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人物

含有「釀人物」共 1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開放式結局:TFAM 放映計畫」是一場探索電影與當代藝術交界的實驗性策展,在「美術館內的電影院」這個場域中,電影與當代藝術生成了新的意涵,觀眾也在此一交互關係中,選擇了自己與影像/空間的距離,於是電影與藝術的邊界,就在觀者不斷重新定位下得以重新建構,打開了影像與藝術之間更為寬廣的視野與詮釋。
Thumbnail
電影是國際共通的語言,《雨中的慾情》的監製厨子健介認為,不管是製作還是觀看的方式,電影都不該有國界。「即使電影已經從底片進化成數位,但我認為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觀眾想看有趣內容的渴望。因此,身為拍片人的我們,必須不斷推出能讓觀眾感到驚喜的作品。這幾年,我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Thumbnail
本次《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之導演訪談,記於 2024 年坎城影展電影節主展場「電影宮」中,以全英語圓桌方式進行,與會記者超過七成為女性記者。訪談中,帕亞卡帕迪亞為了回應,為何拍攝片中「居住正義」社會運動橋段,及為何以小人物故事作為切入點,她提及自身校園運動經驗,與將之作為紀錄片題材的創作過程。
Thumbnail
當音樂創作人得以掙脫電影的框架,找到恰如其分的空間舒展創意,並與電影相互完整,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現──音樂會召喚出曾經被電影給安放、解放的人類心靈,同時建構出電影裡的聲音地景,描摹出通往角色內心深處的地圖,亦是從虛構通向真實,與曾經被攝影機記錄下來的城市地景、自然地景,共同作為喚起我們的生命場景。
Thumbnail
電影音樂除了作為輔助與推進電影內容的角色,同時亦肩負延續、擴充,甚至具象化戲劇情感張力的功能,好的電影音樂有助於幫助角色建立定位,並協助推導、操控觀眾的觀影心理,以達到創作者欲傳達的理念訴求。正因如此,一個好的電影音樂本身也會從畫面與角色間的細孔中,冒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是枝裕和的創作早期,如《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國》都處理了生命創傷和面對死亡時的未知感,讓人感受到深深的無助與恐懼。後來,他與樹木希林的合作開啟了另一個階段。他似乎在樹木希林身上找到了某種母親的形象,於是逐漸將目光轉向家庭議題,拍出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這樣的家庭日常作品。
Thumbnail
即使《從今以後》拍的是家庭故事,但楊曜愷所欲指向的「家庭」,實際上是在大城市(香港)底下,有血有肉的個體(無論其性別、性向、年紀為何)。面對原生家庭的矛盾與疏離,片中嘗試拆解、重新賦予真正意義的家,便是在傳統觀念與律法所定義的血緣之外,真正支撐一個人的存在意義的,禁得起考驗的重組家庭。
Thumbnail
「當台灣喊出轉型正義的口號時,就代表我們有相當的言論自由,國家也有可以扶持的資源。但是至今談的依然是悲情,我們漠視了歷史的創傷經驗,我們依然討論著台灣人的善良心境、悲情經驗,但是這樣的溫情主義已經延續太久了。」廖克發在《由島至島》中問道——我們為什麼不要做得更好,變成更好一點的台灣人?
Thumbnail
由《釀電影》與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合辦的【海光電影院】每月放映,本期來到了「短片快打」,邀請兩位台灣新世代導演楊婕、阮鳳儀分別帶來作品《地獄催淚部》與《姊姊》。放映結束之後,更進行了逾一小時的座談,內容精彩豐富,整理在此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編按)本屆 2024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焦點影人」單元,特別安排法國動畫導演波赫士.勒培(Boris Labbé)的專題,放映八部跨越十五年創作生涯的短片作品。《釀電影》也獨家跨洋專訪波赫士.勒培,從創作的初衷、思考的流程、心目中的觀眾樣貌,到面對最新穎的 AI 技術的思考,深入淺出地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