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融合的奧妙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為什麼核融合無法靠人類做出來?

因為一個太陽要燃燒,要消耗周邊至少到水星距離內(4600~7000萬公里),都沒有星體跟生物可以活的空間,太陽的重力、熱能、輻射會摧毀一切(太陽中心攝氏1500萬度),連水星上都不能住人。如果地球上有一個小太陽,那周邊要隔出多遠的距離才能安全運作?還是你以為人類可以做出阻擋太陽能量的東西,然後包住他來節省空間?要造出太陽已經很難了,還要造出能阻隔太陽能量,好讓人類可以靠近操作的材質,這邊就是兩個天文數字等級的經費了。

你以為核融合就這些錢?當然不是,因為要啟動並持續燃燒小太陽,你要先花一筆天文數字去發電,以獲得啟動核融合爐運作的充足能量,然後才能啟動核融合效應,再輸出熱能轉去發電。這是不是很白癡,我先發了一大堆電去啟動核融合,然後再轉回來發電,發電量還可能跟我為了啟動核融合而先發的電差不多,這不就是做白工嗎?

如果你的太陽很小,一下就熄滅,那發電量只會少得可憐。如果要拉長時間,就要放大小太陽,像太陽這種燃燒46億年的東西,如果降到100年,你覺得要做到多大?整個亞洲、歐洲大小?還是一個台灣大小?太陽半徑約69萬5000公里,是地球半徑的109倍,但質量約地球的33萬倍,這種東西可以縮小到放在地球上嗎?應該會連地殼都燒穿,直接掉到地球核心去吧,甚至可以摧毀地核?

還有還有,核融合要怎樣發電?也是燒開水用蒸氣推動發電機?那你要怎樣把核融合的熱,傳導到發電機那邊?那個傳導熱能的裝備,是不是貴翻了?還是把水引到核融合爐旁,再看水會不會一下就被蒸發光光?

上面這一堆錢,你就去發展太陽能光電板跟電池,搞不好10年後一個手機大小或是雨傘大小的光電板,就能讓你儲一堆電,然後用整天了。

PS:核分裂為何可以發電,因為只要一根燃料棒,靠原子撞擊後產生核分裂,就會產生巨大的熱能,然後用水包住燃料棒就可以持續獲得水蒸氣,再轉去發電機發電。缺點是會產生輻射,同時燃料棒的輻射也不會消退,還要持續冷卻不讓爐心過熱溶解,外面再包上厚厚的水泥阻體跟鉛板,防止核輻射外洩。

