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法門 ‧ 結勸修行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佛言

結勸修行分 (示信謗損益)
善導大師 集記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結勸修行分

問曰:釋迦出現,為度五濁凡夫即以慈悲開示十惡之因報果三塗之苦;又以平等智慧悟入人天迴生彌陀佛國。諸經頓教文義歷然;今乃有人公然不信共相誹毀者未知此人現生及死後得何罪報?具引佛經與其作證令生改悔信佛大乘迴生淨土即為利益也。

答曰:依佛經答者又此惡人如上五惡性分中已說竟;今直引佛經以為明證。

即如《十往生經》(意)云:「佛告山海慧菩薩:汝今為度一切眾生應當受持是經。佛又告山海慧:是經名為《觀阿彌陀佛色身正念解脫三昧經》亦名《度諸有流生死八難有緣眾生經》如是受持。

眾生未有念佛三昧緣者是《經》能與作開大三昧門;是《經》能與眾生閉地獄門;是《經》能與眾生除害人惡鬼殄滅四向悉皆安穩。佛告山海慧:如我所說其義如是。

山海慧白佛言:未來眾生多有誹謗如是之人於後云何?

佛言:於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若男、若女見有讀誦是《經》或相瞋恚心懷誹謗;緣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得諸惡重病身根不具;或得聾病、盲病、失陰病、鬼魅、邪狂、風冷、熱痔、水腫、失心如是等諸惡重病世世在身。如是受苦坐臥不安;大小便利亦皆不通;求生、求死不得;謗是《經》故受苦如是。

或時死後墮於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謗是《經》故得罪如是。或時得出生在人中作牛馬猪羊為人所殺受大苦惱;為謗是《經》故。後得人身常生下賤;百千萬世不得自在;百千萬世不見三寶名字;為謗是《經》故受苦如是。是故無智人中莫說是《經》;正觀、正念如是之人然後與說。彼此不敬是《經》墮於地獄;彼此敬重得正解脫往生阿彌陀佛國。」

今又以此《經》證故知毀、敬之者佛記損、益不虛。應知。具答前問竟。

又問 :若佛滅後一切善惡凡夫發菩提心願生彌陀佛國者日夜繫心畢此一生稱、觀、禮、讚香華供養阿彌陀佛及觀音、聖眾、淨土莊嚴;念念觀想三昧或成、未成者現生得何功德?具引佛經以為明證欲令修學行人歡喜愛樂信受奉行。

答曰:快問斯義!即是閉絕六道生死之因行永開常樂淨土之要門也。非直彌陀稱願亦乃諸佛普皆同慶。

今依經具答者即如《般舟三昧經》(一卷本意)說:「佛告跋陀和菩薩:於是念佛三昧中有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助其歡喜。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佛告跋陀和: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我於是三昧中說其少喻比較念佛功德。譬如人壽百歲亦生即能行走至老過於疾風。有人能計其道里以不?跋陀和言:無能計者。佛言:我故語汝及諸菩薩等:若善男子、女人取是人行處著滿中珍寶以用布施;所得功德不如有人聞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供養助歡喜功德過上布施者千萬億倍亦非比較。

佛言:乃往久遠不可計阿僧祇劫有佛號曰私訶提國名跋陀和。有轉輪王名曰斯笒往至佛所。佛知王意即為說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王聞歡喜即持種種珍寶以散佛上。王自願言:持是功德令十方人天皆得安穩。佛言:其王終後還自生其家作太子也名梵摩達。時有比丘名曰珍寶常為四部弟子說是念佛三昧。時王聞之四事助歡喜即以寶物散比丘上又持衣服以供養之。王與千人於比丘所出家求學是念佛三昧;常與千人共承事其師經八千歲日夜無懈。唯得一度聞是念佛三昧即入高明智。卻後更見六萬八千諸佛;於一一佛所皆聞是念佛三昧得成佛果。

佛言:若人百里、千里、四千里欲聞是念佛三昧必往求之何況近而不求學者。」

又白諸往生人等上來所引佛教以為明證者一一具如〈四事供養功德品〉中說。

問曰:准依佛教精勤苦行日夜六時禮念、行道、觀想、轉誦齋戒一心厭患生死畏三塗苦畢此一形誓生淨土彌陀佛國者;又恐殘殃不盡現與十惡相應覺有斯障者云何除滅?具引佛經示其方法。

答曰:依佛經答者即如《觀佛三昧海經》(卷二意)說:「佛為父王及諸大眾說:過去有佛名曰空王。像法住世時有四比丘破戒犯重。時空王佛於夜空中出聲告四比丘言:「汝之所犯名不可救欲滅罪者可入我塔中觀我形像至心懺悔可滅此罪。」時四比丘萬事俱捨一心奉教入塔於佛像前自撲懺悔如大山崩婉轉於地號哭向佛日夜相續至死為期。捨命已後得生空王佛國。」今以此《經》證行者等欲懺悔時亦依此教法門。

