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過了四年,世界終於追上了諫山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現象級動漫《進擊的巨人》在原作漫畫完結後,歷經重新引爆流行的動畫第四季一二部、因應疫情而以串流上架的劇場版上下集後,又在2025年初以重新剪輯版的大螢幕版本完結篇登陸台灣電影院,畫下一個(目前的)完美句點。

 

然而矛盾的是,這樣一部全世界讚譽有加、叫好又叫座、養活無數直播主的作品,當年漫畫完結篇收到的卻是不分國家地界的負評轟炸,被視為「爛尾經典」、「晚節不保」;景況之慘,讓原作者諫山創都反省自己完結的太倉促。

 

之後在動畫完結篇製作途中,也多次傳出諫山創深度參與、增加原創橋段、務必要補完漫畫版的不足等等消息。那麼,是動畫版本進行了大幅的改編,使得觀眾反應截然不同嗎?

 

否。動畫版與漫畫版,無論是整體劇情架構、人物性格鋪陳、分鏡、對話、甚至是最後的最後的結局畫面,不敢說一模一樣,但簡直可以說是原汁原味,勘為忠實改編的典範。真要說起來,動畫前三季改編的幅度可能還更大。

 

過去也不乏改編動畫遠比原作更成功的例子,許多人就認為《鬼滅之刃》與《葬送的芙莉蓮》原作普普通通...姑且先按下不表。好的動畫改編不僅賦予顏色與聲音而已,是聲優、配樂、分鏡、場景、動作設計等等無數不同領域的專家一同協力的再創作,會比勢單力孤的原作更出彩也不奇怪。

 

但這也必須建立在原作至少也有個及格線上的表現。要說原作被罵到臭頭、「出圈」,結果改編的動畫基本不作更動就反轉了全世界的評價,這種事情筆者還真沒聽說過。又不是某些邪典片經典。

 

原作者證明了自己的思想沒有變,那是甚麼變了呢?

 

世界變了。

  

在謳歌希望的世界中描繪絕望

 

 時間回到2019年初,全球經濟一片大好,社會平權運動方興未艾,台灣二次政黨輪替,習大大正在嚴懲貪官汙吏...當真是所有人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在這種氣氛下,《進擊的巨人》邁向了連載十餘年的完結篇。

 

完結篇無疑是灰暗而沉重的,但這不同於故事過去一向的基調,「在絕望中閃爍著人性的光輝」,甚至完全相反,故事彷彿在告訴我們:「人性他媽的沒救了,全部死光最好」。

 

在本篇章中,主角「艾連」所屬的「帕拉迪島」勢力,終於明白了世界的真相,明白了自己「艾爾迪亞人」是會變身成食人巨人的特殊人種,因而遭到全世界的畏懼與憎恨;甚至連島外的艾爾迪亞人都對島上的同胞們抱以厭憎之情,把被「瑪雷人」奴役的悲慘景況歸咎於島上。

 

面對這種「與全世界為敵」的絕望情勢,同為主角團的「阿爾敏」、「米卡莎」,以及調查兵團的團長「韓吉」,主張要用時間來化解誤會與仇恨,而那個「時間」則要用帕拉迪島的殺手鐧「地鳴」(無數50公尺高的超大型巨人的行軍)來威嚇以爭取到。

 

相對地,主角艾連則「不會把家鄉的命運交給不確定的未來」,當時機來臨時,他毅然決然地發動了全規模的「地鳴」,萬千超大型巨人同時朝著全世界進軍,「直到踏遍牆外最後一吋土地為止」,來一次實打實的生物大滅絕!

 

此時真是艾連的人生最高峰;在過去的篇章中老是被打臉、被吃掉(物理)的主角,在最終篇中終於成長為殺伐果斷的偉大領袖,無論你同意還是不同意他的邏輯,都不得不承認他那冷面壞男人的風采魅力吧!

 

然而在最後倒數幾回時卻又迎來驚天大反轉:之前那麼酷炫的艾連,對著來阻止自己的兒時玩伴阿爾敏哭哭啼啼自己不想死、不想離開朋友,更不想要米卡莎在自己死後移情別戀云云。擁有預知未來能力的艾連甚至自白說:自己早知道只能踩完八成的牆外人類就會被阿爾敏等人阻止,而更之後的事情他無從知曉,甚麼為了家鄉的千年安穩根本就是空談。

 

這下子讀者可炸開了鍋了。好嘛,我們都把激情、理想都交付給「艾主席」身上,只等著他滅盡天下、龍皇回歸了,結果最後你跟我說艾連終究還是個小丑?那跟著抬轎的我們、在網路論壇上跟人大戰三百回合的我們怎麼辦?!

