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生活

含有「數位生活」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useful idiot」(常譯為「有用的傻子」或「有用的白痴」)一詞雖常被誤傳為出自列寧,實際上並無確切出處。然而,它卻揭示了一種在政治與意識形態對立情境中反覆出現的現象:某些人因缺乏警覺或思考,被動或主動地成為他人政治目的的工具,卻並不自知。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6 天前
最怕的是錯誤的觀念摻雜在衆多正確的論述之中,久而久之謬誤就被人們視爲真理。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薇亦柔止 在信仰領域,尤其要警覺這種情况。🤔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航海家一號」(Voyager 1)自1977年啟程,歷經近半世紀的孤行,正遠離太陽的懷抱,航向「星際空間」的幽深寂寥。它或許不會再歸來,卻為人類留下了無可取代的科學成就與人文遺產。
Thumbnail
我老師曾說,他的老師方東美先生曾說老子跟莊子恐怕是外星人,應對老莊宏大的思想觀,楚王掉了一把弓【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而儒家的孔子說:人遺弓,人得之,何必楚也」。孔子認為應該超越楚國的局限 而老子聽到楚弓楚得的故事以及孔子的評價後,說道「去其人而可矣」,表示連「人」也不必拘泥,只說「失之,得之」即可。這反映了道家的立場主張人與萬物都是一樣的,是自然的平等產物。 地緣政治對比宇宙而言真是渺小,而領導者汲汲營營於政治與國家利益的爭奪,的確太過拘泥,而佛家教義的【空】就比老莊境界更深,因為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8
阿偉很有事☘ 早安阿偉,久違了!你的留言太棒了! 中國古代思想有糟粕部分,也有精金的部分。楚人遺弓寓言,正是涉及儒道互動的精金美玉。往昔為大學部授課,也曾講過這個故事,也曾引用方東美教授的詮釋,學生往往聽得進去,而達成擴張思想懷抱的目的!😀 阿偉看懂了拙作的用意,非常開心~😁
某天晚上,你滑著 YouTube,演算法推送了一支「外國女孩在新疆旅行」的影片。畫面裡,她在大巴札逛街、吃烤肉、跟當地人載歌載舞,背景是湛藍天空與金色麥田。影片拍得漂亮、節奏輕快,沒有政治標語,只有一句輕描淡寫的旁白:「這裡很安全,也很自由。」你可能看完就關掉,感覺這不過是一支旅遊Vlog.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8/14
嗨,晨安!生活圈中就有一直歌誦大陸的人!真想不透到底其想法是如何成型至此。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4
林漢清 早安,説穿了還是人海戰術,以短影音撲天蓋地宣傳。老共花了巨額經費於網路影音,向全球輸出中國敘事,99%是跨張的…
短影音的魅力,並非偶然,而是經過精密設計。TikTok 透過「無限滑動」、自動播放,以及隨機出現的「驚喜影片」,牢牢抓住人類大腦的獎賞系統,使使用者不自覺地一支接一支地看下去。這種設計對大腦極具誘惑力,一旦陷入節奏,很容易一刷就是一兩小時,睡眠被壓縮,情緒與專注力亦隨之受影響。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8/11
嗨,午安!沉緬於短影音許是己無當下醒覺之意識,我如是想!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1
林漢清 我也偶爾會:沉緬→警覺→再沉緬→再警覺…如此週而復始~😅
src
投票
你會怎麼使用 GPT-5?
作為一位數位平台寫作人,必須每日寫作、天天發表,這是毅力的挑戰;而且必須維持水準、內容翻新,所以更是智力的琢磨。自從參與數位寫作以來,我承受過一些挫折,也有過一點點思考。以下是微末的心得,寫出來彼此共勉。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8/06
很有寫作指導性。雖然我老狗耍不出新把戲,但也應該跟上AI腳步了。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6
向日葵大叔 在下也是70歲才関注數位知識~Al對於資料匯集幫助甚大,然而不能取代創作主體;如其不然,則為物所役矣…
2025年6月30日,社群平台X(前身為Twitter)用戶 @Pyongyang_cui 發表一則引發廣泛共鳴的言論,提及「傻子共振」這一非正式術語,意指「當低智商、低認知的人透過網路聚集,彼此肯定與壯膽後,反而更加確信自己的錯誤認知」。這種描述雖帶有嘲諷語氣,卻生動指出了數位時代下認知偏誤··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7/18
嗨,晨安!您提“儍子共振”,嗯!友朋間的高知識份子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個人無言以對自遠之!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8
林漢清 我從前也"傻"過~😅
本文探討未來人類植入數位身份晶片之可能性,從寵物晶片應用延伸至人類身份認證、醫療及警政等面向,並構想結合腦波傳導眼鏡之便利應用與隱私權保障措施,最後提出試驗時程與普及展望。
在數位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資訊的流通空前便捷,但虛假訊息(fake news)與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也如影隨形,對民主制度與社會穩定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在台灣這個政治、歷史與文化身份交織複雜的社會中,境內外勢力透過假訊息操控輿論、製造分裂的企圖,更加隱而危險。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7/01
事實是經得起考驗的,對與錯,在明眼人心中是很清楚的。
《太空船編年史:超高清的星際旅程》 一段不需發射的太空旅行——沉浸於4K HDR的銀河與星雲畫面,搭配悠緩氛圍音樂,讓你在影像中遨遊宇宙。是放鬆、冥想、閱讀、工作的絕佳背景,更是一種數位時代的宇宙凝視與心靈遙想。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