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三十年的時代對照

2017/11/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英雄本色》,香港八十年代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現在看幕前幕後當然星光熠熠,但當年這陣容其實並非票房保證。周潤發當年號稱「票房毒藥」、狄龍已過氣、張國榮在電影圈也未成氣候、導演吳宇森的事業更處於低谷。所以當年行內行外對此片的期望不高。公映後,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地高收,並以三千四百多萬的票房榮登當年香港的票房冠軍,周潤發與吳宇森更是山雞變鳳凰,並成了灸手可熱的票房保證。

 

當年電影公映時我是初中生,電影上映後,我輩朋友都深受電影中義薄雲天的Mark哥(台譯小馬哥,周潤發飾)和豪哥(狄龍 飾)所感染。因為這部電影,男同學間稱呼對方時都喜歡在名字後加一個「哥」字,如強哥、文哥等,而我有幸名字有個豪字,所以當年是有點飄飄然的。更巧的是我弟弟的名字也有個傑字,與電影的角色有種微妙的對應,所以我對此片份外有感情。

 

電影出現在一個最好但不安的年代,經濟殷殷向榮,但人心卻因中國落實收回香港主權而瀰漫著憂慮。當年不少電影都不自覺地流露對香港前途的擔憂,《英雄本色》也不例外,其英文片名「A Better Tomorrow」和片中的插曲「明天會更好」已盡在不言中。三十年後重看,從角色、對白和場景出發,再對照現在的香港,確實有種難以言喻的感概。

 

當中兩個場景挺有意思,第一個是位於銅鑼灣的新寧大廈,這建築由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設計。貝氏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等。新寧大廈於1982年落成,在片中出現於一個令人深刻的段落。那幕講述代替了Mark哥地位的大哥成(李子雄飾)意氣風發地從新寧大廈正門出來,並將鈔票散在地上,打賞為他抹車的Mark哥(王晶在他其後的《精裝追女仔》中也戲謔過此段)。日月逝矣,歲不我與,風水輪流轉,當日風光已不復再,Mark哥如是,新寧大廈也如是,不管建築物的背景如何厲害,最後也敵不過發展和利益的考量,大廈於2013年底被拆卸重建。對於港片迷而言,這個已消失的經典場景,無疑有份難以言喻的遺憾。

 

新寧大廈(劇照)

 

新寧大廈(拆除前)

 

另一個場景是香港的法定古蹟中區警署建築群,該處是片中飾演警察的阿傑(張國榮飾)當值的警署。建築群毫無疑問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殖民地時代建築,建於1841年至1919年間,當中包括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是香港殖民地時代早期的法治、司法及懲教中心,在某程度上也是香港英治年代紀律與法治精神的象徵。去年,建築群因承辦商的疏忽引致部分古蹟倒塌,傷害的其實不只是建築物的破壞本身。將此事連結建築群的象徵性(法治)與回歸後香港的變化和處境,彷彿有多一層的諷刺。

 

中區警署建築群(劇照)

 

中區警署建築群(實照)

 

「A Better Tomorrow」,代表著三十年前普遍香港人對未知將來的心態,即雖存憂慮,但仍抱著希望在明天的積極心態。三十年後,這心態已漸漸被現實磨蝕,昔日辛苦建立並引以為傲的東西與價值慢慢變得一文不值,是無力和絕望。今天重看《英雄本色》,片中在飛鵝山一段的對白最能代表現在的觀影心情。那一幕,Mark哥向豪哥嘆說:「想不到香港的夜景是這麼美的,這麼美的東西,一下子沒有了⋯⋯」意無窮。

王冠豪
王冠豪
王冠豪,圖書館與資訊學碩士,香港土生土長,熱愛從電影的角度看城市。著作有《電影朝聖》、《電影美食朝聖遊》和《電影朝聖:台灣》,現在是《電影朝聖》網上雜誌及網站的作者、新城知訊台《世界隨意門》客席主持、Bubble Air《上戲接下戲》主持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