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商業分析工具:User Story】看懂故事背後的故事,你會一個發現很不一樣的世界。

更新於 2024/10/1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說故事很簡單,但要說個好故事很困難。看故事很容易,但要看出故事背後的故事,就沒那麼容易。

如果你想用聽的,歡迎來到我的 Podcast Blog →【DK Opinion
越好用的工具,往往越難被理解;越簡單的東西,用對了,往往威力強大。

什麼是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在商業分析的過程中,不論是要做產品規劃或市場調查,其中一項絕對避免不了的工具就是客戶訪談。
在看過、經歷過也指導過的無數次的訪談經驗中,我看到各種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在大部分情況下,客戶永遠不會講出你想知道的事,但你想知道的事都藏在各種閒聊和話家常之中。
那,這該怎麼辦?這種時候,通常都是由業務、市場調查人員,甚至由產品經理從客戶或消費者的各種訪談紀錄裡,挖掘各式各樣的「重點」,然後嘗試拼湊出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在產品規劃、管理與分析領域當中,稱這樣的「重點集合」叫做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但,很無奈的是,這種拼湊出來的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往往帶有訪談人員自身的濃厚個人色彩,因而呈現出來的規劃和結論,其實多半都只是滿足訪談人員的個人期待而已,大部分都並非客戶的真實期待。

那麼,有沒有什麼工具或技能,可以把真正的 User Story 完整呈現,並盡力消除個人色彩呢?在消除個人色彩之後,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讓我們了解客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
當然有,但並不是改用新的工具,而只是在調整 User Story 的使用和解讀方法之後,馬上就可以看到客戶或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
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消費者想要聽音樂、聽 Poscast,有什麼可以值得一做的事嗎?
這個簡單的問題,其實已經很多人想過、做過,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基礎著手,看看現在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幫消費者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事。

User Story 新用法

首先,其實我們不一定要跟很多人訪談才能得到完整的 User Story,只要看看自己怎麼做就行了。
但在過去,我們可能會像是寫故事一樣,行雲流水地將整個使用環節寫下來,比較仔細一點的,可能還會把步驟寫成條列式。
譬如像這樣,當我想聽音樂的時候:
「我會打開手機,點開 Spotify(或 YouTube),然後點選目錄或推薦之後,就開始播放音樂了。」
「如果我在家裡,會打開 YouTube,搜尋我想聽的音樂,在列表中選擇我想聽的頻道或音樂,就開始播放音樂。」
繼續列下去,恐怕會沒完沒了,但我想你應該知道我的意思,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的情境可能不同,而且相關的習慣也不一樣,甚至使用的工具也不同。
那我們要如何從這些不同的情境中,透過 User Story 來整合出我們想要的內容呢?
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拆解名詞和動詞」,再將各種情境放到樹狀圖中。

User Story 分析範例

從上面第一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在第一個句子裡看到三個部分:
「我會打開手機」這句話有三個部分:「我」、「打開」、「手機」,而光這一句話,就可以分析出可能的產品功能了,怎麼說呢?方法很簡單。
當我們將每一個字句分割出名詞和動詞之後,就可以知道「哪個部分」由「誰」「花費」力氣和時間去操作。
而這個「花費」這兩個字,就是我們可以著手開發的功能,因為無論任何產品,消費者想花錢購買的,無非是「解決問題」、「節省力氣」和「滿足甚至期待」,而這三件事都圍繞在「要花力氣做某事」上。
所以,當我們將「我會打開手機」這句話切成三部分之後,就變成「我(名詞)」、「打開(動詞)」、「手機(名詞)」,而中間的動詞就是產品該幫消費者做的事 ,而前後的名詞就是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通路關係或操作關係。
所以「我」、「打開」、「手機」這件事就變成:幫「我」省去「打開」「手機」的力氣。講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聯想到什麼樣的產品?
有注意 3C 產品的人,也許就會馬上聯想到「智慧音箱」這個東西了。
沒錯,「智慧音箱」幫「我」省去了「打開」「手機」的力氣。

