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

含有「善導大師」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念佛法門為易行道,念佛有四:(一)實相念(二)觀想念(三)觀像念(四)持名念。持名念佛,更為簡易精深,直截了當,契理契機,萬修萬去。故持名一法稱為徑中之徑。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無量壽經說: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經說: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觀無量壽佛經疏》是唐代善導大師 (613~681) 所著《觀無量壽經》的註釋,在其第四卷中提及二河白道的比喻。在日本由於法然 (1133~1212) 和親鸞 (1173~1262) 在其著作中引用和提及,此後淨土各教派,逐漸將二河白道的比喻,繪製成畫。
Thumbnail
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 善導大師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善導大師 集記 後序 白諸行者: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隔則六道因亡,輪迴之果自滅;因果既亡,則形名頓絕也。
Thumbnail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一卷,為淨土宗二祖, 唐朝高僧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般舟贊》。內容分為前序、正讚、後序。善導大師 (613–681) 為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正讚 1. 總讚緣起 2. 讚正宗分 3. 讚得益分 4. 讚流通分
Thumbnail
「欲生淨土,必須自勸勸他,廣讚淨土依正二報莊嚴事;亦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婆之本末。」 —善導大師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贊》善導大師 集記 前序 一部綱要: 敬白一切往生知識等:大須慚愧!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Thumbnail
「佛道人身難得今已得,淨土難聞今已聞,信心難發今已發 . . . 人人同願,共結往生之業。」 —善導大師 《安樂行道轉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Thumbnail
「如來善巧,總勸四生,棄此娑婆,欣生極樂;專稱名號,兼誦《彌陀經》。」—善導大師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 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 簡稱《法事讚》。內容分為上卷: 前行法分、下卷: 正轉經分、後行法分。 上卷: 前行法分: 請護法眾 序明大綱 略請三寶 廣請三寶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