 

另一派人更簡單了。這是甚麼超級希特勒、究極史達林、終極毛澤東?出來搞屠殺還想著哭兩滴眼淚就洗白?沒門!

 

至於身為艾連的青梅竹馬、長期盟友,卻站出來反抗艾連的阿爾敏等人,也被扣上「聖母派」的帽子,批評是「島奸」、「(瑪雷)大陸走狗」、「飼老鼠咬布袋」,最後還當了島外殘存世界的聯合大使;而還有人認為,忙活了半天,甚麼都沒解決,到最後島上和全世界都一樣要決一死戰,意義何在?

 

簡單來說,右派覺得太左,左派覺得太右。共同的結論就是:爛!

 

果真如此嗎?

 

或許真相只是,當一個預言災難的先知注定是要被當作魔女,給釘在十字架上的。

 

 一個貫徹始終的主題

 

 筆者其實從當年就不能理解為什麼說巨人爛尾。批評人物性格、演出方式甚至是作者理念都能理解,但爛尾?這詞與巨人的結尾相去甚遠。

 

還記得巨人一開始的劇情是甚麼嗎?一個喪母的少年發誓:要驅逐這世上所有的巨人。

 

艾連作到了呀!他把全世界的巨人給變回人類了呀!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會被迫變身、也不會再有人被迫吃掉自己的親人、更不會再有人莫名其妙就被巨人吃掉了呀!

 

隨著劇情的進展,「敵人」從一開始毫無智能、只知道本能搜尋並吞食人類的無腦巨人,到出現有智慧的巨人,再發現原來巨人一開始就全部都是人類,最後發現島外世界根本沒有被巨人毀滅,反而是島外世界想要毀滅島上...

 

超展開一個接一個,讀者看到最終篇「敵人」瑪雷帝國拿著列車砲跟飛船打仗時,都會自我揶揄:還記得一開始那單純的飛來飛去殺巨人的好時光嗎?

 

嗯,顯然艾連沒有忘,創哥更沒有忘。

 

艾連在劇中曾反省自己:明明發誓要驅逐所有巨人,但是發現自己也能變身成巨人後,卻開開心心地大用特用這股力量,彷彿忘了就是同樣的力量殺了母親。

 

其實何止艾連?劇中的瑪雷帝國打著「打倒巨人」的大義,把艾爾迪亞王政驅逐到島上後,自己也開開心心地拿留下來的艾爾迪亞人當巨人自爆兵來用,等到都快被全世界圍毆一輪了才又開始宣傳島上才是罪惡淵藪。

 

而帕拉迪島的調查兵團,打一開始就把艾連巨人當作王牌,這點是無可厚非;但當劇情進展到得知島上沉睡著千萬超大型巨人,隨時能用「地鳴」威脅全世界之後,號稱最和平最理性的阿爾敏,不也打著「有限度」使用地鳴來威懾全世界的如意算盤嗎?

 

到頭來,不管古今中外,無論是曾經被艾爾迪亞帝國壓迫千年的瑪雷,還是被瑪雷人壓迫在島上的新艾爾迪亞王政府,只要巨人之力到手,都想著要仰仗祂、依賴祂。現實的大敵在前,哪裡還容得下什麼「把巨人變回人類」的理想主義!

 

唯一稱得上有在思考「徹底解決巨人問題」的,很諷刺的正是艾連的親兄長、瑪雷的巨人部隊長官「吉克」。然而,吉克的計畫是當掌握了能操控所有巨人(包括未變身的艾爾迪亞人)的始祖尤米爾之力後,讓所有艾爾迪亞人絕育,給予所謂的「安樂死」:實際上就是種族滅絕,一模一樣。

 

所以,事實上還想著要「驅逐所有巨人(而非艾爾迪亞人)」的只有艾連,他只能孤軍奮戰了。無論是曾經最親近的密友阿爾敏、米卡莎,還是血脈相連的吉克,抑或是將他當作現人神(或惡魔?)崇拜的弗洛克,艾連都不可能告知全盤計畫。

 

