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接觸核心情緒,練習自我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常常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你學到興奮與喜悅不可以太張揚,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你學到要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大多數是媽媽)對我們情緒的回應,會形塑出我們長大後面對自己情緒的樣子,我們學到的總是情緒是危險、不好的。

「感受情緒」對我們來說變得好難,而我們總是被情緒控制

但情緒需要被關照,我們可以透過情緒三角的概念來練習接觸自己的情緒,理論提到以下概念:


情緒三角概念

情緒三角概念


1.核心情緒:被事情所引發的內在真實感受,不容易被覺察到,通常有悲傷、害怕、恐懼、厭惡。
2.抑制情緒:因為核心情緒常常被視為危險的,所以抑制情緒是用來壓抑要冒出來的核心情緒用的,通常是「焦慮」,所以焦慮的時候很多人會「斷線」,感覺不到其他情緒。
3.防衛機制:這個概念或許大家有聽過,可以理解為,用來不用去感受核心情緒跟抑制情緒的方式,可能是你的一些合理化的想法,又或是某些轉移目標的事情。

[舉例來說]
小時候功課沒有寫完(核心情緒:害怕)而大哭(表達核心情緒),結果被媽媽狠揍一頓,如果這樣類似的經驗常常發生,自然而然,你會連結起來
「核心情緒=被罵、不可以的、有危險」
那麼你就會學著壓抑,長大後當你感受到核心情緒時,你會很快地用一些方式來逃避或是轉移目標。(如果當時媽媽是以「好啦不要害怕,我們一起寫好它!」的態度來回應你的核心情緒,那人生可能就會不一樣喔)

但是好消息是,大腦對於情緒的反應是可以學習的

所以當生命中有幸可以遇到「貴人」,可以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有不一樣的新經驗時,就可以學到因應情緒的新方法。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步驟照顧自己的情緒:

1.發現自己的防衛機制:這是過去用來保護自己,不要太快接觸核心情緒的方式,你可以嘗試去發現自己有哪些防衛機制,比如否定、轉移目標、假裝沒看到、或是想像事情沒有那麼糟。

2.安撫自己:因為大腦會認為核心情緒是緊張的,所以我們身體會很快地有反應,你可能會感到焦慮、心跳加速、雙手發抖等等(抑制情緒出現),這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現在不一定是危險的,我長大了可以保護自己,或是嘗試深呼吸、雙手環抱自己拍拍的動作。

