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豆科植物特別怕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雖然今年夏天真的很熱,而且到現在還有颱風要來,但是天氣也還是漸漸地開始變得涼爽了。


每次天氣開始變得涼爽,就會有一些特別怕冷的人把外套拿出來穿了。有的人會開玩笑說,這樣的人是把攝氏度數當作華氏來用!而不怕冷的人如我,常會被問「你不冷嗎?」但我都是回答「我還覺得熱呢!」。


玩笑歸玩笑,但植物也是有怕冷的。例如豆科植物就被發現特別怕冷,也特別容易遭到凍害。奇妙的是,照理說現在全球暖化,豆科植物應該會長得比較好,但可能是因為極端氣候的關係,加拿大的研究團隊注意到,近年來豆科植物受到凍害的情形變得更嚴重,於是產量就減少得更明顯了。


到底為什麼豆科植物這麼怕冷呢?有一個說法是,因為「氰化作用」(cyanogenesis)。什麼是氰化作用呢?原來,有些植物會合成「產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s),原本這種次級代謝物是植物拿來報仇用的,但是卻在氣溫下降到冰點之下時,對自己也造成損害。


為什麼說產氰糖苷是報仇用的呢?原來這個化合物在分解後會產生柯南的最愛「氰化氫」(HCN),但是當細胞好好的沒有破裂時,它並不會自行分解,所以對植物沒有害處。可是,當植物細胞因為被吃造成破裂時,這時候它就會遇到可以分解它的酵素,然後就會分解產生劇毒的氰化氫。因為不吃它就不會有,所以也就不會中毒,這不就是報仇用的嗎?


但是,當植物被凍傷時,細胞一樣會破裂。這時候,氰化氫也會產生,然後植物就被自己給毒到了!這讓我想到有些走私的人把某些藥品放在膠囊吞到肚子裡,結果半路膠囊破裂...慘啊!


因為植物凍傷時會發生這樣的反噬悲劇,加上有些科學家觀察到白三葉草(Trifolium repens)能合成產氰糖苷的個體比較怕冷,所以就有這麼一個說法,認為或許是反噬作用、或許是合成產氰糖苷需要消耗能量、或許是被凍傷以後產生了氰化氫會干擾植物抗氧化的能力,反正就是認為是產氰糖苷的錯,造成豆科植物比較不耐凍啦!


但是,假說歸假說,還是需要實驗證明。於是研究團隊做了兩個實驗,想要探究到底豆科植物不耐凍是為什麼。


第一個實驗用了四種豆科植物,包括加拿大原生的北美舞草(Desmodium canadense)以及豆科的模式植物之一的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在不同的氮素處理下,接種從野外採集到的根瘤製成的接種液,等到生長五週後再進行耐寒馴化(攝氏五度12天),接著處以凍結處理分別降到零度、負五度C、負10度C。


結果發現,根瘤菌接種在零度與負五度C可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但是在負10度C時,因為死亡率實在太高,所以無法推斷是否有影響。另外,不同的氮濃度也有影響!研究團隊發現,低氮反而比較耐凍,而提供氮素反而讓接種根瘤菌的植物變得不耐凍。所以根瘤菌並沒有讓植物的耐凍性提高,或許是因為凍結讓根瘤凍傷,影響到植物的競爭能力。不過不意外的,本地的北美舞草表現得比較好。


至於氰化作用,研究團隊測試了更多豆科植物,包括北美舞草、百脈根、白三葉草等一共九種植物。等這些植物發芽之後,採取一片子葉與一片真葉,放入-80度C冷凍12小時後室溫解凍,再測試它們是否產生了氰化氫。


結果發現,只有百脈根與白三葉草產生了氰化氫,其他七種植物都沒有。因此,研究團隊認為,氰化作用並非豆科植物的普遍現象,因此當然也不會是造成豆科植物不耐凍的主因了;雖然還是不能排除個別的物種(如百脈根與白三葉草)會因為有產生氰化氫的能力而影響其抗凍性,但是氰化作用應該不是豆科植物特別怕冷的一般性原因了。