「佛言:若我滅後佛諸弟子捨離諸惡樂少語法;日夜六時能於一時分為少時;少分之中於須臾間念佛白毫者若不見如是等人除卻九十六億那由他恆河沙微塵劫生死之罪。若復有人聞是白毫心不驚疑歡喜信受此人亦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諸比丘、比丘尼若男、女人犯四根本、十惡等罪五逆罪及謗大乘;如是諸人若能懺悔日夜六時身心不息五體投地如大山崩號泣雨淚合掌向佛念佛眉間白毫相光一日至七日前四種罪可得輕微。觀白毫闇不見者應入塔中觀眉間白毫一日至三日合掌啼泣。又暫聞亦除三劫之罪。

佛告父王及敕阿難:吾今為汝悉現身相光明若有不善心者若毀佛禁戒者見佛各不同。時五百釋子見佛色身猶如灰人;比丘千人見佛猶如赤土;十六居士、二十四女人見佛純黑;諸比丘尼見佛如銀色。時諸四眾白佛:我今者不見佛妙色。自拔頭髮舉身投地啼泣雨淚自撲婉轉。

佛言:善男子!如來出現正為除滅汝等罪咎。汝今可稱過去七佛為佛作禮說汝先世邪見之罪。汝當向諸大德僧眾發露悔過。隨順佛語於佛法眾中五體投地如大山崩向佛懺悔。既懺悔已心眼得開見佛色身心大歡喜。佛告諸比丘:汝等先世無量劫時邪見疑師無戒虛受信施。以此因緣故墮餓鬼、地獄八萬歲受苦。今雖得出於無量世不見諸佛但聞佛名。今見佛身如赤土色正長五尺。佛說語已千比丘等向佛懺悔五體投地如大山崩悲號雨淚;猶如風吹重雲四散顯發金顏。既見佛已比丘歡喜發菩提心。佛告父王:此千比丘殷勤求法心無懈息;佛與授記同號南無光照如來。」

以前懺悔法出《觀佛三昧海經》第二、第三卷。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密行品〉第十二卷第十:「佛告阿難:未來眾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觀佛諸相好者得諸佛現前三昧者當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貢高。若起邪命及貢高法當知此人是增上慢破滅佛法多使眾生起不善心亂和合僧顯異惑眾是惡魔伴。如是惡人雖復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處以貢高故身恆卑小生下賤家貧窮諸衰無量惡業以為嚴飾。如此種種眾多惡事當自防護令永不生。若起如是邪命業者此邪命業猶如狂象壞蓮華池;此邪命業亦復如是壞敗善根。

佛告阿難:有念佛者當自防護勿令放逸。念佛三昧人若不防護生貢高者邪命惡風吹憍慢火燒滅善法。善法者所謂一切無量禪定。諸念佛法從心想生是名功德藏。佛告阿難:此經名《繫想不動》如是受持。亦名《觀佛白毫相》如是受持。亦名《逆順觀如來身分》亦名《一一毛孔分別如來身分》亦名《觀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諸智慧光明》亦名《觀佛三昧海》亦名《念佛三昧門》亦名《諸佛妙華莊嚴色身經》;汝好受持慎勿忘失。」

又如《大集經》〈濟龍品〉 (卷四四意)說:「時娑伽羅龍王請佛入宮設供佛受龍請。佛與聖眾食訖時大龍王又請說法。時龍王太子名曰華面自起佛前四支布施悲聲懺悔:過去作何罪業受此龍身?」又以此《經》證亦是懺悔至誠方法應知。

