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33周年 用照片再說一次我們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989年上映即轟動一時的電影《悲情城市》,憑藉著其獨特的視覺風格、政治歷史觀點和技術革新力,榮獲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臺灣首部於世界三大影展獲獎之國片,不僅開啟國片在全球各大影展引領風騷的美好年代,也鼓舞後續更多臺灣電影的創作者們,前仆後繼地在國際影展上名留青史。

在所有人的引頸期盼之下,33年後,透過電影數位科技技術,完成保留膠卷風格的《悲情城市》數位調光版本,即將於2月下旬重新上映。本期季刊搶先與新北市民分享當年電影幕前幕後各種珍貴畫面。

撰文=年代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劇照=陳少維

(圖文收錄在2023 年2 月新經典出版的《悲情城市 經典劇照書(33週年珍藏版)》,感謝新經典文化鼎力協助,同意轉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6期|新北的年菜滋味。)

raw-image

1988年11月25日上午吉時,由侯孝賢執導,梁朝偉、陳松勇、高捷、辛樹芬主演,懷抱進軍國際影展大志的電影《悲情城市》,在金瓜石日治建築八角亭開鏡。

十個月後,1989年的9月15日,《悲情城市》一舉奪下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首部獲世界三大影展首獎的國片。那一年,42歲的侯導在台上露出靦腆笑容,透過一旁的影展選片人Marco Muller(後於2004至2012年榮任威尼斯影展主席)以義大利文翻譯,向全場觀眾說出得獎感言。侯導說:「總覺得過去一直進行的,像是鑽木取火的工作,如今火苗已點著,希望這把火能繼續燒旺燒下去!」

這把火確實傳下來了,當年的這一刻不但鼓舞了臺灣新電影創作者,更開啟臺灣電影在全球各大影展引領風騷的美好十年。就一部國片而言,能於政治歷史、文化美學、技術革新上,在這塊土地迸發如此強大影響力,迄今仍是唯一。

raw-image

侯導曾被問到:「悲情城市,說的是臺北嗎?」侯導回答:「是臺灣。」確實這部電影躍上國際舞台的1989年,也是世局風起雲湧的轉捩變革一年,多年後,《時代》雜誌曾以「1989, The Year That Changed The World」為封面故事,探討1989年發生的全球大事。那一年,柏林圍牆倒了、東歐共產國家接連解體、坦克開進了天安門、Tim Berners-Lee博士完成宛若網路大霹靂的「全球資訊網」(WWW)概念、曼徹斯特的電音夜店開始出現一種叫Ecstasy,嗑了會不停搖頭的東東......但對台灣文化界來說,解嚴後首度拍攝二二八故事的《悲情城市》所帶來的深遠影響,至今無法計算。

raw-image


除了對電影的影響,《悲情城市》當年在瑞芳區的拍攝地亦因電影而帶動觀光熱潮,多少年來侯導的日本、韓國、香港、中國影迷絡繹不絕地前來朝聖。新北市府更將這些取景地:水南洞、金瓜石、九份串連成「水金九景點」(台語諧音「美很久」)大力推動旅遊。儘管位於現今金瓜石黃金博物館園區的八角亭(片中梁朝偉照相館場景),早因颱風肆虐而坍塌頹毀,幸好《悲情城市》的底片,仍在恆溫恆溼專業條件下保存完好,將於2023年春天以全新4K數位版全台上映,再度與國人見面。

這一期《新北市文化》季刊,我們要透過陳少維的照片,一起來感受這部電影所記錄的、以及它本身所創造的經典影像。

raw-image

關於《悲情城市 經典劇照書(33週年珍藏版)

劇照攝影簡介:陳少維

出生於台北,成長於台中。曾隨謝春德工作,為《悲情城市》拍攝劇照。出版過攝影作品《快門慢舞》(2005)。

2011年擔任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謝春德個展製作總監。

主編簡介:褚明仁

曾任師大附中視聽社、政大電影社社長。政大新聞系畢,退伍後如願考上民生報主跑電影新聞,人生第一次出國就是飛去威尼斯影展採訪《悲情城市》。從事所熱愛的電影發行工作廿餘年,現任年代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執行長。

美術裝幀簡介:黃子欽

黃子欽 1970年生台灣台南,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工藝系畢。擅長台味普普拼貼、立體記憶裝置、平面裝幀設計。善於解構與重組記憶。收集台灣歷史文物,復刻設計抓出新脈絡介入現代台灣。期待在「全球化」跟「本土化」之間,走出一條適合自己並可長久走下去的路線。

