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的經濟制裁!」這是尼泊爾從上個月宣佈新憲法後,對印度最憤怒的指控,而這也逼得尼泊爾喊出了外交上最尖銳的威脅:「不惜尋求中國的協助。」究竟尼泊爾和印度數十年來的好交情,為何因為一部新憲法而在短短幾個禮拜間關係急速降溫?而且,目前看來似乎還沒止血。
簡單的來說,印度不滿尼泊爾耗費數年才通過的新憲法中,沒有保障並平等對待其境內的特定民族,包括與印度有緊密背景淵源的馬德西人(Madhesi)。而新憲法將尼泊爾境內劃分為7個省邦,有少數民族認為劃分方式刻意稀釋其影響力與權益,因此在新憲法公布之後開始暴動並引發嚴重的流血衝突,而這些衝突地區也包括的印度與尼泊爾接壤的重要關口,引發印度的焦慮。
在先前的一系列施壓,包括派遣印度外交秘書蘇杰生(S. Jaishankar)作為總理特使,在憲法公布的前兩天前往與尼國政治高層協調,以及在尼國新憲法公布後兩度發出外交正式聲明沒有奏效的情況下,印度並沒有就此收手;反而以尼印邊界安全情勢緊張為由,收緊關口的檢查,刻意不放行運送燃油與生活日用品的卡車通關,這也造成嚴重依賴印度補給的尼泊爾立刻面臨能源與民生用品短缺的危機。
尼泊爾的汽油與柴油儲量只夠支撐10天,全然依賴印度的尼泊爾恐怕沒有料想到這位經常自稱是最佳好友與合作夥伴的印度,會為了新憲法而採取如此激烈的手段;逼得尼泊爾得要開始限制私人用車的汽柴油購買量,民生用品的補給不足也使民眾叫苦連天,直接影響民眾對尼泊爾政府的不滿,經濟情況也因此受到威脅。最初印度的不滿與溝通,演變至今已經成為直接性的危機。
印度外交秘書蘇杰生(S. Jaishankar)。Photo Credit: East-West Center @Flickr NC ND BY 2.0
印度的這項做法除了引發尼泊爾政府的不滿,尼泊爾工業部部長馬哈什(Mahesh Basnet)直接開砲稱這是「非正式的經濟制裁」外,也激發了尼泊爾民眾對印度的憤怒與不安,在推特上發起「Backoffindia(印度退後)」的標籤,要印度不要插手尼泊爾內政,這已經是今年尼泊爾人民對印度發動的第二次網路攻擊。今年4月尼泊爾大地震時,雖然印度盡力援助但反而像是大張旗鼓地在「宣揚國威」,也造成尼泊爾人民反感,「Gobackindia(印度回去)」的標籤推文淹沒了推特。
尼泊爾的媒體對印度的抨擊也不留餘力,尖銳的要印度收手並不要跨越「紅線」。而且也因為這次衝突抗議的主要族群馬德西人與印度有深遠的淵源,他們佔了尼泊爾40%的人口比例,也讓人不禁懷疑,印度此舉是某種程度的在保護「自己的國民」嗎?種種的種種都讓尼泊爾不舒服至極,自然也不願意就此屈服。
印度對鄰國的干預,近年來最經典的案例就是2013年的不丹大選,印度毫無預警地停止了對不丹的家用煤氣與燃油補貼,使不丹國內的經濟在大選競爭激烈之際面臨嚴重通貨膨脹的壓力,價格的急遽飆升引爆不丹國內人民對於當時執政黨和平繁榮黨(Bhutan Peace and Prosperity Party)的不滿,這也直接或間接的使反對黨人民民主黨(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of Bhutan)以壓倒性之姿贏得當年的大選。雖然印度「成功」的用這種中斷能源補貼的方式「換掉」當時不斷親近中國的和平繁榮黨,把人民民主黨推上執政舞台,但是過往印度與不丹那種絕對信任與完全無害的親密關係,也不再如此堅實。
尼泊爾人民上街抗議。Photo Credit: Back Off India Facebook
印度一向自詡是一個「溫和的力量」。特別是相較於中國強勢的經濟與政治力量,區域鄰國都相信印度是一個絕佳的平衡力量,也因為印度作為大國卻鮮少對鄰近國家造成壓迫式的威脅,也成為「可依靠」的一個選擇。但隨著印度在經濟與區域政治上的力量日益崛起,是否能夠維持「溫和的力量」也被打上了問號。
