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南國台鐵~搭著復興往屏東 #01-九曲堂、六塊厝車站
方格精選

【2013】南國台鐵~搭著復興往屏東 #01-九曲堂、六塊厝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自己「鐵道迷」的印象已經深植不少朋友心中,甚至目前也做鐵道的相關工作,但我還是常自嘲,一些有鐵道經過的地方都還沒去過。如果去年(2019)沒硬是趕往玉里待一夜,大概三十歲前都未踏進過花蓮縣。當然玉里僅是花蓮的中部,而玉里到宜蘭間的鐵路,仍是至今未訪之地。接著幾篇聊到的台鐵屏東線,也是一模一樣的歷程。

2002年高雄舊車站搬遷前,我曾跟家人搭台鐵到高雄看燈會,往後有去過東港、大鵬灣、墾丁,和小琉球等屏東景點,但始終未在高雄搭台鐵南下。這樣說吧,我是去過屏東,可從來沒見過從台鐵車窗看出去的屏東風景。

這一塊當時未完成的拼圖,最終在2013年9月,為田野調查而南下高雄四天三夜中刻意空出來的第三天裡完成,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來回高雄及枋寮。


【既熟悉又陌生的九曲堂街道】

2013年9月的區間車票

2013年9月的區間車票

當時尚留存的屏東線與高雄臨港線分歧點

當時尚留存的屏東線與高雄臨港線分歧點

屏東線自高雄出發,鳳山、後庄,接著下一站為九曲堂。大部分人對這裡的景點印象,會是雙線化後在1987年停用的下淡水溪鐵橋,或者說大樹舊鐵橋,但這趟以「能走多少站就走多少站」為目標,且舊鐵橋離車站有一段距離,就沒有安排造訪,打算在車站附近走走就好。

許多人不曉得,其實屏東市的緯度比合併前的高雄市更北,因此高雄車站是東西向的,列車往屏東向往東出發,在抵達九曲堂前遇一個90度左彎,變成往北北東方向前進。從地圖上看,九曲堂車站是非常接近的南北向的,緯度自然也比高雄車站更北一點。

九曲堂給南下列車停靠的第一月台

九曲堂給南下列車停靠的第一月台

說來很怪,但頭一次踏上月台,這裡讓我聯想到自己很熟,在彰化的二水車站,尤其是在走出站房的那一刻。

九曲堂車站前的街景

九曲堂車站前的街景

從小到大因各種連結,雖不是當地人,倒也時不時就會拜訪二水,而二水市區給我的感覺是這二十幾年來幾乎沒什麼變,就像當時九曲堂街景一樣,像上個世紀的鄉下鬧區街景直接復刻一樣,未隨著時間而改變氛圍。

九曲堂車站是建於1990年的現代建築,不像二水車站的1942年站房沿用至今,但兩地皆有一個消失的相同特色-曾有台糖鐵道經過。如果九曲堂往旗山的糖鐵路線仍做客運使用,撇開鐵道迷情懷,想必這個城市也不僅是如此規模吧。

屋簷帶點中國風的九曲堂車站

屋簷帶點中國風的九曲堂車站

站前圓環的「同甘苦,慶豐收」雕像,鳳梨裝滿籠

站前圓環的「同甘苦,慶豐收」雕像,鳳梨裝滿籠

如預想一樣,站前的九曲堂街區,還真的有蠻多很像上世紀,或者鄉下鬧區才有的街景,比如造型奇特的電動搖搖馬,還有直接設在騎樓下的攤販群。

USA!USA!趴趴熊!

USA!USA!趴趴熊!

設在道路兩旁騎樓下的攤販群

設在道路兩旁騎樓下的攤販群

這公有市場招牌上的食材種類也太廣泛了

這公有市場招牌上的食材種類也太廣泛了

貪睡小黃

貪睡小黃

貪睡小黑

貪睡小黑

這裡很多感覺跟處在二水街區很類似,既熟悉又陌生。最後繞個一小圈,就繼續回到車站準備南下。

空蕩蕩的九曲堂車站大廳

空蕩蕩的九曲堂車站大廳

2013年的九曲堂車站仍未啟用電子票證

2013年的九曲堂車站仍未啟用電子票證

從月台望向九曲堂站房,以及遠處城堡風建築的幼兒園

從月台望向九曲堂站房,以及遠處城堡風建築的幼兒園

其實在街上一間書局裡,我找到一個奇特商品-交通工具主題貼紙。既然是交通工具就一定也有火車(畢竟都有冷門的潛水艇了),特別的是火車主題部分,是用高鐵、台鐵的R100型柴電機車及EMU700型區間車當代表,柴電機車甚至早期的藍色跟現在的橘色都有,真是稀奇。

