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

含有「豆科」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風輕輕吹,我們不會分離,洋紫荊花開,淡妝輕抹,一年過去。
Thumbnail
原來這種有果莢的樹叫洋紫荊啊,我以為有果莢的樹全部都是阿勃勒🤭。洋紫荊的小苗真的很容易被當成雜草,可能是識別度不夠,沒有明顯的特色,還好觀察者慧眼識英雄,發現了它們。即使沒有充足的大地和肥沃的土壤,只要有愛花人的眷顧,一樣可以成長茁壯。 白頭翁「阿肥」無辜的眼神真的惹人憐,都不忍心責備她了。看她那麼餓,如果是我,會叫她多吃一點,哈哈!😄
雖然今年夏天真的很熱,而且到現在還有颱風要來,但是天氣也還是漸漸地開始變得涼爽了。 每次天氣開始變得涼爽,就會有一些特別怕冷的人把外套拿出來穿了。 植物也有特別怕冷的,比如豆科植物就被發現特別怕冷! 為什麼它們特別怕冷呢?最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想法!
Thumbnail
謝謝老師分享!您有看柯南耶! 原來豆科植物比較怕冷!
首冠藤(Bauhinia corymbosa)為豆科羊蹄甲屬品種。 早在瑞士植物學家John Bauhin與Casper Bauhin兩位孿生兄弟發現的,後來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小編一直都很喜歡首冠藤,原因在於它容易種植,多變的形態。 它可以作為攀緣花卉,也能設計成垂直綠化植物!
Thumbnail
紫荊(Cercis chinensis)在園林綠化、藥用、建材、文藝均有廣泛價值!在暮春時節,百花凋零,紛紛凋落,只有紫荊花含著芬芳依然獨自綻放。 面對紫荊花,就如同面對故園裡的樹,忽然想起故園的人。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苜蓿芽菜常作為生機飲食為眾人所知,亦突顯它的優越性。豆科苜蓿屬約有87種,生物多樣性中心位於地中海地區。台灣目前已知有6種,不同年代引進作為芻料或綠肥使用,並且依各海拔農業操作,讓各物種分布在不同海拔地區,其中以天藍苜蓿在中北部平原及海濱地區最為常見,其次為低海拔的紫苜蓿,其他皆在中高海拔地區歸化。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豆科排錢樹屬僅有6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台灣產1種。地理分布從印度到中國西南部、台灣、琉球以及向南延伸到熱帶澳大利亞,台灣分布於中部、南部及東部海拔700m以下的開闊荒地、丘陵荒地、疏林、草地和路邊乾燥的草地,喜歡充滿陽光和部分遮蔭的環境,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被列為評估不足之物種。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豆科木豆屬約有32種,分布舊世界熱帶地區,物種豐富度最高的地區位在印度,台灣可見蔓蟲豆及亞熱帶作物樹豆。蔓蟲豆全島低海拔常見自生於曠野、荒廢地、路旁、河床地或山坡草叢中,為金門地區一條根藥材重要的來源之一。樹豆是古老的作物,栽培歷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台灣普遍栽培,並馴化低海拔地區,一起來考古吧!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人類利用豆科植物已有數千年歷史,在人類演化上具有很密切關聯。苦參(槐)屬為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此屬約45種,主要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因其味苦,具有參之功效,加上全株有灰白色短絨毛而得名毛苦參,台灣主要分布恆春半島、綠島、蘭嶼及東沙島,多生長在珊瑚礁開放海域中或臨海沙地及向陽疏林中,為典型海濱植物。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刀豆屬植物分布廣泛,來自亞熱帶及熱帶地區,約有51種,台灣可見6種,家族成員多具有匍匐或攀緣能力。台灣產以濱刀豆、肥豬豆為全島沿海地區常見物種,二者外觀幾乎相似,而栽培的刀豆依型態分為矮性和蔓性。不同型態種子種皮顏色多變化,有白、黑、花、紅刀豆之稱,台灣以種皮紅色的紅鳳豆較為常見,園藝市場上稱為魔豆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農地養田,將綠肥作物納入輪作,是維護農田地力與農作生產並行的耕作方式。過去,綠肥作物除了田菁、向日葵、太陽麻、波斯菊外,台灣畜產試驗所更引進合萌和敏感合萌做為綠肥作物的選擇。來自美洲地區的嬌客,目前台灣低海拔地區普遍歸化,多生長平野路旁、荒廢地、廢耕田等乾燥或濕生草地等開闊處,常呈現族群大面積生長。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