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學習:生態攝影中的關懷環境之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一陣子,基隆市政府總算開出第一張餵食野生動物的罰單。這些年常有人到基隆港丟肉塊吸引在天空翱翔的老鷹飛下來啄食,然後趁機用相機獵取精采鏡頭,逼得基隆市政府設立標語牌,提醒民眾不能餵食老鷹。雖然有牌子,那些扛著大砲型長鏡頭的所謂生態攝影家卻視若無睹,照常餵食。會開出這張罰單是因為這個人太囂張了,執法人員屢勸不聽,只好依法裁罰。

其實我很討厭這些不擇手段只想拍出精彩照片的生態攝影師,他們搜集圖片的炫耀行為比那些收集去過幾個國家,追求看過多少種鳥類的人還糟糕。他們會放沖天炮把鳥嚇飛來拍照,或為了取得好角度而驚嚇到幼雛,甚至把活生生的生物(鳥或昆蟲)黏在樹枝上,以創造出活靈活現的所謂生態照片。

raw-image

除了這些為拍攝而拍攝的人之外,這些年還多了數不盡的手機族攝影大師。這個時代,彷彿人人都是攝影大師,當手機拍照效果幾乎勝過傻瓜相機的時代,每個人一天24小時都帶著相機,隨時準備拍照,也隨時被拍。照相器材不只方便,解析度、靈敏度再加上電腦程式,可以毫不費力地幫我們拍出無法挑剔的相片,而且能立刻看到成品。一張拍壞了,連拍七、八張總有一張是滿意的吧?

也因為這群數量龐大到難以計數的手機攝影族,一個人亂拍幾萬張,總會有那麼兩三張還不錯的吧?那乘上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人無時無刻都在亂拍,網路上流傳巨量的精彩相片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拍出再精采的相片也不再稀奇,換句話說,攝影作品已經不太值錢了。

現在的年輕人恐怕很難想像當年拍照是多昂貴又多困難。底片要錢,一卷才能拍三十多張,沖洗要錢,洗成相片也要錢,每按一次快門,代表至少十多元的成本;而且更麻煩的是,一直到洗成相片前你都無法確定自己有沒有拍到,曝光量夠不夠,有沒有震動模糊,當然更令人捥腕的是當精彩畫面發生時,底片正好拍完。

記得以前拍照很昂貴的時代,每次按快門前會先思考,先去感受與體會,總是想辦法找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之後,才按下快門。那種慎重或靜靜的注視,有點像獵豹在伏擊獵物時,全神貫注,然後一躍而起。攝影大師布烈松(Henri Cartier-Bresson)就這麼說:「那就是我很少讓鏡頭移動的原因,彷彿逼近一頭野獸,如果你太唐突,獵物就會逃掉。」

生態攝影是這個習慣「用相片寫日記」的攝影時代中比較特別的類別,除了必須具備基本的攝影知識與構圖技巧,也要有相當的生態知識;因為生態攝影是生態觀察的延伸,要拍出生動的作品,還得對野生動植物與自然知識有基本的了解。此外,還要有相當的耐心,起早趕晚,忍受不舒服的拍照環境,才能守候到關鍵的剎那。

不過,說實話,要做到以上這幾點,並不算太難。我覺得最大挑戰反而是攝影中對環境珍惜與對生命物種的關懷之情,也就是避免為了拍照而干擾環境或傷害生命。

有時候看到網路上不斷被流傳分享的精采生態相片,顯然是在人為設計或嚴重干擾下所拍出的炫耀之作,就覺得很難過。不免想到,當攝影器材與技術都不再是問題之後,我們該如何進行生態攝影?總覺得生態攝影最重要的精神是來自於分享我們對大自然的崇敬與感動之心,進而願意保護這些生物及孕育所有生命的自然環境。

是的,生態攝影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謙卑的心。

所有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拍微距攝影這麼久,原來我愛的不是昆蟲,我愛的是細節。
Thumbnail
拍微距攝影這麼久,原來我愛的不是昆蟲,我愛的是細節。
Thumbnail
讚誇?珍惜?破壞? 大自然生態系 自體的生態系 可也保之如常? 道德的生態系 誰將與共維繫?
Thumbnail
讚誇?珍惜?破壞? 大自然生態系 自體的生態系 可也保之如常? 道德的生態系 誰將與共維繫?
Thumbnail
上文提到,有幸以$937含運收編了一支尼康手動望遠變焦鏡頭: Zoom NIKKOR 80~200mm 1:4.5…這個價格可能連高檔一點的保護鏡都買不到,我也非常好奇,上世紀的手動老鏡拍打在現代全片幅數位單眼上會激出什麼樣的浪花?
Thumbnail
上文提到,有幸以$937含運收編了一支尼康手動望遠變焦鏡頭: Zoom NIKKOR 80~200mm 1:4.5…這個價格可能連高檔一點的保護鏡都買不到,我也非常好奇,上世紀的手動老鏡拍打在現代全片幅數位單眼上會激出什麼樣的浪花?
Thumbnail
最近天氣常常午後雷陣雨,然後傍晚接近晚上的時候,雨就停了,這讓我想起今年四月份,在新店碧潭的 和美山~ 夜訪螢火蟲。螢火蟲最喜歡氣温約26度左右,下雨過後的悶熱潮濕溫度,在傍晚時分的山區草叢裡,總會看到閃爍的螢火點點。當時也拍攝和創作了幾張螢火蟲的照片。 每年到螢火蟲的季節,和美山都會舉辧賞螢活動
Thumbnail
最近天氣常常午後雷陣雨,然後傍晚接近晚上的時候,雨就停了,這讓我想起今年四月份,在新店碧潭的 和美山~ 夜訪螢火蟲。螢火蟲最喜歡氣温約26度左右,下雨過後的悶熱潮濕溫度,在傍晚時分的山區草叢裡,總會看到閃爍的螢火點點。當時也拍攝和創作了幾張螢火蟲的照片。 每年到螢火蟲的季節,和美山都會舉辧賞螢活動
Thumbnail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的一位鳥巢研究員Auke Florian,昨天分享了他對近年鳥類築巢的心得...
Thumbnail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的一位鳥巢研究員Auke Florian,昨天分享了他對近年鳥類築巢的心得...
Thumbnail
觀察園藝環境的生態制高點、食物鏈頂層是運作菜園的基礎,最頂層的掠食者會站在視野最好的位置,而且不怕其他物種看見牠們,像是老鷹站在山頂。 當然,這通常,是人類!
Thumbnail
觀察園藝環境的生態制高點、食物鏈頂層是運作菜園的基礎,最頂層的掠食者會站在視野最好的位置,而且不怕其他物種看見牠們,像是老鷹站在山頂。 當然,這通常,是人類!
Thumbnail
這篇的參與式攝影計畫,是在印度的一個Bandipur國家公園中進行的,參與的當地人有六位,進行為期半年的試驗。這篇的結論我個人認為沒什麼太多新意,它是奠基在視覺地理之上,並且延伸動物地理學中有關跨物種階級秩序的討論,最後對國家公園中人與野生動物治理,存在的西方殖民視角進行政治生態學式的批判。 Ban
Thumbnail
這篇的參與式攝影計畫,是在印度的一個Bandipur國家公園中進行的,參與的當地人有六位,進行為期半年的試驗。這篇的結論我個人認為沒什麼太多新意,它是奠基在視覺地理之上,並且延伸動物地理學中有關跨物種階級秩序的討論,最後對國家公園中人與野生動物治理,存在的西方殖民視角進行政治生態學式的批判。 Ba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