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avatar-img

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

37 位追蹤者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本文介紹三本實用書籍:《停損的勝算》探討「放棄」的最佳時機,強調透過標準與心理模型,提升決策勝算,適用於投資與日常選擇;《高敏感是種天賦》指出高敏感若妥善運用,能成為感知世界的天賦;《哲學經典的32堂領讀課》以精煉視角剖析哲學核心思想,兼顧正反觀點,讓讀者輕鬆理解尼采、沙特、馬克斯與羅爾斯等思想家。
Thumbnail
《誤判》由甄子丹自導自演。法庭劇的比例比我預期的更高,武打方面也沒有當年的神勇。但不好看嗎?說實話非常好看。即使拿掉武打,光是法庭劇的部份就有足夠的戲劇張力,全程扣人心弦,看身旁觀眾的反應就知道好看。武打的部分可以看出丹哥的轉型,我認為成功,但身為功夫迷還是有幾分感慨。
Thumbnail
5/5誤判
今年發佈了18篇影評。其中,我的年度電影會給《可憐的東西》,我自己的年度影評是《邪惡根本不存在》,私心最愛的電影則是《當殺手戀愛時》。以下簡介:
Thumbnail
平等是個大問題,但哲學家告訴我們人們有時候可能並不清楚平等的內涵。這篇文章介紹德沃金對於平等的見解,主要是奠基於他在1981年發表的兩篇文章,分別對應到這篇文章的上下篇。
Thumbnail
婁燁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融合疫情紀錄與虛實交織的敘事手法。前段節奏緊湊,捕捉疫情封鎖的迅速變化;後段紀錄片段流暢且富有真實力量。影片探討「殘念」,揭示人生無法停下,也無法回到過去,只能面向未來。導演透過電影記錄變動與可能性,傳達樂觀視角:人生是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在流動中持續書寫未竟的故事。
Thumbnail
5/5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平等是個大問題,但哲學家告訴我們人們有時候可能並不清楚平等的內涵。這篇文章介紹德沃金對於平等的見解,主要是奠基於他在1981年發表的兩篇文章,分別對應到這篇文章的上下篇。
Thumbnail
令人絕望的不是性可以換到階級翻轉,而是就連性也換不到階級翻轉。《艾諾拉》並不難懂,她的每段劇情都是直球。但當我們想要去捕捉她的本質,卻一次次地揮棒落空,如同自由的棒子敲在名為階級的厚牆上,只留下虛無的聲響。
Thumbnail
5/5艾諾拉
《默示錄》的題材極為有趣:電影以「窺看」為主題,帶出「觀看/被觀看」、「看見/沒看見」、「存在/不存在」等旨趣,在概念上相當吸引人。不過,相較於豐富的內涵,整部電影的戲劇呈現在我看來是相對貧乏的。這篇文章表達我的觀點,並從楊修華導演的映後座談來重新反思這部電影的內涵。
Thumbnail
3/5默視錄
avatar-avatar
我們希望「被看見」往往是我們美好的一面-是我們篩選剪輯的影像,而躲在監視器背後的眼睛,卻希望看見我們「不願被看見」的那一面。
為什麼不要反應?佛家以「火宅」來比喻人生,這把火泛指一切痛苦,其中我們最常面臨的或許就是情緒了:「情緒」的火在燃燒,又因為做出「判斷」而產生「連鎖反應」,造成大火蔓延,痛苦無窮無盡。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根絕情緒太難做到,那麼,可以做的就是停止「判斷」和「反應」了!
Thumbnail
5/5不反應的練習
音樂是無形的,卻是由有形的樂器所發出。情感是無形的,卻被困在有形的肉體中。不論是音樂還是情感,人們都更重視無形的東西,但愈是追求,就愈會發現自己被困在有形的牢籠中。這種柏拉圖理型論式的隱喻構成了整個故事的基調,也是郭強生《尋琴者》最主要的魅力。
Thumbnail
4/5尋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