘」,我們可以將它解釋為不拘小節跟好客 。
筆者覺得更好的說法是你只要誠心認錯, 社會大眾也不致讓你像日韓社會一樣的「社會性死亡」。
拉回正題;臺灣人跟大馬華人社會對於公眾人物的要求可能還是有認知觀感差異的, 大馬的社會情況筆者不是很了解,所以針對大馬情況筆者不評論。
對同樣一件事來說,臺灣人對於公眾人物的道歉就不單單只是道歉了, 這裏頭包括誠意跟社會責任的承擔, 進而間接影響到社會觀感導致該名人會不會丟掉工作跟職涯發展。

華人社會與原生家庭

筆者認為臺灣社會對於男性已經是相當寬容了, 至少相比於女性而言對於男性的細節跟要求不會像要求跟約束女性時那麼麻煩跟刁難。
回到主題;一名享有臺灣主持界那麼有名氣的高知名人士,今天出了一個涉性騷風波的事件, 社會大眾原本只是想要他簡單的一句道歉或者對社會交代他接下來是否要採取下一步的法律行動, 結果令大眾出乎意料的是他接連向多位藝人開槍放炮。
最近華人社會流行一個說法叫做「原生家庭」, 筆者也聽過類似「階級複製」的相關說法, 從小我們可以無憂無慮的長大 ,但過程中其實也不是很快樂只是因為我們還小但還算「知足」疏不知成人的世界其實更不單純既複雜 。

兒時的認知跟成人世界不一樣

長大後進入職場就不一樣了, 你得跟你不同成長背景的同事主管相處外還要面對人性的利益爭鬥還要面對養活自己跟照顧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跟其他生老病死的課題。
隨著年紀越大,對社會冷漠、對社會麻木,也因對社會無力感到生氣,這畢竟是成長過程,心境上跟看法角度也會改變。
人有多面向 ,不需一一拆穿,只需扮演好社會角色就好,老祖宗有一段話:「看破不說破」看似大道理,豈不也是人生哲學跟對人性的體悟
大人有了自由但也要付出相對的代價

