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與求知慾—真正影響孩子的不是起跑點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延續上一篇「起跑點的迷思」,我們談到公幼與私幼的差異、注音學習的補強方式。這些確實是家長關心的焦點,但在教育長跑的路上,它們只是形式與方法。更深一層、更核心的,是孩子內在的心理養分:自信心求知慾

這兩者,比任何教材或起跑點更能決定孩子未來能走多遠。

raw-image

自信心的養成:不只是分數帶來的肯定

很多人把自信和成績劃上等號:考得好,就有自信;輸在分數,就失去自信。

但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自信其實有更深的來源,而不是單純的比較。

三大基礎:安全感、掌控感、支持感

  1. 安全感—「即使我失敗了,還是被愛的。」
    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指出,孩子在 3–6 歲時處於「主動感 vs 罪惡感」階段。若孩子的嘗試被允許、被鼓勵,他會發展出主動感與自信;相反,若總是被責備或打斷,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覺得「我做不到」。
  2. 掌控感—「我能試著做做看,並且有辦法。」
    社會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孩子會因為「自己做成功的經驗」而產生信心,也會因為「被支持與引導」而相信自己能進步。這份「我可以」的信念,才是自信最重要的來源。
  3. 支持感—「有人願意陪我走下去。」
    馬斯洛(Abraham Maslow)需求層次理論中,「歸屬感與愛」是孩子建立自我價值的重要基礎。當孩子感受到陪伴,就算害怕,也敢嘗試;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

額外的養分:允許錯誤、過程導向、多元價值

raw-image
  • 允許失敗與錯誤
    自信不是「我永遠正確」,而是「即使錯了,我還有機會再來一次」。如果自信心只綁在一百分,下一次失敗就會擊碎信心。
  • 過程導向的回饋
    心理學家卡羅・德韋克(Carol Dweck) 在「心態理論(Mindset Theory)」中發現,若孩子被讚美「你好聰明」,會更害怕挑戰;若被讚美「你很努力」「你找到方法了」,則會養成「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把錯誤視為學習的一部分。
  • 多元價值感
    孩子可能在數學上表現普通,但在音樂、運動或人際互動上閃閃發光。當這些價值被大人看見,他就會知道「我不只是分數」,而是擁有多種可能。

生活化的案例

一個孩子數學考了 70 分,但同時他在美術比賽中獲得佳作。若家長的第一句話是「數學怎麼沒考好?」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但如果家長能說:「我看到你數學有幾題還不熟,我們可以一起練,但你在美術上的努力真的很棒!」孩子會知道:自己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

這樣的語言,不只保護了自信,也幫孩子建立一個穩固的信念:我值得被肯定,不論分數。


求知慾:學習的真正關鍵

比起成績,孩子的求知慾才是最珍貴的寶藏。分數或許能帶來一時的掌聲,但能支撐孩子長遠走下去的,是內心那份「想知道」的好奇。

1. 舉例:數學與語文的對比

  • 在數學課上,有的孩子並不快,但因為對數字遊戲有興趣,他會自己設計小題目,甚至在超市時研究「打折怎麼算更便宜」。這種內在動力,讓他在生活中持續練習,成就感也會一步步累積。
  • 在語文上,有的孩子很早學會注音,但缺乏閱讀興趣,後來反而不願意讀書;另一個孩子起初拼音較慢,但因為熱愛繪本,願意反覆閱讀、模仿、發問,最後在理解力與表達力上展現驚人進步。

這說明了:真正能讓孩子走得長遠的,是熱情與好奇,而不是起跑點的早晚。

2. 求知慾的跨科效應

求知慾有一個特徵,就是它能跨越科目。

  • 孩子可能因為好奇「天空為什麼會變暗?」開始探索科學。
  • 也可能因為想畫出喜歡的角色,而主動學習觀察比例、練習繪畫技巧。
  • 或是因為喜歡聽故事,而願意挑戰更長篇的文章。

當學習不再只是「老師教什麼我就學什麼」,而是「我想知道什麼,所以去找答案」,孩子的主動性就會被點燃。這樣的火苗,比任何補習班或提前教材都更強大。

3. 父母的角色:守護火花

父母能做的,不是把所有知識提前塞給孩子,而是守護他心裡的火花。

  •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不要急著給標準答案,而是回問:「你覺得呢?」
  • 當孩子自己試著解決問題時,即便答案錯了,也要先肯定「你願意嘗試」,再引導他修正。
  • 在日常生活中,允許孩子有「慢一點、歪一點」的學習方式,因為這些經驗會讓他明白:學習本來就是不斷嘗試的過程。

