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院

含有「安養院」共 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天送今年七十五歲,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出生到老,不管是求學、工作,從來沒有離開過台南。六十歲那一年,天送退休了,孩子也都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平時家中就只有天送、妻子,以及母親三個人。 有一年,天送的母親走路跌倒,復原後身體開始走下坡,漸漸無法走路,日常生活都要人照顧,出入也要輪椅代替。天送的
Thumbnail
和朋友約吃飯,朋友說當天有事,無法前往聚餐。原來,那天朋友要送自己的媽媽到安養機構居住。 朋友的爸爸早逝, 從小就是靠媽媽做生意, 才能支撐家庭。 撫養朋友家五個兄弟姐妹長大, 也許因為早年喪夫, 又在多是男性的生意圈子, 朋友媽媽個性剛強,主觀意識濃厚, 是個不易相處的人。同時
Thumbnail
這些人嘴巴上說「勉強送到安養院,感覺很可憐」或「先生強烈希望照顧父母,不想和先生吵架」,其實在內心深處已經選擇當「溫柔的人」或「好人」,終究是自己的選擇。不想被指責「任性」或「不體貼」,所以才不選擇說「No」吧! ​微笑老後,是93歲精神科醫師與55歲精神科醫師,採用兩人對話的方式,所
Thumbnail
5/5微笑老後
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的離職率高於中高年齡上班族的原因。 因為年輕人工作時,目標不明確(賺錢?學經驗?交朋友?……)或理想太高(實現人生價值!?) 中高年的上班族就標準低多了,只要老闆交待的不是犯法或太沒道德的行為,養家糊口最重要。
送老人家去安養院的決定,常常伴隨著深深的掙扎與內心的衝突。你可能會想到老人家的需求與尊嚴,卻又擔心這樣的選擇是否意味著拋棄或不孝。心中既希望他們能得到專業的照護與陪伴,又害怕他們可能會感到孤獨或不適應。 如果選擇不送,則可能要面對照顧的重擔,以及家人間可能發生的歧見衝突。
不會吧!😔😒😮‍💨怎麼不想想當年媽媽怎麼照顧你的。雖然辛苦,但母親還沒到必須住安養院的地步吧!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聽說端午節也會有一班船,專門接走那些即將不再是屬於人間的靈魂,這個傳聞再度被證實了....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5/5讀書心得
很值得深思。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安養院的長輩好多,送進去的衣物都有編號,但還是常常被搞混,阿嬤有時候會穿不是她的衣服出來。那天,我看到她頭上的毛帽,笑了出來。 阿嬤的衣服好多,她是個愛漂亮的人,以前常在她房間的抽屜裡找到高級的口紅(她在美國的姐妹帶回來的),還有鞋櫃裡面那些高級品牌的鞋子,她會在喝喜酒之類的重要場合穿,小時候
我第一次有記憶的畫面,大概四歲左右,還沒去上幼稚園,某天早上起來,看著周圍的環境,明明沒有任何記憶,卻精準地知道那是我的家。我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拉開棉被從房間跑到客廳,充滿朝氣地對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咖啡配餐包的女人說Good morning!那個女人是我阿嬤,世界上我最喜歡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