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雕像的現實意義:美國維州的種族衝突事件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一年以來,蔣介石銅像是否應被拆除成了「轉型正義」這一政治議題的焦點。有人贊同用潑油漆的方式表達立場,也有人認為留著威權時期的雕像,不僅具有教育意義,也是尊重那一段歷史——儘管不是那麼光彩。現在同樣的爭議,也在美國發生了。

 

美國維吉尼亞州(Virginia)夏洛茲維爾市(Charlottesville)發生白人種族至上主義者引發的暴力事件,導致1人死亡19人受傷,在美國各地引起極大反響,各地紛紛爆發反對種族主義的示威遊行,主流媒體也一致譴責。受到波及的包括總統川普,他猶疑的表態連下屬都看不下去,包括國務卿提勒森在內的一些政府官員都出面與他切割,可見這項議題的嚴重性。另一個受到波及的對象,就是遍佈美國各地的邦聯紀念碑。

 

歷史雕像

夏洛茲維爾市的李將軍銅像。Photo source : wikipedia

 

對於支持人權理念的左派來說,拆除邦聯雕像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被視為是新「轉型正義」政治運動的具體內容。不僅是雕像,紐約市政府成立了「仇恨標識委員會」,對於地名、街名和學校的名字進行審查,要改掉那些與奴隸主有關的名字。右派人士固然也反對白人至上主義的復辟,但對於新一輪「轉型正義」也議論紛紛。在他們看來,無論是雕像還是地名,都是美國過去發生過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固然有汙點,但不應當讓它們消失,否則歷史就是殘缺不全的。

 

閱讀完整內容,訂閱、閱讀更多「王丹隨筆」的文章:

王丹隨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0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丹隨筆
王丹
王丹
一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致力于做一個温和,堅定,有建設性的政治反對派;期待未来的中國,能夠重建政治秩序和生活秩序。為北美,港臺多家媒體撰寫專欄。出版有《王丹獄中回憶錄》,《王丹觀點》,《聽風隨筆》,《在梵谷的星空下沈思》,《我異鄉人的身份逐漸清晰》等政治,歷史,文學著作二十餘種,曾為臺北市駐市作家,並獲首屆世界華文文學獎詩歌首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