一切經內皆有此文不可廣錄今略鈔三部經以示後學。除不至心作者皆知佛不虛言。

又如《木槵經》(意)說:「時有難陀國王名波琉璃遣使來到佛所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國邊小頻歲寇賊五穀踴貴疫疾流行人民困苦我恆不得安臥。如來法藏多悉深廣;我有憂務不得修行。唯願世尊特垂慈愍賜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未來世中遠離眾苦。」
佛告使言:「語卿大王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口稱佛陀、達磨、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炎摩天衣食自然常受安樂得除斷百八結業背生死流趣涅槃道獲無上果。」
使還啟王王大歡喜頭面禮佛遙白世尊:「頂受尊教我當奉行。」即敕吏民營辦木槵子以為千具六親國戚皆與一具。王常誦念雖親軍旅亦不廢捨。
又作是念:「世尊大慈普應一切若我此善得免長淪苦海如來當現為我說法。」王以願樂逼心三日不食。佛即現身與諸聖眾來入宮內為王說法。」又以此證直是王心真實念念障除佛知罪滅應念而現。應知。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經》一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6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1/10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2025/01/10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2024/10/11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2024/10/11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2024/09/26
信字非常重要。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開示我們,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為從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就是說,必須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無信心,縱然廣讀佛書,對於佛法也是難於入門的。又說:佛法如寶山,信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寶山中取得寶物。
Thumbnail
2024/09/26
信字非常重要。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開示我們,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為從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就是說,必須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無信心,縱然廣讀佛書,對於佛法也是難於入門的。又說:佛法如寶山,信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寶山中取得寶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恆河沙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聞是經者所得福德亦復如是。
Thumbnail
如恆河沙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聞是經者所得福德亦復如是。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四料簡云。由是立大誓願。願求生彼國土。發菩提心。執持名號。正修淨業。兼修諸度。以萬善莊嚴淨土。是為多善根多福德。如是念佛。則一一聲中。悉具多善根福德。無上大因緣也。即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何況一心不亂。其福善。豈可得而思議哉。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四料簡云。由是立大誓願。願求生彼國土。發菩提心。執持名號。正修淨業。兼修諸度。以萬善莊嚴淨土。是為多善根多福德。如是念佛。則一一聲中。悉具多善根福德。無上大因緣也。即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何況一心不亂。其福善。豈可得而思議哉。
Thumbnail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蕅益大師要解 ‧ 圓瑛法師講義 「一歸本元,無有二致,惟一清淨本心。」一切諸佛心要。不出我現前念佛之心性。菩薩萬行司南。亦不出我一念心性。萬行雖多。以心為主。如指南鍼。依此而行。故稱司南。皆不出此者。即諸佛菩薩。所修所證。皆不出此經。此經體即法界。法界無盡。故歎述亦莫能盡。
Thumbnail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蕅益大師要解 ‧ 圓瑛法師講義 「一歸本元,無有二致,惟一清淨本心。」一切諸佛心要。不出我現前念佛之心性。菩薩萬行司南。亦不出我一念心性。萬行雖多。以心為主。如指南鍼。依此而行。故稱司南。皆不出此者。即諸佛菩薩。所修所證。皆不出此經。此經體即法界。法界無盡。故歎述亦莫能盡。
Thumbnail
(象山慶2022.10.17) 有人云:「謗般若罪,唯念佛能滅」,「誹謗正法之罪甚重,過於五逆;唯念阿彌陀佛得滅」,「在滅罪這方面,念佛滅罪往生超過其他的行持」,且輾轉抄引《大智度論》「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餘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淨土」之文
Thumbnail
(象山慶2022.10.17) 有人云:「謗般若罪,唯念佛能滅」,「誹謗正法之罪甚重,過於五逆;唯念阿彌陀佛得滅」,「在滅罪這方面,念佛滅罪往生超過其他的行持」,且輾轉抄引《大智度論》「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餘行,不能滅罪。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淨土」之文
Thumbnail
「若稱佛往生者,常為六方恆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 佛說 結歸本願念佛 — 善導大師 集記 《往生禮贊》一卷, 為淨土宗二祖, 唐朝高僧善導大師集記, 亦稱《六時禮贊》。內容分為前序、正讚、後序。善導大師 (613–681) 為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
Thumbnail
「若稱佛往生者,常為六方恆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 佛說 結歸本願念佛 — 善導大師 集記 《往生禮贊》一卷, 為淨土宗二祖, 唐朝高僧善導大師集記, 亦稱《六時禮贊》。內容分為前序、正讚、後序。善導大師 (613–681) 為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
稱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善導大師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五緣功德分: 一、滅罪緣 二、護念緣 三、見佛緣 四、攝生緣 五、證生緣
Thumbnail
稱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 —善導大師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為淨土宗二祖, 善導大師集記,簡稱《觀念法門》。內容分為三大段: 示三昧行法、示念佛利益、示信謗損益。 五緣功德分: 一、滅罪緣 二、護念緣 三、見佛緣 四、攝生緣 五、證生緣
Thumbnail
* 淨土五經及祖師大德著作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 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 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 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 那要用什麼方法呢?
Thumbnail
* 淨土五經及祖師大德著作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 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 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 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 那要用什麼方法呢?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四宏誓願。深信因果的「深」字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學佛,他也相信因果,只是信得不深。他信佛,也曾皈依、受戒,也參加各種法會,可是突然間遇到逆境,就不歡喜了,就懷疑了—我也信佛了,也皈依、受戒、吃素了,怎麼還發生這種事情呢?佛法根本不靈嘛!就開始抱怨了。
Thumbnail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四宏誓願。深信因果的「深」字要特別注意,有的人學佛,他也相信因果,只是信得不深。他信佛,也曾皈依、受戒,也參加各種法會,可是突然間遇到逆境,就不歡喜了,就懷疑了—我也信佛了,也皈依、受戒、吃素了,怎麼還發生這種事情呢?佛法根本不靈嘛!就開始抱怨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