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另外一個世界-「小氣財神」的省思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影片是根據一六○年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的原著「耶誕歌頌」所拍攝
小時候,每到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忙上忙下的準備著,小孩子感受到這些忙碌中的興奮,這些期待與儀式性的活動,變成了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溫暖回憶,我覺得如果能在童年中能創造許多如此的經驗,其實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很重要的生命禮物了。
  因此,我覺得保有傳統節日的儀式是重要的,甚至也可以創造自己家庭特有的節日或傳統,讓一陳不變的生活中有一點變化與期待。尤其在時代變遷之下,許多家庭早已不花精神與時間「準備」過節,雖然照常放假,但是在廣告行銷的威力之下,消費商品已經取代了手工的心意,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因此,我嚐試著邀請孩子在聖誕夜與我一起看「小氣財神」這部電影。這部影片我自己已經看過很多次,也是這些年來每年聖誕夜會重看一次的「儀式」,影片是根據一六○年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的原著「耶誕歌頌」所拍攝的,至今已有將近二十部不同的電影改編版,包括2009年上映,由金凱瑞主演的「聖誕夜怪譚」,講的也是同一個故事。
  聖誕夜裏出現了三個鬼魂,現身在冷酷、自私自利的富翁史顧已面前。過去之鬼帶著他回顧年輕時曾有的夢想、熱情,以及在成長過程中,他曾經接受多少人的協助與善意對待。
  現在之鬼帶他去看他一直在有意無意中忽略掉的社會現況,原先他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並不如他想像的那麼一廂情願,未來之鬼則帶領他去看未來的情境──假設他目前不改變,他所面對的未來世界就是如此悲慘。
  我是希望透過影片中史顧已的反省,孩子可以體會到,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是表達仁意、寬恕與快樂的時光。這一天所有的人不約而同打開他們的心胸,想到生活不如己的人,其實大家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伙伴,而非毫不相干的生命體。
  我覺得現代的孩子,或許在世界競爭壓力之下與父母寵愛以及物質豐盛之下,已經逐漸失去對周遭社會與環境的關懷。有一位學者曾感慨,許多孩子在父母疏於生活教育之下,已經成為敗家子:「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對事不盡力,對己不克制。」
  同時我也希望透過影片的觀賞以及討論,可以讓孩子看見另一個世界。因為我們平常所見所想的只是十分之一的世界。全世界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達到與我們接近的生活水準,用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吃我們吃得到的東西,因為全世界有好幾億的人口,生活在每天少於一塊美金的生活水準下,偏偏在這些年的經濟全球化世界中,十分之九的人口已經無法閉關自守,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說,在現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許多人已經成為古代帝國時代的奴工。
的確,基於人道精神,我們要盡力幫助世界上將近百分之二十活在饑餓狀態下的人口,而且人類追求更好、好舒適的生活,似乎也是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不可迴避假設全世界六十多億人口都吃得飽穿得暖之後,對自然資源所帶來的龐大消耗。
  記得李家同教授曾寫過一篇文章自省:「假如全世界每一個民眾都像台灣人一樣,可以每天吃一條魚的話,那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很多年前,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曾經拜見達賴喇嘛,達賴喇嘛只問他一句話:「假如全中國的人民像美國人一樣,每個人可以開一輛車的話,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知道,非再生性的資源,用了就沒了(比如:石油,用掉一滴就少一滴;比如礦產也是),而可再生的資源,比如魚或森林木材,假如人類消耗速度超過再生速度的話,這些原本可再生的物種也會滅絕而完全消失。
  可以循環的社會應該是人類永續發展唯一的出路,只希望能夠在還來得及的時候,人類會覺醒,並且找到勇氣去實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