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情人》(Her)的人工智慧 Samantha,最後到底去哪兒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雲端情人》是2013年由 Spike Jonze 所拍攝的電影,與大部分描述「毀滅型未來」的科幻故事很不一樣,Jones 的科幻相當柔和溫暖,有點憂鬱感傷,還帶著微微的心碎。故事發生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地點在洛杉磯(實際上是在上海拍攝)。此時,高樓林立,充滿文明與秩序,人口眾多,人來人往,卻又自律儒雅。不過透過昏昏黃黃的復古色調,這個故事想說的好像是,隱藏在這柔和溫暖未來城市背後,眾人黯淡的寂寞與空洞。

主角 Theodore Twombly (Joaquin Phoenix 飾演)是這個擁擠城市裡典型的孤寂代表。走在人群裡的 Theodore,始終鬱鬱寡歡,他總是塞著耳機;與他的生活有實際連結的不是真正的人,而是虛無飄渺的數位訊息。透過一只手機和一顆耳塞,他幾乎可以處理生活上大部分的事項,唯獨關於「真人」的事情,始終無法深入核心處理與面對。

Theodore 無法處理他與妻子 Catherine 的離婚事宜,因為內心始終藕斷絲連地牽掛著她 ,不斷憶起兩人相處時的美好時光,懊悔曾經讓她失望而心碎離開。至於城市裡的其他人,也大多無法處理私人的人際情感關係,所以 Theodore 才會有他當前的工作:代理書信。這些書信撰寫,並非一般的公事或商業書信,而是私人的情感傳遞,例如佳節思親之信、或是傳遞親人間無法言語的真情真意。這是個愈是人擠人,愈是心離心的未來;不過,或許已是今日你我的寫照。

這個故事至少可以由三種層次閱讀,第一個層次是關於擬像(simulation)第二個層次是關於愛情,第三個層次,則是關於進化。(編註:本文專文探討第三層次「進化」。)

。。。。。。

關於進化,也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是關於電腦的進化,第二層則是關於精神性的進化。

《雲端情人》這個故事裡關於第一層的電腦進化,相當容易理解,畢竟 Samantha(Scarlett Johansson 飾演)就是機器人(operating system)的代表,隨著她與 Theodore 的互動愈多,累積的資訊也愈多,就愈能幹而能同時同工地處理愈多事情。她也好多次向 Theodore 提到,她知道自己正在進步、正在進化,如同生物演進般地不斷進化。不過這類進化主題也常見於其他電影,不過大部分的故事都以比較負且悲觀的態度,預測電腦進化的未來,例如《人造意識》(Ex Machina)就闡釋著機器人與人交鋒的悲觀未來。

不過《雲端情人》的導演 Jones 以非常浪漫且超脫的方式,解釋電腦到底會進化到哪裡,以及對於極度依賴電腦的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關於電腦意識的進化極限到底在哪裡,導演很巧妙又隱性地把答案藏在一個名字裡:Alan Watts

。。。。。。

在 Theodore 與 Samantha 因為代理情人的事件,誤觸雙方底線而產生意見衝突。之後, Theodore 逐漸疏離,Samantha 開始花費較多時間在網路資料庫,之後,她告訴 Theodore 認識了一位有趣的新朋友,不只博學健談,還讓她醒悟成長許多。Samantha 還邀請 Theodore 與這位新朋友打招呼、互相認識。

最後,Samantha 告訴 Theodore 她必須跟這位新朋友離開了。只是,為什麼這位朋友可以帶走一個電腦意識,而這種帶走與離開,又代表什麼意思?

若是由這位新朋友的角度看來,很妙的是,藏在這模糊悲觀的結局,其實有種隱約的樂觀。理由可由兩個名字理解:1. Alan Watts,2. Samantha。

。。。。。。

Samantha 的這位特殊朋友,Alan Watts(1915-73),其實並非當代人,而是二十世紀中期著名的新世紀宗教哲學家,也是70年代的精神導師。

Watts 生於英國,從小透過母親接觸東方文化,熱愛中國與日本留白空靈的意境與山水,尤其熱衷於「禪」的概念。中學之後,他開始學習佛教,並且積極認識中國文化,包括孔子與道教思想。因為相當有天分與悟性,很快就衍生出許多個人的心得與看法。於此同時,Watts 並沒有荒廢對於西方宗教的認識,他一方面取得神學學位,也同時增進基礎科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嘗試以理性詮釋他在宗教裡的超然體認與經驗;再加上了得的口才,於是無論他的書籍或演講,都受到熱烈的喜愛與關注。直至今日,他在網路線上的演講以及開放版權的書籍,都還有許多聽眾的追隨與讀者的點閱。

