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商業分析工具:User Story】看懂故事背後的故事,你會一個發現很不一樣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說故事很簡單,但要說個好故事很困難。看故事很容易,但要看出故事背後的故事,就沒那麼容易。

raw-image
如果你想用聽的,歡迎來到我的 Podcast Blog →【DK Opinion

越好用的工具,往往越難被理解;越簡單的東西,用對了,往往威力強大。

什麼是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在商業分析的過程中,不論是要做產品規劃或市場調查,其中一項絕對避免不了的工具就是客戶訪談。

在看過、經歷過也指導過的無數次的訪談經驗中,我看到各種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在大部分情況下,客戶永遠不會講出你想知道的事,但你想知道的事都藏在各種閒聊和話家常之中。

那,這該怎麼辦?這種時候,通常都是由業務、市場調查人員,甚至由產品經理從客戶或消費者的各種訪談紀錄裡,挖掘各式各樣的「重點」,然後嘗試拼湊出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在產品規劃、管理與分析領域當中,稱這樣的「重點集合」叫做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但,很無奈的是,這種拼湊出來的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往往帶有訪談人員自身的濃厚個人色彩,因而呈現出來的規劃和結論,其實多半都只是滿足訪談人員的個人期待而已,大部分都並非客戶的真實期待。

那麼,有沒有什麼工具或技能,可以把真正的 User Story 完整呈現,並盡力消除個人色彩呢?在消除個人色彩之後,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讓我們了解客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

當然有,但並不是改用新的工具,而只是在調整 User Story 的使用和解讀方法之後,馬上就可以看到客戶或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

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消費者想要聽音樂、聽 Poscast,有什麼可以值得一做的事嗎?

這個簡單的問題,其實已經很多人想過、做過,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基礎著手,看看現在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幫消費者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事。

User Story 新用法

首先,其實我們不一定要跟很多人訪談才能得到完整的 User Story,只要看看自己怎麼做就行了。

但在過去,我們可能會像是寫故事一樣,行雲流水地將整個使用環節寫下來,比較仔細一點的,可能還會把步驟寫成條列式。

譬如像這樣,當我想聽音樂的時候:
「我會打開手機,點開 Spotify(或 YouTube),然後點選目錄或推薦之後,就開始播放音樂了。」
「如果我在家裡,會打開 YouTube,搜尋我想聽的音樂,在列表中選擇我想聽的頻道或音樂,就開始播放音樂。」

繼續列下去,恐怕會沒完沒了,但我想你應該知道我的意思,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的情境可能不同,而且相關的習慣也不一樣,甚至使用的工具也不同。

那我們要如何從這些不同的情境中,透過 User Story 來整合出我們想要的內容呢?
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拆解名詞和動詞」,再將各種情境放到樹狀圖中。

User Story 分析範例

從上面第一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在第一個句子裡看到三個部分:
「我會打開手機」這句話有三個部分:「我」、「打開」、「手機」,而光這一句話,就可以分析出可能的產品功能了,怎麼說呢?方法很簡單。

當我們將每一個字句分割出名詞和動詞之後,就可以知道「哪個部分」由「誰」「花費」力氣和時間去操作。

而這個「花費」這兩個字,就是我們可以著手開發的功能,因為無論任何產品,消費者想花錢購買的,無非是「解決問題」、「節省力氣」和「滿足甚至期待」,而這三件事都圍繞在「要花力氣做某事」上。

所以,當我們將「我會打開手機」這句話切成三部分之後,就變成「我(名詞)」、「打開(動詞)」、「手機(名詞)」,而中間的動詞就是產品該幫消費者做的事 ,而前後的名詞就是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通路關係或操作關係。

所以「我」、「打開」、「手機」這件事就變成:幫「我」省去「打開」「手機」的力氣。講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聯想到什麼樣的產品?

