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融合

含有「核融合」共 4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核融合能源,被譽為「宇宙的終極能源」,正從科幻走向現實,吸引全球目光。它模仿太陽的能量產生方式,以海水中的氫同位素為燃料,具有無限能源、本質安全、零溫室氣體排放、極少核廢料的優勢。本文探討核融合的原理、全球實用化競爭、日本的戰略機遇與挑戰,以及它對醫療和人類文明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核融合發電技術,闡述其原理、相較於核分裂的優勢,以及全球與日本在發展此項「終極能源」上的最新進展與國家戰略。重點聚焦於日本將發電驗證目標提前至 2030 年代,並強化產學官合作,以期在國際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實現人類能源自由的終極願景。
Thumbnail
為什麼核融合無法靠人類做出來? 因為一個太陽要燃燒,要消耗周邊至少到水星距離內(4600~7000萬公里),都沒有星體跟生物可以活的空間,因為太陽的重力、熱能、輻射,會摧毀一切,連水星上都不能住人。如果地球上有一個小太陽,那周邊要隔出多遠的距離才能安全運作?還是你以為人類可以做出阻擋太陽能量的東西
一個ChatGPT查詢消耗的電力,是Google搜尋的十倍。 ㅤ 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當AI數據中心的耗電量以指數級增長時,一個被遺忘了數十年的能源選項突然成為科技巨頭們的救命稻草:核能。 ㅤ 2024年,在中國甘肅省的戈壁沙漠深處,世界首座商業運轉的釷反應爐悄然啟
本文探討核電的發展方向,從科學角度分析核分裂與核融合的優缺點,並批判以政治手段阻礙能源政策的作法。文章以臺灣核三廠為例,點出核電廠的環保疑慮,並主張應以科學根據作為能源政策決策的依據,而非政治操作。
Thumbnail
零號被操控:零號失控現身,暗示已遭遠端控制。 追查「烙」:夜蝶與穆澤接近最終主使,深入「Z區」廢墟。 犧牲與選擇:零號為掙脫控制自我毀滅,夜蝶決心復仇。
付費限定
本文探討臺灣核電的利弊,包含核電的優勢(穩定電力、減碳、降低能源依賴)、全球重啟核電趨勢、核三廠除役原因、臺灣與日本核電風險比較、核電投資成本與經濟效益分析、核廢料處理方式與安全疑慮(低階廢料蘭嶼問題、高階廢料處置困難)、以及核分裂與核融合的比較。最後,文章呼籲讀者思考臺灣能源的未來之路。
Thumbnail
蘇伏-avatar-img
2025/08/13
分析很詳細耶,超厲害,很多時候會覺得,發展綠電是為了環保甚至是之後台灣製造業的碳足跡,但現行的能源配置火力占比非常之大,好像也是不太健康的配置。
核融合技術,被譽為「能源聖杯」與「未來能源之鑰」,正從科學實驗邁向商業化應用的關鍵階段。近年來,多項技術突破、龐大的資金投入和日益擴大的國際合作,使得核融合有望在2030年代初期見到首批商用電廠投入運作。
Thumbnail
本文提供關於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訪談逐字稿,內容涵蓋大型語言模型、AI 代理、文本到動作、NVIDIA 的市場地位、美中 AI 競爭、烏克蘭戰爭中 AI 的應用,以及知識本質的變遷等議題。訪談中也探討了開源與閉源模型的優缺點、軟體工程師生產力提升的重要性以及 AI 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