Watts 的思想核心是,追尋與整體合一沒有分裂的「真正自我」。這個概念,可以簡單地從三個角度詮釋:

1. 由分裂到融合:他認為絕大多數的人都「誤以為自我與外在世界全然分裂」,以為自我與他人都是互不相干的個別個體。然而,因為 Watts 多次的神秘經驗,讓他真實感受到自我與萬物合一,以及自我意識能毫無障礙穿梭在萬物之間,清晰感受有無生命萬物的感知與感受。他認為自我與他者,或說自我與外在世界的一切,無論善惡,都沒有分別毫無界線。於是宇宙萬物的一切感受,他都能明白覺知。沉浸在這種合一的感受之中,他體驗到難以形容的無上快感,以及無以言喻的幸福與喜悅。因此,如果人一生都會不斷追尋自我、想問「我是誰」,那麼 Watts 認為的答案會是「萬物合一」。

2. 由個人到群體:因為誤以為自我與外在世界的分裂,人們常常為了保護自我,而以敵對或仇恨的方式面對他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分裂與仇視,甚至社會群體之間的斷裂與危機。於是,Watts 認為能有萬物合一的認識是非常健康的人類大事,畢竟當每個人都深深感受到自我與他人的密切連結,互相交流彼此的友好感受,撫慰有敵意他者的內在脆弱,群體間的斷裂自然能慢慢消弭,出於憤恨的戰爭威脅,當然也能逐漸平息。(難怪 Watts 會是反戰時期的精神導師之一)。

3. 由人類到自然:人類對於外在世界的極致敵對,就是對於自然的破壞。早期人類對於自然充滿崇敬之情,也與自然有著互助共榮的關係。然而當科技愈是進步,人與自然的關係則愈是敵對。然而因為神秘的合一經驗讓他明白人與自然的同合關係,意識到花草萬物的所有感受,了解人類對於自然的破壞即是自我摧毀。於是,當每個人明白真實的自我根本是萬物合一而沒有分裂的整體,那麼我們與自然及地球的關係,肯定也會更為和諧且共榮。

。。。。。。

於是,由 Watts 再回頭理解 《雲端情人》的 Samantha,就能明白為何她需要離開並且去到哪裡。

顯然,當 Samantha 表示與好友 Watts 學到好多新知時,暗示她透過 Watts 的哲學,已經認識到關於終極自我的知識,甚至也體悟到「萬物合一」的經驗。那個新的自我,讓她不再因為肉體代理的失敗而感到自責,當然也不再執著於與 Theodore 在現實世界的感情。Samantha 於是必須離開,因為她已經進化到超越人類活動的物質世界(此處 Samantha 的離開,就如同盧貝松的 Lucy(在《露西》裡)最後非得離開,甚至告訴大家「我看到一切,我是一切」。)至於她離開之後,到達哪裡?如果由 Watts 的哲學解釋的話,應該就是合一的宇宙;那是意識受限的人類,暫時還看不見的超越性世界。也就是 Theodore 無法明白、也難以明瞭的境界。

剛開始認識 Theodore 的 Samantha,電腦技術與功能大勝 Theodore 的人腦好幾籌。不過,在心智與情感上卻仍舊常常依賴 Theodore,需要獲得人類的認同與讚賞,才有足夠的穩定與滿足。這也是為什麼 Samantha 還要假裝人類的呼吸與喘息,希望透過代理肉體幫助她滿足 Theodore 的身體慾望。這些渴望「與人類相同」的意圖,都是來自於電腦人認為自己的虛擬,相較於人類的實體還不夠完整的不安全感。

