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容

朱靜容

2 位追蹤者
躺著讀,趴著寫,跳著畫,邊走邊吃,邊笑邊哭~
3會員
24內容數
逛逛法國圖書館,讀讀法文繪本,說說法國漫遊五四三 「黑豬讀創生活圈」文稿搬遷倉儲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單單咀嚼文字,腦海浮現的是各種無形的牆——可能是從古早以來便一定得遵循的「傳統」,或是不知不覺養成的「習慣」,或是水文風土自然育成的「文化」………都可能是「牆」:既是風格,也是框限。 《牆》(Le Mur),文/Caroline Fait,圖/Éric Puybaret
Thumbnail
歷史似乎真的是「物極必反」,文明發展時不斷去野蠻化,現在物質過頭後又求返璞歸真。受過文明洗禮的主角重回叢林後,是否能「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呢?360《金剛紀實》(La véritable histoire de King Kong),文/Luca Tortolini,圖/Marco Somà
Thumbnail
出場人物太多,陌生地名一籮筐,讀到霧煞煞! 《西努卡的旅行》(Le voyage de Chnourka)文、圖/Gaya Wisniewski 一直宅在家的Chnourka終於踏出旅行的第一步,的木屋一起過冬。在秋意甚濃時,和好友們往冬天腳步先一步到訪的山上探索。
Thumbnail
《西努卡的夏天》(L’été de Chnourka)文、圖/Gaya Wisnieski 作者保持一貫的恬淡帶憂傷敘事風格,畫面處理色彩更飽滿卻也依然柔美,感覺是在造型用色表層再加一層白色或灰色所致,讓整體宛若套了一抹霧氣似的,那抹霧可能在現實裡是光亮,可能在回憶中是夢幻!
Thumbnail
《西努卡》(Chnourka)文、圖/Gaya Wisniewski:看不出角色年紀——這樣「模糊」的安排提醒了我(和我們),也許潛意識裡我(們)洩漏了某種刻板思維!我(們)許多特質並不會因年紀而消失,愛聽故事的我,現在還是渴望故事的滋潤;而敏感的性格,至今仍如羽毛當法碼的天秤般波動。
Thumbnail
《親愛的比爾》(Cher Bill)文、圖/Alexandra Pichard 一本關於「紙筆書信」的故事,不知現在小讀者們能體會多少? 數年前曾在偏鄉小學試過,我先將回郵信封準備好,徵求想寫信給我的孩子,體驗一下書寫、封緘、寄送、等待與收信…完整流程,還可以看看郵票、郵戳。只要我收到來信一定回
Thumbnail
近來在想:所謂「俗套」、「老套」,未必是負面評價。「俗」表示應和了普遍現象,說中了人之常情;而「老」有可能就只是見多識廣使然,對新讀者來說未必老!「心愛的死去」,需要回顧、悲傷、痛苦…這些都是「俗套」,最終總會走出來,這也總是「老套」。 從此來看「故事創造」,別為了不落俗套而悖反常理,別為了不老套
Thumbnail
在海外小額消費,不想支付每筆刷卡的手續費和匯率,我多半使用現金。於是在掏錢時,發現了小小文化差異。 例如有回餐廳結帳,款項37.85歐元,為了儘量用掉那些繁雜又難辨識的銅板,我會先算足零頭0.85歐元,再湊齊7歐元小額銅板,最後遞一張50歐元紙鈔。
Thumbnail
這本敘事手法讓我想很多~文字部分用「對話式」,「引號」推動情境,不時出現「畫外音」;圖像則以類似漫畫方式的泡泡框,讓一群動物七嘴八舌、同步發言。 是熟悉的畫風—Julie Colombet,字畝出版過她的一本中譯繪本《動物很有事》,前面也介紹過她負責插畫的《恐怖山上的惡獸》。
Thumbnail
一個小女孩在暴戾乖張家庭下生活,漸漸失去語言表達機會與能力,繼而關閉感覺而變得麻木。幫助他們的解方是什麼呢? 故事最後,女孩化文字為利剪,懷裡布娃娃被縫上的嘴剪開,圖像上那些一直受困於枝枒樹杈中的鳥兒,也展翅飛遠。    素未謀面的後巷鄰居近來家中多了個小嬰兒,不時傳來孩子哭聲,但接著卻是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