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我在想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想看,如果可以問心理師一個問題,你會想問什麼?
「心理師,所以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應該有百分之兩百的心理師,都被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很可惜的是,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一樣,重要的事情先說三次。

不過,拜託不要對心理師失望。

確實在大多數情況之下,我們不會知道案主在想什麼〈因為不會讀心術〉,但是我們會透過專業的訓練,像是觀察案主的語言、非語言的動作,或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去猜猜看案主這樣說或是這樣做的意圖。

所以諮商心理師的工作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 通常諮商師會先了解案主今天來的主要目的,我們稱為主訴;有百百種的主訴,感情、工作、生涯規劃、人際關係,抑或是有憂鬱的症狀、自殺的意念等等,有很多的可能性會讓案主來到我們的面前
  • 接著,我們會試著邀請案主去談談困擾他的事情,諮商師會傾聽適時的同理,並給出一點回應,重點在於讓案主有個空間、時間好好的去談一談這些平常在外沒有機會談到的事情
  • 同時,諮商師會好奇的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是可以協助案主整理思緒、或是去想想過去沒有想到的方向,引導他們看不同的角度
  • 但是諮商師通常不會給出建議,而是會給案主很大的空間,讓他自己做出決定。
    所以說,諮商師需要案主願意說,我們才有機會更加靠近或是理解案主。
常見的諮商室配置

常見的諮商室配置


講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諮商=聊天?

雖然很像在聊天,但是不太像的是,諮商師通常需要主觀、客觀的轉換,意思是要投入在案主的主觀中,我們才能夠好好地理解、陪伴案主,但也同時需要退到客觀的位置上,去引導個案思考並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而大多數的時間,是案主在說話。