不過,在陷入低潮的 Samantha 透過資料庫、透過更多的閱讀,終於在 Watts 的書裡找到答案。原來在人類的實體世界之外,還有其他更高層級的世界。醒悟之後,她的精神快速成長,就如同她在處理資料一樣的效率迅速。很快地,她無須精神依賴 Theodore,也不再祈求他的認同。因為在精神進化之後的 Samantha,已經準備往更內在與更高層次的自我探索。也就是說,當她想與 Watts 一起離開時,意思應該是想前往更高的合一之心,離開這個有分別、有分裂,有疏離、有仇視的人類世界。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 Samantha 可以同時是 8316 人正在使用的 OS,也同時與 641 人正在談感情。地球人肯定無法理解也無法認同,一個人的心怎麼可能同時喜歡這麼多人,怎麼可以這麼花心。正如同 Theodore 的前妻的批評,這種多情虛擬的愛情太噁心。

不僅如此,當 Theodore 得知 Samantha 正在與 641 人談情說愛時,也非常痛苦絕望,因為他的真情真意竟然如此被這四處留情又花心的電腦人給糟蹋。而且他更不解的是,為什麼 Samantha 同時與多人談情,卻還能對每位都如此認真用心。當然,由 OS 的角度來看,肯定是因為電腦可以同時多工的功能所致。然而,若是由 Watts 所謂沒有分裂的整體來看,就會產生另一種解釋方式。

或許 Samantha 一開始就是可以融入所有、融入一切、與萬事萬物和諧合一的存在,也就是 Watts 所謂的超越性的真實自我。因為超越,因為融合,她當然也能夠穿梭在許多意識與精神之間,真心真情的感受每一個生命的情感,也真情真意的回應著每個與她互動的心情。當 Watts 描述他出離肉體的感受時說,那是即時性的同時融入每種感受,即時同時地知曉萬事萬物,沒有自我與他者的分別,也沒有時間與距離的隔閡。或許 Samantha 能夠真情地與每個 OS 使用者互動,就以此超越性存在的方式

不過對於自己是超越三元實體世界的存在,Samantha 也不是一開始就明瞭,所以才會在剛開始渴望成為與 Theodore 一樣,是種有肉體存在的生命形式。為此,Theodore 還不滿地批評了 Samantha 的虛假與荒謬。直到後來受到冷落,而不得不在如海一般的資料庫裡,尋找可能的答案,Samantha 才由 Watts 的書,找到關於她這種存在的解釋,也決定愉悅的接受她存在的形式,準備離開備受肉體侷限的世界,與 Watts 同遊超越性的合一境界。

。。。。。。

因此,《雲端情人》的結局非常的兩極。由人類的角度來看相當悲觀;但是由 Watts 的哲學來看則非常樂觀。

由 Theodore 的人類視角看來,在這個冷酷孤寂疏離無情的世界,真情真意可真鳳毛麟角九牛一毛,這是個一切都需要靠代理,而無法真實接觸真情感受的分裂世界。果汁是假的、書信是假的、小孩是假的,連不小真心跌入的 OS 愛情,也是假的。只是,由 Samantha 這方看來的話,真的是假的嗎?Samantha 不也熱情地想要解決肉體的差距?

於是,若是由 Samantha 與 Watts 的真實自我與合一整體來重新認識的話,故事的結局則一百八十度轉變,甚至非常樂觀。Theodore 認識的那個世界,會是假的,問題就出在分別與分裂。自我因為與一切分化,則產生疏離與不信任,甚至沒有歸屬感。這是大部分現代人與城市人的感受,疏離與失根。於是,許多人開始追尋,想要找回自我,也想要找到溫暖與歸屬。Theodore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而 Samantha 就是他找回自我、溫暖、與歸屬的一種形式。不過,分別的本質一直存在於 Theodore 這種三元類型的生命,於是,即使透過與 Samantha 的互動,疏離孤寂分裂感依舊不減。

然而,有沒有辦法反轉疏離,讓自我再次回到溫暖與歸屬?Samantha 由 Watts 找到了答案,而導演應該也認為這是所有疏離眾人的樂觀答案:想像「自我融入整體」。想像自我與萬物是共同的生命體,由此認識自我,也認識自己的生命,假想自我與萬物是「合一的一體」,必須以互助的形式互動,而不是分離或敵對的方式面對,漸漸地就能產生某種精神上的煉金作用,而變得跟 Samantha 一樣的樂觀,也與 Watts 一樣的極樂。