計畫就是:當艾連和始祖巨人深度融合後,發動地鳴毀滅全世界,逼使所有反對者一同來討伐他。只有在這種狀態下使他=始祖巨人被殺死,才能真正的消滅巨人之力,終結食人巨人給全世界帶來的千年噩夢--即使代價是八成的世界人口被毀滅。

 

為了這個目的,他非得做到絕、去到盡不可,非如此不能保證他「必死無疑」:他深知但凡只要露出一點點妥協的跡象,「聖母」如阿爾敏或米卡莎絕對下不去手;萬一他留了一個尾巴沒死乾淨,巨人之力重新輪迴,那全世界的人口還真的就是白死了。

 

但他又不能明目張膽地去自殺,因為巨人之力的掌控者始終都是「始祖尤米爾」,艾連是必須獲得她的認可才能使用。就這點來說,吉克的安樂死計畫其實一點都不保險,先不提島上還有王家血統的希斯特莉亞有可能推翻他的命令(特別是「不戰之約」已經被吉克本人取消了),連始祖尤米爾都遠不是吉克深信的提線傀儡,隨時都可能反水的。

 

可以說,艾連是處於一個三面、甚至四五面間諜的狀態。他必須爭取到所有方的足夠信任,卻又注定要背叛所有方面。

 

別忘了艾連一直就是一個容易激動、藏不住話、一上頭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性子,是背負所有人-真真正正的所有人類-性命的駭人壓力,把他擠壓變形、塞入了「艾主席」的多刺外殼裡。

 

所以他又怎麼能不崩潰呢?

 

那張曾經在網上被廣為恥笑的「主席崩潰圖」:「那種事情不要啊!我不想要米卡莎愛上其他人;我希望她在我死後也能一直愛著我,至少十年都不要忘記我!」在筆者看來,並不是什麼丟臉的小丑行為,恰恰相反,這反而更加襯托出艾主席的人性。

 

如果一開始就不在乎,捨棄掉又有什麼困難?正因為他深深眷戀著夥伴的友情以及米卡莎無條件的愛,卻捨棄掉包括自己人生和幸福的一切,才有更大的重量。

 

在充斥絕望的世界中尋找希望

 

現在,短短四年過去,席捲全球的COVID疫情徹底改變了世界,眾多社會體的經濟鏈遭受嚴峻考驗;俄羅斯悍然入侵烏克蘭,戰爭至今未歇,而國際社會的調停如此無力;川普大帝二次當選,社會正義思想面臨反撲;右翼思潮在全球範圍內興起,什麼難民、什麼災情,終究比不上超市雞蛋漲價重要。

 

事實證明,即使迎來新型冠狀病毒這樣一種毫無爭議的「敵人」,人類也絕沒有那麼容易團結的;就在一個最簡單的戴口罩問題上,決心不戴的那是寧死不屈,而且這是真的會死的。哪有臉去笑瑪雷和帕拉迪島上處處都是內鬼、是個人都想反水?

 

當然也有許多人一心共赴國難,為領袖命令犧牲奉獻;只是當各種限制命令以「大局」之名封院、封區,當「大義」的鐵拳真的降臨到頭上時,又有幾多人真的毫無怨懟。

 

平時許多自詡進步的平權人士,一遇到不同意見立刻翻臉,動輒要肉搜、要封殺,要對方爸爸射在牆上之類的。他們與發動地鳴的艾連的差別,恐怕只在於手中的武器有差距吧。

 

左翼夢想的「世界大同」瀕臨破產,而右翼高唱的「鐵血教訓」卻也似乎沒有那麼容易,遠有普丁大帝久攻蕞爾小國不下,近有南韓總統兒戲般的網路戒嚴,好像世界上各地的「偉大領袖」都正在被看破手腳,只差沒有公開崩潰給廣大人民看而已。

 

回過頭來一看,《進擊的巨人》結尾那個在破碎的新世界中摸索共存之道的景象,赫然歷歷在目。

 

現實中既沒有誰能真的一言而決,也沒有什麼「面對共同敵人齊心協力」的童話故事。

 

所有人都是矛盾的、都是衝突的,都是勇於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的。筆者相信當年在網路上痛罵漫畫結局的,如今不少對著完結篇電影痛哭流涕,因為我們真的走過了一遍「殘酷又美麗的世界」。

 