在小書局買到的交通工具主題貼紙

在小書局買到的交通工具主題貼紙

在第一月台等著南下列車時,我看到北上方向,最期待的列車進站了-柴電機車牽引的復興號區間車。

屏東線在2015年潮州車站電化前的區間車主利-柴電復興號編組

屏東線在2015年潮州車站電化前的區間車主利-柴電復興號編組

好像2010年左右,就很難在中部遇到藍色的復興號車廂,必須到新左營以南才能常態看到。班表上的車等是區間車,但我仍習慣稱它為復興號,因為這是我對它有記憶點的第一個名字。這就好比去年底前,部分柴聯自強號被"下放"屏東線未電氣化路段當區間車用,我也習慣稱自強號,只是暫時不當自強號用而已。

用來牽引的R100型柴電機車,也是印象裡很少在中部看到的車型。

站名共六個字的車票,感覺好壅擠

站名共六個字的車票,感覺好壅擠

繼續搭著電化的EMU500型區間車南下

繼續搭著電化的EMU500型區間車南下

那時屏東以北都已電氣化,部分區間車以屏東當始發站,再加上往枋寮的復興號區間車都是從新左營出發,所以新左營到屏東之間,能同時搭到電化與非電化的區間車型。我想都不用想,比較偏愛不常見的復興號車型。

從九曲堂搭著電化區間車往屏東出發,列車向北經過大彎後往東,駛上高屏溪橋奔馳著,與停用已久的下淡水溪鐵橋遙遙相望。很快,列車載著自己來到屏東縣境內。

區間車窗外的下淡水溪鐵橋

區間車窗外的下淡水溪鐵橋


【家徒沒有四壁的六塊厝車站】

六塊厝是西部幹線南下入屏東縣境內的首個車站,繼續往南就到鐵路高架化工程的起點。在2020年的現在,列車從這座車站南下後就會駛入長達19公里的高架化鐵道,直至潮州車站以南回歸地表。

在六塊厝車站交會而過的區間車

在六塊厝車站交會而過的區間車

六塊厝車站僅停靠區間車,兩條正線各一座岸式月台。這座無人車站沒有像中部我熟悉的永靖、石龜車站那樣簡陋,僅有月台上的遮雨棚和跨站天橋;然而,也沒有石榴車站那樣完整(還具古蹟身分)的站房,而是在路線北側設立類似加強版公車亭的巨大遮雨棚,配色還十分地有海洋味。

從南下的岸式月台望向車站的......站房

從南下的岸式月台望向車站的......站房

從站房望向月台及停靠的北上區間車

從站房望向月台及停靠的北上區間車

六塊厝車站的月台天橋

六塊厝車站的月台天橋

簡略查了資料,在這之前一直以為這個站房本來就長這樣,看到老照片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它以前也是有牆壁的正規站房,但可能因改為無人站後需求不大,又或者避免不派人看守後被遊民佔據,於是僅保留站房中間部分,並打掉四面牆,讓候車室直接"喜迎"風吹雨打。

在我造訪的2013年9月初,高架化路段僅啟用屏東至潮州間的西正線(現在北上方向),屏東高架車站動工後也尚未有明確的雛形。當時六塊厝車站旁還能看到高架化工程的資訊牌。

沒有在高架化以前造訪屏東車站以南的屏東線,挺可惜的。

屏東-潮州鐵路高架化工程的資訊牌

屏東-潮州鐵路高架化工程的資訊牌

當天巧遇在車站休息的台鐵工務段人員

當天巧遇在車站休息的台鐵工務段人員

在欣賞站房細節之前,先逛一下車站周遭。

六塊厝車站前的光復路,跟屏東車站前的是同一條,但熱鬧程度完全無法比擬。這裡出站後僅一條與鐵道平行的路,兩側有些住宅區,安插著一家雜貨店,而且還有不少半毀狀態的建築。自己猜想,這該不會跟道路的拓寬有關係?

車站旁的屏東客運站牌

車站旁的屏東客運站牌

貌似以住宅區為主的車站周遭

貌似以住宅區為主的車站周遭

又大又直又空曠的光復路

又大又直又空曠的光復路

車站旁邊擺著冷藏櫃的雜貨店

車站旁邊擺著冷藏櫃的雜貨店

這些半毀建築集中在光復路靠六塊厝車站這側,絕大部分應該都不具居住功能,多數用圍籬封閉起來,但部分仍有停放車輛,甚至堆放傢俱。由於幾乎都前半部被削掉,如此看來建築因道路拓寬而拆除的可能性很大。

路邊疑似拓寬後僅剩的幾面牆

路邊疑似拓寬後僅剩的幾面牆

被各種多元圍籬擋住的廢棄建築

被各種多元圍籬擋住的廢棄建築

前半段被拆除的連棟二層樓建築

前半段被拆除的連棟二層樓建築

頭幾次遇到這類建築,會覺得為何不拆乾淨,放任它成為都市的一處"奇觀",然而類似案例或情境看多,曉得會造成這現象的原因很多,有些源自無聲抗議,有些則是協調或折衷後的產物。