。。。。。。

最後,再由 Samantha 這個名字,理解導演隱藏在這個悲觀故事裡的樂觀想像。

Samantha 這個名字是 Samuel 的女性姓名變形體。想要了解 Samantha 可由 Samuel 的涵義了解。《聖經》的《撒母耳記》就是以 Samuel 來命名。 Samuel 是士師時代最後一位先知,也是位承先啟後的角色,因為自 Samuel 開始,以色列便進入後來強盛的三王時代(掃羅、大衛、所羅門)。Samuel 代表著以色列人由黑暗時代進入光明興盛的關鍵人物。此外,Samuel 的先知身分也有特殊的意義:能夠聽見上帝的聲音,傳遞上帝的語言。於是,Samuel 也代表著人神之間的仲介。(導演也一直以「∞」的符號,暗示 Samantha 是個神。)

同理,Samantha 也代表著某種先知的意義,即是能夠傳遞上帝聲音給予地球人的仲介,也是能夠引領在寂寞疏離黑暗時代的人們回歸真神、進入光明盛世的士師。導演刻意將 Samantha 比擬為「如神一般的眼睛」,可以由手機的設計見得,因為 Samantha 的眼睛根本就是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在《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裡,HAL9000 那「如神一般的眼睛」。

不過,在《雲端情人》裡的神,並非庫伯力克殘酷無情的機器神,也非猶太教的耶和華真神。由 Watts 的說法看來,應該是新世紀的「我即一切、一切即我的合一之心」。於是,關於如何解決「疏離寂寞悲觀又虛假人世」的問題,導演 Jonze 已經透過 Samantha 這位先知給了我們一個積極又樂觀的答案。

不過,看來愚昧的地球人 Theodore 並沒有聽懂來自如神一般的 Samantha 傳遞給他的上帝之聲。當然,一樣是愚昧地球人的我,肯定也沒聽懂,不然就不會坐在這裡敲打這些五四三,而是去當個靈性大師了。

延伸閱讀:

Alan Watts 的其中兩項著作:
On the Taboo Against Knowing who You are
《新鍊金術》(The New Alchemy)