所以,豆科植物之所以特別怕冷,可能是因為低溫凍傷根瘤,降低固氮效率,影響到植物的競爭能力;至於之前有些科學家提出的氰化作用反噬,可能只是少部分豆科植物的的問題,並不是全科植物的共同原因。


不過,只調查九種豆科植物,會不會有點武斷呢?另外是,會不會還有其他的原因造成豆科植物特別怕冷?這些大概都需要再進一步的思考與驗證了。


參考文獻:


Rycroft, S. L., & Henry, H. A. L. (2024). The roles of root‐nodulating bacterial associations and cyanogenesis in the freezing sensitivities of herbaceous legume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11(10), e16424. https://doi.org/10.1002/ajb2.16424

感謝Dr. Henry提供論文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0/30
謝謝老師分享!您有看柯南耶! 原來豆科植物比較怕冷!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34會員
763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明天是422地球日,而今天頭條新聞是挑戰今年最高溫紀錄!明恐「飆破37度」天氣熱如夏。氣溫不斷上升,天氣越來越反常,尤其是今年的天氣變化,就像派對上不受歡迎突然造訪的客人一樣,讓人感覺就像熱浪中的巧克力茶壺一樣糟糕。天氣是否太熱,不適合泡茶?為什麼空調帳單已經這麼高了?今年的颱風季節會不會又是。。。
Thumbnail
明天是422地球日,而今天頭條新聞是挑戰今年最高溫紀錄!明恐「飆破37度」天氣熱如夏。氣溫不斷上升,天氣越來越反常,尤其是今年的天氣變化,就像派對上不受歡迎突然造訪的客人一樣,讓人感覺就像熱浪中的巧克力茶壺一樣糟糕。天氣是否太熱,不適合泡茶?為什麼空調帳單已經這麼高了?今年的颱風季節會不會又是。。。
Thumbnail
雖然今年夏天真的很熱,而且到現在還有颱風要來,但是天氣也還是漸漸地開始變得涼爽了。 每次天氣開始變得涼爽,就會有一些特別怕冷的人把外套拿出來穿了。 植物也有特別怕冷的,比如豆科植物就被發現特別怕冷! 為什麼它們特別怕冷呢?最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想法!
Thumbnail
雖然今年夏天真的很熱,而且到現在還有颱風要來,但是天氣也還是漸漸地開始變得涼爽了。 每次天氣開始變得涼爽,就會有一些特別怕冷的人把外套拿出來穿了。 植物也有特別怕冷的,比如豆科植物就被發現特別怕冷! 為什麼它們特別怕冷呢?最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想法!
Thumbnail
夏天炎熱的高溫對多肉植物的生存影響很大。通風和疏水是保護多肉植物的關鍵。本文介紹了夏季多肉植物的表現情況以及在陽臺上栽培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夏天炎熱的高溫對多肉植物的生存影響很大。通風和疏水是保護多肉植物的關鍵。本文介紹了夏季多肉植物的表現情況以及在陽臺上栽培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秋天來了。 秋天是最好的季節,很多人都說。或許吧,炎熱到令人絕望的豔夏終於過去,濕冷到讓人厭世的冬天還沒來,彷彿狹谷中間出現的一片藍天綠地,陽光燦亮,金風晴爽,恬靜淡遠。 但從夏天過度到冬天之間的秋天,卻是最讓我煩心的一段時間。 定居嘉南平原的年少時代,每到稻穗漸漸轉黃的秋天,就要犯蕁麻疹。醫
Thumbnail