讓我們更詳細地看看例子

就這樣,其實只要改變一下 User Story 的用法和格式,就可以很快地找出你想了解的答案。
而我自己則是更偏向於將每句話,都用箭頭符號(➔)拆解開來之後,再將整個資料做成樹狀圖。如此一來,我就能不斷地更新並掌握,消費者在不同情境下,可能的行動與互動對象了。
那麼以上面第一句話為例子來說,我會把它整理成下面這個樣子。
範例:「我會打開手機,點開 Spotify(或 YouTube),然後點選目錄或推薦之後,就開始播放音樂了。」
整理後的 User Story:
1. ➔「我」會「打開」「手機」
2. ➔「點開」「 Spotify」
3. ➔「點開」「 YouTube」
4. ➔ 「點選」「目錄」或「推薦」之後
5. ➔ 「開始」「播放」「音樂」了
在 1. 中,我們可以幫消費者省去「打開」「手機」,所以可以省略「手機」並且不用消費者自己去打開,那就是需要的時候,喊一下或是安排時間自行打開音樂庫。
在 2.和3.中,我們可以幫消費者省去「點開」「Spotify或YouTube」,所以幫消費者事先選定要開啟的對象,在這裡的例子是 Spotify 或 YouTube,但也可換成某個頻道、某個網站、某個歌手或某首歌,那麼打開頻道訂閱通知就是一個功能方向。
在 4. 中,可以幫消費者省去「點選」「目錄」或「推薦」,不讓消費者有點選的動作,直接給他一個他會喜歡,而且可以馬上播放的清單。
在 5. 中,可以幫消費者省去「播放」「音樂」。所以,進入清單之後,預設就是播放。
透過這幾個步驟,你得到的就是一個和訂閱通知直接連接,且清單簡潔、喊句話就能播放的產品或網站。
有沒有這樣的產品?有,目前 Spotify 越做越變成這樣的產品了。

只能用在簡單的情境上嗎?

