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小心理-諮商心理師隨筆

心裡小心理-諮商心理師隨筆

21 位追蹤者
諮商心理師,希望透過文章讓更多人接觸諮商、心理,而不只是神秘的在諮商室內工作;而寫作對我來說也是療癒、梳理自己情緒與想法的管道。
由新到舊
【親職化現象】我不是不要你,我只是想找回我自己這篇文想跟大家聊聊親職化的人, 親職化是指父母跟孩子的角色對調,孩子會承接父母的角色,扮演家中的"照顧者",不論是情感上或是生活照顧上,同時也可能是父母的情緒伴侶。 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父母關係衝突、孩子需要照顧其中一方的感受、又或是父母忙於工作,孩子需要承擔起照顧家中手足的責任,主要在於失功能的
Thumbnail
2021-10-01
8
聊療吧|從奧運聊讓他人失望的害怕 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東京奧運剛落幕,這陣子接收到非常多有關奧運的訊息, 我注意到,當輸掉比賽時,很多選手會發文表示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 為什麼要道歉呢? 這是我的疑惑,也讓我想到「讓人期待落空」, 在諮商工作中常常看到總是「很抱歉」的個案 不論是對家人或是工作,會經常感覺到自己做錯事情,讓
Thumbnail
2021-08-10
3
你曾經對自己很失望嗎? 你也挫折、對自己失望過吧。 這時候你會想,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做不到? 是不是我不夠好我才不值得擁有? 我身邊的人會怎麼想我、他們會不會也對我很失望? 在這個當下你確實不喜歡自己。 即便身邊的人安慰你,告訴你「你已經很好了」,但好像還是沒有用, 這些安慰並不會進到心裏去, 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感受到
Thumbnail
2021-06-11
2
我的媽媽對自己不太好- 幾天前,我買了一雙新鞋子,回到家高興的跟媽媽展示, 媽媽問及價錢時我頓了一下才回答,媽媽卻說很便宜、很好看, 「很便宜嗎?」 我想她是不會花這樣的價錢為自己買一雙鞋, 一直以來我媽媽都很節省,吃飯時會選擇比較便宜的,衣服鞋子能用就好,很多事情就是「將就」,我猜想她是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所以想把錢留著
Thumbnail
2021-03-25
3
放開我的小被被!-我們都需要過渡性客體我們都曾有過不能洗、不能曬、不能忘記帶的小被被或小枕頭   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抱著哭一下,如果沒有它會睡不著,很多時候摸著抱著或是聞一下就會感到很安心。(雖然自己以外的人都覺得很噁心~)  為什麼有些人會需要這樣的物品呢? 根據心理學理論-客體關係理論裡,這樣的東西稱為「過渡性客體」,客體關係理論認
Thumbnail
2021-01-11
2
學習接觸核心情緒,練習自我療癒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太容易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壓抑興奮與喜悅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
Thumbnail
2020-04-23
2
心理師,我在想什麼?想想看,如果可以問心理師一個問題,你會想問什麼? 「心理師,所以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應該有百分之兩百的心理師,都被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很可惜的是,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Thumbnail
2018-12-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