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生的万華鏡-avatar-img

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生的万華鏡

469 位追蹤者
歷史愛好者,雜誌裡偶爾會出現的名字。愛喝咖啡、愛喝酒、愛看電影、愛看美女、愛四處旅行、愛聽古典音樂,但偶爾討厭這個世界。任何提案、合作、意見回饋,歡迎您的來信:[email protected]
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後其任可得而稱也。《南齊書.序》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限時公開
本文追憶八田與一及其妻外代樹女士在臺灣的貢獻與故事,並探討何謂真正的愛臺灣。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造福無數臺灣農民,其事蹟與精神值得後人景仰。外代樹女士亦對臺灣懷抱深情,選擇殉情以表達對丈夫及臺灣的愛戀。本文以史實為基礎,期許大眾對歷史人物的記憶與尊重,並鼓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愛臺灣的意涵。
Thumbnail
到過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也參觀過他當時的住家。很謝謝您的文章,讓我回味!
avatar-avatar
林燃(創作小說家)
感謝身邊所有朋友~
本文深入探討了二戰後英國最知名的雙面間諜金·費爾比的傳奇一生,從顯赫的家世、劍橋的求學經歷到軍情六處的卓越表現,以及最終投奔蘇聯的背叛行徑。文章詳述費爾比的間諜生涯,分析其在冷戰時期對英國及西方世界的影響。文中穿插了大量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使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瞭解費爾比以及其所處時代的背景。
Thumbnail
您認真寫,我們讀者也會認真讀,這篇是歷史文章,也是真人版間諜故事,曲折離奇,超棒👍 題外話,舊冷戰時期,各國鬥智鬥謀,現在的卻是明目張膽了?最近的新聞是一例: https://www.building.co.uk/news/government-sought-to-influence-met-police-on-chinese-embassy-lawyer-for-residents-claims/5134323.article
本文探討情人節的起源與聖瓦倫丁殉道的傳說,並釐清其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文章並非單純的情人節故事,而是深入探討愛、信仰、犧牲等主題,以及這些主題如何在歷史和文化中演變。此外,還涵蓋了不同文化中對情人節的看法、相關習俗和軼事,例如義理巧克力與白色情人節的由來。
Thumbnail
好快,又到情人節,我還記得去年戒指的故事。 昨日國際新聞說日本出了一種「牛蒡巧克力」,沒有巧克力成份,為不能吃巧克力的人研製,外觀也是咖啡色的。😊
元宵節,不僅是傳統節慶,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活動。本文從辛棄疾的詞作〈青玉案·元夕〉切入,探討元宵節的起源、演變、以及在臺灣地區的特殊節慶習俗,例如鹽水蜂炮、炸寒單等,並穿插燈謎等趣味元素,帶領讀者深入瞭解元宵節的迷人魅力。
Thumbnail
比較少看到描述辛棄疾的,您寫得真好
即使在先秦時代,民間大眾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來當作太歲和干支紀年的對應,然而在當時知識分子的輕視之下,一直要到了東漢時期,約莫西元一世紀左右,藉由思想家王充的《論衡》一作,方出現對於十二生肖的完整記載……
Thumbnail
新年快樂~ 原來第一輛汽車是法國人發明的(長知識了~)
大韓航空007號班機事件,發生於1983年9月1日,一架從紐約飛往漢城的大韓航空波音747客機在蘇聯領空被蘇聯空軍擊落,造成269人罹難。本文探討了事件經過、爭議與各種說法,包括機長失誤說、節省燃油說和陰謀論,並探討事件對國際民航和冷戰局勢的影響。
Thumbnail
後面兩個尾聲也太玄了😱,目前看起來還是磁導航比較可能,不過那一段時間也真的太巧,竟然兩架都是韓航,也都是導航系統問題,讓人覺得很有趣啊🤔
「人們總以為施展魔術(魔法)是脫離現實,改變世界的一種手段,但最終你我會發現,改變的其實是自己。」   在某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們總會被各式各樣的魔術或魔法給吸引,無論是實驗室裡雲霧飄渺的化學反應,舞台上瞠目結舌的撲克戲法,甚至是第一次約會、牽手時的臉紅心跳外加小鹿亂撞(正所謂愛情的魔法!),
Thumbnail
「膜拜我、支持我、下單我,加入我,藉著我的法力與實力,絕對可以讓你發大財!」哈哈,我只相信自己、支持自己、投資自己!新年快樂呀
「關於52赫茲,我想說的是……」
Thumbnail
隨著八股文體的日漸消逝,受到教育部新課綱「庇佑」的學子們,近年來已無須在文章裡繼續歌功頌德或逢迎拍馬所謂的「政治正確」,但相對的挑戰就是要不斷地去嘗試內心所思與眼目所見的文字示現,也就是化抽象為具體,化情感為記敘的表達能力,如同「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或是「縫隙的聯想」等學測國寫題,重點不在於新冰箱或縫隙,而是裡頭究竟承載的是我們如何打造而成的小宇宙或烏托邦? 姑且不提科學界對於「關於52赫茲,我想說的是……」為文定義的抨擊與質疑,從起初置身茫茫大海的孤獨,到尋覓可能的知音,最後產生彼此不再寂寞的共鳴,就單純的文學表現而言,是正向且肯定的立意,尤其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人人失去了互動的機會,成日只能窩在視訊課程或網際網路上,找不到實體的好友們傾訴談心、嘻笑打鬧,活脫就是浩瀚人海中唯一的存在……甚至是夢靨裡的獨行者。 但換個角度,「52赫茲」真的存在嗎? 而且就算存在,牠真是形單影隻的漂流者嗎?後者海洋學界已經給出答案,舉凡藍鯨、長須鯨等都能辨識出「52赫茲」的鯨歌,所以不可能也不會是世上最孤獨的鯨魚;可追根究柢,目前學者透過資料研判,僅能猜測其為雄性生物,同時可能是藍鯨的混種,故「52赫茲」的真正身分,就留給創作者去自行想像了。 當然,前文裡出現的人、事、物,部分都有其歷史根據,如西元1987年的「萬景臺線」(만경대선)地鐵工程就一直被西方國家視為北韓高層專屬的祕密路線;而張承吉大使於西元1997年消失於其派駐的埃及開羅之後,人在巴黎的親弟弟亦跟著銷聲匿跡,後來傳言他們受到美國的完善保護而定居在新大陸,成為令北韓當局難堪的高階級脫北者。 至於敷島與尾形兩位角色,則分別是《哥吉拉-1.0》(2023)與原版《哥吉拉》(1954)的男主角姓氏,眼尖的朋友想必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