秋天來了。 秋天是最好的季節,很多人都說。或許吧,炎熱到令人絕望的豔夏終於過去,濕冷到讓人厭世的冬天還沒來,彷彿狹谷中間出現的一片藍天綠地,陽光燦亮,金風晴爽,恬靜淡遠。 但從夏天過度到冬天之間的秋天,卻是最讓我煩心的一段時間。 定居嘉南平原的年少時代,每到稻穗漸漸轉黃的秋天,就要犯蕁麻疹。醫
Thumbnail
這幾天白天的氣溫突然涼冷,倒是喜歡這樣的溫度,搭個薄外套挺舒服的 秋季的氣候變化,讓免疫系統敏感的族群帶來困擾,過冬養生妙方就更加令人提起了,除了這些,我想心情平靜的調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時我觀察樹葉開始由綠轉黃再轉紅的樣子,我最愛的苦楝樹的果子也正在樹上慢慢變黃,待冬季與葉子全部脫落,呈現肢體的美
Thumbnail
這幾天白天的氣溫突然涼冷,倒是喜歡這樣的溫度,搭個薄外套挺舒服的 秋季的氣候變化,讓免疫系統敏感的族群帶來困擾,過冬養生妙方就更加令人提起了,除了這些,我想心情平靜的調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時我觀察樹葉開始由綠轉黃再轉紅的樣子,我最愛的苦楝樹的果子也正在樹上慢慢變黃,待冬季與葉子全部脫落,呈現肢體的美
Thumbnail
江水枯竭,河床裸露,农作物受灾,缺水,各大城市限电断电,到处都是高温预警,红色,黄色,橙色,在视网膜上叠成一片,迅速烧遍了大江南北。
Thumbnail
江水枯竭,河床裸露,农作物受灾,缺水,各大城市限电断电,到处都是高温预警,红色,黄色,橙色,在视网膜上叠成一片,迅速烧遍了大江南北。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海岸鄉間,如今已邁入第七個年頭。在台東的農莊生活,遠比在台北的籠居生活愜意、自由,但有一件事,我真是怕透了,就是暑熱!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海岸鄉間,如今已邁入第七個年頭。在台東的農莊生活,遠比在台北的籠居生活愜意、自由,但有一件事,我真是怕透了,就是暑熱!
Thumbnail
夏天氣溫偏高,光照強,偶然還會下大雨。多肉植物的肉質莖在又悶熱又潮濕的泥土內十分難受,體格不強壯的更可能直接化水死亡。要令植物容易渡夏, 有幾點需要特別留意。
Thumbnail
夏天氣溫偏高,光照強,偶然還會下大雨。多肉植物的肉質莖在又悶熱又潮濕的泥土內十分難受,體格不強壯的更可能直接化水死亡。要令植物容易渡夏, 有幾點需要特別留意。
Thumbnail
氣象人員指出,今年(2022)五月1日到18日,平均氣溫下探23.5度,為68年來最冷5月。 氣候的變化,務農的人能夠第一手感受到,因為氣候主宰作物的生長,影響作物生長的二大因素是:雨水多寡(溼度),氣溫高低(溫度)
Thumbnail
氣象人員指出,今年(2022)五月1日到18日,平均氣溫下探23.5度,為68年來最冷5月。 氣候的變化,務農的人能夠第一手感受到,因為氣候主宰作物的生長,影響作物生長的二大因素是:雨水多寡(溼度),氣溫高低(溫度)
Thumbnail
人怕冷,植物會不會怕冷呢?答案是「植物當然會怕冷」,只不過每一種植物的怕冷程度有差別,所以有部份植物在我們看來,似乎不怕冷。植物對「冷」的耐受性有時候可以從它的「原產地」看出一些端倪,就像是來自熱帶的人和來自寒帶的人相比,前者會比較怕冷。 另外,對於溫度比較敏感的植物,也比較容易發生寒害,氣溫
Thumbnail
人怕冷,植物會不會怕冷呢?答案是「植物當然會怕冷」,只不過每一種植物的怕冷程度有差別,所以有部份植物在我們看來,似乎不怕冷。植物對「冷」的耐受性有時候可以從它的「原產地」看出一些端倪,就像是來自熱帶的人和來自寒帶的人相比,前者會比較怕冷。 另外,對於溫度比較敏感的植物,也比較容易發生寒害,氣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