3.覺察核心情緒:等安撫好自己稍微冷靜下來後,你可以感受一下核心情緒是甚麼,是害怕?脆弱?悲傷?恐懼?興奮?並且嘗試去接納自己的情緒。

當核心情緒出現時,我們下意識的會想要快點過去」、「忘記,但如果我們總是假裝沒事,不去感受時,我們是沒有機會讓這些情緒go through的

當你越可以覺察自己的核心情緒,你就越能跟自己靠近,也越有機會去改變過去事件對你的影響。

如果下一次,你因為某些事情感到焦慮到不行時,安撫自己,嘗試覺察核心情緒、用身體去感覺,試著自己關照自己的情緒。

接觸真實情緒時可能不會是好受的,
但是當情緒好好的被看見跟照顧時,它是可以過去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裡小心理-諮商心理師隨筆的沙龍
21會員
7內容數
2021/10/01
這篇文想跟大家聊聊親職化的人, 親職化是指父母跟孩子的角色對調,孩子會承接父母的角色,扮演家中的"照顧者",不論是情感上或是生活照顧上,同時也可能是父母的情緒伴侶。 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父母關係衝突、孩子需要照顧其中一方的感受、又或是父母忙於工作,孩子需要承擔起照顧家中手足的責任,主要在於失功能的
Thumbnail
2021/10/01
這篇文想跟大家聊聊親職化的人, 親職化是指父母跟孩子的角色對調,孩子會承接父母的角色,扮演家中的"照顧者",不論是情感上或是生活照顧上,同時也可能是父母的情緒伴侶。 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父母關係衝突、孩子需要照顧其中一方的感受、又或是父母忙於工作,孩子需要承擔起照顧家中手足的責任,主要在於失功能的
Thumbnail
2021/08/10
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東京奧運剛落幕,這陣子接收到非常多有關奧運的訊息, 我注意到,當輸掉比賽時,很多選手會發文表示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 為什麼要道歉呢? 這是我的疑惑,也讓我想到「讓人期待落空」, 在諮商工作中常常看到總是「很抱歉」的個案 不論是對家人或是工作,會經常感覺到自己做錯事情,讓
Thumbnail
2021/08/10
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東京奧運剛落幕,這陣子接收到非常多有關奧運的訊息, 我注意到,當輸掉比賽時,很多選手會發文表示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 為什麼要道歉呢? 這是我的疑惑,也讓我想到「讓人期待落空」, 在諮商工作中常常看到總是「很抱歉」的個案 不論是對家人或是工作,會經常感覺到自己做錯事情,讓
Thumbnail
2021/06/11
你也挫折、對自己失望過吧。 這時候你會想,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做不到? 是不是我不夠好我才不值得擁有? 我身邊的人會怎麼想我、他們會不會也對我很失望? 在這個當下你確實不喜歡自己。 即便身邊的人安慰你,告訴你「你已經很好了」,但好像還是沒有用, 這些安慰並不會進到心裏去, 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感受到
Thumbnail
2021/06/11
你也挫折、對自己失望過吧。 這時候你會想,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做不到? 是不是我不夠好我才不值得擁有? 我身邊的人會怎麼想我、他們會不會也對我很失望? 在這個當下你確實不喜歡自己。 即便身邊的人安慰你,告訴你「你已經很好了」,但好像還是沒有用, 這些安慰並不會進到心裏去, 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感受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不談,就不會有情緒嗎?事實上,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證實,隱忍和壓抑下來的情緒,最後會反應到各種身心症狀上,不去面對,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然而,因為缺少情緒教育,也使人對於情緒該如何好好表達感到陌生,進而因為不良的情緒表達行為而使人受傷,也讓人害怕情緒。 但,情緒就只是情緒,一個能量,一個訊息。
Thumbnail
不談,就不會有情緒嗎?事實上,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證實,隱忍和壓抑下來的情緒,最後會反應到各種身心症狀上,不去面對,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然而,因為缺少情緒教育,也使人對於情緒該如何好好表達感到陌生,進而因為不良的情緒表達行為而使人受傷,也讓人害怕情緒。 但,情緒就只是情緒,一個能量,一個訊息。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回溯我們在成長與求學的時期,有人真正教導我們分辨各種情緒嗎?當心情飛揚或陷入低潮時,別人給予我們的回應又是什麼呢? 很奇妙地,當我們在學校獲得好成績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時,很多時刻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與鼓勵,反而希望我們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而刻意打壓我們愉悅的情緒;被同學霸凌而感到委屈難過時,也被要求
Thumbnail
回溯我們在成長與求學的時期,有人真正教導我們分辨各種情緒嗎?當心情飛揚或陷入低潮時,別人給予我們的回應又是什麼呢? 很奇妙地,當我們在學校獲得好成績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時,很多時刻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與鼓勵,反而希望我們不要太過得意忘形而刻意打壓我們愉悅的情緒;被同學霸凌而感到委屈難過時,也被要求
Thumbnail
情緒要能覺察,需要先能承接與安撫,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喜愛自己」或「相信有人愛自己」是前提,才會有動機及力量學習與情緒共處。如果你學會了愛自己,就能明白情緒承接與安撫的意義──你相信自己的情緒是有道理的,是要被看見與受理的,你從情緒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有些行動。
Thumbnail
情緒要能覺察,需要先能承接與安撫,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喜愛自己」或「相信有人愛自己」是前提,才會有動機及力量學習與情緒共處。如果你學會了愛自己,就能明白情緒承接與安撫的意義──你相信自己的情緒是有道理的,是要被看見與受理的,你從情緒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有些行動。
Thumbnail
【講座】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主講人】胡展誥  好喜歡今天的課程,更多的學習跟認識。而且非常淺顯易懂。很喜歡當中老師帶的深呼吸的部分,這讓身體更容易覺察跟放鬆。也更能敏銳的感受身體的感覺。 以下課程摘要: ■讓情緒流動 情緒無關對與錯: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我們怎麼解讀這件事的觀點,而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講座】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主講人】胡展誥  好喜歡今天的課程,更多的學習跟認識。而且非常淺顯易懂。很喜歡當中老師帶的深呼吸的部分,這讓身體更容易覺察跟放鬆。也更能敏銳的感受身體的感覺。 以下課程摘要: ■讓情緒流動 情緒無關對與錯: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我們怎麼解讀這件事的觀點,而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
Thumbnail
一直以來,情緒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很深的學習領域,一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情緒,為何要有情緒?常常有人在苦惱的時候,會說出: “如果不要有這情緒就好了!” 我也是好想不要有情緒喔!不過,今天聽了這場精彩的講座之後,我對情緒就更喜愛了!原來,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樣貌去看待他。 以下摘錄課程內容: #情緒
Thumbnail
情緒和理智是不相統屬的2國,理智無法「處理」情緒喔!情緒沒有不好,它在提醒我們有事情做/想錯了。當我們有情緒時,不要急著逃避、壓抑或轉移注意力,雖然暫時不見了,但不是真的不見,只是被壓下去了,將來要再挖出來處理,要耗費更多的心力,而且會在某個情境時,爆裂出來。
Thumbnail
情緒和理智是不相統屬的2國,理智無法「處理」情緒喔!情緒沒有不好,它在提醒我們有事情做/想錯了。當我們有情緒時,不要急著逃避、壓抑或轉移注意力,雖然暫時不見了,但不是真的不見,只是被壓下去了,將來要再挖出來處理,要耗費更多的心力,而且會在某個情境時,爆裂出來。
Thumbnail
去體認「情緒」是你的一部份,也是你身為有機體、哺乳類動物會有的大腦功能之一。「情緒」不僅是由你的內在系統所產出的,也唯有你可以真正地去處理它、調節它。
Thumbnail
去體認「情緒」是你的一部份,也是你身為有機體、哺乳類動物會有的大腦功能之一。「情緒」不僅是由你的內在系統所產出的,也唯有你可以真正地去處理它、調節它。
Thumbnail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太容易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壓抑興奮與喜悅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
Thumbnail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太容易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壓抑興奮與喜悅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
Thumbnail
綜觀古今中外對情緒的研究,心理學家、腦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等對情緒的論述看法,我個人覺得並沒有真正的把重點說的清楚,所以我大膽的提出來,讓大家來討論研究。從這個章節開始我將提出一套理論模型,輕鬆簡單的破解情緒是如何被意識觸發的? 要如何避免情緒的困擾?  意識如何觸發情緒? 從前面的章節解說
Thumbnail
綜觀古今中外對情緒的研究,心理學家、腦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等對情緒的論述看法,我個人覺得並沒有真正的把重點說的清楚,所以我大膽的提出來,讓大家來討論研究。從這個章節開始我將提出一套理論模型,輕鬆簡單的破解情緒是如何被意識觸發的? 要如何避免情緒的困擾?  意識如何觸發情緒? 從前面的章節解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