但這或許是每一個大國所面臨的困境,印度隨著經濟還有政治力量的崛起,為了保衛自身的國家利益和影響力,無論是軟性的援助所產生的影響力,抑或是強硬地採取措施,都會給其他周圍小國帶來威脅感。特別是過往的「友好往來」,包擴投資、貸款、建設、經濟合作以及政治諮詢等等,被用來作為威脅時更容易造成負面觀感。印度這次從一開始對尼泊爾新憲法的「指手畫腳」,一直到現在演變成某種程度上的經濟制裁,強勢的作為也逼得尼泊爾狗急跳牆,人民、媒體還有政治高層一併開砲抨擊印度。
不過在這起印度與尼泊爾的角力戰中,印度並不只是想要擺出老大哥姿態展現大國實力,印度還有自己國內的焦慮。
印度對尼泊爾的暴動有兩層焦慮,第一是印度的比哈爾邦(Bihar)即將舉行大選,而這場選舉對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來說有著極度重要的意義。其意義在於莫迪所屬的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一旦贏得這場選舉,就等同掌握了印度國會上議院(備註:印度國會沿襲英國制度分為上下議院,所有法案都必須經過上下議院通過,印度人民黨在中央選舉中取得下議院過半席次,但是上議院議員則是由個省邦議會推舉而出,印度人民黨目前尚未掌握多數而使莫迪的政策處處受阻。)莫迪想要掌握實權推動改革,就必須要把比哈爾邦拿下來,但如果尼泊爾忽視與印度淵源濃厚的馬德西人,印度卻毫無作為,邊界的動亂又波及印度境內,莫迪沒有展現魄力恐怕得要影響選情。
第二層焦慮則是印度與尼泊爾因為長年友好,所以邊界並不設防,兩國人民都可以自由來往。但是尼泊爾抗議新憲法的暴動越演越烈,也可能造成新一波的難民潮湧入印度,對造成印度新的政治與經濟壓力。
尼泊爾在印度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施壓下逼得喘不過氣,尼國總理柯伊拉臘(Sushil Koirala)也在這場新憲法風波中,無法取得朝野共識而遞出辭呈,在11號的尼泊爾國會選舉中輸給了新當選的總理歐里(KP Sharma Oli),看來還有更多危機在後方等待處理。不過如果單純的從印度與尼泊爾的僵局看來,這次對於兩國來說都是風險非常高的外交賭注。
11號尼泊爾國會選舉中新當選的總理歐里(KP Sharma Oli)。Photo Credit: Krish Dulal CC BY SA 3.0
就印度而言,成為一個會干預他國內政並不惜使出威脅手段的大國,未來在區域內都會使其他國家戒慎恐懼,同時尼泊爾夾在中印之間,具有高度的戰略價值,印度未來恐怕會在很多外交與戰略的大小事上,發現自己為此得不償失。至於尼泊爾除了新憲法引起的內亂外,為了抵抗印度不惜喊出要尋求中國協助,也高調的請中國打開因為4月尼泊爾地震而關閉的中尼關口,等同是在用中國與印度的敏感關係中,以一國來威脅另一國,破壞了原本的槓桿平衡關係,甚至變成了選邊站以及把依賴轉往另一個國家,並無利於尼泊爾的。
9月份,在印度境內發生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官涉嫌囚禁並強暴兩名尼泊爾籍女傭,這起事件印度政府除了讓沙國外交官離境脫逃外,還沒有逮捕任何其他涉案嫌犯,讓尼泊爾只能默默吞下這口怨氣敢怒不敢言。結果印度在危機之中沒能幫尼泊爾發聲,卻在尼泊爾新憲法上頤指氣使要尼泊爾聽話,又要尼泊爾如何服氣?尼伯爾和印度的好關係,依然還在靠近冰點,這場外交硬仗在兩邊都使出殺手鐧之後,恐怕很難完美收尾。
封面圖片:Imad HADDAD @Flick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