總而言之,在諮商的過程中,諮商師透過收集到的資料,提出假設-驗證-重新假設-重新驗證,會是一個來來回回的狀態,讓諮商師更加的去貼近個案。

所以,心理師真的不會通靈,不能看一眼就知道你在想甚麼,但是,我們都很願意去傾聽跟陪伴你想傳達的話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裡小心理-諮商心理師隨筆的沙龍
21會員
7內容數
2021/10/01
這篇文想跟大家聊聊親職化的人, 親職化是指父母跟孩子的角色對調,孩子會承接父母的角色,扮演家中的"照顧者",不論是情感上或是生活照顧上,同時也可能是父母的情緒伴侶。 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父母關係衝突、孩子需要照顧其中一方的感受、又或是父母忙於工作,孩子需要承擔起照顧家中手足的責任,主要在於失功能的
Thumbnail
2021/10/01
這篇文想跟大家聊聊親職化的人, 親職化是指父母跟孩子的角色對調,孩子會承接父母的角色,扮演家中的"照顧者",不論是情感上或是生活照顧上,同時也可能是父母的情緒伴侶。 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父母關係衝突、孩子需要照顧其中一方的感受、又或是父母忙於工作,孩子需要承擔起照顧家中手足的責任,主要在於失功能的
Thumbnail
2021/08/10
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東京奧運剛落幕,這陣子接收到非常多有關奧運的訊息, 我注意到,當輸掉比賽時,很多選手會發文表示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 為什麼要道歉呢? 這是我的疑惑,也讓我想到「讓人期待落空」, 在諮商工作中常常看到總是「很抱歉」的個案 不論是對家人或是工作,會經常感覺到自己做錯事情,讓
Thumbnail
2021/08/10
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東京奧運剛落幕,這陣子接收到非常多有關奧運的訊息, 我注意到,當輸掉比賽時,很多選手會發文表示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 為什麼要道歉呢? 這是我的疑惑,也讓我想到「讓人期待落空」, 在諮商工作中常常看到總是「很抱歉」的個案 不論是對家人或是工作,會經常感覺到自己做錯事情,讓
Thumbnail
2021/06/11
你也挫折、對自己失望過吧。 這時候你會想,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做不到? 是不是我不夠好我才不值得擁有? 我身邊的人會怎麼想我、他們會不會也對我很失望? 在這個當下你確實不喜歡自己。 即便身邊的人安慰你,告訴你「你已經很好了」,但好像還是沒有用, 這些安慰並不會進到心裏去, 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感受到
Thumbnail
2021/06/11
你也挫折、對自己失望過吧。 這時候你會想,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做不到? 是不是我不夠好我才不值得擁有? 我身邊的人會怎麼想我、他們會不會也對我很失望? 在這個當下你確實不喜歡自己。 即便身邊的人安慰你,告訴你「你已經很好了」,但好像還是沒有用, 這些安慰並不會進到心裏去, 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感受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在接觸諮商前,不免有很多人對諮商抱持著疑問:「這些人為什麼不跟家人或朋友聊聊就好,還要特別花錢找一個心理師談呢?」,另一些人則覺得「心理師收那麼貴,是有比較厲害嗎?」,但更多人則困惑「阿聊天和諮商是有什麼差嗎?」針對一些諮商與普通聊天之間的差異,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它們的不同吧!
Thumbnail
在接觸諮商前,不免有很多人對諮商抱持著疑問:「這些人為什麼不跟家人或朋友聊聊就好,還要特別花錢找一個心理師談呢?」,另一些人則覺得「心理師收那麼貴,是有比較厲害嗎?」,但更多人則困惑「阿聊天和諮商是有什麼差嗎?」針對一些諮商與普通聊天之間的差異,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它們的不同吧!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eat.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心理師的工作內容只要聊聊天就好了…嗎? 你覺得心理師在做什麼呢?跟電視上演的一樣,在一間小房間裡跟人聊天談心,然後就可以輕鬆賺錢的工作嗎?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我花了好多時間去考心理所、當上心理師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心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eat.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心理師的工作內容只要聊聊天就好了…嗎? 你覺得心理師在做什麼呢?跟電視上演的一樣,在一間小房間裡跟人聊天談心,然後就可以輕鬆賺錢的工作嗎?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我花了好多時間去考心理所、當上心理師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心
Thumbnail
⁡ 我曾聽過身邊的人對我說:「啊你不是心理師?就治療自己啊!」或是「花錢去找心理師幹嘛?我就是你的心靈導師啊!」(非常敢講的朋友) ⁡ 但,心理師也是人,也會有當局者迷的現象,有時候就是容易看到別人的亮點但不是自己的。 ⁡ 心理師的工作模式是主動的聆聽並給予回應,這是需要花百分之一百的精神專注在每一
Thumbnail
⁡ 我曾聽過身邊的人對我說:「啊你不是心理師?就治療自己啊!」或是「花錢去找心理師幹嘛?我就是你的心靈導師啊!」(非常敢講的朋友) ⁡ 但,心理師也是人,也會有當局者迷的現象,有時候就是容易看到別人的亮點但不是自己的。 ⁡ 心理師的工作模式是主動的聆聽並給予回應,這是需要花百分之一百的精神專注在每一
Thumbnail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Thumbnail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Thumbnail
尋找心理師的原則:1.是否耐心傾聽 2.是否願意解說 3.是否談得來。 心理諮商的迷思:1.改變沒有炒短線的 2.不要問成功率多少 3.心理師不是拯救者,是助人者。 諮商前可以先預備的:1.諮商主題:想聊什麼內容 2.諮商目標:想得到什麼成果 3.時間與金錢:預計花多少代價。
Thumbnail
尋找心理師的原則:1.是否耐心傾聽 2.是否願意解說 3.是否談得來。 心理諮商的迷思:1.改變沒有炒短線的 2.不要問成功率多少 3.心理師不是拯救者,是助人者。 諮商前可以先預備的:1.諮商主題:想聊什麼內容 2.諮商目標:想得到什麼成果 3.時間與金錢:預計花多少代價。
Thumbnail
心理師使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自我揭露」。心理師的故事與感受是一種「工具」,也就有其目的性,案主的故事與感受是討論的焦點,心理師的並不是。
Thumbnail
心理師使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自我揭露」。心理師的故事與感受是一種「工具」,也就有其目的性,案主的故事與感受是討論的焦點,心理師的並不是。
Thumbnail
學期初預約了心理諮商,鮮少人知道這件事,有些知情的朋友、家人說:「你好好的幹嘛去?」「沒事去心理諮商幹嘛?」我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問題,但卻有很「重要」的內心矛盾想紓解,希望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希望找到一個出口。重點是,我覺得身旁的親友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Thumbnail
學期初預約了心理諮商,鮮少人知道這件事,有些知情的朋友、家人說:「你好好的幹嘛去?」「沒事去心理諮商幹嘛?」我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問題,但卻有很「重要」的內心矛盾想紓解,希望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希望找到一個出口。重點是,我覺得身旁的親友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Thumbnail
我最喜歡用來解釋心理師內在狀態的比喻是「演員的三個自我」的理論,我認為心理師在諮商中也同時有三個狀態存在,第一個是心理師本人的狀態,第二個則是心理師運用「同理」去經驗個案的狀態,第三個則是心理師在了解個案的動機、背景、環境後,運用心理知識去與個案共同工作的狀態。
Thumbnail
我最喜歡用來解釋心理師內在狀態的比喻是「演員的三個自我」的理論,我認為心理師在諮商中也同時有三個狀態存在,第一個是心理師本人的狀態,第二個則是心理師運用「同理」去經驗個案的狀態,第三個則是心理師在了解個案的動機、背景、環境後,運用心理知識去與個案共同工作的狀態。
Thumbnail
想想看,如果可以問心理師一個問題,你會想問什麼? 「心理師,所以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應該有百分之兩百的心理師,都被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很可惜的是,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Thumbnail
想想看,如果可以問心理師一個問題,你會想問什麼? 「心理師,所以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應該有百分之兩百的心理師,都被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很可惜的是,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