題外話,今年(2020)四月底剛打通的高雄市區原鐵道用地,讓自由路與復興路被連結,而在南側拓寬路段,就誕生一棟被拆除前半段,原先可能是旅館或出租套房之類的半毀建築。這棟應該是我目前看過最壯觀的被"剖面"建築。

不過像上面的那個兩層樓建築,看的出來還在使用,只是不是居住就是了。

類似榕樹下集會場所的概念嗎

類似榕樹下集會場所的概念嗎

電腦桌前的讀書人

電腦桌前的讀書人

一個用腳踏車籃當信箱的概念

一個用腳踏車籃當信箱的概念

往回走,看看六塊厝的站房建築吧。

前面小標寫的「家徒沒有四壁」,就在講它的外觀特色。站房的柱子間沒有牆壁圍起,真的很像一個巨大的遮雨棚,或者一個巨大的公車亭。如果把建築移到更靠近馬路一點,被誤會成公車亭不無可能。此外,搭配上不那麼呆版的建築設計與配色,讓這個站房很沒有「台鐵」風格。

整體配色由下而上是藍、幾何裝飾的白、白、幾何裝飾的藍,產生一層層的顏色層次。在台鐵局徽部分,使有暗紅色並做成少見的立體外觀,不過站房屋頂上也裝附局徽的站名燈箱,所以正面是能同時看到兩個局徽。值得一提是,立體局徽的背景下方有做出不規則的藍色馬賽克效果,十分活潑。

為站房畫龍點睛的波浪屋簷及幾何著色裝飾

為站房畫龍點睛的波浪屋簷及幾何著色裝飾

融入站體的立體局徽,以及點綴正方建築結構的波浪屋簷,正面看去難以忽略,但我覺得整座站房最大特點,必然是與屏東教育大學合作,在外牆上以彩繪方式完成的不規則幾何裝飾,直接讓站房增添動態感,不再只是單調的單一塗色。

這個幾何裝飾出現在最上層屋頂側邊,以及柱子下半部的藍、白色交界處周圍。特別喜歡屋頂那一圈的部分,如同把六塊厝的站房戴了頂海洋味十足的帽子。

進行站房塗裝改造的是屏東教育大學的視覺設計學系,站房一角還有他們留下的簽名痕跡,完成時間是2005年10月23日。

六塊厝站房一角寫有NPUE.Visual Art,即屏教大視覺設計學系留下的註記

六塊厝站房一角寫有NPUE.Visual Art,即屏教大視覺設計學系留下的註記

當初塗裝作業的照片,有留在六塊厝文化發展協會的網站,相簿裡還有2004年在站房舉行辦桌宴的照片,真讓人難以想像那光景。

還好有照片佐證,不然我真以為屋頂圖案而用不同顏色的磁磚拼貼而成,天曉得會是學生用藍色油漆在白色磁磚上著色。

站房前停滿了機車的六塊厝車站

站房前停滿了機車的六塊厝車站

當時造訪時因為有斜坡的關係,站房前的第二層樓梯停滿自行車跟機車,稍微煞風景,卻又覺得好像很"理所當然"。

時隔七年,即使之後多次搭台鐵前往屏東或台東,這仍是我唯一一次造訪六塊厝車站。稍微搜尋多年後的車站現況,發現站房顏色又稍有調整,站前樓梯也整建得更美觀一些,看來很值得再去探訪一次。

無論如何,最希望屏東教育大學留下的註記還在,那可是這裡的「獨一無二」。

現在應該也換新的六塊厝月台燈箱

現在應該也換新的六塊厝月台燈箱

六塊厝車站的月台僅使用鐵皮遮雨棚

六塊厝車站的月台僅使用鐵皮遮雨棚

月台、鐵道、天橋與站房的相對位置

月台、鐵道、天橋與站房的相對位置

這一趟從高雄到九曲堂、九曲堂到六塊厝都是搭電聯區間車,還沒搭到終點站為枋寮的復興號區間車。接著下一站屏東,將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造訪高架化前的屏東車站,來的就是早忘了前次搭到是哪一年的復興號編組了。

很快地,橘色柴電與水藍色客車組成的屏東線區間車,駛入不久前下車的六塊厝車站南下月台。

來了來了,是復興號編組的區間車!

來了來了,是復興號編組的區間車!

坐上逐漸找回熟悉度的綠色皮椅車廂

坐上逐漸找回熟悉度的綠色皮椅車廂

有著綠色皮椅的列車,朝著當時台鐵西部幹線電氣化的終點-屏東車站出發,而我也在乘客不算多的車內想著,等會午餐該在車站附近吃什麼再好。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1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乘零|獨旅漫行式 的其他內容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