所以說,四年過去,世界才終於追上了巨人,追上了創哥。

avatar-img
34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現任PTT漫吐板板主,大家都以為我愛吐槽,但其實我更想寫一些滿滿正能量的文字,去探討一個作品「好」在哪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鳥的巢 的其他內容
戰爭結束了,但那些留在戰爭中的人該怎麼辦呢? 又是一部日本二戰戰後傷痛題材,然而不同於螢火蟲之墓那種聚焦在個人體驗的作品,火影將戰後的各個階層化身為一個個的無名氏,譜出一段極為平常、卻又波瀾萬丈的劇情。 所謂「火影」,其實就是戰爭之影;而戰爭結束之後的人們,就相當於活在陰影之中,沒有名字,沒有面孔。
《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系列終於也來到三部曲的尾聲,這部當初因為改編原作太過冷門而被認為是試水之作、甚至刻意不與復仇者聯盟扯上太多關係的作品,如今成為整個漫威電影宇宙(MCU)中水準最整齊、普遍受到歡迎的系列,確實驚喜。
自從奇幻始祖《魔戒》電影版問世以來,已經超過了20個年頭了,奇幻影劇曾經盛極一時、風光無限;然而自從《權力的遊戲》評價雪崩的尾季、《獵魔士》主演亨利.卡維爾辭演的風波、乃至《魔戒:力量之戒》影集的惡評如潮,奇幻影劇彷彿已經日薄西山,那高昂的成本猶如巨大的恐龍,即將絕種。 好在,我們還有《龍族前傳》,
一部電影到底能塞多少東西?自從查克史奈德的《超人:鋼鐵英雄》後,DC電影彷彿不斷在試探這個極限,從《蝙蝠俠對超人》到《正義聯盟》,甚至不是查導的《自殺突擊隊》都是同樣的問題;而本片《黑亞當》也有幸上了最新名單。 《黑亞當》到底塞了多少東西?它必須講述一個「反英雄」的遠古起源故事,然後再講述他在現代甦
正因為能看得出來製作團隊對電影的認真對待,對於最終的成果只能說可惜,可惜最後只能交出一部普通偏上的漫威電影。 不過,對於賦予它的期望和為了達成期望而付出的努力,還是必須給予肯定的,最終成果畢竟仍然是一部相當有娛樂性的動作大片。實在非戰之罪,任何一個三部曲給壓縮在一部電影裡面最多就只能這樣了。
神秘而昂貴的「香料」、神出鬼沒的「沙蟲」、浪漫又危險的太空殖民時代、機關算盡的三大家族……七年級生應該記得赫赫有名的即時戰略遊戲鼻祖《沙丘魔堡》,其原作正是科幻小說《沙丘》。
戰爭結束了,但那些留在戰爭中的人該怎麼辦呢? 又是一部日本二戰戰後傷痛題材,然而不同於螢火蟲之墓那種聚焦在個人體驗的作品,火影將戰後的各個階層化身為一個個的無名氏,譜出一段極為平常、卻又波瀾萬丈的劇情。 所謂「火影」,其實就是戰爭之影;而戰爭結束之後的人們,就相當於活在陰影之中,沒有名字,沒有面孔。
《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系列終於也來到三部曲的尾聲,這部當初因為改編原作太過冷門而被認為是試水之作、甚至刻意不與復仇者聯盟扯上太多關係的作品,如今成為整個漫威電影宇宙(MCU)中水準最整齊、普遍受到歡迎的系列,確實驚喜。
自從奇幻始祖《魔戒》電影版問世以來,已經超過了20個年頭了,奇幻影劇曾經盛極一時、風光無限;然而自從《權力的遊戲》評價雪崩的尾季、《獵魔士》主演亨利.卡維爾辭演的風波、乃至《魔戒:力量之戒》影集的惡評如潮,奇幻影劇彷彿已經日薄西山,那高昂的成本猶如巨大的恐龍,即將絕種。 好在,我們還有《龍族前傳》,
一部電影到底能塞多少東西?自從查克史奈德的《超人:鋼鐵英雄》後,DC電影彷彿不斷在試探這個極限,從《蝙蝠俠對超人》到《正義聯盟》,甚至不是查導的《自殺突擊隊》都是同樣的問題;而本片《黑亞當》也有幸上了最新名單。 《黑亞當》到底塞了多少東西?它必須講述一個「反英雄」的遠古起源故事,然後再講述他在現代甦
正因為能看得出來製作團隊對電影的認真對待,對於最終的成果只能說可惜,可惜最後只能交出一部普通偏上的漫威電影。 不過,對於賦予它的期望和為了達成期望而付出的努力,還是必須給予肯定的,最終成果畢竟仍然是一部相當有娛樂性的動作大片。實在非戰之罪,任何一個三部曲給壓縮在一部電影裡面最多就只能這樣了。
