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在戰場上,等待

2017/08/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海灘上排隊等待回家的英國士兵,這一幕其實意外的真實。來自:IMDB劇照
這是一句俗話:「戰爭中,最多的是等待。」
影劇作品、小說歌謠、甚至是歷史文書中,我們看到的永遠都是最興奮的動作場面:萬箭齊發、馬蹄衝殺、彈藥不要錢的狂撒;將軍們談笑用兵,戰士們怒吼揮劍。不能怪他們,因為篇幅有限、經費拮据,必須把重點聚焦在最能吸引閱聽觀眾的畫面。
可是,把視線拉遠,除了那幾小時的史詩場面外,看到那幾年、幾月、就算是幾天的戰爭,其實大家幹最多的事情只是等。士兵們等著他們的士官下令,士官等著他的軍官下令,軍官也等著將軍下令,而將軍則等著他要的情報,然後才能下令。
等到將軍終於和參謀們開完會,下完令後,命令一層層傳遞下來,士兵們終於可以行動了。但是他們其實還是在等,不管是在行軍還是紮營,他們總是在等著發現敵人,又或是被敵人發現。除此之外他們也幹不了甚麼其他事情。
在有著服兵役義務的台灣,男生──和志願役的女生──都知道當兵是怎麼回事。其實在全世界之中,我們應該算是很能理解的:所謂當兵,就是到一些你從沒去過甚至從沒聽過的地方,服從一些你不認識也不想認識的人的命令,去做一些你根本不能理解甚至根本沒有意義的事情。
戰爭本是如此,而敦克爾克,就更是如此。
電影一開始,Tommy和他的軍人隊友們一起蹌踉的走在街道上,甚至還在一旁的民居中搜尋菸灰缸裡剩下的菸頭。雖然還背著槍,但他們既沒有目標亦沒有意志,榮譽信念甚麼的大概早就一點不剩了。他們是敗軍,而敵軍正在包圍他們。
劇情很快推進,不知哪裡來的子彈結束了Tommy以外的軍人的戲份。他跑過友軍──法國人──的克難碉堡、跑過槍響的街道,發現自己跑進了一片沙灘,以及三十萬敗軍的中央。他們排著隊,安靜,有秩序,等著被母國的救援船接走,或著先被敵人的砲彈發現。 
當士兵意味著你往往只能趴在地上,祈禱不要發現敵軍的炮火;當然,也不要被砲火發現。Photo source:華納兄弟官方海報
這也許為整部電影立下了基調。戰爭片總是不脫愛國主義,又或是為了宣傳反戰精神。但《敦克爾克大行動》卻刻意模糊了歷史背景和敵我臉譜,觀眾從頭到尾幾乎不知道是誰和誰在作戰,他們又是為何而戰。像那困在沙灘上的三十萬大軍,連敵人的影子都看不見,卻是入骨的恐懼。
為何恐懼?沙灘美麗,陽光暖人,但偶爾出現的轟炸機、只在臺詞的榴彈砲、甚至毫無準頭的步槍彈,會讓你立刻就忘記那些平靜的時刻--而那是大部分的時間!當塵埃落定,眾人爬起身,又再次安靜有秩序的排起隊伍,繼續等待,下一次的恐懼。
我們又怎能忘記, Tom Hardy飾演的飛官Farrier,在這部電影中一個最像英雄的角色,在明知燃油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掩護友軍而義無反顧的繼續執行戰鬥任務。然後呢?燃油不能無中生有,迫降在友軍控制區之外的飛官也不會得到另一個英雄般的救援。他點燃了自己的老夥伴,在夕陽中靜靜的等待,直到終於被發現、被俘虜。
上完工作名單後,沒有這些年越來越夯的彩蛋,螢幕上只是簡單的顯示著:本片獻給所有受敦克爾克影響的人們。也許我們終於能等到一部如此樸實無華的電影,而不只是戰史上難解的謎團和政治家豪賭的果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4會員
59內容數
我是現任PTT漫吐板板主,大家都以為我愛吐槽,但其實我更想寫一些滿滿正能量的文字,去探討一個作品「好」在哪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