《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6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6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年6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紙本刊物免費索取,請洽新北市化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1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少年吔,安啦!》做到《悲情城市》,褚明仁不知哭了幾回,「這樣做才有意義,電影是有生命的。」這也呼應侯孝賢在第 57 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在台上所說的「對電影的一種堅持,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
Thumbnail
從《少年吔,安啦!》做到《悲情城市》,褚明仁不知哭了幾回,「這樣做才有意義,電影是有生命的。」這也呼應侯孝賢在第 57 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在台上所說的「對電影的一種堅持,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
Thumbnail
長時間停留的鏡頭、緩慢的劇情推進,加上不直接呈現而是以口述帶過的情節,在在都不符合近年來追求緊湊、爆點的市場口味,但也正是這樣的風格,精確地刻劃出了1980年代仍對於二二八事件曖昧、忌諱的氛圍,加上眾多大咖影星構成的卡司,讓它足以獲得4.5顆星的好評。
Thumbnail
長時間停留的鏡頭、緩慢的劇情推進,加上不直接呈現而是以口述帶過的情節,在在都不符合近年來追求緊湊、爆點的市場口味,但也正是這樣的風格,精確地刻劃出了1980年代仍對於二二八事件曖昧、忌諱的氛圍,加上眾多大咖影星構成的卡司,讓它足以獲得4.5顆星的好評。
Thumbnail
看完電影以後,一直遲遲無法下筆,不知道要怎麼描述自己看完的感想,一直覺得自己的文筆很淺,沒辦法像很多影評人文章的詞藻華麗,分析各種拍攝技術,或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去推薦,幾經煩惱之下,我擔心再不寫悲情城市就要下檔,就失去了我希望更多人看到這部片的意義。於是,我想我就用我剛看完的心情,以及隔天很興奮想推
Thumbnail
看完電影以後,一直遲遲無法下筆,不知道要怎麼描述自己看完的感想,一直覺得自己的文筆很淺,沒辦法像很多影評人文章的詞藻華麗,分析各種拍攝技術,或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去推薦,幾經煩惱之下,我擔心再不寫悲情城市就要下檔,就失去了我希望更多人看到這部片的意義。於是,我想我就用我剛看完的心情,以及隔天很興奮想推
Thumbnail
本文主要從觀影的發現與感受切入這部電影。本來看到侯孝賢導演作品有點害怕太過沉悶,結論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1)演員:懷舊的同學會 (2)主題:哪裡都是悲情城市 (3)橋段:四個橋段分享 (4)導演:有別於刺客聶隱娘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本文主要從觀影的發現與感受切入這部電影。本來看到侯孝賢導演作品有點害怕太過沉悶,結論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1)演員:懷舊的同學會 (2)主題:哪裡都是悲情城市 (3)橋段:四個橋段分享 (4)導演:有別於刺客聶隱娘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連續假期最末一天,我進了戲院看了「悲情城市」,當年上映時我並沒有去看這部隱約訴說著台灣曾經發生過的悲情故事,但因此片重新繁榮的「九份」倒是去了無數回。 印象中當時台灣有幾部刻畫著九份,金瓜石一代的國片,「戀戀風塵」「多桑」都有進戲院觀賞,唯獨此片感覺訴說著「悲情」而望之
Thumbnail
連續假期最末一天,我進了戲院看了「悲情城市」,當年上映時我並沒有去看這部隱約訴說著台灣曾經發生過的悲情故事,但因此片重新繁榮的「九份」倒是去了無數回。 印象中當時台灣有幾部刻畫著九份,金瓜石一代的國片,「戀戀風塵」「多桑」都有進戲院觀賞,唯獨此片感覺訴說著「悲情」而望之
Thumbnail
一部電影難以(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悲情城市》的幸與不幸是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它是談及二二八事件的作品中,名聲最大的一部。影片的美學成就有目共睹,技術面幾無失手,藝術面(時代氛圍的呈現)也讓人著迷。《悲情城市》乘載了大量的讚賞光環,也就無可避免會引來更認真的檢視。
Thumbnail
一部電影難以(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悲情城市》的幸與不幸是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它是談及二二八事件的作品中,名聲最大的一部。影片的美學成就有目共睹,技術面幾無失手,藝術面(時代氛圍的呈現)也讓人著迷。《悲情城市》乘載了大量的讚賞光環,也就無可避免會引來更認真的檢視。
Thumbnail
1989年上映即轟動一時的電影《悲情城市》,憑藉著其獨特的視覺風格、政治歷史觀點和技術革新力,榮獲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臺灣首部於世界三大影展獲獎之國片,不僅開啟國片在全球各大影展引領風騷的美好年代,也鼓舞後續更多臺灣電影的創作者們,前仆後繼地在國際影展上名留青史。 在所有人的引頸期
Thumbnail
1989年上映即轟動一時的電影《悲情城市》,憑藉著其獨特的視覺風格、政治歷史觀點和技術革新力,榮獲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臺灣首部於世界三大影展獲獎之國片,不僅開啟國片在全球各大影展引領風騷的美好年代,也鼓舞後續更多臺灣電影的創作者們,前仆後繼地在國際影展上名留青史。 在所有人的引頸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