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核融合無法靠人類做出來?
因為一個太陽要燃燒,要消耗周邊至少到水星距離內(4600~7000萬公里),都沒有星體跟生物可以活的空間,太陽的重力、熱能、輻射會摧毀一切(太陽中心攝氏1500萬度),連水星上都不能住人。如果地球上有一個小太陽,那周邊要隔出多遠的距離才能安全運作?還是你以為人類可以做出阻擋太陽能量的東西,然後包住他來節省空間?要造出太陽已經很難了,還要造出能阻隔太陽能量,好讓人類可以靠近操作的材質,這邊就是兩個天文數字等級的經費了。
你以為核融合就這些錢?當然不是,因為要啟動並持續燃燒小太陽,你要先花一筆天文數字去發電,以獲得啟動核融合爐運作的充足能量,然後才能啟動核融合效應,再輸出熱能轉去發電。這是不是很白癡,我先發了一大堆電去啟動核融合,然後再轉回來發電,發電量還可能跟我為了啟動核融合而先發的電差不多,這不就是做白工嗎?
如果你的太陽很小,一下就熄滅,那發電量只會少得可憐。如果要拉長時間,就要放大小太陽,像太陽這種燃燒46億年的東西,如果降到100年,你覺得要做到多大?整個亞洲、歐洲大小?還是一個台灣大小?太陽半徑約69萬5000公里,是地球半徑的109倍,但質量約地球的33萬倍,這種東西可以縮小到放在地球上嗎?應該會連地殼都燒穿,直接掉到地球核心去吧,甚至可以摧毀地核?
還有還有,核融合要怎樣發電?也是燒開水用蒸氣推動發電機?那你要怎樣把核融合的熱,傳導到發電機那邊?那個傳導熱能的裝備,是不是貴翻了?還是把水引到核融合爐旁,再看水會不會一下就被蒸發光光?
上面這一堆錢,你就去發展太陽能光電板跟電池,搞不好10年後一個手機大小或是雨傘大小的光電板,就能讓你儲一堆電,然後用整天了。
PS:核分裂為何可以發電,因為只要一根燃料棒,靠原子撞擊後產生核分裂,就會產生巨大的熱能,然後用水包住燃料棒就可以持續獲得水蒸氣,再轉去發電機發電。缺點是會產生輻射,同時燃料棒的輻射也不會消退,還要持續冷卻不讓爐心過熱溶解,外面再包上厚厚的水泥阻體跟鉛板,防止核輻射外洩。你可以看到,核分裂基本上不需要大量電力去啟動,啟動後還要控制不要過熱,對比需要太陽核心溫度壓力的核融合,簡單便宜太多。雖然核融合不會產生核廢料,因為都在爐心持續燃燒光了,但是你要讓核融合爐運作,就需要跟太陽同等級的安全空間,高溫高壓跟高輻射,這可沒辦法用水泥阻體或鉛板就能做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