有注意 3C 產品的人,也許就會馬上聯想到「智慧音箱」這個東西了。

沒錯,「智慧音箱」幫「我」省去了「打開」「手機」的力氣。

讓我們更詳細地看看例子

就這樣,其實只要改變一下 User Story 的用法和格式,就可以很快地找出你想了解的答案。

而我自己則是更偏向於將每句話,都用箭頭符號(➔)拆解開來之後,再將整個資料做成樹狀圖。如此一來,我就能不斷地更新並掌握,消費者在不同情境下,可能的行動與互動對象了。

那麼以上面第一句話為例子來說,我會把它整理成下面這個樣子。

範例:「我會打開手機,點開 Spotify(或 YouTube),然後點選目錄或推薦之後,就開始播放音樂了。」

整理後的 User Story:
1. ➔「我」會「打開」「手機」
2. ➔「點開」「 Spotify」
3. ➔「點開」「 YouTube」
4. ➔ 「點選」「目錄」或「推薦」之後
5. ➔ 「開始」「播放」「音樂」了

在 1. 中,我們可以幫消費者省去「打開」「手機」,所以可以省略「手機」並且不用消費者自己去打開,那就是需要的時候,喊一下或是安排時間自行打開音樂庫。

在 2.和3.中,我們可以幫消費者省去「點開」「Spotify或YouTube」,所以幫消費者事先選定要開啟的對象,在這裡的例子是 Spotify 或 YouTube,但也可換成某個頻道、某個網站、某個歌手或某首歌,那麼打開頻道訂閱通知就是一個功能方向。

在 4. 中,可以幫消費者省去「點選」「目錄」或「推薦」,不讓消費者有點選的動作,直接給他一個他會喜歡,而且可以馬上播放的清單。

在 5. 中,可以幫消費者省去「播放」「音樂」。所以,進入清單之後,預設就是播放。

透過這幾個步驟,你得到的就是一個和訂閱通知直接連接,且清單簡潔、喊句話就能播放的產品或網站。

有沒有這樣的產品?有,目前 Spotify 越做越變成這樣的產品了。

只能用在簡單的情境上嗎?

當然啦,上述只是我用盡量簡單的方式舉的例子,簡單的還可分析到單純交易買賣,像是 FoodPonda或UberEat;複雜一點的,我也用這方法規劃過,包含機場、民航局、免稅店、專櫃的免稅電商平台,所以只是看你怎麼用而已。

只要將 User Story 的「名詞和動詞」分割開來後,看消費者在哪個環節花費力氣和時間,那麼就有可能是產品可以著力、而且消費者會喜歡的方向。

下一步還可以用消費者價值分析等等工具,來做進一步的對照分析。

但是,一般的制式用法,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有一段超遠的距離,所以依照我的慣例,絕對不只是單純地介紹「使用者價值」這工具怎麼分析而已。