家庭與老師的角色:自信與求知慾的守護者

孩子每天最重要的支持系統,還是父母與老師。教材與課程固然重要,但真正影響孩子自信心與學習態度的,是大人的語言、態度與陪伴。

raw-image

在家庭裡

  • 比較的語言:「你看別人都會了,你怎麼還不會?」會讓孩子把自信建立在優於他人,一旦落後就失去信心。
  • 支持的語言:「沒關係,我陪你再試一次」「你真的很努力」,則能讓孩子把自信建立在努力與過程。
  • 父母的焦慮會被孩子吸收。如果大人總是焦慮「輸在起跑點」,孩子也會覺得學習是一場競賽;如果父母能放下比較,孩子就能更自在地探索。

在學校裡

  • 一位懂得鼓勵的老師,能把錯誤轉化為學習的機會。
  • 當孩子拼錯注音時,如果老師說「很好,你已經會前兩個音了,我們再練最後一個」,孩子會更有動力。
  • 相反,如果老師失望地說「這麼簡單你都不會」,孩子很可能從此覺得「我不行」。

家校合作

最理想的狀況是,家庭與學校能形成正向循環:學校提供探索機會,家庭給予情感支撐。孩子在兩個場域中都聽到一致的訊息:

努力比結果更重要,好奇心比比較更值得保護。


平衡的教育觀點

這並不是否定私幼的價值。好的私幼確實能提供更多資源,例如外語環境、豐富的教材、靈活的課程設計,對孩子的視野很有幫助。

但若簡單地把「私幼=自信」畫上等號,恐怕忽略了教育的核心。

教育是一場長跑,不是小一就分出勝負。長遠來看,真正決定孩子走多遠的,是:

  • 對學習的熱情,
  • 對自我的肯定,
  • 以及面對困難仍能堅持的勇氣。

真正的起跑點,是求知慾

與其焦慮「我的孩子起跑點輸了嗎?」更值得我們問:「我的孩子,是否還保有對世界的好奇?是否知道即使失敗也依然值得被愛?」

因為,當孩子心裡的火花被點亮,學什麼都不難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縫日子・暖時光
2會員
27內容數
在這裡,我用針線縫故事、用圖像留住回憶, 每一篇日常、每一張圖,都是與孩子分享的微光時刻。 「縫日子」是慢慢過日子的意思; 「暖時光」則是心裡被悄悄照亮的感覺。 若你也願意放慢腳步、用溫柔迎接生活, 那我們正好同行。
縫日子・暖時光的其他內容
2025/10/07
每逢開學季,總有人擔心公幼孩子因為沒提早學注音而落後。其實,短暫的起跑點優勢並不能決定長遠成就。公幼透過「做中學、玩中學」培養語感與數理基礎,私幼則提供更多資源,各有特色。家長若能在生活中以共讀、遊戲補強,再以鼓勵取代比較,就能守護孩子的學習熱情。真正重要的,不是誰跑得快,而是好奇心能否被陪伴延續。
Thumbnail
2025/10/07
每逢開學季,總有人擔心公幼孩子因為沒提早學注音而落後。其實,短暫的起跑點優勢並不能決定長遠成就。公幼透過「做中學、玩中學」培養語感與數理基礎,私幼則提供更多資源,各有特色。家長若能在生活中以共讀、遊戲補強,再以鼓勵取代比較,就能守護孩子的學習熱情。真正重要的,不是誰跑得快,而是好奇心能否被陪伴延續。
Thumbnail
2025/09/10
當孩子拒絕道歉時,不一定是故意不認錯,而是正在面對一種內在的羞愧感。他不是不懂道理,而是無法承受「我做錯了」這件事帶來的情緒重量。 真正重要的,不是強迫孩子說出「對不起」,而是陪他走過那份不安與自我懷疑。當他知道自己即使犯錯也仍被理解、被接住,才能慢慢有勇氣面對錯誤,學會真正的修復關係。
Thumbnail
2025/09/10
當孩子拒絕道歉時,不一定是故意不認錯,而是正在面對一種內在的羞愧感。他不是不懂道理,而是無法承受「我做錯了」這件事帶來的情緒重量。 真正重要的,不是強迫孩子說出「對不起」,而是陪他走過那份不安與自我懷疑。當他知道自己即使犯錯也仍被理解、被接住,才能慢慢有勇氣面對錯誤,學會真正的修復關係。
Thumbnail
2025/09/01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分享,強迫分享只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和壓抑。真正的教養,是讓孩子學會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能夠保護自己,不被委屈。
Thumbnail
2025/09/01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分享,強迫分享只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和壓抑。真正的教養,是讓孩子學會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能夠保護自己,不被委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Thumbnail
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是否有錢,因為財力可以塑造環境,也能創造資源。 也有人說小孩的起跑點在於父母的智商,如果父母皆是高學歷或聰明過人,那小孩肯定也不會笨。 以上的說法看起來頗有根據與邏輯,只是可曾想過如此會讓小孩對父母抱有希望或怨懟呢? 曾經聽聞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尚可的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