莫羅-最後結語

最後來分享看看莫羅想說的話,
雖然有些人在不完整的童年來不及療傷, 在不知不覺中長大成人了; 心理的傷痕還來不及平復就又被社會要求他們達到所能認可的樣板。
但是長大就不同於童年時期, 必須一關關的跳火圈, 其中會認知到身上的一切缺陷, 從發現它到解決它, 雖然這途中非常漫長。
對我來說, 這反而是成長的養分, 也許這就是人生也是一段旅程, 人生時有高潮時有低潮, 帶著痛成長做著經過蛻變的成熟大人。 這也是我從最近的黃子佼事件反思童年的缺陷跟深思及如標題所寫''大人世界所要求的一切標準''跟做人處事等... 也帶出我對這件事的體悟跟想法分享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晚安。莫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慌亂中尋找廁所 今年4/29睽違已久第一次正式在高雄參加了韓團的演唱會,但嚴格來說它是以見面會含表演的形式進行,這一天我拿著在超商購的票搭著捷運再步行20-30分鐘抵達LIVE HOUSE會場;但是,第一件事不是直奔進會場距離演唱會開始還有近半小時的時間,而我則是先就近找廁所,性急的我一時荒了不知駁
慌亂中尋找廁所 今年4/29睽違已久第一次正式在高雄參加了韓團的演唱會,但嚴格來說它是以見面會含表演的形式進行,這一天我拿著在超商購的票搭著捷運再步行20-30分鐘抵達LIVE HOUSE會場;但是,第一件事不是直奔進會場距離演唱會開始還有近半小時的時間,而我則是先就近找廁所,性急的我一時荒了不知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先聲明這篇討論的東東有點多,可以點旁邊標題跳到想看的地方,謝謝你們~ 最近的#Metoo事件已經來到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程度,從政治圈,民進黨工、國民黨到朱學恆,再來就是陳柏惟,後來到萬眾矚目,貴圈真亂的演藝圈,懶人包就是---- 我已經說了傑哥不要 但房間又勝下我跟他 他摸著我佼
前言 台灣的”me too”絕大多數透過社交媒體來發聲,公開性騷擾經歷的被害人,跨越了體育、演藝、政治、文學、媒體…(見me too 台灣) 目前的狀況是:只要一有人批露,各界的批判、聲討、撻伐接踵即至,一窩蜂的,一面倒的,不容置喙,無法質疑的謾罵、鄙夷、敵視,到目前為止,被指責者似乎尚無異議者(即
Thumbnail
如果我們內心有個巨大的黑洞,將不斷用後果,驗證自己 我果然不值得被愛 我果然不值得存在 黃子佼爆出性騷案的那天,我忙著工作,斷斷續續接收到資訊,已經是震驚震驚震驚;到了有一點時間,準備把脈絡搞清楚一點時,已經演變成他自殘送醫,再次震驚震驚超級震驚。
Thumbnail
2023年5月31日由民進黨前黨工爆料作為吹哨,開始台灣一連串Me too事件,新聞報導和社群平台無間斷地播送相關議題,甚至連行銷社團都有相關解析文,但這樣全民性的關注是好?能推動更多的受害者保護網?還是只是對更多性侵和性騷受害者帶來痛苦? 本文分享性侵受害者的觀點。
前言 昨晚聽的音頻是<裴姨所思>談的就是此議題。今天找到它的youtube(112.6.19上傳的)短短一天點閱率已近十萬,可見大家對此議題的重視。事實上,<斐姨所思>去年就有數集節目提到#MeToo 運動,對台灣的無感有些無奈和好奇。沒想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性騷已成為大家聞之色變的議題。節目中,
今天早上睡醒,看到更多的Me Too新聞,原來當一人發聲後,可以變成數人發聲,進而形成群體發聲,也在這一波浪潮下許多人的真面目現形,原來性騷、性猥褻、性侵可以這麼的靠近生活,可能發生在周遭的學長學弟間、老師與學生間、職場同仁間、偶像與粉絲間,而PUA形成討論的浪潮。 PUA被稱為一種搭訕秘笈,指運用
Thumbnail
黃子佼的事件應該是最近最熱的話題,大家都當起審判官一昧的指責,可是我認為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評論,因為我們都不是受害者。 而是有一點是我不能理解的,既然都是已陳年往事,當初都不願意說出來,為什麼多年後又要翻出來?難道說出來傷害就不存在了嗎?而他本人也說了,他認識孟耿如後就已改過,但現時的狀況好像在告訴
Thumbnail
但是這邊不打算談論我的#me too經驗,相反的,想逆風的討論關於「#you too」,當我們開始獵巫般的,搜尋外流社群中是否有熟識的男性友人;當我們群起攻擊「性攻擊者」,並單純的冠以共犯結構這個太空泛的依據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思考,如何把這條路走得更謹慎,以致於能夠更遠一點?
在一次看診時,護理師引我進入密閉診間,準備幫我在手臂上打針。她摸摸我的手臂滑上滑下,口中講著你手好粗粗喔,眼神有點色瞇瞇...那表情有點輕桃....簡單說就像好色的人般....那可是一位年輕護理師,長的算青秀,但我就是混身不舒服。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先聲明這篇討論的東東有點多,可以點旁邊標題跳到想看的地方,謝謝你們~ 最近的#Metoo事件已經來到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程度,從政治圈,民進黨工、國民黨到朱學恆,再來就是陳柏惟,後來到萬眾矚目,貴圈真亂的演藝圈,懶人包就是---- 我已經說了傑哥不要 但房間又勝下我跟他 他摸著我佼
前言 台灣的”me too”絕大多數透過社交媒體來發聲,公開性騷擾經歷的被害人,跨越了體育、演藝、政治、文學、媒體…(見me too 台灣) 目前的狀況是:只要一有人批露,各界的批判、聲討、撻伐接踵即至,一窩蜂的,一面倒的,不容置喙,無法質疑的謾罵、鄙夷、敵視,到目前為止,被指責者似乎尚無異議者(即
Thumbnail
如果我們內心有個巨大的黑洞,將不斷用後果,驗證自己 我果然不值得被愛 我果然不值得存在 黃子佼爆出性騷案的那天,我忙著工作,斷斷續續接收到資訊,已經是震驚震驚震驚;到了有一點時間,準備把脈絡搞清楚一點時,已經演變成他自殘送醫,再次震驚震驚超級震驚。
Thumbnail
2023年5月31日由民進黨前黨工爆料作為吹哨,開始台灣一連串Me too事件,新聞報導和社群平台無間斷地播送相關議題,甚至連行銷社團都有相關解析文,但這樣全民性的關注是好?能推動更多的受害者保護網?還是只是對更多性侵和性騷受害者帶來痛苦? 本文分享性侵受害者的觀點。
前言 昨晚聽的音頻是<裴姨所思>談的就是此議題。今天找到它的youtube(112.6.19上傳的)短短一天點閱率已近十萬,可見大家對此議題的重視。事實上,<斐姨所思>去年就有數集節目提到#MeToo 運動,對台灣的無感有些無奈和好奇。沒想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性騷已成為大家聞之色變的議題。節目中,
今天早上睡醒,看到更多的Me Too新聞,原來當一人發聲後,可以變成數人發聲,進而形成群體發聲,也在這一波浪潮下許多人的真面目現形,原來性騷、性猥褻、性侵可以這麼的靠近生活,可能發生在周遭的學長學弟間、老師與學生間、職場同仁間、偶像與粉絲間,而PUA形成討論的浪潮。 PUA被稱為一種搭訕秘笈,指運用
Thumbnail
黃子佼的事件應該是最近最熱的話題,大家都當起審判官一昧的指責,可是我認為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評論,因為我們都不是受害者。 而是有一點是我不能理解的,既然都是已陳年往事,當初都不願意說出來,為什麼多年後又要翻出來?難道說出來傷害就不存在了嗎?而他本人也說了,他認識孟耿如後就已改過,但現時的狀況好像在告訴
Thumbnail
但是這邊不打算談論我的#me too經驗,相反的,想逆風的討論關於「#you too」,當我們開始獵巫般的,搜尋外流社群中是否有熟識的男性友人;當我們群起攻擊「性攻擊者」,並單純的冠以共犯結構這個太空泛的依據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思考,如何把這條路走得更謹慎,以致於能夠更遠一點?
在一次看診時,護理師引我進入密閉診間,準備幫我在手臂上打針。她摸摸我的手臂滑上滑下,口中講著你手好粗粗喔,眼神有點色瞇瞇...那表情有點輕桃....簡單說就像好色的人般....那可是一位年輕護理師,長的算青秀,但我就是混身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