神秘而昂貴的「香料」、神出鬼沒的「沙蟲」、浪漫又危險的太空殖民時代、機關算盡的三大家族……七年級生應該記得赫赫有名的即時戰略遊戲鼻祖《沙丘魔堡》,其原作正是科幻小說《沙丘》。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Hunter x Hunter》基路亞擺脫哥哥控制 你也可以 別再諉過原生家庭  重奪你人生的話事權 現在網上有許多討論原生家庭影響的說法,雖然確實存在影響,但過度歸咎於家庭,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對人生的掌控權。 能在家人陪伴下成長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且沒有父母是完美的,無論是學歷、貧富、性格
運動產業積極與運動漫畫IP合作,透過二次元魅力吸引更多人參與真實運動,創造商業機會與品牌曝光。本文以《藍色監獄》與利物浦聯名及排球世界盃x《排球少年》聯名廣告為例,說明此跨界合作如何擴大粉絲交集,提升IP能見度及賽事熱度。
《Hunter x Hunter》基路亞擺脫哥哥控制 你也可以 別再諉過原生家庭  重奪你人生的話事權 現在網上有許多討論原生家庭影響的說法,雖然確實存在影響,但過度歸咎於家庭,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對人生的掌控權。 能在家人陪伴下成長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且沒有父母是完美的,無論是學歷、貧富、性格
運動產業積極與運動漫畫IP合作,透過二次元魅力吸引更多人參與真實運動,創造商業機會與品牌曝光。本文以《藍色監獄》與利物浦聯名及排球世界盃x《排球少年》聯名廣告為例,說明此跨界合作如何擴大粉絲交集,提升IP能見度及賽事熱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隔10年終於完結的動畫。 現今已經有百年的時間沒有巨人入侵,人們在城內過著安逸生活,然而這天,有個突然出現在城牆外的高大巨人將城門給破壞了,許多的巨人衝了進來,艾蓮眼睜睜看著母親在眼前被吃掉,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促使他加入訓練團,誓死要清除所有的巨人們……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漫畫及動漫作品。故事建立在帕拉迪島上人類與巨人之間的衝突,人類居住在由高牆包圍的城市,對抗牆外會吃人的巨人,在尋找關於巨人答案的過程中,揭露了島外尚有廣袤大陸與人種,各族群之間歷史的無奈與糾葛。龐大而完整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歷史相對應的隱喻,以及對於戰爭、人性的寫實描寫
Thumbnail
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描繪的世界殘酷而現實,充滿環環相扣的悲劇與無可避免的痛苦。觀眾從第一季第一集就能深刻感受到巨人帶來的壓迫感與絕望。筆者認為,巨人是不同思維中仇恨與恐懼的具體呈現。本文希望透過不同時間與視角,重新思考巨人的象徵意義,進而理解它在故事中的重要。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中,主要角色一行人經過「終末之夜」的談話後,成功走出仇恨的森林,但是我們能否走出詮釋的森林?關於自由、語言、存在主義與戰爭寓言,關於作品主題與動畫製作。宇野老師,容我引用一句阿爾敏常掛在嘴上的:「讓我們談談吧!」
Thumbnail
《反叛的魯路修》劇透觀後筆記 還有一點點《進擊的巨人》劇透,請小心服用。 【#畫畫旅程 #Day90】 看完第二季後,果然還是最喜歡魯路修這個角色,從剛開始天真的中二病到最後成爲承擔一切並擁有覺悟的人,悲劇英雄式的結局跟《進擊的巨人》的艾連有點相像,都是集合所有惡意與憎恨於自己一身,交付未
Thumbnail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以進擊的巨人為主題。   能夠一次又一次勾起我想寫評論的心情,連懶散都抑制不住這股炙熱澎湃,或許這就是「獻出你的心臟」的魅力吧。
Thumbnail
⚠️大量劇透 巨人大戰終於落幕,留存者們為了宣揚和平而奔波,試圖告訴大家一個史詩、浪漫而悲傷的故事,希望大家願意理解其中意涵。十年過去,五十年過去,幾百年過去以後,戰爭與屠殺仍然沒有停下腳步,持續踏平世界,只是從巨人變成核彈,偏見與仇視就像怪誕蟲般....