不過,那該怎麼用,就讓我賣個關子,等待下回再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K 耀尊的沙龍
36會員
34內容數
讓我們用輕鬆的角度來看看 PBA-商業分析在實務上會發生什麼事。
DK 耀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24
沒有意外的,每一次當我談到「策略」兩個字的時候,坐在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都開始呆滯、眼神恍惚,就差一點沒留著口水聽我說下去了。 這可不是一場「喪屍會議」,而是一場攸關公司明年生死存亡的策略會議,然而,我站在台上放眼望去,皆是一片死寂…
Thumbnail
2020/02/24
沒有意外的,每一次當我談到「策略」兩個字的時候,坐在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都開始呆滯、眼神恍惚,就差一點沒留著口水聽我說下去了。 這可不是一場「喪屍會議」,而是一場攸關公司明年生死存亡的策略會議,然而,我站在台上放眼望去,皆是一片死寂…
Thumbnail
2020/02/23
自從寫了「【競爭分析】只有你把競爭者當成敵人的時候,他才會變成真的敵人。」之後,我一直覺得還是應該講些簡單工具,可以用來釐清企業之間的競爭情況。 雖然,我在上一篇文章的開頭,已經留下了8組可用來分析競爭態勢的工具,但簡單的一兩句話,其實很難將每個工具的使用方法講清楚。
Thumbnail
2020/02/23
自從寫了「【競爭分析】只有你把競爭者當成敵人的時候,他才會變成真的敵人。」之後,我一直覺得還是應該講些簡單工具,可以用來釐清企業之間的競爭情況。 雖然,我在上一篇文章的開頭,已經留下了8組可用來分析競爭態勢的工具,但簡單的一兩句話,其實很難將每個工具的使用方法講清楚。
Thumbnail
2020/02/21
還記得前幾個禮拜才剛過完新年,我寫了篇文章,給預定要在年後轉職的朋友們。 果不其然,這幾天真的就有朋友找我聊聊,關於他該如何選擇未來想該去的公司。 而他的選擇困難,則讓我看到不同人,面對「舒適圈」的不同態度。
Thumbnail
2020/02/21
還記得前幾個禮拜才剛過完新年,我寫了篇文章,給預定要在年後轉職的朋友們。 果不其然,這幾天真的就有朋友找我聊聊,關於他該如何選擇未來想該去的公司。 而他的選擇困難,則讓我看到不同人,面對「舒適圈」的不同態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過去當記者,採訪時找線索跟重點,是必備能力。 當企業公關,專長是幫人事物找亮點,讓媒體有興趣。 重要的地方建設,精采有趣的活動,主廚得了餐飲金牌;原本自身就有的優勢,我幫忙找出特別之處,發揚光大。或著是順著時事議題、節慶,跟著推上一波活動,也可以搭上新聞便車。 但是若要針對商品,做品牌行銷跟經營,好
Thumbnail
過去當記者,採訪時找線索跟重點,是必備能力。 當企業公關,專長是幫人事物找亮點,讓媒體有興趣。 重要的地方建設,精采有趣的活動,主廚得了餐飲金牌;原本自身就有的優勢,我幫忙找出特別之處,發揚光大。或著是順著時事議題、節慶,跟著推上一波活動,也可以搭上新聞便車。 但是若要針對商品,做品牌行銷跟經營,好
Thumbnail
這幾年很多人都會說:「好簡報就要說故事」。跟校園簡報、演說比賽、激勵說辭不同的是,在商業簡報中,你總不能老是跟上司、客戶述說自己的經歷。將說故事的技巧,融入你簡報中的結構及推進手法,才是在辦公室的生存之道。從入門的三幕劇架構,到進階的二拍子式解說方法,透過蘋果的衛星求救短訊功能介紹,以實例為你拆解。
Thumbnail
這幾年很多人都會說:「好簡報就要說故事」。跟校園簡報、演說比賽、激勵說辭不同的是,在商業簡報中,你總不能老是跟上司、客戶述說自己的經歷。將說故事的技巧,融入你簡報中的結構及推進手法,才是在辦公室的生存之道。從入門的三幕劇架構,到進階的二拍子式解說方法,透過蘋果的衛星求救短訊功能介紹,以實例為你拆解。
Thumbnail
阿崴閱讀-3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 說故事並不是寫劇本,寫文案的人的專利,每個人都應該要學會。溝通能夠用故事,銷售能夠用故事,自我介紹更能用故事。作者拆解了一些說故事的公式,交叉使用,你也能練習說出一個好的故事。
Thumbnail
阿崴閱讀-3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 說故事並不是寫劇本,寫文案的人的專利,每個人都應該要學會。溝通能夠用故事,銷售能夠用故事,自我介紹更能用故事。作者拆解了一些說故事的公式,交叉使用,你也能練習說出一個好的故事。
Thumbnail
老手行銷人必讀推薦,reset你對於「行銷」的做法。工作多年以後,反而忘記了行銷的初衷,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Thumbnail
老手行銷人必讀推薦,reset你對於「行銷」的做法。工作多年以後,反而忘記了行銷的初衷,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產品管理流程中,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常見的三種使用情境。 1. 什麼是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2. User Story 的三種使用情境 3. 不同團隊會有不同的作法 4. User Story 常見問題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產品管理流程中,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常見的三種使用情境。 1. 什麼是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2. User Story 的三種使用情境 3. 不同團隊會有不同的作法 4. User Story 常見問題
Thumbnail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要告訴你兩件很重要的事: 1. 說故事是最好達到溝通效果的方法,因為你的受眾在聽故事的時候,很自然會進入跟你一起「共同創作」的過程,進而影響他。 2. 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在適當的場合說出好的故事,只要你知道故事該有的三段架構、四大元素以及四種關鍵故事類型。
Thumbnail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要告訴你兩件很重要的事: 1. 說故事是最好達到溝通效果的方法,因為你的受眾在聽故事的時候,很自然會進入跟你一起「共同創作」的過程,進而影響他。 2. 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在適當的場合說出好的故事,只要你知道故事該有的三段架構、四大元素以及四種關鍵故事類型。
Thumbnail
《故事行銷》:帶你寫下你的故事行銷!本篇將會分析故事行銷的三大要件─ 人物、主題、選材,與三大架構 ─ 情境、情節、情感,再帶你了解如何把一篇故事昇華成「好」故事。快點點進來看一窺究竟吧!
Thumbnail
《故事行銷》:帶你寫下你的故事行銷!本篇將會分析故事行銷的三大要件─ 人物、主題、選材,與三大架構 ─ 情境、情節、情感,再帶你了解如何把一篇故事昇華成「好」故事。快點點進來看一窺究竟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