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成長
含有「智慧成長」共 6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2/28
《蓮師心要建言》 修行的迫切性與家庭束縛的影響
蓮師又說:措嘉,要趁著青春年少,努力投入心靈修持,這點非常重要。等到垂垂老矣才想聽聞佛法,你的耳朵可能已經聽不到了;你也許想要讀書學習,但注意力已經遲鈍,記憶力也退失了;你也許想要走向佛法,但身體已經走不了或坐不住了;你也許想要修持,但是四大的能量已經衰退,且無法保持專心;你或許想要布施你的財產,但
#
佛陀弟子
#
佛陀
#
佛教
3
留言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2/27
《蓮師心要建言》激勵心靈修持的開示
蓮師說:措嘉,我們應該修持能從輪迴中解脫的法教!如果不這麼做,便很難得到閒暇圓滿的人身。 閒暇圓滿的人身有多難得?就好比將一粒豌豆丟向寺院牆面,要豌豆黏在牆面上一般難;也好比烏龜恰好伸頭穿過漂浮在大海中的木軛環一般難;又好比試圖將芥子投入直立針的針孔一般難。 這麼困難的原因是,若
#
佛陀弟子
#
佛陀
#
佛教
3
留言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2/21
佛陀弟子的神通示現:摩竭陀賢女經(5)
註釋 [1] 經:原文寫做རྟོགས་པ་བརྗོད་པ,梵文寫做avadāna(音譯阿波陀那),直譯為「對解脫行誼的描述」或者「傳」,屬於十二部經(梵語dvādaśāṅga-buddha-vacana/藏語གསུང་རབ་ཡན་ལག་བཅུ་གཉིས,總括佛陀所說法,依其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之十二
#
佛教
#
心靈啟迪
#
思維
2
留言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2/19
佛陀弟子的神通示現:摩竭陀賢女經(4)
其後,詰利詰王就於波羅奈斯城宣告:「我現在就要前往世尊處。」便與成百上千的隨從以及金鬘,同赴世尊所在之地。抵達該地後,他[屈膝跪地,]以額頭頂禮佛陀的雙足;為了聞受佛法而坐於世尊跟前。 詰利詰王隨即又從座上起身,向世尊合掌問訊,啟問道:「世尊!我於某夜做了十個夢,並因而恐懼膽怯。我夢見:象王從窗戶
#
佛教
#
心靈啟迪
#
思維
1
留言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2/17
佛陀弟子的神通示現:摩竭陀賢女經(3)
接著,長老羅睺羅變化成轉輪聖王的形象前來。 家主便問:「摩竭陀賢啊!顯現轉輪聖王形象前來的這位,是妳的導師嗎?」摩竭陀賢告訴她:「這是世尊之子,世尊稱他密行第一。他變現出父親所捨離的榮華富貴,有著轉輪聖王的裝束,七寶具足,千子圍繞,猶如眾星拱月;行君王之道,猶如人主。他既如千江匯注的大海,也是能除
#
佛教
#
心靈啟迪
#
思維
1
留言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2/14
佛陀弟子的神通示現:摩竭陀賢女經(2)
當時,阿若憍陳如乘著馬車,示現閃電光明,由天空緩緩降下甘霖,如此示現自己的神變而抵達福增城。 摩竭陀賢的家主見到此景,便問:「摩竭陀賢啊!這位是妳的導師嗎?」摩竭陀賢回答:「這位是阿若憍陳如,世尊初轉法輪時,最早現證無我的聖者,便是最先前來的這位。」 接著,尊者大迦葉變化出一座巨大岩山,上面有眾
#
佛教
#
心靈啟迪
#
思維
1
留言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2/13
佛陀弟子的神通示現:摩竭陀賢女經(1)
現代語體版 頂禮一切佛菩薩。 世尊(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精舍時,給孤獨長者有個女兒,名叫摩竭陀賢,也住在舍衛城中。她天性善良,心懷善念,利己利人,對佛法具足信心。 那時,在一處名為福增的城市,住著另一位商主,他有個兒子,名叫牛授。牛授親近外道,十分信仰裸形外道的行者。那時候,世尊示
#
佛教
#
心靈啟迪
#
思維
1
留言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2/12
佛陀弟子的神通示現:摩竭陀賢女經
「摩竭陀賢」為舍衛城給孤獨長者之女,遠嫁至福增城,其地多宗仰外道。據本經所說,佛示現神變、調伏外道後,外道紛紛遷移至邊地,其中即包括福增城。 經中故事緣起,城中有一尼犍子外道「牛授」,前往舍衛城化緣,對摩竭陀賢一見鍾情,遂前往提親。給孤獨長者請示佛陀此事合宜與否,在佛陀授記下,長者同意這門親事,嫁
#
佛教
#
心靈啟迪
#
思維
2
留言
Tove心櫥
2024/12/07
如何避開「窮循環」——給即將邁入2025年的我們
刷著手機時,是否感覺時間飛逝,內心卻空空如也?「免費娛樂如何耗損我們的時間與成長機會,並讓真正有價值的知識越來越菁英化。我們常在短期享樂中忽略長期智慧投資的重要性,但只要察覺並採取行動,仍有機會改變未來的自己。一起探討如何用珍貴的時間,為自己開創更有價值的可能性吧!(*´∀`)~
#
成長
#
挑戰
#
靈魂成長
6
留言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2024/11/15
梵動經-破除六十二種邪見(6) | 如來超越沙門婆羅門的『永恆』執著?
「或有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四十成劫敗劫,彼作是說:『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所以者何?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四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此是二見,諸沙門、婆羅門因此於本劫本見,計我及世間是常,於四見中,齊是不過
#
佛教
#
思考
#
思維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