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ful idiot」(常譯為「有用的傻子」或「有用的白痴」)一詞雖常被誤傳為出自列寧,實際上並無確切出處。然而,它卻揭示了一種在政治與意識形態對立情境中反覆出現的現象:某些人因缺乏警覺或吝於思考,被動或主動地成為他人政治目的之工具,卻不自知。
這種角色之所以危險,正在於其表面上似乎熱心參與公共事務,實則因資訊偏差與受到情緒動員而失去獨立判斷力。若不想淪為此種人物,便須增進資訊素養、批判思維與自我反省的能力。
資訊來源的多元與驗證在意識形態激烈對立的時代,單一資訊來源往往含藏著強烈偏見。人若只依賴同溫層的消息,便容易落入回音室效應。為避免被操縱,必須主動比對不同立場的資料,學會檢驗數據、追問來源,並警覺那些缺乏實據卻大量使用情緒字眼的言說。
獨立思考與情緒警覺
政治動員常訴諸憤怒、恐懼或羞辱,以取代理性辯證。若一個人僅憑情緒即立場鮮明,則極易被操弄。因此,須區分「事實」與「價值」,保持理性分析的能力。情緒本身不可避免,但若全然受其驅動,就可能無意中成為他人策略中的「棋子」。
在此,漢娜.鄂蘭的觀點尤為值得注意。她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中指出,極權體制得以運作的原因之一,正是群眾「放棄思考」,任由簡化的意識形態取代複雜的現實。若人們缺乏「思考的意志」(the will to think),便容易淪為體制的工具,甚至在不自覺中成為推動者。這提醒我們,情緒與從眾若不受理性制衡,將使人不僅是「被動的受害者」,更是「主動的共謀」。
自我反思與複雜性的體認
一個人若未覺察自身立場的片面性,便可能成為「被利用的對象」。因此,應不斷自問:「我為何相信這個?」「此立場是否忽略了另一面?」世界的議題多半是多維度交織的結果,若有人提供過於簡化的二元對立敘事,反而應成為懷疑的起點。
理性的公共對話
在對立中,若無法尊重異見,只會助長極端化。避免成為 useful idiot 的方法之一,正是養成在公共空間中以理據而非標籤討論問題的習慣。尊重異議不代表放棄立場,而是承認人類社會的多樣性,並在差異之中尋求可能的共識。
此處可援引米爾在《論自由》(On Liberty)中的提醒:若社會壓抑異見,便失去了檢驗真理與修正錯誤的機會。即便某種意見看似錯誤,其存在仍具有價值,因為它能迫使主流立場接受檢驗。若人們僅僅附和群體,而不願聆聽反對聲音,那麼即便自以為「站在正義的一方」,實則只是成為體制或群體的「有用之人」。
長遠視角與歷史的全貌
短期的情緒動員固然能激發行動,卻往往掩蓋長期後果。若一種行動表面上看似正義,卻可能被他人利用以達到相反目的,那麼參與者便成為「有用的傻子」。因此,應以長遠視角審視立場與行動,並警覺「選擇性歷史」或「片段敘事」所造成的操控。歷史若被化約為單一敘事,便失去啟迪的功能,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當代實例:社交媒體與假新聞
在當代社會,useful idiot 的角色不再只存在於國際冷戰或意識形態鬥爭,而廣泛出現在日常網絡互動之中。社交媒體的演算法傾向放大情緒化、爭議性與極端化的內容,以吸引更多點擊與停留時間。於是,虛假訊息與偏狹論調往往比理性分析傳播更快。
假新聞的製造者往往不必親自動員民眾,只需播下足夠的情緒種子,便能使大批使用者在「轉發」「留言」的過程中,自動充當散播者。這些使用者或許真誠地相信自己在「揭露真相」,實際上卻成為訊息操控的節點,典型地扮演了「useful idiot」的角色。
例如,選舉期間的謠言、戰爭場景的斷章取義影像,乃至公共衛生危機中的錯誤訊息,都曾被證實能在短時間內深刻影響群眾行為。這不僅危害民主討論的理性基礎,甚至可能直接左右政策走向。這些現象提醒我們,免於成為 useful idiot 的挑戰,在今日社會或許更為嚴峻。
自我檢視的十問
為了將上述原則落實於日常,以下十問可作為自省工具:
1. 我的資訊來源是否單一?
2. 這件事是否被過度簡化為「非黑即白」?
3. 我是否因情緒(憤怒、恐懼、羞辱)而急於表態?
4. 我所相信或轉發的內容是否具備可驗證的證據?
5. 我的判斷是否僅受既有偏見支配?
6. 我是否能區分「事實」與「價值」?
7. 我是否願意聆聽不同意見?
8. 我是否考慮過長遠後果?
9. 我是否警覺被「選擇性歷史」操縱?
10. 在群體壓力中,我是否仍能保持獨立思考?
這十條問題,若多數答案是否定的,代表個人仍能維持獨立;若多數答案是肯定的,則應警覺自己或許正被推向「useful idiot」的角色。
結語
要免於成為 useful idiot,並非要求人完全抽離政治或公共生活,而是要在參與過程中,保持資訊的多元性、思考的獨立性與判斷的理性。正如鄂蘭所言,「思考」本身便是一種責任;而如米爾所強調,公共討論的多樣性則是自由的基石。當人能承認現實的複雜,檢驗自身立場,並在公共空間中理性對話,方能避免淪為他人策略的附庸。
在今日社交媒體與假新聞氾濫的環境中,這種警覺更顯迫切。唯有持續操練批判性思維與自我省察,我們方能在歷史與政治的洪流中,保有清醒與自由,避免成為時代的「useful idi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