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論發展簡史(二)-一般行政管理學派

管理理論發展簡史(二)-一般行政管理學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我們說到,終究會有另一個學派嘗試來修正「科學管理學派」這個【the best 「How to do」to work】方法所帶來的「Side Effect」。

科學管理學派以「產出」為誘因的制度,讓勞工階級承受莫大的壓力,是故以「社會學」為基礎的管理學派,應運而生。

找新變數的修正方式

關於如何修正「科學管理學派」的「後遺症」,可發想的方式有兩類:
以風險與效益的分析來提出「另一種的方法〈How〉,或是直接針對原本的方法所帶來的後遺症,設計對應的風險管控方式〈What〉。

  • 以風險與效益的分析來提出「另一種的方法〈How〉:
    如以「社會學」為主的「一般行政管理學派」。
  • 針對原本的方法所帶來的後遺症,設計對應的風險管控方式〈What〉:
    如以「心理學」為主的「組織行為學派」。

一般行政管理學派

談到一般行政管理學派,我們會提到兩位人物:Henri Fayol跟Max Weber。

Henri Fayol是「管理程序學派」的創始人,他於1915年的著作《一般管理和工業管理》提出了管理者的功能如下,而我搭配「PM思維邏輯」來協助各位M友們方便記憶:

  • 規劃〔Planning〕:定義出「the Why」,知道「要解決的問題」為何?
  • 組織〔Organizing〕:有關「外部的」How,知道「要運用哪些外部資源」?
  • 領導〔Leading〕:有關「內部的」How,理解如何「發揮內部執行力」?
  • 控制〔Controlling〕:有關風險管控行動的「What」,理解如何「自動化改善」?

Fayol更提出了14點管理原則,能普遍適用於當代許多組織的管理,所以被尊稱為「現代管理理論之父」。

其實Henri Fayol跟Max Weber都是在找尋另一種方法,避免科學管理學派中所追求的最佳方法,造成那些管理者太濫權、甚至不符合要求

Max Weber於是開始思考「人在社會中尋求安身立命,需要什麼樣的組織呢?」。

這是Max Weber透過觀察思考,定義出來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the Why〕,已經跟當初科學管理學派發展時,當時社會面臨要解決的問題:「工廠生產效率低落」的議題不同,成功定義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而發展出另一個解決方法〔How〕。

在最適合一般人尋求安身立命的組織思考下,Weber認為當代最理想的組織,是「官僚組織」〈Bureaucracy〉。

Weber理想中的官僚組織

  • 勞動分工:把工作拆解成「單調、重複、明確」的任務。
  • 職權分級:用明確的指揮系統,建立「層級系統」。
  • 正式選拔:以「技術能力」來選擇適合工作的人。
  • 制式規定與制度:「白紙黑字」的規定、標準作業流程。
  • 去個人化:「一致性」的規定與標準,不會因人而異。
  • 職業取向:經理人是「專業人士」,並非組織或公司的財產。

官僚也許在現在社會,被影射為不積極、不變通、脫節的行為,但官僚組織的本意,的確是「強調技術能力」、「職權主義」的菁英組織

日本的官僚組織,甚至以菁英文化自豪。官僚組織也是許多系統中不可或缺的架構,讓各類人才加入後,都能運作的政府機構尤其如此。

傳達這個組織「理性的」、「可預測的」、「不講人情、去個人化」的精神,且「強調技術能力」、明確的「職權主義」,的確是讓許多人足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不會因為管理者的喜惡而遭受生涯變故,也難怪Weber認為最理想的組織,就是官僚組織。

但,你喜歡在這樣的組織中工作嗎?

以上,從科學管理學派,進展到一般行政管理學派,這兩學派就是統稱的管理理論「古典學派」

是從最需要「管理」的工業革命開始,一群人在各自能滿足自我的需求中,尋求共榮的希望。


raw-image

商科PM是擁有10+年經驗的科技業PM主管,我嘗試分享「理性的思維」與「商業的觀察」文章、別忘了按下追蹤免費連擊下方5個讚】喔!
avatar-img
商科PM的沙龍
157會員
59內容數
針對PM職涯五個階段更深入淺出的介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商科P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理人必備五種心態】這篇經典文章,符合我的「PM思維邏輯」中, 由【Why>>How(外)>>How(內)>>What】的思維邏輯, 本質上就是不斷「由內而外」、「以終為始」的成熟心態。
當情境「非常不利或非常有利」時,具「任務導向」的領導者較能發揮影響力。 當情境「中等有利」時,具「關係導向」的領導者比較能發揮影響力。
這學期在台大也有這門課,「策略管理」。 過了十餘年後再來上這門課,同學們都是社會上打滾許久的人物,那些在職場上、商場上會使用與遭受到的「戰略」(還是只稱得上「戰術」?
【經理人必備五種心態】這篇經典文章,符合我的「PM思維邏輯」中, 由【Why>>How(外)>>How(內)>>What】的思維邏輯, 本質上就是不斷「由內而外」、「以終為始」的成熟心態。
當情境「非常不利或非常有利」時,具「任務導向」的領導者較能發揮影響力。 當情境「中等有利」時,具「關係導向」的領導者比較能發揮影響力。
這學期在台大也有這門課,「策略管理」。 過了十餘年後再來上這門課,同學們都是社會上打滾許久的人物,那些在職場上、商場上會使用與遭受到的「戰略」(還是只稱得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