當然啦,上述只是我用盡量簡單的方式舉的例子,簡單的還可分析到單純交易買賣,像是 FoodPonda或UberEat;複雜一點的,我也用這方法規劃過,包含機場、民航局、免稅店、專櫃的免稅電商平台,所以只是看你怎麼用而已。
只要將 User Story 的「名詞和動詞」分割開來後,看消費者在哪個環節花費力氣和時間,那麼就有可能是產品可以著力、而且消費者會喜歡的方向。
下一步還可以用消費者價值分析等等工具,來做進一步的對照分析。
但是,一般的制式用法,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有一段超遠的距離,所以依照我的慣例,絕對不只是單純地介紹「使用者價值」這工具怎麼分析而已。
不過,那該怎麼用,就讓我賣個關子,等待下回再見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34內容數
讓我們用輕鬆的角度來看看 PBA-商業分析在實務上會發生什麼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K 耀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談論各種商業分析的時候,有邏輯地蒐集資料、整理、分析,然後提出可付諸行動的決策,其實才是整個分析的目的,尤其是最後的「付諸行動」,更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整個商業環境的變化,因為訊息交流的速度越來越快而日趨複雜,因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套可以在腦袋裡,建立起完整商業資訊的思維架構。
最近,我看到的關於市場或產品分析的文章,都有著同樣的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不斷地重複出現在不同作者、不同文章當中,讓我開始懷疑起自己是不是要求太多? 因為,這些文章通常都長篇大論、引經據典,並且詳盡搜集數據進行分析,過程和思路都非常精彩,但是在最後,卻只提出了靠「常識」就能知道的答案。
在幾乎所有談到市場分析的文章、書籍裡,都一定會講到各式各樣的圖表、數據、邏輯分析的工具。 但不論你是用專家來分析,或是運用新科技(Ex: A.I.)來做篩選,卻不是工具用得越多,數據越豐富就會對市場有正確的了解。 因為,市場是真實且殘酷的。「看得到的,不一定代表你吃就得到。」
不記得有多少次被問道:「面對客戶或上司提問的時候,一緊張起來,就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了,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碰到這種問題的時候,第一件事當然就是要保持冷靜。 但這時候,腦袋仍然一片空白的話,怎麼辦呢?那就需要一套萬用的話術建構法來幫你忙。 這樣一來,不管在回答什麼問題的時候,都可以馬上反應了。
不講當責,也不講教練式領導,只談這背後的驅動力,那就是對你和團隊的向心力。 作為領導人,基本的修煉必須要有,你要由內而外,修心、談願景,成為「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的領導者,這樣才能建立起信任與信用,帶領軍隊攻破城池。
早上 8:30 到公司,一打開郵件信箱,我馬上就想把電腦關了,因為,我還不太想面對每天都得看到的現實… 「唉…怎麼才幾個小時,就又有上百封郵件要看、要回啊…」 像這樣的生活和念頭,我相信你應該也不陌生。
在談論各種商業分析的時候,有邏輯地蒐集資料、整理、分析,然後提出可付諸行動的決策,其實才是整個分析的目的,尤其是最後的「付諸行動」,更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整個商業環境的變化,因為訊息交流的速度越來越快而日趨複雜,因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套可以在腦袋裡,建立起完整商業資訊的思維架構。
最近,我看到的關於市場或產品分析的文章,都有著同樣的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不斷地重複出現在不同作者、不同文章當中,讓我開始懷疑起自己是不是要求太多? 因為,這些文章通常都長篇大論、引經據典,並且詳盡搜集數據進行分析,過程和思路都非常精彩,但是在最後,卻只提出了靠「常識」就能知道的答案。
在幾乎所有談到市場分析的文章、書籍裡,都一定會講到各式各樣的圖表、數據、邏輯分析的工具。 但不論你是用專家來分析,或是運用新科技(Ex: A.I.)來做篩選,卻不是工具用得越多,數據越豐富就會對市場有正確的了解。 因為,市場是真實且殘酷的。「看得到的,不一定代表你吃就得到。」
不記得有多少次被問道:「面對客戶或上司提問的時候,一緊張起來,就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了,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碰到這種問題的時候,第一件事當然就是要保持冷靜。 但這時候,腦袋仍然一片空白的話,怎麼辦呢?那就需要一套萬用的話術建構法來幫你忙。 這樣一來,不管在回答什麼問題的時候,都可以馬上反應了。
不講當責,也不講教練式領導,只談這背後的驅動力,那就是對你和團隊的向心力。 作為領導人,基本的修煉必須要有,你要由內而外,修心、談願景,成為「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的領導者,這樣才能建立起信任與信用,帶領軍隊攻破城池。
