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反日情緒根深蒂固:「為什麼台灣這麼喜歡日本?」

2015/12/2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為什麼台灣這麼喜歡日本呢?台灣不也是殖民的受害者嗎?」我在韓國工作時,最常被問到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尤其是自己工作的「參與連帶」NGO,是在韓國政治光譜中屬於進步左派的組織,對於韓國在日本殖民時期的「親日派」最為反感,因此常常會對台灣普遍親日的態度感到不解及好奇。相反的,雖然自己在前往韓國之前對韓國人反日情結早有聽說,但沒有深入的研究,所以不知道原由。直到幾次的親眼見到後,才真正意識到原來反日的情緒在韓國這麼根深蒂固。

 

 

《親日人名辭典》:韓國社會誰是親日派?

 

銘皓、娜拉及頌惠三位是我在參與連帶工作時,前來實習的大學生。因為每個寒暑假都會有近二十位的學生來實習,我們依照他們的興趣分組後,他們就會自己開始計劃一次市民行動(例如政策請願、連署等)。而那次他們提出的計畫,就是在獲得一定數量的民眾連署,要求全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購入《親日人名辭典》(친일인명사전)(*註一 )的套書,讓全國人民可以更清楚知道,在韓國社會裡,誰是親日派。

 

3

《親日人名辭典》(친일인명사전)

 

而三位熱血青年也跟我交換了不少台灣韓國兩地民眾對日本殖民時期態度的看法,而他們在剛開始聽到同樣被殖民的台灣相當親日時,完全無法相信,甚至一度懷疑我在開玩笑。雖然在我跟他們解釋台灣歷史因素的使然之後,他們若有似無表示了解,但我想,他們心中的問號應該仍然存在。

 

 

兩國長期政策態度引導民意

 

不少人說台灣跟韓國有不少相同的歷史背景,無論是都被日本殖民過,或是在冷戰期間都站在圍堵共產主義的西太平洋島鏈上,甚至也都有美軍駐軍的經驗(韓國領土至今仍有美軍駐軍),但兩國的發展以及社會文化卻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面對日本殖民時期的態度,韓國與台灣社會的觀感則是落在光譜的兩端,完全不同。

 

韓國政府在2005年12月8號通過「親日反民族行為財產歸屬特別法」,也在同一年成立「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調查委員會」,並且調查從1904年開始一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的親日派,並且公開姓名及所作所為,將歷史事實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

 

相反的台灣政府的態度就寬容許多,除了完全沒有所謂的「親日派」一詞之外,甚至許多人都已當時接受日本教育而自豪。再加上台灣政府及教育方針對日本在台灣的建設,如八田與一嘉南大郡等都是以較正向的態度教育,讓台灣人對日本的印象並不差。當然,這跟後來國民黨政權接收台灣後的狀況有很大的關係,但總的來說,台灣社會對日本殖民的記憶,普遍並沒有韓國來得負面。

 

由此可見政府教育內容對社會反日或親日有很大的影響力。而會讓韓國人對日本殖民如此痛恨的原因,除了歷史感情因素之外,韓國的國民教育內容的薰陶也是很大的原因。韓國對於日本時期的教育,相當程度的著重在將韓國人民描繪為受害者的角色,雖然是歷史事實,但是沒有平衡的將日本時殖民時期的建設也包含在教育內容中。另外,韓國政府甚至害怕人民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刻意斷絕了日本文化進入韓國的管道,相對的剝奪了當時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力。

 

 

韓國斷絕日本文化輸入

 

韓國在二次大戰結束後,雖然正式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但是在各地都還是可以看到日本時期的建築以及各種影響。因此韓國政府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身、心、靈」脫離本殖民影響的政策,最顯著的其中一項政策就是禁止日本文化輸入。

 

現在韓流輸出海外影響亞洲,深知文化等於國力的韓國為了不讓自己受到日本文化「荼毒」,勒令所有跟日本有關的文化商品,拒絕一切電影、書籍、電視節目等軟實力的影響。就算在1965年韓日兩國建交之後,雙方政治及商業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但是對於日本文化相關的事務,仍保持零交流的狀態,這也讓當時的韓國人對日本的文化發展一無所知。一位常跟我一起運動打球的韓國同事在一次不經意的聊天中,透露了他是在最近才曉得《灌籃高手》還有《七龍珠》等漫畫,不是韓國人畫的而是日本人的著作(他剛知道這個「殘忍」的事實時,還一度拒絕相信)。

 

相反的,台灣對日本文化的輸入則是來者不拒,甚至有相當程度的「哈日」傾向。尤其是早期台灣社會迷日劇、聽日本音樂、玩日本電玩遊戲等,都讓台灣人大幅度的被日本文化影響。

 

另外,從兩國政府如何對待日本時期留下的建築,也可以看出兩國在這個議題上的態度南轅北轍。台灣現在的總統府是當時日本時期的總督府,目前也被台灣政府認定為國定古蹟。反之,在韓國的日本殖民時期的朝鮮總督府已經在1995年被當時的總統金泳三以「清除日本統治時期象徵」的理由拆除。朝鮮總督府是建築在李氏朝鮮時期的皇宮景福宮光化門的正對面,而且當時日本請了德國著名建築師設計,建築相當雄偉美觀,但韓國社會將其視為國恥,全部拆毀,只留下大樓尖塔的一部分,保存在首爾近郊的獨立紀念館之中。

