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知道一個人不好時,請不要問「你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很久以前,我也曾經做過這件事,當時我的督導告訴我,問這件事只是為了讓問的人心安而已,而不是真正的關心對方。這件事讓當時的我感到驚嚇;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很習以為常的問候,是一種問的人自以為是的自私(而我也是其中一個)。

後來我愈來愈可以體會督導說的這種「讓自己感到心安」的問候;明知道對方剛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工作…是要對方回答什麼呢?好像對方回答了「我很好」,才是問的人想聽到的答案、和可以接受的答案,也能達到「自己要關心到對方」的目的了。但如果對方回答的是「我不好」,問的人準備好承受這個答案嗎?其實大多數的人承受不起。事實上對方的不幸,是我們沒有辦法幫其解決或減輕的,但大家不喜歡這種無力感。

而被問的人,通常會基於一種「體貼」,而說「我很好」,所以陷入應該被關心的人反而要多一層負擔、去關心問候這件事的人。

對需要這樣問的人,因為這種不幸遭遇的重量,也轉移到了問的人身上,所以想盡快卸責的方式,就是透過當事人的「保證」,來讓這個重量不見,告訴自己這個世界還是如常、空氣一樣清新、世界一樣美好。

當身邊的人遭遇了不幸的事,如喪親,這種悲傷,最悲傷的是,這個世界沒有一個角落可以承受我的悲傷。所以,如果真的想關心,就抱在一起哭,告訴對方,我也和你一樣,如果你需要的時候,我在。

足矣。


對心理健康現場的觀察和想法,也許有點批判,說一點檯面上大家「不好說」的事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聽某知名醫師這樣說,也曾聽過督導對這句話的不以為然。前者是對說話者對自我的處境沒有任何作為、好像只有抱怨的不以為然;後者則是對於受到損害的人心裡悲傷感和無力感的憐惜和理解。 在職場上遇過很壓榨員工的環境,為了精省人力,在單位的人幾乎都是至少承受著1.5倍的工作量在撐。 同樣處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有
走到「自殺」是最終的結果和結束,一個個體會走到這個終點,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起點是心理健康,走不好就走到心理疾病,再走下去沒路、沒資源就只剩結束生命。 在大專院校從事相關工作多年,對此不無一些感觸…
治療師和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敏感性」,所以情感容易被觸動及影響其內在平衡狀態。對他人,所謂刺激或許微如輕風拂面 ,影響小而時間短,對於此種特質的人,則可能長久而深遠。
榮格說:「中年危機之後的人生是人的人格與創造力整合的巔峰」 人到中年,會開始為自己過往的人生產生懷疑,對未來的人生產生迷網; 是要繼續過去以來一直走的道路?還是另外開創一條?
曾聽某知名醫師這樣說,也曾聽過督導對這句話的不以為然。前者是對說話者對自我的處境沒有任何作為、好像只有抱怨的不以為然;後者則是對於受到損害的人心裡悲傷感和無力感的憐惜和理解。 在職場上遇過很壓榨員工的環境,為了精省人力,在單位的人幾乎都是至少承受著1.5倍的工作量在撐。 同樣處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有
走到「自殺」是最終的結果和結束,一個個體會走到這個終點,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起點是心理健康,走不好就走到心理疾病,再走下去沒路、沒資源就只剩結束生命。 在大專院校從事相關工作多年,對此不無一些感觸…
治療師和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敏感性」,所以情感容易被觸動及影響其內在平衡狀態。對他人,所謂刺激或許微如輕風拂面 ,影響小而時間短,對於此種特質的人,則可能長久而深遠。
榮格說:「中年危機之後的人生是人的人格與創造力整合的巔峰」 人到中年,會開始為自己過往的人生產生懷疑,對未來的人生產生迷網; 是要繼續過去以來一直走的道路?還是另外開創一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想不通的問題--明明自己沒有做甚麼傷害別人的事,卻總是被他人傷害?其實,如果我們反觀自己,眼睛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你會發現,有時候是我們無意中去傷到了別人而不自知,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只看他人的缺點,忽略了他人的優點;有時候則是我們說話的口氣讓人覺得不舒服,也許當下的你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經遇過,明明在可以好好說話的情境,態度卻奇差無比的人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對誰好,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都喜歡帶來美好感受的互動。即便只是普通、沒特別感受的交流,於心裡而言也舒坦過突然被粗暴對待(這裡指言語和態度)的衝突感。
Thumbnail
真正的惡會 披著良善的皮行惡 那個即使自己被侵犯 也依舊覺得對方可憐的我已死 那個即使自己被侵犯 也依然決定自己默默忍耐 等待到家人把我接走的我已死 他們問你為什麼不說 我說我不希望自己一個人影響到一個家庭 我不希望好多人因為我傷心 我是真心的覺得那個人很可憐 我非常恐懼他
Thumbnail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些感受本意也許出於善意,但,若造成別人的抗拒,很可能會成反噬效果,尤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在某些情境下確實可能引發負面影響。 這句話常常被用來掩蓋真實的意圖,或者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當對方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感到被操縱或不被尊重,因為它暗示著發話者認為自己比對方更了解對方的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我這人一向奉行 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原則。 就是沒事不要浪費能量在99%都論不到你插手的事情上。 我不喜歡別人問我 你還好嘛? 你怎麼了? 有事? 這種過度臆測的問句拿去問隔壁英文老師啦! 通常 別人若是問我 你發什麼神經啊! 你有毛病哦? 明明白白我的清緒。 這態度就挺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想不通的問題--明明自己沒有做甚麼傷害別人的事,卻總是被他人傷害?其實,如果我們反觀自己,眼睛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你會發現,有時候是我們無意中去傷到了別人而不自知,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只看他人的缺點,忽略了他人的優點;有時候則是我們說話的口氣讓人覺得不舒服,也許當下的你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經遇過,明明在可以好好說話的情境,態度卻奇差無比的人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對誰好,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都喜歡帶來美好感受的互動。即便只是普通、沒特別感受的交流,於心裡而言也舒坦過突然被粗暴對待(這裡指言語和態度)的衝突感。
Thumbnail
真正的惡會 披著良善的皮行惡 那個即使自己被侵犯 也依舊覺得對方可憐的我已死 那個即使自己被侵犯 也依然決定自己默默忍耐 等待到家人把我接走的我已死 他們問你為什麼不說 我說我不希望自己一個人影響到一個家庭 我不希望好多人因為我傷心 我是真心的覺得那個人很可憐 我非常恐懼他
Thumbnail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些感受本意也許出於善意,但,若造成別人的抗拒,很可能會成反噬效果,尤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在某些情境下確實可能引發負面影響。 這句話常常被用來掩蓋真實的意圖,或者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當對方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感到被操縱或不被尊重,因為它暗示著發話者認為自己比對方更了解對方的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我這人一向奉行 關你屁事、關我屁事 原則。 就是沒事不要浪費能量在99%都論不到你插手的事情上。 我不喜歡別人問我 你還好嘛? 你怎麼了? 有事? 這種過度臆測的問句拿去問隔壁英文老師啦! 通常 別人若是問我 你發什麼神經啊! 你有毛病哦? 明明白白我的清緒。 這態度就挺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