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該如何走?從科學理解核電:
最近南部吵吵嚷嚷,對於核三公投,幾乎是罵聲一片。問題不僅是核廢料的處理,而是對於冷卻水的取得的爭議。一般來說,為了降溫核能散發的高熱量,就會用水降溫反應爐,然而核三緊鄰墾丁,取用的就是海水,如果一個不慎,海水混入了輻射能,將會汙染海洋,而魚群變成輻射魚(所以早期發現秘雕魚,就是畸形魚),我們連魚都吃不得,將會變得更加貧窮,甚至得面臨孩子營養不量甚至餓死的悲劇。
當年,越戰期間,美軍為了消滅越共,居然撒下橙色劑,也就是枯葉劑,而使越共難以藏身,但如此卻汙染土壤,越南又是以農立國的國家,因而使得許多越南小孩變成畸形,為了戰爭而慘無人道,那又與當年日軍南京大屠殺,見人就砍頭,成為軍國戰爭機器,又有何用?其實,高中物理有提到,核能並非只有核分裂,還有核融合,太陽就氫原子核融合,美國今年一月左右已經有了打造核融合新電廠的計畫,雖然規模較小,但至少可以多蓋幾個,而且安全不用怕能量過多而爆炸,也無須在處理核廢料。換句話說,任何公投必須講求科學,問政必須有根據,而不是恣意的濫用公投,製造民間對於政府不信任,阻礙政府施政,為自己一黨之私營利,如此一來,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都能自有出路,如同西洋棋和局,雙贏策略,才能力抗中共好戰性格,專心內政,成功製造和平,讓後代記得這些歷史,學歷史鑑往知來才有意義!
(原文收錄於新公民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