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對環境沒有節制的破壞;破壞帶來的惡果,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霧霾。那些愛國小粉紅無論如何驕傲中國的成就,只要提到霧霾,大部分人只能啞口無言。霧霾在中國,已經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成了政治問題,它鮮明地凸顯了中國模式的內在問題,是對於中共治理國家的能力的負面展示;更嚴重的是,瀰漫中國各地的霧霾已經威脅到中國人的身體健康,對兒童來說更是如此。 面對霧霾,中國老百姓當然不滿,畢竟這是關係自身的問題。然而,不滿通常以牢騷的方式存在於網路上和民眾的聊天內容中,並沒有轉化為大規模的抗議和社會不穩定。如果說,國家的事情人民已經淡漠,不願意公開表達立場,那麼與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的健康息息相關的霧霾問題,為什麼也沒有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呢?中國人為什麼還在忍受如此嚴重的霧霾問題?這樣的忍受是處於怎樣的社會心態?這樣的社會心態是如何影響中國的社會與政治轉型的呢?今年1月份的《三聯生活周刊》的「讀者來信」欄目中,刊登了一份談論霧霾的來稿,比較能夠說明問題。 北京霧霾嚴重。Photo source : 大杨@flickr CC BY 2.0 在寫給編輯部的這封信中,署名「哈爾濱一讀者」的作者說: 「在這汙濁的空氣裡,殘喘都變得艱難,在生活的牢籠內艱難地爬行。國家要經濟發展,富人想盆滿鉢滿,而大多數人的想法只有:房子都買不起,要什麼體面?即便那些大城市的環境再怎麼差,去的人還是要去,留下的人依舊不想走。所以,這裡沒有開過大會,人們也沒有大遊行,全國更沒有總動員。聽說明天有霧霾,人們只會在心裡說:哦,知道了。能夠讓人們憤怒的,恐怕只有某些專家的胡言了。這霾的年頭太長了,人們早已司空見慣。甚至在網上,還能找到一些段子,中歐人尤其擅長編一些順口溜、俏皮話,只是那危害自己生命的東西打趣,不免有些彆扭。但或許,這也算是一種無能為力的自嘲吧。」 在我看來,這一段看上去是牢騷的話,樸實而典型,可以代表很多人對於霧霾問題的心態。 為什麼中國人可以忍受霧霾? 毫無疑問,大部分人對霧霾的問題是非常不滿的。「在生活的牢籠內艱難地爬行」這一句非常沉重,表現了強烈的情緒。這種情緒是普遍存在的。 第一,對於中國人來說,霧霾問題雖然嚴重,但是他們面對的,還有比霧霾更加嚴重的生存問題,例如工作,房子等等。北京是霧霾重災區,但是大量的外地人口還是潮水般湧入,也很少見到北京居民因為霧霾而遷居其他省份,這當然是因為北京的工作機會相對更多,大城市的生活具有吸引力。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否買得起房子是今天的事情,霧霾造成的健康損害是明天的事情,明天的事情哪裡還顧得上呢? 第二,不管是多麼令人不滿、多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果長期存在,人們就逐漸習慣了。在中國,再加上一些人民對政府的無奈,情況就更是如此。 第三,雖然中共當局對於網路進行嚴格管理,但並沒有嚴格到完全禁止人們發牢騷的地步。對於霧霾這樣的非政治性議題,管制更是相對寬鬆一些。這使得中國人可以盡情地用嘲諷,甚至是「自嘲」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當內心的不滿通過各種「段子」的方式表達出來之後,不滿就會得到一定的舒緩,而不至於積聚成大規模的抗議。網路自由,有時候也可以成為統治者維護社會穩定的工具,這樣的弔詭在中國表現的尤其明顯。 這封「讀者來信」是小市民的心聲的代表,也是大部分中國人群體心態的代表,更似乎是中國這幅巨大圖景中的一部分。語調雖然平淡,但足以讓我們認識到,真實的中國為什麼能以現在這樣的面貌繼續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大杨@flickr CC BY 2.0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