 

1

朝鮮總督府拆除前的光景。Photo Credit: Wikipedia user Canadiana Public Domain

 

另外,韓國社會及政府對日本殖民時期強徵慰安婦的歷史記憶以及島嶼領土紛爭的議題,有相當積極的作為,這也是政府一直提醒民眾日本「不斷在壓迫韓國」的方式。

 

 

爭議島嶼及慰安婦

 

大雪紛飛的首爾,同事們紛紛將抗議板以及大聲公與蠟燭等等抗議必備道具帶上麵包車,在路上還不斷的打電話或發送訊息、號招群眾好友一起前往,原來,計畫已久、在韓國的日本大使館前的慰安婦銅像要揭幕了。到現場後發現,日本大使館外早已擠滿了示威民眾,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常有聯絡的民間組織,寒暄一陣之後,大家就把吃飯的傢伙(抗議道具)拿出來,計畫已久的慰安婦討公道示威行動正式開始。這是在2011年底,於首爾日本大使館前慰安婦銅像設立時的狀況,在那之後我也跟許多南韓公民團體接觸討論,了解到他們對日本慰安婦態度的厭惡。

 

2

 

台灣跟韓國一樣,都跟日本在海洋的領土上有糾紛,台日之間糾紛是釣魚台列嶼(日稱尖閣諸島),韓日之間則是獨島(日稱竹島)。這幾個島嶼一直是台日韓三邊的民族主義者樂於炒作的話題,目前為止也是一個無解的議題。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曾在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個月,登上了由韓國實質控制的獨島,向日本宣示主權。而當時這樣的舉動除了讓日本政府召回駐韓大使之外,也在日本對韓國駐日大使表達強烈抗議。這樣的行為除了讓李明博榮登第一位上獨島的總統,也拉抬了民眾對他的支持率。當時韓國社會幾乎一面倒地支持李明博的舉動(左右派皆然),就算都知道他這麼做背後的動機是為了炒作拉抬聲勢,但大家都還是認為,為了國家尊嚴,必須團結對外。

 

那麼台灣呢?台灣政府及社會在這些議題上的態度如何?相對韓國,台灣在慰安婦的議題上有沒有如韓國的口徑一致。在日前反課綱運動上,出現「慰安婦不一定都是非自願」的討論,雖然成員隨後自覺發言不當馬上道歉,但無論是否被炒作或言論被扭曲,都可以看出來相較於韓國,台灣對於日本殖民時期的所作所為,有相對被容許的討論空間。

 

另外,因為台灣並沒有實質的行政單位在釣魚台列嶼上進行管制(日本實控制釣魚台),所以台灣的總統要像韓國李明博一樣,上去晃一晃應該有點困難。但在政府及民間的態度上,與南韓一步都不退讓的態度也有所不同。我國前總統李登輝甚至表示過釣魚台是日本的領土,因此也可以看到,台灣就算是在領土的紛爭上,也沒有像韓國一樣對日本同仇敵愾。

 

 

韓國人怎麼看台灣的親日呢?

 

除此之外,幾位來到台灣打工渡假的韓國人,也跟我分享過他們對台灣親日的看法。多數的受訪者都表示在剛來到台灣時,無法接受台灣親日的態度。但過了一陣子,跟台灣人交流後就發現,其實這個現象是有跡可循的(但並不表示他們認同)。一位來台灣之前已經在日本打工渡假一年的姜小姐曾跟我說,她有時候在台灣的鄉村地區,都會有自己還在日本的錯覺,讓她了解到台灣的親日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種長時間的社會情緒。

 

「其實就算到了現在,我還是有一點難理解台灣為什麼親日,但我知道,我不能以我的角度來批評。」一位正在攻讀台灣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學位的韓國學生李寶蘭,在接受訪問時跟我說:「我大學來交換學生的時候,非常驚訝台灣居然這麼親日。」其實無論是當時在韓國工作的經驗,或是現在訪問各行各業的韓國人,都可以感覺到他們對台灣親日的困惑。甚至就算是對歷史有一定程度研究的韓國人,也因為自己反韓的心理,對台灣親日的態度感到無法理解。

 

註一:而韓國的NGO民族問題研究所也在2009年出版了這本《親日人民辭典》,辭典總共有三冊,包含了韓國軍、政、商與藝文界等4,389位人士的姓名及他們的「反民族行為」。韓國首爾市政府在2015年開始在首爾市的中學圖書館配發《親日人民辭典》。

 

延伸閱讀:

反韓仇韓!在台韓國人:「台灣人有善好客,但其實心裡不喜歡你」

財團治國?無法無天的財閥掐住韓國命脈

比起韓國,台灣男女很平等?

 


 

編輯:蔡宜蒨

封面照片來源:門田房太郞 Public Dmain

楊智強
楊智強
國際新聞不應該只是編譯!! 曾在台灣報紙與電視台擔任記者及編譯,雖然對台灣媒體大環境感到失望,但沒有絕望。因此辭掉工作,開始從事國際獨立記者的工作。到世界各地跟人們對話、親眼審視、專注聆聽並用心感受,最後再寫出有溫度的報導,讓讀者可以了解並思考,國際上每一個角落不可忽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