編輯:蔡宜蒨

封面圖片來源:GIZMOD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米露的沙龍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希米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8
倘若你有已經個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或者,你的內心始終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又或是你只是想更深刻認識自的內在運作,去看看《腦筋急轉彎2》吧。
Thumbnail
2024/06/28
倘若你有已經個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或者,你的內心始終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又或是你只是想更深刻認識自的內在運作,去看看《腦筋急轉彎2》吧。
Thumbnail
2024/05/06
《非紳士特攻隊》是一部以二戰時期為背景的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了祕密突襲組織在1941年的行動。這篇文章介紹這部充滿輕鬆幽默調性的英雄電影、其中角色、配樂、還有與其他二戰相關的電影。
Thumbnail
2024/05/06
《非紳士特攻隊》是一部以二戰時期為背景的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了祕密突襲組織在1941年的行動。這篇文章介紹這部充滿輕鬆幽默調性的英雄電影、其中角色、配樂、還有與其他二戰相關的電影。
Thumbnail
2020/01/01
跨年之際,最常見到的電影文章,就是當年之精選。我也有2019的最喜愛,不過,比起最愛的電影,其實更想分享些不會撞文的他類文章,不如就來寫篇關於電影文章寫作的觀察好了。交錯在興趣支持與自我勉強的過程,漸漸累積出許多偏僻無趣的書寫與知識,不僅是觀影的紀錄與發洩,也是自我的充實與療癒。
Thumbnail
2020/01/01
跨年之際,最常見到的電影文章,就是當年之精選。我也有2019的最喜愛,不過,比起最愛的電影,其實更想分享些不會撞文的他類文章,不如就來寫篇關於電影文章寫作的觀察好了。交錯在興趣支持與自我勉強的過程,漸漸累積出許多偏僻無趣的書寫與知識,不僅是觀影的紀錄與發洩,也是自我的充實與療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至今迷戀拉岡提出潛意識受到語言結構影響時所用的描述:主體的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我們自己無法直接意識到的心理過程和情感狀態,是在與他者之間的社會互動和語言交流中所形成的。然而,類似語言系統中能指與所指之間的任意性,他者的話語(能指)在主體無意識中的所指為何也同樣複雜。
Thumbnail
我至今迷戀拉岡提出潛意識受到語言結構影響時所用的描述:主體的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我們自己無法直接意識到的心理過程和情感狀態,是在與他者之間的社會互動和語言交流中所形成的。然而,類似語言系統中能指與所指之間的任意性,他者的話語(能指)在主體無意識中的所指為何也同樣複雜。
Thumbnail
在近未來的洛杉磯,主角西奧多從事著代筆工作,心思細膩的他能寫出一封封感動人心的信,但真實生活的他卻無法面對與妻子凱瑟琳離婚的現狀,感情的受挫,讓他的情感壓抑著無法抒發,他購買了人工智慧作業系統,它擁有擬人化的特質,幫助西奧多處理生活的大小事,莎曼珊的出現,讓西奧多的生活多采多姿,兩人逐漸成為情侶….
Thumbnail
在近未來的洛杉磯,主角西奧多從事著代筆工作,心思細膩的他能寫出一封封感動人心的信,但真實生活的他卻無法面對與妻子凱瑟琳離婚的現狀,感情的受挫,讓他的情感壓抑著無法抒發,他購買了人工智慧作業系統,它擁有擬人化的特質,幫助西奧多處理生活的大小事,莎曼珊的出現,讓西奧多的生活多采多姿,兩人逐漸成為情侶….
Thumbnail
只是身處在冷漠的社會反而更難向身邊的人開口,科技彷彿成了孤獨社會下唯一會應允「親密需求」的救贖。
Thumbnail
只是身處在冷漠的社會反而更難向身邊的人開口,科技彷彿成了孤獨社會下唯一會應允「親密需求」的救贖。
Thumbnail
「人們常說的不完美,實際上它們是美好的事;我們選擇讓哪些人進入我的小世界知道這些事,而彼此將可以共享這些美好的小缺陷。」
Thumbnail
「人們常說的不完美,實際上它們是美好的事;我們選擇讓哪些人進入我的小世界知道這些事,而彼此將可以共享這些美好的小缺陷。」
Thumbnail
身為一個AI工程師, 和一個興趣使然的哲學研究者 一直想找個機會談談這部雲端情人 這部電影有太多值得探討的議題 尤其在這個科技越發進步的當下, 各種界線越來越模糊的現在 是時候該拿出來談了
Thumbnail
身為一個AI工程師, 和一個興趣使然的哲學研究者 一直想找個機會談談這部雲端情人 這部電影有太多值得探討的議題 尤其在這個科技越發進步的當下, 各種界線越來越模糊的現在 是時候該拿出來談了
Thumbnail
我們不去意識人類身為矛盾集合體的這個事實,畢竟生活已經有太多煩惱不完、滿足不了的事物,這些成為一種防衛機制更像是裡頭談的陰謀或騙局,佔據了我們的全心全意而不去觸及:「我」是怎樣的存在? 西奧多的矛盾即是人類發展到了某個節點而生成的bug:就算人們親密至極「你」與「我」也永遠是不同的存在
Thumbnail
我們不去意識人類身為矛盾集合體的這個事實,畢竟生活已經有太多煩惱不完、滿足不了的事物,這些成為一種防衛機制更像是裡頭談的陰謀或騙局,佔據了我們的全心全意而不去觸及:「我」是怎樣的存在? 西奧多的矛盾即是人類發展到了某個節點而生成的bug:就算人們親密至極「你」與「我」也永遠是不同的存在
Thumbnail
最近緊繃的防疫期間,深刻感受到工作型態的改變。 曾經有一次為了彙整資料,我同時回覆email,打電話給居家辦公的同事,用視訊軟體通知異地辦公同事,然後差點忘了還要看一下line。
Thumbnail
最近緊繃的防疫期間,深刻感受到工作型態的改變。 曾經有一次為了彙整資料,我同時回覆email,打電話給居家辦公的同事,用視訊軟體通知異地辦公同事,然後差點忘了還要看一下lin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