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動經-破除六十二種邪見(6) | 如來超越沙門婆羅門的『永恆』執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或有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四十成劫敗劫,彼作是說:『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所以者何?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四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此是二見,諸沙門、婆羅門因此於本劫本見,計我及世間是常,於四見中,齊是不過。

有些沙門和婆羅門運用各種修行方法進入禪定,並在三昧的境界中觀察四十個成劫與敗劫的循環。經過觀察,他們得出一個結論:「我和這個世界是永恆存在的,這是確實的,其他說法都是虛妄。」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想呢?因為他們在三昧中觀察到,無論經過多少個成劫與敗劫,眾生的數量始終保持不變,沒有增減,總是穩定存在。因此,他們認為這證明了我和世界都是永恆的,而其他看法則不成立。

這就是他們的第二種見解,即認為「我和世界永恆不滅」。根據這個觀點,他們將「我和世界的永恆存在」視為真理,但這種見解最終仍屬於四種基本見解之一,無法超越這個範疇。


「或有沙門、婆羅門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八十成劫敗劫,彼作是言:『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所以者何?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八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此是三見。諸沙門、婆羅門因此於本劫本見,計我及世間是常,於四見中,齊是不過。

有些沙門和婆羅門透過各種修行方法進入禪定,並在三昧的境界中回顧了八十個成劫與敗劫的循環。經過這樣的觀察,他們宣稱:「我和這個世界是永恆存在的,這是確實的,其他說法都是虛妄。」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認為呢?因為他們在三昧中看到,無論經歷多少次成劫與敗劫,眾生的數量始終保持不變,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總是穩定存在。因此,他們認為這證明了「我和世界是永恆的」,而其他看法都是不實的。

這就是他們的第三種見解,即「我和世界永恆不滅」。在他們的觀點中,這種永恆存在被視為真理。然而,這種見解仍然屬於四種基本見解之一,無法超越這個範疇。


「或有沙門、婆羅門有捷疾相智,善能觀察,以捷疾相智方便觀察,謂為審諦,以己所見,以己辯才作是說,言:『我及世間是常。』此是四見。

有些沙門和婆羅門擁有快速敏捷的智慧,擅長觀察事物。他們透過這種敏捷的智慧來觀察,認為自己所見是正確無誤的,並以此觀點和辯才宣稱:「我和這個世界是永恆存在的。」這是他們的第四種見解,即「我與世界是常存的」。在他們的觀點中,這樣的「永恆存在」之見依然屬於四種基本見解之一,無法突破這個範疇。

沙門、婆羅門因此於本劫本見,計我及世間是常,於四見中,齊是不過。此沙門、婆羅門於本劫本見,計我及世間是常,如此一切盡入四見中,我及世間是常,於此四見中,齊是不過。

因此,沙門和婆羅門在對於世界的起源與終結上,總是陷入這「四種見解」之中,認為「我和世界是永恆存在的」。

唯有如來知此見處,如是持、如是執,亦知報應。如[2]來所知又復過是,雖知不著,[3]已不著則得寂滅,知受集、滅、味、過、出要,以平等觀無餘解脫,故名如來。是為餘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賢聖弟子真實平等讚嘆如來。

然而,只有如來才能真正了知這些見解的根源及人們對其的執著。祂也完全明白這些見解的因果報應會導向何種結果。這些沙門和婆羅門的見解都只是局部的理解,而如來的智慧超越了這一切,不僅知曉這些見解的根源,還知道如何超越執著。

如來的智慧不僅限於了解這些見解的根本,而且能夠超越一切執著。因為如來不執著於這些見解,故能達到寂滅之境。對於世間的一切,如來能夠洞察其產生、消滅、其中的樂趣、危險以及解脫之道,以平等的觀照達到無餘的解脫,因此被稱為「如來」。

這種深奧而微妙的智慧之光,讓具足智慧的弟子能真實、平等地讚嘆如來的功德。


以上白話文翻譯自CHATGPT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佛告諸比丘:「更有餘法,甚深微妙大法光明,唯有賢聖弟子能以此[25]言讚嘆如來。何等是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賢聖弟子能以此法讚嘆如來? 佛陀對比丘們說:「還有更深奧而微妙的法,這是一個充滿智慧光芒的偉大法門,只有那些具足智慧的弟子才能用這法來讚揚如來。那麼,什麼是這深奧、微妙、充滿光明的法,讓賢聖弟子
佛告諸比丘:「更有餘法,甚深微妙大法光明,唯有賢聖弟子能以此[25]言讚嘆如來。何等是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賢聖弟子能以此法讚嘆如來? 佛陀對比丘們說:「還有更深奧而微妙的法,這是一個充滿智慧光芒的偉大法門,只有那些具足智慧的弟子才能用這法來讚揚如來。那麼,什麼是這深奧、微妙、充滿光明的法,讓賢聖弟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更求儲積,衣服飲食無有厭足,沙門瞿曇無 有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自營生業,種殖樹木,鬼神所依,沙門瞿曇 無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更 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雜寶、高廣大床、種種文繡、氍氀  、綩綖被褥,沙門瞿曇無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們開始要用方法,方法就是六種。這六種方法,就是從凡夫的此岸,要度過彼岸,這六種就是我們要度到彼岸的工具。 六波羅蜜是 度越生死煩惱的 六種修行方法 若修六波羅蜜行 將能從凡夫的此岸 度過煩惱的中流 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
Thumbnail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Thumbnail
〈正信希有分第六〉是承先啟後之篇章,茲就其篇章架構整理如下,希望幫助大家理解,溫故知新。 〈大乘正宗分第三〉: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作有眾生得滅度者之念想,於念而無念,是無念為宗之金剛般若心。行菩薩乘者,體解大乘正宗,應離四相,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妙行無住分第四〉:善男子善女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更求儲積,衣服飲食無有厭足,沙門瞿曇無 有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自營生業,種殖樹木,鬼神所依,沙門瞿曇 無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更 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雜寶、高廣大床、種種文繡、氍氀  、綩綖被褥,沙門瞿曇無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們開始要用方法,方法就是六種。這六種方法,就是從凡夫的此岸,要度過彼岸,這六種就是我們要度到彼岸的工具。 六波羅蜜是 度越生死煩惱的 六種修行方法 若修六波羅蜜行 將能從凡夫的此岸 度過煩惱的中流 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
Thumbnail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Thumbnail
〈正信希有分第六〉是承先啟後之篇章,茲就其篇章架構整理如下,希望幫助大家理解,溫故知新。 〈大乘正宗分第三〉: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作有眾生得滅度者之念想,於念而無念,是無念為宗之金剛般若心。行菩薩乘者,體解大乘正宗,應離四相,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妙行無住分第四〉:善男子善女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