Thumbnail
動畫版開播以來 10 年,上週末看完結局,想向大家分享一點個人感悟。是想認識古北歐文化的話殼蟻略過本文。接下來不會提及多少劇情,仍建議有爆雷恐慌的朋友先在此打住。本文我想從《愛的藝術》的作者佛洛姆 (Erich Fromm) 與他另一著作《逃避自由》,綜合起來聊結局的意涵。
Thumbnail
在《進擊的巨人》,政治有著愛與敵的雙重超載:是理念與行動的強度,也是愛的差異性的強度。可是,於我來說,這份超載的情感像是一種自虐:我們活在得靠虛構補牆的世界,看了許多故事,故事外的故事,後設的,傳統的,到現在,竟然會繼續享受被擊潰的痛苦。與其問故事可以提供什麼,我想問我們可以承受故事到什麼樣的地步?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隔10年終於完結的動畫。 現今已經有百年的時間沒有巨人入侵,人們在城內過著安逸生活,然而這天,有個突然出現在城牆外的高大巨人將城門給破壞了,許多的巨人衝了進來,艾蓮眼睜睜看著母親在眼前被吃掉,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促使他加入訓練團,誓死要清除所有的巨人們……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漫畫及動漫作品。故事建立在帕拉迪島上人類與巨人之間的衝突,人類居住在由高牆包圍的城市,對抗牆外會吃人的巨人,在尋找關於巨人答案的過程中,揭露了島外尚有廣袤大陸與人種,各族群之間歷史的無奈與糾葛。龐大而完整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歷史相對應的隱喻,以及對於戰爭、人性的寫實描寫
Thumbnail
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描繪的世界殘酷而現實,充滿環環相扣的悲劇與無可避免的痛苦。觀眾從第一季第一集就能深刻感受到巨人帶來的壓迫感與絕望。筆者認為,巨人是不同思維中仇恨與恐懼的具體呈現。本文希望透過不同時間與視角,重新思考巨人的象徵意義,進而理解它在故事中的重要。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中,主要角色一行人經過「終末之夜」的談話後,成功走出仇恨的森林,但是我們能否走出詮釋的森林?關於自由、語言、存在主義與戰爭寓言,關於作品主題與動畫製作。宇野老師,容我引用一句阿爾敏常掛在嘴上的:「讓我們談談吧!」
Thumbnail
《反叛的魯路修》劇透觀後筆記 還有一點點《進擊的巨人》劇透,請小心服用。 【#畫畫旅程 #Day90】 看完第二季後,果然還是最喜歡魯路修這個角色,從剛開始天真的中二病到最後成爲承擔一切並擁有覺悟的人,悲劇英雄式的結局跟《進擊的巨人》的艾連有點相像,都是集合所有惡意與憎恨於自己一身,交付未
Thumbnail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以進擊的巨人為主題。   能夠一次又一次勾起我想寫評論的心情,連懶散都抑制不住這股炙熱澎湃,或許這就是「獻出你的心臟」的魅力吧。
Thumbnail
⚠️大量劇透 巨人大戰終於落幕,留存者們為了宣揚和平而奔波,試圖告訴大家一個史詩、浪漫而悲傷的故事,希望大家願意理解其中意涵。十年過去,五十年過去,幾百年過去以後,戰爭與屠殺仍然沒有停下腳步,持續踏平世界,只是從巨人變成核彈,偏見與仇視就像怪誕蟲般....
Thumbnail
動畫版開播以來 10 年,上週末看完結局,想向大家分享一點個人感悟。是想認識古北歐文化的話殼蟻略過本文。接下來不會提及多少劇情,仍建議有爆雷恐慌的朋友先在此打住。本文我想從《愛的藝術》的作者佛洛姆 (Erich Fromm) 與他另一著作《逃避自由》,綜合起來聊結局的意涵。
Thumbnail
在《進擊的巨人》,政治有著愛與敵的雙重超載:是理念與行動的強度,也是愛的差異性的強度。可是,於我來說,這份超載的情感像是一種自虐:我們活在得靠虛構補牆的世界,看了許多故事,故事外的故事,後設的,傳統的,到現在,竟然會繼續享受被擊潰的痛苦。與其問故事可以提供什麼,我想問我們可以承受故事到什麼樣的地步?