早上 8:30 到公司,一打開郵件信箱,我馬上就想把電腦關了,因為,我還不太想面對每天都得看到的現實… 「唉…怎麼才幾個小時,就又有上百封郵件要看、要回啊…」 像這樣的生活和念頭,我相信你應該也不陌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申論促銷對供應鏈和營運端的影響?在做資料分析時要考慮哪些面向? 促銷類問題在實務上是分析師會覺得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原先已經相當的複雜的市場加上了折價或贈品等變數讓需求、營收、獲利資料變得更加混沌不清。但也因為這樣,不少面試官也想好好聽聽分析師受試者看這件事的角度。
公司是B2B & B2C 電商,有簽約物流公司A,如果物流公司B在競標贏了公司A,公司必須全面替換成物流公司B,在營運端有哪些影響? 如何透過資料分析降低這些衝擊?
公司是B2B & B2C 電商,有簽約物流公司A,如果物流公司B在競標贏了公司A,公司必須全面替換成物流公司B,在營運端有哪些影響? 如何透過資料分析降低這些衝擊? 第三方物流商相關專案是在下在外商時常遇到的問題,也常製作成面試問題來測試商業分析師面試者,而有些外商的面試問題不會給太多數字,而是要
Thumbnail
有別於試圖直接從數據中找出洞察,商業分析的精髓在於先思考 so what——從定義目標開始,做出商業決策的雛形後,才用數據去支持假說。這篇文章介紹 A/B 測試的技巧,以及摘櫻桃的應用,解說數據篩選的操作、摘櫻桃的好處,以及企業案例:數位轉型後的報社,亞馬遜CEO貝佐斯改造百年郵報。
Thumbnail
在現代商業環境中,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sis)、商業數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以及行銷商業分析(Marketing Business Analysis)成為企業成功的重要元素。這三者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在方法、技能和應用上有著各自獨特之處。
Thumbnail
第一個月的學習的PART 2,決定就落在今天截止,在此想記錄一下。 要記錄的是,"馬上就遇到了瓶頸"。說真的瓶頸還滿多的,我不想要裝做沒有,所以來說說這瓶頸是什麼。 其實在決定轉data前一年,也就是去年,我曾經上過轉職軟體工程師的課。我記得我真的很痛苦,那次(第一堂)上的是Java,廣告詞
Thumbnail
從8月底決定開始上課,到11月才正式進入軌道,中間9-10月因特殊原因無法自學,整個流程延到11月正式開始進入數據領域,透過小白的眼睛第一次感受到數據學習的奇妙。   我的背景介紹 : 英語教學產業8年,服飾設計電商8年(設計為主要工作,是自學,商業部分也是自學)。從文員轉到商業,再開始現在
Thumbnail
今天會簡單聊聊在商業分析師/數據分析師求職時我經歷的路、還有回顧這一路上的心得,希望大家會喜歡!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申論促銷對供應鏈和營運端的影響?在做資料分析時要考慮哪些面向? 促銷類問題在實務上是分析師會覺得相當棘手的問題,在原先已經相當的複雜的市場加上了折價或贈品等變數讓需求、營收、獲利資料變得更加混沌不清。但也因為這樣,不少面試官也想好好聽聽分析師受試者看這件事的角度。
公司是B2B & B2C 電商,有簽約物流公司A,如果物流公司B在競標贏了公司A,公司必須全面替換成物流公司B,在營運端有哪些影響? 如何透過資料分析降低這些衝擊?
公司是B2B & B2C 電商,有簽約物流公司A,如果物流公司B在競標贏了公司A,公司必須全面替換成物流公司B,在營運端有哪些影響? 如何透過資料分析降低這些衝擊? 第三方物流商相關專案是在下在外商時常遇到的問題,也常製作成面試問題來測試商業分析師面試者,而有些外商的面試問題不會給太多數字,而是要
Thumbnail
有別於試圖直接從數據中找出洞察,商業分析的精髓在於先思考 so what——從定義目標開始,做出商業決策的雛形後,才用數據去支持假說。這篇文章介紹 A/B 測試的技巧,以及摘櫻桃的應用,解說數據篩選的操作、摘櫻桃的好處,以及企業案例:數位轉型後的報社,亞馬遜CEO貝佐斯改造百年郵報。
Thumbnail
在現代商業環境中,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sis)、商業數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以及行銷商業分析(Marketing Business Analysis)成為企業成功的重要元素。這三者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在方法、技能和應用上有著各自獨特之處。
Thumbnail
第一個月的學習的PART 2,決定就落在今天截止,在此想記錄一下。 要記錄的是,"馬上就遇到了瓶頸"。說真的瓶頸還滿多的,我不想要裝做沒有,所以來說說這瓶頸是什麼。 其實在決定轉data前一年,也就是去年,我曾經上過轉職軟體工程師的課。我記得我真的很痛苦,那次(第一堂)上的是Java,廣告詞
Thumbnail
從8月底決定開始上課,到11月才正式進入軌道,中間9-10月因特殊原因無法自學,整個流程延到11月正式開始進入數據領域,透過小白的眼睛第一次感受到數據學習的奇妙。   我的背景介紹 : 英語教學產業8年,服飾設計電商8年(設計為主要工作,是自學,商業部分也是自學)。從文員轉到商業,再開始現在
Thumbnail
今天會簡單聊聊在商業分析師/數據分析師求職時我經歷的路、還有回顧這一路上的心得,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