你可以看到,核分裂基本上不需要大量電力去啟動,啟動後還要控制不要過熱,對比需要太陽核心溫度壓力的核融合,簡單便宜太多。雖然核融合不會產生核廢料,因為都在爐心持續燃燒光了,但是你要讓核融合爐運作,就需要跟太陽同等級的安全空間,高溫高壓跟高輻射,這可沒辦法用水泥阻體或鉛板就能做到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b Chen的沙龍
126會員
937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Bob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4
2025大罷免是甚麼?就是21世紀的美麗島事件。台灣在黨外時期,要對抗蔣家國民黨政權,是要付出生命跟牢獄之災的。所以美麗島大審判,給了一次台灣人看到反對國民黨者的真面目,並且不懼犧牲的堅持下去。 這種對戒嚴威權的恐懼感,是台灣絕大部分50歲以上都閃不掉,而50歲以下都被告誡不要碰政治的最主要原因。
2025/08/24
2025大罷免是甚麼?就是21世紀的美麗島事件。台灣在黨外時期,要對抗蔣家國民黨政權,是要付出生命跟牢獄之災的。所以美麗島大審判,給了一次台灣人看到反對國民黨者的真面目,並且不懼犧牲的堅持下去。 這種對戒嚴威權的恐懼感,是台灣絕大部分50歲以上都閃不掉,而50歲以下都被告誡不要碰政治的最主要原因。
2025/08/16
囧星人拍了部片,說對認知戰無解。其實大家都知道答案啊,怎麼會又被騙了呢?只要了解認知戰的本質,要破解就是彈指之間的事。 甚麼是認知戰?認知作戰就是詐騙集團。 單刀直入,認知戰跟詐騙集團的特點就是,他們只是要騙你,沒有要真的做。所以以罷制罷、一小時一天佔領台灣、挖5公里放核廢料、挖通中央山脈到花蓮
2025/08/16
囧星人拍了部片,說對認知戰無解。其實大家都知道答案啊,怎麼會又被騙了呢?只要了解認知戰的本質,要破解就是彈指之間的事。 甚麼是認知戰?認知作戰就是詐騙集團。 單刀直入,認知戰跟詐騙集團的特點就是,他們只是要騙你,沒有要真的做。所以以罷制罷、一小時一天佔領台灣、挖5公里放核廢料、挖通中央山脈到花蓮
2025/08/15
跟一般人的想像不一樣,民主體制的前進,通常不是在絕對多數時才進步。通常是在兩邊激烈拉扯時,有一邊衝得更快、衝過頭,另外一邊才會趁機反彈,然後推動國家進步的。 2000年阿扁的當選,並不能算是民進黨的勝利,而是國民黨因為民主化之後,本土派與外省派的分裂讓出權位。但是台灣卻就此確定台灣人不用加入國民黨
2025/08/15
跟一般人的想像不一樣,民主體制的前進,通常不是在絕對多數時才進步。通常是在兩邊激烈拉扯時,有一邊衝得更快、衝過頭,另外一邊才會趁機反彈,然後推動國家進步的。 2000年阿扁的當選,並不能算是民進黨的勝利,而是國民黨因為民主化之後,本土派與外省派的分裂讓出權位。但是台灣卻就此確定台灣人不用加入國民黨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一個人用光速繞地球跑一天可以看幾次日出和日落?」,『天哪,這是一個國小生會問的問題嗎?』,那天我和小辰進行了一場痛快的物理討論,孩子跳脫框架的問題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這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一個人用光速繞地球跑一天可以看幾次日出和日落?」,『天哪,這是一個國小生會問的問題嗎?』,那天我和小辰進行了一場痛快的物理討論,孩子跳脫框架的問題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這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Thumbnail
我在一間破損的屋子裡,只有我一人。 遙遠的天空劃過一條巨大的光,
Thumbnail
我在一間破損的屋子裡,只有我一人。 遙遠的天空劃過一條巨大的光,
Thumbnail
光 照耀著 是太陽 內部經過高溫的核融合與核分裂 才放射出來 陽 感受著 是感官 人體穿縮於這世上累積下來的覺 能感到溫暖 同時 依然閃耀...
Thumbnail
光 照耀著 是太陽 內部經過高溫的核融合與核分裂 才放射出來 陽 感受著 是感官 人體穿縮於這世上累積下來的覺 能感到溫暖 同時 依然閃耀...
Thumbnail
我是個業餘的天文學家, 用最遠的距離觀察最愛的星體。 新恆星雖然耀眼, 但他們沒有像你一樣優雅的名字, 也沒有像你一樣溫暖的光芒。 我想靠近你, 但我太過於渺小, 深怕會被你的火焰吞噬, 深怕投入之後, 再也回不來。 只好用天文距離這個名詞, 掩飾我和你的一億四千萬公里。 有一天, 等我有勇氣的時候
Thumbnail
我是個業餘的天文學家, 用最遠的距離觀察最愛的星體。 新恆星雖然耀眼, 但他們沒有像你一樣優雅的名字, 也沒有像你一樣溫暖的光芒。 我想靠近你, 但我太過於渺小, 深怕會被你的火焰吞噬, 深怕投入之後, 再也回不來。 只好用天文距離這個名詞, 掩飾我和你的一億四千萬公里。 有一天, 等我有勇氣的時候
Thumbnail
(一)(一) 其實人的肉體具備著強大的潛能,能夠開發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能力。 只是目前因為人類在整個國家、社會、文化、家庭、還有地球磁場的制約之下,而沒有去將自身的潛力發揮。 你們曉得,可以斷食,進而吸取太陽、 月亮、星星之光能,便得以存活嗎? 你們曉得,可以將太陽的光能吸收到身體裡,類似植物的光
Thumbnail
(一)(一) 其實人的肉體具備著強大的潛能,能夠開發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能力。 只是目前因為人類在整個國家、社會、文化、家庭、還有地球磁場的制約之下,而沒有去將自身的潛力發揮。 你們曉得,可以斷食,進而吸取太陽、 月亮、星星之光能,便得以存活嗎? 你們曉得,可以將太陽的光能吸收到身體裡,類似植物的光
Thumbnail
(二)(二) 人類跟太陽的關係如此的緊密,乃至性命相連。 假設地球人類製造出太空船,飛離了太陽系,失去對太陽的連結,體內的太陽DNA也會隨之衰弱,那麼人類將無法長命,甚至滅絕。 那是因為人體是被作為囚服來設計的,即使能夠脫離地球的重力,脫離月亮的監視,一但離開太陽圈,人類身體沒有經過修練和提升的話,
Thumbnail
(二)(二) 人類跟太陽的關係如此的緊密,乃至性命相連。 假設地球人類製造出太空船,飛離了太陽系,失去對太陽的連結,體內的太陽DNA也會隨之衰弱,那麼人類將無法長命,甚至滅絕。 那是因為人體是被作為囚服來設計的,即使能夠脫離地球的重力,脫離月亮的監視,一但離開太陽圈,人類身體沒有經過修練和提升的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