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職場的起起落落

看待職場的起起落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看待職場的起起落落

最近著手寫職場新人的課程,職場、真的是一生都探索不完的課題。
其中想到一個話題是關於明星產業夕陽產業,這讓我想到自己在求學時期,也是長輩殷殷期盼去唸了一個到現在都未曾從事過相關工作的理工科,更遑論有沒有興趣了,我心信時至今日,咱們的年輕人還是一樣面臨這樣的選擇,冷門、熱門,我自己的想法覺得環境變化越來越快速,當初的冷門或是夕陽產業翻身為明星產業, 自己在職場在人生中想要什麼,反而更重要。

我的一個同學年輕時就跟著所謂的熱門產業走,好些年傳產業是主流,他很積極的往傳產發展,過了好些年科技業開始嶄露頭角他又往科技業裏頭鑽,為了往”熱門”產業裡出人頭地,不斷改變自己去適應新形勢,無奈就是趕不上快速的變化,搞得自己兵疲馬累一事無成。

另一個朋友雖然頂著高科技業的光環,薪資抬頭令人稱羨,但常常看到他在我們這群朋友們的聚會中,不是打開筆電做事、就是帶著晚餐囫圇吞棗的用餐,然後一邊嘆氣壓力超大、晚上睡眠品質不好等等問題。

這讓我想到看過的一個歷史故事也提到了職場,有個人叫做馮唐,漢文帝在位時他還很年輕,而漢帝喜老年人,所以他沒有被重用。到了漢景帝時,景帝雖然喜歡年輕人,可是馮唐這時已經年紀大了,想當然還是沒有受到重用。後來漢武帝即位,看到能幹的馮唐,很好奇地問他為什麼到老了才做到現在的官位。馮唐說明原委後,漢武帝封他為「郎」,於是後來就有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名句。

有時候,有能力的人往往也會有不得志的遭遇,職場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會影響你在職場的發展,我不得不說職場除了努力,機運也左右你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太多人都太在意世俗的價值觀,將別人的看法、想法套在自己的頭上變成了一個緊箍咒,以為某些行業、某些職務才是高人一等、光鮮亮麗,一年多來的疫情許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其中不乏所謂的光鮮亮麗行業或工作,也成了被紓困的對象,反而有些傳產或是一些基層工作此時沒有受到影響。

大家有沒有一種感嘆人算不如天算呢?所以,對於職場中的起起落落,就用平常心看待吧,太過於在意,反而會失去人生正樂趣與意義。
別忘了職場雖然重要,但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此時就把你頭上的緊箍咒拿下吧,疫情,應該也教會了我們一些事,生命無常,如果人生還有什麼是自己想做的事,就義無反顧地去做吧,管他的世俗眼光。

avatar-img
羽哥的職場充電站
11會員
17內容數
一個喜愛攝影的職場歐爸,不愛教條及框架,喜歡從生活及職場細微的觀察、去體驗生活的價值。 公部門、校園講座、企業內訓聯絡:chenyu777@gmail.com周宸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羽哥的職場充電站 的其他內容
我常在講座裡分享我們身在職場裡,為了所謂的人和,我們常被鼓勵要「善解人意」、「團隊合作」、「與人為善」。久而久之,我們把「貼心」變成了職場生存策略──看誰沒把事做好,就趕快補上,看誰臉色不好,就趕快道歉,彷彿多做、多忍、多讓,就是專業與成熟的表現。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近期幫一群大學生上課,其中一部分是了解自己、職涯及創業的認識,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畢業之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許,現在的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幾乎都可以上,加上在就讀高中時得到的一些資訊、以為大學就是玩四年。 這四年看似精彩的生活,你真的有得到什麼或是學到什麼
我常在講座裡分享我們身在職場裡,為了所謂的人和,我們常被鼓勵要「善解人意」、「團隊合作」、「與人為善」。久而久之,我們把「貼心」變成了職場生存策略──看誰沒把事做好,就趕快補上,看誰臉色不好,就趕快道歉,彷彿多做、多忍、多讓,就是專業與成熟的表現。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近期幫一群大學生上課,其中一部分是了解自己、職涯及創業的認識,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畢業之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許,現在的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幾乎都可以上,加上在就讀高中時得到的一些資訊、以為大學就是玩四年。 這四年看似精彩的生活,你真的有得到什麼或是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