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主權利法

含有「病人自主權利法」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生活的法律安排愈來愈重要。在健康時就主動規劃老後人生,介紹三大關鍵法律工具:預立醫療決定與醫療委任代理人、意定監護契約、遺囑與信託。這些安排不僅保障個人意願與尊嚴,也能減輕家人壓力與爭議。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化與不確定風險,愈早了解並啟動法律準備,是對人生與家人的負責任選擇。
Thumbnail
今天按照原定計畫,來到中興醫院6樓社工科,參加與利醫療書的諮商與簽署。前一個小時,醫生分享了在《病人自主權利法》下,為什麼需要有「預立醫療」這樣的制度。這不只是讓病人、家屬與醫生擺脫無止盡的惡性循環,更重要的是,當病人失去表達能力時,能夠預先依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放棄治療,不會讓家屬在意見分歧
Thumbnail
麻由子因車禍導致每10至20分鐘記憶重置,持續近20年。她的記憶障礙與隨機殺人犯閤田有關,而閤田出獄後,麻由子決定復仇。過程中,麻由子殺害閤田,卻因記憶障礙而對事件缺乏連貫記憶,引發一連串的偵辦與法律問題。劇情涉及丈夫光治的嫌疑、麻由子的自首行為、證據矛盾等,探討了記憶、復仇、以及失智照護等議題。
Thumbnail
5/5玻璃的殺意
當人生走到終點,我們希望自己及家人該被怎麼對待?是在插管急救中痛苦死去?還是自然善終?《病人自主權利法》是一部讓我們及家人在清醒時預先決定自己醫療選擇並替家人卸下沉重抉擇壓力的法律。這篇文章帶我們認識一部關於「如何好好說再見」的法律。
Thumbnail
討論死亡是我們文化的禁忌,因此安寧緩和醫療幾乎被視為洪水猛獸,更是負面、消極及放棄的代名詞。為了破除這個迷思,作者詳細介紹安寧緩和醫療的基本概念,期待能釐清大家對安寧緩和醫療的誤解。
Thumbnail
上天對每個人都公平的一件事就是"時間",任何人都會走到生命的盡頭。人生漫漫長路,不管是走得精采或是辛苦,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除了可能有未完成的遺憾外,也應該思考自己想要怎麼走,為的是自己也為的是真心照顧自己的人,規劃好自己的每一步,就是對家人最好的禮物。
Thumbnail
插管這件事,對於高齡且身懷慢性病的病人及其家屬而言,是一道生死的大選擇題,我不會逃避,我願在這裡誠實與大家分享內心的真實想法。
Thumbnail
高質量聚會效應 年底受邀在一個亦師亦友的好友家中小酌,兩人聊到人生、家庭、父母和現況,人到中年,漸漸會經歷生離死別是必然的,她提到已經簽立預立醫療照護意願,還把人生百年後想要的方式、財產分配意願,還在手機上用簡單的文字表達,Show給我看,God,紅酒喝到一半來這招,我還真頂不住,淚眼汪汪;接著她
當孝順遇上經濟現實,當「順其自然」背後藏著無聲的拉鋸。從鼻胃管的營養補充選擇,到病人自主權的抉擇,這篇文章,邀請你一起反思,愛與極限之間,我們如何溫柔地陪伴。
Thumbnail
「我們早就簽過不插管了,醫生為什麼還來問三次?」、「爸爸快走了,醫生怎麼還要再確認我們要不要急救?」。如果你是病人的家屬,以上這種情況你可能遇過,也可能正在面臨當中。但如果你是醫護人員,你大概更知道:比起死神,最可怕的往往是病人走了以後那些突然現身的家屬開始指控醫療團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